图书介绍

预防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预防医学
  • 李湘鸣主编;王劲松,祝娉婷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59561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预防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预防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有关预防医学的概念1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

二、健康的定义1

三、健康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2

四、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4

第二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6

一、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6

二、疾病的三级预防7

第三节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8

一、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举世瞩目8

二、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9

三、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9

四、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9

五、卫生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建立9

第四节 我国卫生工作所面临的挑战9

一、传染性疾病9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0

第二章 环境卫生13

第一节 环境有害物因素及其来源13

一、环境的概念及组成13

二、环境有害物的来源及有关概念14

第二节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19

一、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特点19

二、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因素20

三、环境污染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2

第三节 环境有害因素的控制26

一、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度评价26

二、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27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9

第一节 营养学基础29

一、营养素概述29

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0

三、各类营养素31

第二节 合理膳食49

一、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50

二、膳食摄入量的估计53

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57

第三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58

一、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营养58

二、孕妇与乳母营养60

三、老年人营养62

四、特殊职业人群营养64

第四节 营养与疾病65

一、营养与肥胖症65

二、营养与心血管疾病68

三、营养与糖尿病70

四、膳食、营养与癌症71

五、营养与骨质疏松症72

第五节 临床营养治疗75

一、临床营养评价75

二、医院基本膳食81

三、营养治疗性膳食82

四、营养支持疗法84

第六节 常见食品卫生问题90

一、黄曲霉毒素90

二、N-亚硝基化合物92

三、多环芳烃93

四、食品添加剂94

第七节 食物中毒95

一、食物中毒概述95

二、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96

三、常见非细菌性食物中毒99

四、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102

第四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105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05

一、总体与样本105

二、同质与变异105

三、抽样误差106

四、参数和统计量106

五、概率106

六、变量与变量值106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106

一、定量资料106

二、定性资料107

三、等级资料107

第三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07

一、设计107

二、资料搜集108

三、资料整理108

四、资料分析109

第四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09

一、频数表109

二、集中位置的描述111

三、离散程度的描述114

第五节 正态分布和医学参考值范围117

一、正态分布117

二、标准正态分布118

三、正态分布的特征和分布规律119

四、医学参考值范围119

第六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22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122

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124

三、t检验125

四、方差分析129

五、x2检验137

六、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142

第五章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152

第一节 绪论152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152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53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54

四、流行病学特征155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155

一、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156

二、疾病流行的强度160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160

四、疾病的时间分布163

五、疾病的人群分布166

六、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171

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172

一、生态学研究172

二、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173

三、现况调查174

第四节 分析性研究179

一、病例对照研究179

二、队列研究184

第五节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190

一、概述190

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基本内容192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193

四、资料的收集与分析196

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197

第六节 病因与推断197

一、病因学研究的概述197

二、病因研究基本方法201

三、病因推导原则203

第七节 筛检与诊断试验206

一、诊断试验概述206

二、诊断试验的研究设计206

三、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207

四、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213

五、疾病的筛检216

第六章 循证医学219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述219

一、循证医学定义219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219

三、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220

四、证据来源221

五、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222

第二节 系统综述223

一、系统综述概况223

二、系统综述和传统综述223

三、系统综述的制作224

第三节 Meta分析方法230

一、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的关系230

二、Meta分析基本步骤230

三、Meta分析方法231

第四节 循证医学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233

一、正确认识循证医学233

二、正确认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233

第七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238

第一节 总论238

一、我国古代传染病防治发展史238

二、近现代传染病防治发展史239

三、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的目的240

第二节 传染与抗传染免疫240

一、基本概念240

二、传染过程240

三、传染过程的表现242

四、病原体的致病性242

五、传染性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245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47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247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248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249

一、基本特征249

二、临床特征260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261

一、临床特点261

二、流行病学资料261

三、实验室检查262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263

一、治疗原则263

二、治疗方法263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265

一、主要预防措施265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266

三、脊髓灰质炎的预防267

四、流感的预防267

五、麻疹的预防268

六、水痘的预防268

七、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269

八、流行性乙脑的预防269

九、狂犬病的预防270

十、艾滋病的预防270

第八章 职业病预防271

第一节 绪论271

一、职业病概念271

二、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监护271

三、职业病诊断要求272

四、我国职业病目前的发病特点272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272

一、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27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273

三、职业病防治措施与对策274

四、职业病目录275

第三节 职业有关疾病276

一、职业病276

二、工作有关疾病278

三、工伤279

第四节 职业有害因素280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280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280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280

第五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制281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281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282

第六节 不同职业病的预防283

一、尘肺的预防283

二、职业中毒的预防284

第九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295

第一节 概述295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点295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295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296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296

第二节 吸烟的干预297

一、吸烟的主要健康危害297

二、烟草使用的人群基本结构及预防与控制目标299

三、控烟的有效策略及措施299

第三节 酗酒的干预300

一、酗酒的主要危害300

二、酒精依赖301

三、低危饮酒标准301

四、酗酒的干预策略及措施301

第四节 体重控制303

一、超重或肥胖的危害303

二、超重及肥胖的标准303

三、体重控制的策略与措施304

第五节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04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305

二、心血管病的病因分类306

三、心脑血管疾病防制307

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308

第六节 高血压的管理308

一、高血压的危害309

二、高血压的定义309

三、高血压管理的策略及措施310

第七节 血脂异常的管理312

一、血脂异常的标准312

二、血脂异常的危害313

三、血脂异常的治疗、管理策略与方法313

第八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317

一、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317

二、恶性肿瘤的防制策略与措施319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φ(—u)值322

附表2 t界值表323

附表3 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325

附表4 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329

附表5 q界值表(Student-Newman-Keuls法)333

附表6 x2界值表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