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北边疆社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北边疆社会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287974.jpg)
- 田澍,何玉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41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边疆地区-风俗习惯-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北边疆社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1
一 历史上的中国疆域与西北疆域问题1
二 西北疆域地位的演变与古代西北疆域的形成3
三 民族问题与西北疆域6
四 国防安全与西北疆域8
第一章 西北民族与边疆治理11
第一节 汉代对西北边疆的经略管理11
一 河陇地区的郡县属国制11
二 西域地区的都护府制16
三 羌族地区的郡(县)(属)国与护羌校尉并行的双轨制19
第二节 魏晋五凉时期河西民族融合中的羌化趋势25
一 羌族的优势地位与卢水胡等的羌化25
二 羌族的政治经济地位与鲜卑等的羌化29
第三节 北宋经略西北吐蕃的军事原因31
一 西北吐蕃对北宋军事形势的影响32
二 西北吐蕃对北宋边防力量的影响34
三 西北吐蕃对北宋战马来源的影响38
四 西北吐蕃对北宋边疆安宁的影响39
第四节 宋朝治理西北边疆民族的思想和实践41
一 从重内轻外到积极防御的思想41
二 控蕃御夏和开边拓地的思想43
三 宋朝政府对西北部族的管理46
第五节 蒙元统治下的西夏故地49
一 蒙古国时期西夏人的遭遇49
二 元朝时期对西夏地区的统治50
三 西夏境内各族的徙入56
四 西夏故地的民族融合58
第六节 明朝与西北蒙藏地区关系及政治互动62
一 明朝与西北蒙藏民族地区政治互动的背景与策略62
二 明朝与西北蒙古地区的政治互动模式65
三 明朝与西北藏区的政治互动模式70
四 明朝对西北蒙藏两族互动的控驭73
第七节 杨增新时期哈萨克族在中国境内迁徙与西北边疆安全77
一 哈萨克族迁徙的直接动因79
二 哈萨克族迁徙的外部因素83
三 杨增新应对哈萨克族迁徙措施的评价88
第二章 西北边防与边政建设92
第一节 秦汉西北长城与边防制度92
一 秦朝西北边疆的“因河为塞”长城92
二 西汉西北边疆的塞城96
三 秦汉西北边疆各具功能的边防制度100
第二节 北宋西北蕃兵制度106
一 蕃兵的建立106
二 蕃兵制度的完备108
三 蕃兵的地位和作用113
四 蕃兵的歧视待遇116
第三节 明代甘肃镇边境保障体系118
一 甘肃镇的独立地位118
二 甘肃镇的组织管理体系120
三 甘肃镇的内部防御体系123
四 甘肃镇的外部拱卫体系128
第四节 明清嬗代与西北边陲的变迁132
一 河西军事格局的变动132
二 屯田、卫所与防卫体系的变迁135
三 贸易点的西移与嘉峪关的职能转变139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食盐运销及对边区的影响142
一 边区食盐产销热潮形成的原因142
二 边区政府支持食盐产销的措施146
三 边区盐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50
第三章 西北边臣疆吏与地域治理155
第一节 南宋的陕西籍武将群体155
一 南宋陕西籍武将群体人物概况155
二 南宋陕西籍武将群体的特征160
三 南宋陕西籍武将群体涌现的原因164
第二节 彭泽与甘肃之变168
一 彭泽的举措失当及其影响168
二 正德时期对彭泽在甘肃之变中责任的争论170
三 彭泽与封疆之狱172
第三节 左宗棠整饬甘肃吏治175
一 左宗棠整饬前甘肃吏治的状况176
二 左宗棠对甘肃吏治的整饬177
三 甘肃吏治人才的改良与吏治环境的好转190
第四节 杨增新治新时期的民族政策193
一 羁縻与牵制政策193
二 区别对待各民族196
第五节 冯玉祥治理西北的思想与实践199
一 社会革新的思想与实践199
二 经济治理的思想与实践203
三 冯玉祥治理西北的思想与实践评价207
第四章 西北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210
第一节 汉代河西的行政区划与职官建置210
一 郡(属国)县制在河西的确立210
二 汉代河西的职官建置214
三 汉代河西行政区划与职官建置的特点220
第二节 从吐鲁番文书看唐代西州县以下行政建制223
一 西州乡里村坊制度之执行与“村”之阙载223
二 西州“城”之考察227
三 西州“城主”为执掌城门者231
四 西州无“村”现象之思考233
第三节 元代西北地方统治与驿道238
一 甘肃行省的设立与沿革238
二 甘肃行省的职掌242
三 甘肃行省的诸驿道243
四 元朝在脱思麻地区的军政建置254
第四节 元明清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制度创新261
一 从羁縻制到土官制的历史演变261
二 元明清时期甘青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264
