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下
  • 李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19182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40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城市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篇 专题讨论375

第7章 规划技术力量状况:国家“城市设计院”成立过程的历史考察/Technical Fore Status375

7.1 透视规划技术力量之大事件:国家“城市设计院”的成立377

7.2 国家“城市设计院”的成立背景与动因378

7.2.1 国家迎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高潮,迫切需要加强规划设计工作378

7.2.2 实际工作中技术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城市规划活动的有效开展379

7.2.3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重点建设城市的方针,要求对全国各地规划技术力量不平衡和不统一的状况加以改变381

7.2.4 苏联设计机构的设置及运行状况,为新中国规划设计机构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经验383

7.3 国家“城市设计院”的成立过程384

7.3.1 早期城建局承担规划设计工作的实践体会384

7.3.2 国家计委的建议通知385

7.3.3 城建总局筹建过程中的统筹考虑386

7.3.4 苏联专家的急切建议388

7.3.5 建工部向中央的报告和提议389

7.3.6 前期筹备390

7.3.7 正式成立393

7.4 国家“城市设计院”的机构设置与人员情况394

7.4.1 早期设想方案394

7.4.2 批准成立时的“班底”395

7.4.3 人员和干部的进一步充实397

7.4.4 民用建筑设计院的并入与分出400

7.4.5 早期的业务工作403

7.5 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407

7.5.1 成立国家“城市设计院”的重大意义407

7.5.2 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之管窥410

7.6 全国及八大重点城市的规划技术力量之概貌413

第8章 19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城市”建设:“苏联规划模式”探源/Origin Of Soviet Pattern Of Urban Planning417

8.1 19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419

8.1.1 社会经济背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419

8.1.2 城镇化发展背景:快速城镇化的“起飞”期422

8.1.3 诱发因素:关于“社会主义”聚居方式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交锋”424

8.2 苏联“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428

8.2.1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提出过程428

8.2.2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429

8.3 莫斯科改建规划:苏联“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的经典范例433

8.3.1 莫斯科改建规划工作情况434

8.3.2 莫斯科改建规划的主要内容438

8.4 苏联城市规划工作的模式特征(1930~1940年代)449

8.4.1 苏联城市规划的发展情况449

8.4.2 城市规划工作的模式特征456

8.4.3 关于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立法466

8.5 关于“苏联规划模式”源头的初步认识469

第9章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工作方法:是照搬“苏联模式”吗?/Is Planning Method Of Eight Key Cities Copy From The Soviet Model?477

9.1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与“苏联模式”的关系:整体认知479

9.2 城市规划工作对苏联标准的借鉴:若干基本事实480

9.2.1 规划工作中选用规划标准的总体情况480

9.2.2 关于人均居住面积定额的讨论482

9.2.3 关于其他一些规划标准的讨论489

9.3 对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再认识494

9.3.1 规划编制工作的时代条件494

9.3.2 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一些本土化“创新”探索495

9.4 城市规划的“高标准”:症结之所在497

第10章 “洛阳模式”与“梁陈方案”:新旧城规划模式的对比分析与启示/Comparison And Inspiration Of Liang-Chen Project And Luoyang Mode501

10.1 洛阳城市规划建设历程的简要回顾505

10.2 “洛阳模式”与“梁陈方案”的对比分析509

10.2.1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规划模式渊源之不同509

10.2.2 “地下”遗址与“地上”实物——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之差异515

10.2.3 “新兴工业区”与“中央行政区”——新城(新区)职能类型之不同522

10.3 几点思考与启示527

10.3.1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关系527

10.3.2 理想规划模式及其局限性529

10.3.3 城市规划师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531

第11章 1957年的“反四过”:再论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实施问题/The Anti-Four-Excesses Movement In 1957533

11.1 “反四过”运动的社会诱因与渐进过程535

11.1.1 “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反四过”的社会诱因535

11.1.2 1951~1952年和1955年:增产节约运动的前两次高潮536

11.1.3 1957年的增产节约运动:“反四过”的特殊时代背景537

11.2 “反四过”批判对象及其成因分析539

11.2.1 “反四过”批判对象的实际指向539

11.2.2 “四过”现象的成因分析——以城市规划相关问题为中心542

11.3 城市规划工作与“反四过”运动相互关系的再认识559

11.3.1 城市规划:“反四过”整改措施的矛头所向559

11.3.2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反四过”运动的另一时代背景560

11.3.3 “复杂问题简单化”:“反四过”运动显著的固有缺陷562

11.3.4 城市规划成为“替罪羊”:原因之所在?564

11.4 “反四过”运动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565

11.4.1 积极因素565

11.4.2 严重后果568

11.5 应当吸取的历史教训572

11.5.1 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经常性地自省、自重和自律572

11.5.2 冷静认识城市规划的责任范畴,客观、务实地谋求规划工作的合理定位574

11.5.3 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系统性总结,努力构建城乡规划的科学体系574

第12章 60年回望: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工作的评价/Evaluation Of Eight-Key-City’s Planning577

12.1 关于规划评价的认识与讨论578

12.1.1 规划评价的不同情形578

12.1.2 关于八大重点城市规划评价的追问580

12.1.3 城市规划工作的历史评价及其基本观念582

12.2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重要历史地位: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奠基石583

12.2.1 为一系列重点工业项目和市政建设提供了积极的配套服务,有力保障了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584

12.2.2 为八个重点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创造了新中国的首批规划设计经典范例586

12.2.3 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规划师队伍,奠定了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人才基础594

12.2.4 初步建立了规划观念,积累了大量城市规划工作经验,逐步建立起一些城市规划制度603

12.2.5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规划方法进行了尝试探索,在借鉴苏联规划经验的肇始同步开启606

“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理论”的建设进程606

12.3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时代局限性608

12.4 整体认识611

结语/Closing613

大事纪要/Events617

主要参考文献/Reference621

索引/Indexes626

致谢/Acknowledgement635

后记/Postscript6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