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
  • 杨经华著(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888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杜诗-诗歌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胡可先1

绪论1

一 阐释与认同:中西诗学视野中的杜甫1

二 诗魂归来:宋代对杜诗价值的发现8

三 宋代杜诗阐释问题的提出与意义12

第一章 阐释中的建构:杜诗与宋调形成之关联16

第一节 诗学阐释的相关特性17

一 阐释的目的性17

二 阐释的建构性21

三 阐释的历史性24

第二节 宋人镜中的杜甫与杜诗27

一 “一饭未尝忘君”说28

二 “诗史”说36

三 “集大成”说43

第三节 杜诗沉浮与宋调初创48

一 喧嚣中的蛰伏:杜诗在宋初的命运考察48

二 天圣尊韩:宋调成型与杜甫浮显的前奏53

第四节 尊杜、阐杜与宋调典范的建构59

一 王安石:人格与诗艺的挺立60

二 苏轼:健与雅的规范66

三 黄庭坚:杜诗的涅槃与宋调的新生74

第五节 通向宋诗之路:江西诗派的诗法阐释84

一 “有孔窍始得”:陈师道的山谷模式84

二 “工部百世祖”:江西派的诗法建构90

第二章 千家注杜:一座永远的丰碑99

第一节 杜诗注释新局的开辟99

一 宋代注杜概况100

二 注本形式的完善105

三 阐释模式的开创109

第二节 典范选择与注杜高潮的形成116

一 诗坛尊杜的驱使116

二 诗话笔记的刺激120

三 雕版印刷的推动126

第三节 千家注杜与宋文化之演进131

一 宋前注释学的文化特征131

二 诗文注释的历史突破135

三 注杜勃兴与宋代地域文化渊源143

第三章 拟经阐释与集注现象156

第一节 诗圣:诗与经的联结157

一 “诗圣”溯源157

二 “老杜似孟子”:诗与经的联结运动159

第二节 拟经:意义指涉系统的转换165

一 诗与经的互文165

二 文学与政治的交织170

三 物象与比兴的折射178

第三节 集注杜诗:别集阐释的升格183

一 集注产生源流考184

二 宋代杜诗集注之繁荣186

三 杜诗集注与诗文阐释观念之迁变193

第四章 杜诗编年:诗学阐释的历史化201

第一节 诗集编年与历史意识的融合201

一 宋代编年意识之复归202

二 诗集编年:诗与史的重新整合206

第二节 杜集编年与年谱之学214

一 宋代年谱的产生215

二 年谱创生与杜诗编年之互动217

三 诗人年谱的阐释功能221

第三节 杜诗编年:一种阐释观念的回应224

一 意义存在语境的确定224

二 进入阐释循环的起点231

三 问题与反思:诗与史的悖立与冲突237

第五章 杜诗伪注现象研究242

第一节 宋代杜诗伪注考243

一 伪王注243

二 伪苏注246

三 黄庭坚《杜诗笺》255

四 从十家注到千家注256

第二节 伪注产生的时代温床260

一 名人效应:阐释权威的抢占260

二 商业意识:时代需求的刺激263

三 元祐党禁:托名他人的隐衷266

第三节 “伪苏注”与宋学渊源271

一 “伪苏注”的本质特征272

二 伪造典故与宋学精神渊源276

三 “伪苏注”与苏轼之学284

第六章 刘辰翁与评点阐释289

第一节 刘辰翁:杜诗评点的开山289

一 刘辰翁与评点之学290

二 杜诗评点的开创者293

三 历代对刘评的褒贬295

第二节 反对阐释:刘评对传统笺注的颠覆299

一 笺注存在理论基石的坍塌299

二 反对阐释的评点革命304

三 辨味:对言辞与意义的超越312

第三节 刘氏评点与主体意识的复苏318

一 刘氏评点的时代背景319

二 “观诗各随所得”:读者主体意识的复苏322

三 刘氏评点与遗民阐杜情结327

结束语335

主要参考文献343

后记360

英文目录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