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品毒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食品毒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296263.jpg)
- 严卫星,丁晓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7763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243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食品-毒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食品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食品毒理学概述2
1.2 食品毒理学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3
1.2.1 任务3
1.2.2 研究内容3
1.2.3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4
1.3 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性5
1.3.1 化学性污染6
1.3.2 生物性污染6
1.3.3 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安全性问题6
1.4 食品毒理学发展及展望7
1.4.1 食品毒理学研究作为食品风险评估的基础7
1.4.2 新技术和新方法在食品毒理学中的应用7
1.4.3 生物标志物在食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7
1.4.4 体外替代方法在毒理学中的发展7
本章小结8
思考题8
第2章 食品毒理学基础9
2.1 毒性和毒性作用10
2.1.1 毒物10
2.1.2 毒性、毒性作用及分类11
2.1.3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12
2.1.4 毒作用生物学标志13
2.2 剂量与剂量-反应关系13
2.2.1 剂量13
2.2.2 效应、反应和剂量-反应关系14
2.2.3 时间因素15
2.3 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15
2.3.1 结构与毒性关系概述15
2.3.2 代表性化学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关系20
2.4 联合作用24
2.4.1 联合毒作用分类25
2.4.2 联合作用的评价26
2.4.3 联合毒作用的机制27
2.5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28
2.5.1 毒性参数28
2.5.2 安全限值31
2.5.3 剂量-反应比较32
本章小结33
思考题33
参考文献34
第3章 食品中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35
3.1 食品中化学物的来源36
3.1.1 天然物质36
3.1.2 污染物40
3.1.3 添加剂42
3.2 生物转运42
3.2.1 生物膜与生物转运43
3.2.2 吸收48
3.2.3 分布50
3.2.4 排泄54
3.3 生物转化56
3.3.1 生物转化的意义56
3.3.2 生物转化类型57
3.3.3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71
本章小结73
思考题74
参考文献74
第4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75
4.1 常用实验动物选择和处理76
4.1.1 常用实验动物特征76
4.1.2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79
4.1.3 实验动物的染毒和处置86
4.2 食品毒理学试验的设计原则93
4.2.1 体外试验设计94
4.2.2 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96
4.3 毒理学试验结果处理和分析101
4.3.1 毒理学试验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102
4.3.2 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109
本章小结115
思考题115
参考文献116
第5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117
5.1 急性毒性试验概述118
5.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方法119
5.2.1 试验目的119
5.2.2 试验方法119
5.3 实验结果的评价139
附 急性毒性替代试验141
5.4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和评价145
5.4.1 亚慢性毒性的基本概念145
5.4.2 慢性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146
5.4.3 试验目的和方法147
5.4.4 慢性毒性试验方法151
5.5 实验结果的评价152
5.5.1 亚慢性毒性评价152
5.5.2 慢性毒性评价152
5.6 蓄积作用153
5.6.1 蓄积作用的概述153
5.6.2 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153
本章小结157
思考题157
参考文献157
第6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及评价158
6.1 概述159
6.2 致突变作用的类型160
6.2.1 基因突变160
6.2.2 染色体畸变162
6.2.3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164
6.3 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165
6.3.1 DNA损伤165
6.3.2 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的形成168
6.3.3 对DNA合成系统作用而引起的突变169
6.3.4 对DNA损伤修复系统作用而引起的突变170
6.3.5 诱重组效应173
6.3.6 突变的后果173
6.4 致突变作用的评价方法175
6.4.1 观察项目的选择175
6.4.2 主要的致突变试验179
6.4.3 致突变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87
本章小结188
思考题189
参考文献189
第7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及评价190
7.1 概述191
7.1.1 基本概念191
7.1.2 肿瘤相关基因192
7.2 化学致癌机制与过程195
7.2.1 化学致癌物致癌的分子机制195
7.2.2 化学致癌过程196
7.3 化学致癌物分类199
7.3.1 根据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情况分类199
7.3.2 按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分类201
7.3.3 按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分类203
7.3.4 根据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致癌作用分类207
7.3.5 化学致癌物的主要特性207
7.4 化学致癌作用的评价方法208
7.4.1 短期试验208
7.4.2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210
7.4.3 人群癌症流行病学分析213
本章小结216
思考题217
参考文献217
第8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生殖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及评价218
8.1 概述219
8.2 发育毒性和致畸性220
8.2.1 基本概念220
8.2.2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221
8.2.3 致畸作用机理222
8.2.4 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223
8.3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232
8.3.1 生殖毒性232
8.3.2 雄性生殖毒性评价232
8.3.3 雌性生殖特点及毒性评价234
8.3.4 繁殖毒性的评价235
本章小结236
思考题236
参考文献237
第9章 化学物质毒作用的影响因素238
9.1 化学毒物因素239
9.1.1 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239
9.1.2 物理性质240
9.1.3 纯度242
9.1.4 接触途径242
9.1.5 接触频率与期限243
9.2 机体因素的影响244
9.2.1 种属、品系以及个体差异244
9.2.2 遗传因素245
9.2.3 年龄和性别246
9.2.4 营养与健康状况247
9.2.5 代谢酶的抑制和诱导248
9.2.6 代谢饱和状态249
9.2.7 动物笼养形式249
9.3 环境因素的影响250
9.3.1 气温250
9.3.2 湿度250
9.3.3 气流250
9.3.4 气压251
9.3.5 季节和昼夜节律251
9.3.6 噪声、震动和紫外线252
9.3.7 溶剂252
9.3.8 化学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253
本章小结255
思考题255
参考文献255
第10章 食品中各类化学物质毒理学257
10.1 动植物中天然有毒物质258
10.1.1 抗营养因子258
10.1.2 有毒生物碱261
10.1.3 过敏原与植物性红细胞凝集素263
10.1.4 蘑菇毒素264
10.1.5 植物中的其他毒物266
10.1.6 河豚毒素268
10.1.7 贝类毒素270
10.1.8 海洋鱼类的毒素271
10.1.9 其他水生动物毒素273
10.1.10 陆生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274
10.2 化学性污染物277
10.2.1 激素类药物残留277
10.2.2 抗生素类药物残留279
10.2.3 农药残留287
10.2.4 限量元素294
10.3 细菌毒素与真菌毒素301
10.3.1 概述301
10.3.2 细菌毒素302
10.3.3 霉菌毒素304
10.4 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315
10.4.1 N-亚硝基化合物315
10.4.2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319
10.4.3 杂环胺类化合物322
10.4.4 丙烯酰胺327
10.4.5 氯丙醇331
本章小结335
思考题335
参考文献335
第11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338
11.1 概念339
11.1.1 食品安全339
11.1.2 食品安全性339
11.1.3 食品的安全性评价340
11.2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340
11.2.1 制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意义340
11.2.2 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背景341
11.2.3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主要内容342
11.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347
11.3.1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347
11.3.2 转基因食品概况348
11.3.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349
11.3.4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350
11.3.5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管理353
11.4 国外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原则353
11.4.1 国外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概述353
11.4.2 国外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原则354
本章小结356
思考题357
参考文献357
第12章 风险分析358
12.1 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359
12.2 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360
12.2.1 风险评估360
12.2.2 风险管理366
12.2.3 风险交流367
12.3 食品卫生标准制定原则373
12.3.1 食品卫生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373
12.3.2 风险评估原则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中的应用374
12.3.3 未来的发展375
本章小结375
思考题375
参考文献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