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用书 法律与文学 文学视野中的法律正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用书 法律与文学 文学视野中的法律正义
  • 张丽卿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8429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用书 法律与文学 文学视野中的法律正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西洋经典文学3

⊙法律与文学之比较研究——以卡夫卡《审判》为例3

壹、前言3

贰、法律与文学的异同4

一、法律与文学的相同5

(一)研究范围相同5

(二)功能相同5

(三)研究方法相同6

二、法律与文学的相异7

(一)性质不同7

(二)稳定性不同8

(三)出现时机不同8

参、法律与文学的和谐与冲突8

肆、法律对文学的制约10

伍、文学对法律的批判10

陆、从卡夫卡的《审判》谈文学视野中的刑事法学12

一、谜样的卡夫卡12

二、《审判》的怪异情节14

三、现代法律情境的《审判》15

(一)「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之背离16

(二)罪责原则之冲突17

(三)阁楼里「法庭」的权威性19

(四)粗暴地「逮捕」21

(五)离奇的「审判」过程22

(六)无奈的结局23

柒、结语24

⊙斯汤达尔《红与黑》——杀人未遂竟处死刑27

壹、斯汤达尔的《红与黑》27

贰、由爱生恨两败俱伤28

参、杀人罪的构成要件29

一、主观构成要件29

二、客观构成要件29

肆、杀人罪的预备犯与未遂犯30

伍、杀人未遂竟处死刑31

陆、结语32

⊙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诬告罪与滥权追诉罪35

壹、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35

贰、陷害诬赖含血喷人37

参、唐格拉尔与费尔南构成诬告罪38

一、客观构成要件38

二、主观构成要件40

肆、代理检察官维勒福构成滥权追诉罪41

一、客观构成要件41

二、主观构成要件42

伍、结语43

⊙雨果《悲惨世界》——窃盗罪的事后宽赦45

壹、雨果的《悲惨世界》45

贰、饥寒起盗心46

参、窃盗罪的构成要件47

一、主观构成要件47

二、客观构成要件48

肆、事后宽赦不能阻却违法50

伍、结语51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正当防卫与聚众斗殴53

壹、罗曼罗兰53

贰、约翰克利斯朵夫55

参、忍无可忍57

肆、正当防卫58

一、是否成立正当防卫58

二、是否有阻却违法事由之竞合60

(一)见义勇为之人60

(二)涉及无辜之第三人61

伍、聚众斗殴62

一、聚众斗殴者可否主张正当防卫63

二、在场助势者可否主张正当防卫64

三、具备「致人于死或重伤」之客观可罚条件66

陆、结语67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借债割肉「得被害人承诺乎?」71

壹、从莎翁《威尼斯商人》之「借债割肉」谈起71

贰、现代法律情境中之《威尼斯商人》72

参、刑事违法性之本质73

一、行为非价或结果非价74

二、形式违法性或实质违法性76

肆、被害人承诺之相关问题77

一、被害人承诺之意义与范围77

二、被害人承诺阻却违法之理据79

(一)欠缺保护的必要79

(二)被害人有利抉择及尊重被害人的自主决定80

三、「同意」与「承诺」不同82

四、被害人有效承诺之要件84

(一)有权的承诺84

(二)被害人须有承诺的能力84

(三)承诺不能有意思缺陷85

(四)侵害不能超出承诺范围85

(五)行为人对承诺的认知85

伍、结语86

⊙哈代《黛丝姑娘》——性犯罪被害人89

壹、哈代的《黛丝姑娘》89

贰、罪不可赦91

一、乘机性交罪91

二、和诱罪93

三、通奸罪95

四、竞合98

五、强制治疗98

参、结语99

⊙霍桑《红字》——通奸罪与「刑台」的象徵意义101

壹、霍桑的《红字》101

贰、真爱一生102

参、相爱有罪103

肆、刑台的象徵意义104

伍、结语106

古典文学109

⊙罗贯中《三国演义》——王允与貂蝉的连环计「正犯后的正犯」109

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09

贰、智貌双全的貂蝉110

参、王允与貂蝉的连环计113

一、第一关 唬弄安抚吕布114

二、第二关 诱计反目成仇115

三、第三关 激降贬损吕布116

四、第四关 清除障碍李儒118

五、醜化中伤董卓119

肆、王允与貂蝉是教唆犯还是间接正犯119

一、教唆犯或间接正犯120

二、正犯后的正犯121

伍、结语122

⊙施耐庵及罗贯中《水浒传》——武松杀人,饶不得也125

壹、施耐庵及罗贯中的《水浒传》125

贰、现代法律情境里的水浒故事128

参、血溅鸳鸯楼130

一、杀人罪的连续犯或数罪并罚131

二、武松成立损坏尸体罪135

三、武松成立窃盗罪136

四、有无自首或自白139

五、竞合141

肆、结语142

⊙吴承恩《西游记》——监守自盗非窃盗145

壹、吴承恩的《西游记》145

贰、监守自盗147

参、中饱私囊自食恶果147

一、可能成立公务侵占罪147

二、是否成立背信罪149

三、侵占罪与背信罪之关系150

肆、竞合152

伍、结语152

⊙曹雪芹《红楼梦》——王熙凤四个事件的刑法判断153

壹、曹雪芹的《红楼梦》153

贰、永远的王熙凤155

参、现代法律情境里的王熙凤158

肆、王熙凤的四个事件159

一、施用诡计160

(一)「毒设相思局」贾瑞死于情迷160

(二)「弄权铁槛寺」致金哥二人双双自尽161

(三)「借剑杀人」尤二姐死于弄小巧之计161

(四)「移花接木」林黛玉饮恨魂归162

二、凤姐事件的因果关系163

(一)经验上与归责上的因果关系思维迥异164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165

(三)客观归责理论170

伍、结语180

