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洋军阀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洋军阀史 下
  • 来新夏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754730961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242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632页
  • 主题词:北洋军阀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洋军阀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北洋军阀史的研究对象3

二、北洋军阀史的划阶段问题5

三、近代军阀的定义7

四、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18

五、北洋军阀集团历史作用的估计32

六、五十年来的北洋军阀史研究34

七、北洋军阀史文献述略62

八、未来的展望73

第二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1895~1912)77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期的清王朝77

一、内外交困的形势77

二、日趋腐朽的旧军83

1.八旗和绿营84

2.湘军和淮军85

第二节 新建陆军的建立92

一、编练新军的呼声92

二、编练新军的实验——定武军与自强军94

1.定武军94

2.自强军98

三、袁世凯与北洋新军的建立100

1.袁世凯的练军主张100

2.袁世凯接管定武军105

3.新建陆军的营制与人员106

4.新建陆军的特点112

四、北洋三军的来历121

1.“北洋”的由来121

2.新建陆军的归属124

3.袁世凯在权力道路上的起步125

第三节 武卫右军的组建127

一、袁世凯与戊戌变法127

1.变法运动的兴起127

2.帝党后党的政争129

3.袁世凯对戊戌变法的两面手法130

二、武卫军的组建132

1.荣禄与武卫军132

2.袁世凯率武卫右军移驻山东135

3.《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的编写136

三、武卫右军的扩编137

1.武卫右军镇压山东义和团137

2.袁世凯军事力量的发展138

3.武卫右军实力的保存139

第四节 从北洋常备军到北洋六镇141

一、北洋常备军的组建141

1.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141

2.袁世凯编练北洋常备军142

3.各类军事学堂的成立152

二、清政府设立练兵处158

1.日俄战争的形势158

2.练兵处的设立160

3.袁世凯操纵练兵处161

4.统一全国军制162

三、北洋六镇的成军167

1.北洋六镇的编练167

2.袁世凯势力的膨胀173

第五节 北洋军阀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174

一、编练新军三十六镇计划的破产174

二、两次会操与陆军部的设立179

1.河间会操179

2.彰德会操180

3.陆军部的设立181

三、袁世凯政治军事权力的集中183

1.袁世凯与清政府的争夺军权183

2.袁世凯被罢黜184

3.武昌起义与袁世凯重被起用185

四、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189

1.袁世凯的拨弄武力189

2.南北议和197

3.清帝退位与孙中山辞职203

五、北洋军阀集团形成的原因205

1.晚清社会的转型205

2.列强侵华政策的变化207

3.袁世凯的个人作用207

第三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发展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1912~1916)209