三 元明清时期甘青地区的土官、土司与流官的关系267
四 元明清时期甘青土官、土司制在政治文化上的创新270
第五节 县长难为:民国时期甘肃省县级官员的艰难处境272
一 军政大于民政:作为军队军需官的县长273
二 控制与消解:县长与地方士绅的权力博弈275
三 权势不固:频繁的县长更迭及后果277
四 县库空虚:政令推行维艰280
第六节 苯教传播与甘南藏区社会治理285
一 甘南藏区的苯教现实285
二 苯教在甘南藏区的传播与发展293
三 佛苯斗争以及苯教的衰微296
第五章 西北经济开发与商业贸易300
第一节 汉简所见汉代西域屯田与经济开发300
一 西汉在西域的屯田300
二 东汉在西域的屯田309
三 两汉西域屯田的历史意义312
第二节 明代甘肃镇与西域朝贡贸易314
一 确保丝路畅通和贡使安全是甘肃镇的主要功能之一315
二 甘肃镇对进出嘉峪关贡使的验行318
三 甘肃镇对西域贡使行为的规范321
第三节 清代西北民族贸易327
一 清朝与哈萨克、布鲁特等民族的绢马贸易327
二 清朝西北边疆的民间贸易331
三 乌什之变后清朝边疆贸易政策的变化333
第四节 近代西北回族商人及其贸易网络335
一 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336
二 羊毛贸易交易程序和运输337
三 甘宁青羊毛贸易的转运市场340
四 回族的社会关系网络344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的金融业与通货膨胀346
一 边区政府的金融政策和货币发行346
二 陕甘宁边区通货膨胀的原因349
三 边区政府反通货膨胀的措施353
第六章 西北生态与环境变迁358
第一节 历史时期祁连山区林草植被的破坏与演变358
一 西汉大规模开发前祁连山林草植被状况359
二 汉至北魏时期植被的破坏与变迁360
三 唐至西夏时期植被的破坏与变迁362
四 明清时期植被的破坏与变迁367
第二节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绿洲边缘荒漠植被的破坏372
一 汉代绿洲边缘植被的破坏372
二 唐至西夏时期绿洲边缘植被的破坏376
三 明清时期绿洲边缘植被的破坏381
第三节 宋代西北森林资源的消耗形态及生态效应385
一 宋代西北森林资源的分布386
二 宋代西北森林资源的消耗形态388
三 宋代西北森林资源破坏的生态效应393
第四节 元明清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思想和实践397
一 甘青民族地区历史上的主要灾荒及其发生频率397
二 防备灾荒的思想、政策和措施398
三 救济灾荒的思想措施和特点400
四 灾后恢复生产的政策和措施405
第五节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407
一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开发408
二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419
第六节 左宗棠与近代西北生态环境治理424
一 近代西北生态环境的现状425
二 左宗棠治理西北生态环境的思路428
三 左宗棠治理西北生态环境的措施432
四 左宗棠治理西北生态环境的成效434
第七章 西北文化和社会生活440
第一节 甘肃古代墓室砖画艺术440
一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墓室砖画艺术440
二 唐宋西夏时期的墓室砖画艺术443
三 甘肃古代墓室壁画的地位和艺术价值444
第二节 两汉河西地区的十六时制445
一 传世文献和简牍所见十二时制和十六时制446
二 从汉简使用频率看河西地区的十六时制450
第三节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456
一 理想与追求457
二 信仰与情感462
三 快乐与烦恼464
第四节 吐蕃入迁河西及其影响469
一 吐蕃对河西地区的占领469
二 吐蕃向河西地区的迁入472
三 吐蕃对当地民族的涵化476
四 从地名看入迁河西地区的吐蕃移民479
第五节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教育480
一 西夏对儒学的看重与实践481
二 “蕃书”的创制和推广485
三 西夏发展河西教育的原因及影响488
第六节 清朝甘青宁民族地区的教育492
一 清朝的教育政策与官学的发展492
二 清朝甘青宁书院的普遍建立494
三 清朝甘青宁义学、社学和家塾的骤增498
四 清末甘青宁地区的教育改革501
五 清朝甘青宁民族地区教育的特点和成就503
第七节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吸食及其影响506
一 毒品吸食人数及阶层506
二 吸食毒品的影响510
第八节 抗战时期的移民潮对西北社会的影响520
一 抗战时期西北移民活动的特点520
二 抗战时期西北移民活动的影响523
主要参考文献529
后记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