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四编 第18册 从“华夷”到“中西” 清代《春秋》学华夷观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庆彰主编;萧敏如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644917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四编 第18册 从“华夷”到“中西” 清代《春秋》学华夷观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从「华夷」到「中西」——问题意识的形成2
一、「华夷」与「民族」之间:文化的或不只是文化的——概念的探讨2
二、「华夷」:从「满汉」到「中西」——问题意识的形成7
三、在走向现代的前夕:1644~1861——研究的时代断限14
四、从《春秋》学开始——研究文本的设定17
第二节 学界研究成果的回顾与评述17
第二章 清初遗民士人的《春秋》学华夷观23
第一节 王夫之《春秋》学中的夷夏观25
一、地域上的夷夏之辨27
二、血缘与「种族」上的夷夏之判37
三、文化上之夷夏:王夫之的国族认同与夷夏观40
第二节 顾炎武政治认同的转变及其《春秋》学中的华夷论述45
一、顾炎武政治认同的转变47
(一)清入关初期47
(二)「小节亦奚取」:顾炎武政治心态的转变50
(三)晚年政治认同之转变56
二、民族意识与政治认同:顾炎武《春秋》学中的华夷论述60
(一)尊王61
(二)正朔:顾炎武《春秋》学之正朔论及其现实上的政治认同意涵62
(三)夷狄64
第三节 清初遗民春秋学诠释重心的转移:「尊王」论述的没落与极端「攘夷」论的兴起69
一、「尊王」论述的没落:解构君主权威性71
二、「攘夷」与排满:清初遗民士人的民族意识72
第三章 清初民族政策与官方《春秋》学中的华夷观(1644~1735)77
第一节 清初文教与民族政策中的官方「教化」观点81
一、「兴文教」:清初治汉政策与满洲汉化81
二、官方汉文经学典籍编译出版政策中的「教化」意味87
第二节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与康熙朝官方《春秋》学华夷观92
一、康熙朝之官方《春秋》学与《钦定春秋传说汇纂》93
二、《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之诠释观点95
(一)笔削褒贬之说,流于穿凿,「恐不是圣人之意」98
(二)「《春秋》本无例」,迁就义例以解经,则「其失拘而浅」99
(三)「黜吴楚」之因,在于「僭王」103
第三节 雍正朝官方《春秋》学中的夷夏论述105
一、何为「《春秋》大义」?——曾静案后雍正学术政策之转向及《大义觉迷录》中的夷夏观110
二、《日讲春秋解义》与雍正时期官方《春秋》学之华夷诠释126
(一)言「尊王」而略「攘夷」:《春秋》大义在「君臣」而非「华夷」128
(二)华夷关系:华夷之别在文化、伦理而非血缘地域131
(三)书人书爵、笔削义例,义常不通133
第四节 小结137
一、令士子辈知所趋向——康雍时期官方经学的教化倾向138
二、《春秋》大旨在「君臣」而非「攘夷」139
三、「华/夷」为文化论述而非种族论述141
四、《春秋》「据实书事」,笔削义例之说多「错解经义」147
第四章 「天朝」秩序下的「华」与「夷」:从乾隆《御纂春秋直解》中的华夷论述看满洲官方「华夷」认同之转变151
第一节 「尊王」意识与乾隆时期的文教政策152
一、文字狱153
二、禁书162
三、官方汉文经学典籍编译出版政策166
第二节 附著于「尊王」思想下的华夷论述:《御纂春秋直解》与乾嘉官方《春秋》学中的华夷观169
一、「《春秋》为尊王而作」:清代官方《春秋》学「尊王」诠释传统的发展174
二、《御纂春秋直解》中的华/夷论述183
第三节 乾隆时期官方《春秋》学华夷观的另一面相:四库全书本《胡氏春秋传》对宋刊本《春秋胡氏传》的删修191
一、词汇上的置换与更易192
二、对胡安国《春秋胡氏传》华夷论述观点的修正194
(一)对胡《传》华夷论之删削195
(二)对胡《传》华夷论述之改写197
第四节 「天朝」思想下的「华」与「夷」:乾隆时期官方华夷认同的转变202
一、「《春秋》之道」:清初日、朝《春秋》学华夷论争对乾隆时期官方《春秋》学「华夷」观之影响203
二、从觐礼之争看乾隆朝官方华夷观的转变210
第五节 小结215
下册219
第五章 乾嘉士人《春秋》学中的华夷论述219
第一节 乾嘉士人《春秋》学223
一、回归三传:对官方春秋学「舍传求经」的批判225
二、汉宋之争下的乾嘉《春秋》学227
三、以经议政:常州春秋公羊学的崛起230
第二节 乾嘉士人《春秋》学华夷论述与民族认同的转变233
一、由「攘夷」到「尊王」——清代士人《春秋》学核心论述的转变233
二、「大一统」:天朝意识下的《春秋》学华夷论述237
(一)庄存与238
(二)刘逢禄242
三、「内外」异例与「中国亦新夷狄」论述244
(一)庄存与245
(二)刘逢禄250
第三节 小结252
第六章 从「用夏变夷」到「师夷长技」——道咸士人《春秋》学华夷观的变化255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的中西情势与文化视野的变化256
一、怀柔远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西文化冲突256
二、天朝崩溃:鸦片战后清廷与士人华夷观之转变263
(一)复辟的「攘夷」论述:强化华夏中心论264
(二)「师夷长技」与「西学中源」:华夷心态的变化268
第二节 从「用夏变夷」到「师夷长技」:道咸两朝的《春秋》学夷夏论述272
一、龚自珍273
二、魏源278
三、张应昌281
第三节 小结284
一、核心问题的再次转化:从「尊王」回归「攘夷」284
二、「华/夷」主体的转变:从「满汉」到「中西」285
三、「华/夷」文化价值观的转变:从「用夏变夷」到「师夷长技」286
第七章 结论289
一、从「满汉」、「中外」到「中西」:《春秋》学「华/夷」论述主体的转变290
二、文化的抑或种族的:清代《春秋》学华/夷诠释性质的转变292
三、「中华」:想像共同体的形成294
四、「尊王」与「攘夷」之间:清代《春秋》学问题意识的转化295
五、文化价值观的转化:从「用夏变夷」到「西学中源」、「师夷长技」296
参考书目299
附录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