现代文学185

⊙金庸《射鵰英雄传》——间接正犯或教唆185

壹、金庸的《射鵰英雄传》185

贰、心怀不轨借刀杀人186

参、间接正犯或教唆犯之区别187

肆、灵智上人为间接正犯或教唆犯189

伍、结语190

⊙徐林克《我愿意为你朗读》——传闻与共同被告的证据调查191

壹、徐林克《我愿意为你朗读》191

贰、有口难言191

参、传闻与共同被告的证据调查192

一、传闻证据的例外192

(一)法官与检察官面前的讯问笔录是传闻例外193

(二)回忆录非属特信性文书不是传闻例外193

二、共同被告的调查程序194

肆、结语195

附录199

一、The Research of Comparison Between Law and Literature—As illustrated by Kafka’s “The Trial”199

1.Introduction199

2.Comparisons of Law and Literature201

a.Similarities between Law and Literature202

b.Differences between Law and Literature204

3.Common Points and Conflicts between Law and Literature206

4.Limitations of Law on Literature207

5.Critique of Literature to Law208

6.The functions of Literature in the Modern-Day Laws210

7.Kafka’s Classic “The Trial”-a Portrait of Criminal Law Through the Lens of Literature212

a.The Mysterious Franz Kafka212

b.The Bizarre Story of “The Trial”214

c.Discussion of “The Trial”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Criminal Law216

8.Conclusion225

二、法律专业教育《新兴发展科目》「法律与文学」研究成果227

壹、绪论227

贰、法律与文学结合的重要性230

一、涵化法律人的悲悯情怀230

二、培养法律人与圈外人互动的能力230

三、促进法律人的思考能力231

参、法律与文学在我国法规范的架构232

第一部分 东海大学233

一、文学内涵的基础掌握233

(一)西洋文学233

(二)中国古典文学239

(三)白话文学245

(四)本土文学245

二、法律与文学的比较研究246

(一)法律与文学比较研究成为趋势247

(二)法律与文学的异同248

(三)法律与文学的和谐与冲突252

(四)法律对文学的制约254

(五)文学对法律的批判255

(六)小结256

三、基本人权257

(一)基本人权的实践257

(二)诉讼权的保障:《伊凡·伊里奇之死》258

(三)种族歧视下的平等权:《黑奴籲天录》265

四、程序正义268

(一)程序正义的真谛268

(二)张娟芬与《无彩青春》269

(三)小结272

五、婚姻与家庭272

(一)婚姻与家庭的难题273

(二)婚姻: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273

(三)家庭:巴尔扎克与《高老头》275

(四)小结277

六、传统与现代278

(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278

(二)李昂与《北港香炉人人插》278

(三)北港香炉人人插的议题280

(四)小结282

第二部分 中正大学283

一、邂逅文学283

二、法律vs.文学283

(一)课程目的283

(二)课程内容284

三、基本人权285

(一)文学与人权内涵的关联285

(二)小结297

四、程序正义298

(一)死刑与正义298

(二)法庭正义299

(三)小结300

五、婚姻家庭301

(一)《谢婷与她的歌》301

(二)跨越疆界的美丽与哀愁303

(三)小结306

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306

(一)现代化的迷思与省思306

(二)法国总统的演讲308

(四)小结310

肆、现行法规范的不足及改进之道310

一、现行法规范不足之处310

(一)基本人权310

(二)程序正义311

(三)婚姻与家庭312

(四)传统与现代之规范不足313

二、改进之道314

(一)立法与时俱进314

(二)维护人性尊严315

(三)落实人文关怀315

三、小结316

伍、法律与本土文学的关联性317

一、蓬勃发展的本土文学317

二、无奈呐喊:《流氓教授》318

(一)永不放弃的人生318

(二)刑罚理论的运用319

(三)权威统治下的黑机关320

(四)辩护权的不足322

(五)监狱的教化功能323

三、小结324

陆、教学方法与评量方式326

第一部分 东海大学326

一、共同研讨的课程设计326

(一)学生报告为主的课程设计326

(二)研讨会形式的上课流程328

(三)活动设计329

二、书面报告331

(一)学期书面报告331

(二)期末心得报告331

三、学生上课表现332

(一)课程参与讨论程度332

(二)口头报告的掌握332

(三)三研讨会课程形式的表现332

四、网路互动作业332

(一)东海法研所李永瑞同学333

(二)东吴法研所谢明智同学334

五、网路资源介绍336

(一)教学内容336

(二)教学互动338

第二部分 中正大学341

一、主题与素材的选取341

二、课程进行方式341

三、实例说明342

(一)堕胎——生命的始点由谁决定342

(二)死刑——事实与真相及真理343

四、本土案例教学的四个态样343

五、互动教学与评量344

六、教学观摩345

【演讲摘要纪录】345

柒、结论351

三、法律与文学的回顾及展望357

壹、缘起开端357

贰、用心耕耘357

一、教学与研究357

二、学术研讨会359

三、第五次法律与文学学术研讨会360

参、未来展望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