第一节 袁世凯政权的建立209

一、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09

1.迁都之争与京保津兵变209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19

二、整顿军队,加强军事实力220

1.调整军事机构221

2.更新军队编制223

三、袁世凯操纵下的阁潮229

1.干预内阁,破坏责任制229

2.从“责任内阁”到“御用内阁”232

四、袁世凯政权下的政党分合234

1.辛亥革命前后政党林立的局面234

2.北京政府成立后的政党分合239

第二节 赣宁之役243

一、袁世凯裁遣南军与“军民分治”243

1.以“战后裁军”削弱南方军事力量243

2.以“军民分治”削弱革命党人兵权245

二、“宋教仁案”246

1.袁世凯制造和平假象和孙黄应邀入京247

2.“政党政治”与国会席位之争251

3.宋教仁被刺与革命党人的觉醒255

三、善后大借款259

1.善后大借款的披露259

2.南方的倒袁准备262

四、赣宁之役的经过265

1.袁世凯备战和罢免三督265

2.湖口起兵267

3.江苏战场和南京之战273

4.赣宁之役的后果280

五、北洋军阀军事实力的进一步扩充282

1.征募兵员282

2.调配兵力283

3.充实军备285

第三节 袁世凯的卖国独裁统治与白朗起义288

一、袁世凯的卖国外交288

二、袁世凯的独裁内政298

1.玩弄党派,逼选正式大总统298

2.政治会议与袁记“新约法”的酝酿304

3.强化军事机构与军警统治311

三、各地的抗暴斗争和白朗起义315

第四节 “洪宪”帝制与护国战争324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准备324

1.《中华民国约法》的公布与袁世凯集权324

2.尊孔复古逆流的泛滥329

3.军事力量的调配331

二、列强对帝制的态度与“二十一条件”交涉338

1.英、美等国的态度338

2.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件”及其交涉341

三、“洪宪”帝制丑剧的出台355

1.袁氏徒党的“劝进”活动355

2.“国民代表大会”及其选举362

3.袁世凯接受帝位365

四、护国战争367

1.反袁联合阵线367

2.护国战争的爆发371

五、“洪宪”帝制的失败378

1.列强对帝制态度的变化378

2.“洪宪”帝制的失败及袁世凯恚死383

第四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派系纷争(上)(1916~1920)392

第一节 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392

一、袁世凯死后的国内政局与段祺瑞组阁392

1.各方争夺中央统治权的斗争392

2.南北新旧约法之争399

3.段祺瑞内阁的产生413

二、黎(元洪)段(祺瑞)府院之争420

1.府院权限之争421

2.对德外交风波与段祺瑞被免职434

三、张勋复辟456

1.张勋其人与复辟的内外气候456

2.四次徐州会议与复辟丑剧的上演463

3.各地群起反对复辟与段祺瑞兴师“讨逆”474

第二节 皖系军阀统治的强化480

一、南北战争480

1.南北关系的恶化480

2.忽战忽和的南北战争486

二、从“西原借款”到《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500

1.亲日外交政策的确立501

2.“西原借款”真相509

3.《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秘密签订521

三、安福俱乐部与“安福国会”526

1.临时参议院的召集526

2.安福俱乐部的产生534

3.“安福国会”的选举活动537

四、皖系嫡系军队——参战军、西北军的编练547

1.段祺瑞出任参战督办与督办参战事务处的成立547

2.参战军的编练551

3.西北军的编练556

第三节 皖系军阀统治的削弱558

一、南北议和558

1.南北议和的国内外背景559

2.上海和会的召开与破裂567

二、五四爱国运动574

1.巴黎和会的召开与中日山东问题交涉574

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587

第四节 直皖战争593

一、北洋军阀集团的分裂与纷争593

1.北洋军阀集团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593

2.直皖奉军阀的角逐598

二、直皖矛盾的激化与直皖战争的酝酿602

1.徐树铮西北“筹边”与安福系肆意倒阁602

2.“救国同盟条件”的签订与七省反皖同盟的缔结607

3.吴佩孚衡阳撤防与直皖战争风云乍起610

三、直皖战争的爆发与皖系的失败616

1.直皖双方的备战活动616

2.皖系军阀的溃败及其统治的结束619

第五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派系纷争(下)(1920~1924)627

第一节 直奉军阀的权利角逐627

一、直奉军阀的妥协与矛盾627

1.直奉两派军阀的暂时“联合”627

2.洛吴势力的上升和直奉关系失衡630

3.直奉矛盾冲突下的北京政府634

二、直系军阀势力的扩展与“联省自治”运动640

1.吴佩孚练兵备战640

2.湘鄂战争645

3.“联省自治”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650

三、直奉矛盾的激化654

1.靳云鹏内阁的困境654

2.奉张支持梁士诒组阁663

3.华盛顿会议上的山东问题交涉670

4.吴佩孚力倒梁阁674

5.直奉关系日趋紧张690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693

一、帝国主义与直奉军阀693

二、直奉双方积极备战700

三、直奉两军交战708

1.战争的经过708

2.战争结果的分析721

第三节 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723

一、吴佩孚的“恢复法统”与黎元洪复出723

1.“法统重光”的骗局723

2.黎元洪再次出山730

二、黎元洪复出后的艰难处境735

1.恢复国会之艰难736

2.“废督裁兵”之落空740

3.组织内阁之反复743

三、直系军阀的内部纷争746

1.保派与洛派之争746

2.愈演愈烈的阁潮750

四、黎元洪被逐与曹锟贿选758

1.直系迫黎去职758

2.曹锟贿选大总统768

五、直系军阀的暴政与“二七”工人大罢工777

1.直系军阀祸国殃民777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二七”大罢工782

第四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北京政变786

一、张作霖整军备战786

二、粤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的建立789

三、江浙战争与孙传芳新直系的突起797

1.江浙战争爆发与浙卢溃败797

2.孙传芳异军突起803

四、第二次直奉战争804

1.直奉两系的兵力部署804

2.热河战场809

3.山海关战场811

五、冯玉祥与北京政变816

1.政变的发生816

2.溥仪被逐出宫821

六、直系失败的原因及对政变的评价824

第六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衰落(1924~1926)828

第一节 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建立与善后会议的召开828

一、北京政变后的北方政局与临时执政府的建立828

1.国奉抗衡形势下的北方政局828

2.天津会议838

3.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846

二、孙中山北上与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849

1.孙中山北上849

2.善后会议的召开856

三、临时执政府的卖国外交870

1.段祺瑞宣布“外崇国信”870

2.“金佛郎案”的解决872

3.关税会议的召开878

第二节 奉系军阀势力的扩张及其内部矛盾的加剧885

一、奉系军阀在北方的积极经营885

1.奉系谋取直隶地盘885

2.胡憨之战与奉国相争889

二、奉系势力的南下896

1.齐(燮元)卢(永祥)之争896

2.张宗昌督鲁、杨宇霆督苏、姜登选督皖903

3.“五省联军”的抵制与浙奉战争909

三、郭松龄倒戈反奉922

1.奉系内部的矛盾和斗争922

2.“郭(松龄)冯(玉祥)密约”与郭松龄反奉924

3.日本对郭松龄事件的干涉930

4.巨流河之战和郭松龄倒戈失败935

第三节 国民军与北方各派军阀的混战和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垮台937

一、国、奉、直军阀的离合与混战937

1.国奉战争937

2.直奉军阀的“反赤”联合945

二、“三一八”惨案与临时执政府垮台957

1.大沽口事件与“三一八”惨案957

2.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垮台964

第七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覆灭(1926~1928)973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与直系残余势力的溃灭973

一、北伐战争前的国内形势973

1.北伐前夕的北方政局973

2.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981

二、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与吴佩孚、孙传芳的先后溃败985

1.两湖战场与吴佩孚的溃败985

2.赣闽浙苏皖战场与孙传芳的溃败994

第二节 国民军在北方的奋战1005

一、国民军与奉直晋联军的战争1006

1.南口战役1006

2.西安守城战与甘肃战役1010

二、五原誓师与国民军联军的崛起1012

1.冯玉祥五原誓师1012

2.国民军联军在西北的崛起1016

第三节 奉系军阀的顽抗与溃败1019

一、张作霖组织“安国军”与联蒋反共1019

1.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1020

2.联蒋反共与杀害李大钊1025

二、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与“安国军政府”的建立1031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1031

2.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宁汉合流1037

3.“安国军政府”的建立与“安国军”窥苏、图豫、攻晋1041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与奉系军阀的覆灭1048

1.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1048

2.日奉关系恶化与张作霖皇姑屯被炸1056

3.张学良东北“易帜”1066

附录一 大事年表1073

附录二 北洋军阀人物志1097

附录三 参考书目提要1184

后记1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