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鞍山经济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鞍山经济史
  • 陈正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4827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26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866页
  • 主题词:体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鞍山经济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古代篇(—1840年)13

第一章 隋唐以前时期(-907年)13

第一节 早期人类的活动13

一、旧石器时代13

二、新石器时代14

三、青铜器时代15

四、巨石文化16

第二节 秦汉时期16

一、行政建置和人口分布16

二、古代冶铁业19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20

第二章 辽金元时期(907-1368年)22

第一节 辽代22

第二节 金代24

第三节 元代26

第三章 明清时期(1368-1840年)28

第一节 明代28

一、屯田制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28

二、以冶铁业为主的手工业29

第二节 清代30

一、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和“计丁授田”政策30

二、最早的官僚买办企业——黄瓦窑31

三、封禁政策阻滞了经济发展32

四、《辽东抚民开垦条例》的积极作用33

近代篇(1841-1919年)37

第一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37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37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商品经济发展38

第二章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41

第一节 民族工业的兴起41

一、矿业41

二、工业42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44

一、牛庄开港44

二、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对经济的破坏45

(一)中日甲午战争45

(二)日俄战争46

三、“满铁”攫取鞍山采矿权47

(一)“满铁”的性质及其经济策略47

(二)日本人非法探矿48

(三)“满铁”攫取辽阳——海城之间铁矿开采权49

四、鞍山制铁所成立50

第三章 现代交通和邮电事业开始萌芽52

第一节 交通52

一、公路52

二、水运53

三、铁路54

第二节 邮电55

一、邮政55

二、电信56

(一)电报56

(二)电话57

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邮电事业的破坏和主权侵犯57

现代篇(1920-1949年)61

第一章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30年)61

第一节 农业开发61

第二节 奉系官僚资本63

第三节 脆弱的民族工业63

一、手工业63

二、私营工业65

第四节 鞍山制铁所经营状况68

第五节“满铁”附属地疯狂扩张70

第二章 沦陷时期(1931-1945年)73

第一节 农业经济全面衰落和日本殖民农业73

一、农业经济全面衰落73

二、“归屯并户”“勤劳奉公”与“粮谷出荷”75

三、殖民农业79

第二节 从昭和制钢所到满洲制铁株式会社80

一、昭和制钢所设在鞍山80

二、“增产计划”及执行情况82

三、合并组建满洲制铁株式会社85

四、昭和制钢所的“卫星”工厂86

第三节 民族工业和其他日资企业87

一、鞍山市区88

(一)手工业88

(二)民族工业88

(三)其他日资企业89

二、所属各县91

(一)海城县91

(二)台安县93

(三)岫岩县94

第四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95

一、交通运输95

(一)公路95

(二)铁路98

(三)昭和制钢所铁路99

二、邮电100

(一)邮政100

(二)电信101

第五节 商业102

一、工业品商业103

二、副食品商业104

三、粮食商业105

四、饮食服务业106

第六节 建置鞍山市制和鞍山城市发展107

一、建置鞍山市制107

二、城市建设109

(一)道路、广场、桥梁建设110

(二)排水工程111

(三)绿化112

(四)环境卫生113

三、房产113

(一)住宅113

(二)公用房屋114

四、公用事业116

(一)供水116

(二)供气118

(三)公共交通119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121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期间,经济全面崩溃122

一、城市破败不堪122

二、工农业生产严重破坏123

三、商业萧条,物价暴涨1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127

一、封建的土地所有制127

二、地主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130

三、土地改革斗争131

第三节 医治战争创伤134

一、正确执行城市工作和工商业政策134

二、恢复城市基础设施136

三、护厂,护矿,保护工程技术人员136

第四节 鞍山钢铁公司开工137

一、制订修复计划138

二、群众性献交器材运动139

三、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正式开工140

当代篇(1950-1997年)143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143

第一节 农村经济146

一、全面复苏,各业兴旺146

二、生产关系又一次变革,互助合作生产形式诞生150

第二节 工业经济152

一、鞍山钢铁公司154

(一)恢复鞍钢生产列为全国“重中之重”154

(二)苏联对鞍钢的支援155

(三)鞍钢恢复工作胜利完成156

二、地方工业158

(一)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158

(二)国营和集体工业161

第三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163

一、交通运输163

(一)公路运输163

(二)铁路运输166

二、邮电事业168

(一)邮电通讯网168

(二)邮电业务169

第四节 商业经济169

一、国营商业171

(一)鞍山市区171

(二)各县172

二、合作集体商业173

(一)鞍山市区173

(二)各县173

三、私营、个体商业174

(一)鞍山市区174

(二)各县175

第五节 城市建设175

一、市政建设176

二、房产177

三、公用事业179

(一)供水179

(二)供气179

(三)公共交通181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182

第一节 农村经济186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186

二、农业合作化188

三、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189

第二节 工业经济189

一、鞍钢成为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192

(一)全国支援鞍钢192

(二)重点工程建设192

(三)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4

二、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

(一)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195

(二)对私营工业的改造196

三、国营工业初步形成规模198

(一)中央国营工业199

(二)地方国营工业200

(三)各县国营工业200

第三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201

一、交通运输201

(一)公路运输201

(二)铁路运输203

二、邮电203

第四节 商业204

一、粮食、油料统购统销205

二、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06

三、国营、合作商业业务调整和供销合作体系建立207

四、组建专业公司、商业设施建设和引进名家名店208

第五节 城市建设209

一、市政建设210

二、房产211

三、公用事业212

(一)供水212

(二)供气212

(三)公共交通214

第三章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215

第一节 农村经济218

一、农村人民公社化和农业“大跃进”220

二、整顿人民公社222

三、特大自然灾害223

第二节 工业经济223

一、全民动员,大炼钢铁,大办工业227

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中的鞍钢228

(一)“大跃进”给鞍钢带来的损害228

(二)被迫进行调整229

(三)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231

三、地方国营工业“大跃进”和调整改组232

四、地方化学工业初步形成规模233

五、电子工业在“大跃进”中起步,在调整中发展235

六、岫玉开采、加工开始工业化生产,玉石王出世236

(一)建立玉石矿236

(二)成立玉器厂236

(三)玉石王出世237

第三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237

一、交通运输237

(一)公路运输237

(二)铁路运输239

二、邮电242

(一)组建一批邮电局、所242

(二)大办农村电话242

(三)抗灾抢修242

第四节 商业和对外贸易243

一、“大跃进”对商业的影响244

(一)大购大销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244

(二)商业流通体制遭到破坏245

二、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变迁245

三、城乡市场供应全面紧张246

四、对外贸易开始发展壮大247

第五节 城市建设249

一、市政建设249

(一)主要道路工程250

(二)主要排水工程250

(三)绿化251

二、房产251

三、公用事业253

(一)供水253

(二)供气254

(三)公共交通256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258

第一节 农村经济264

一、极“左”路线对农村经济的破坏267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和农田基本建设268

三、缓慢增长的林、牧、渔业269

(一)林业270

(二)牧业270

(三)渔业272

第二节 工业经济273

一、鞍山钢铁公司278

(一)1967年生产大倒退278

(二)鞍山钢铁公司名称被取消279

(三)十年徘徊仍徘徊280

(四)鞍山炼油厂建成281

(五)重新恢复鞍山钢铁公司名称282

二、地方冶金工业283

(一)钢铁工业283

(二)有色金属工业284

三、机械工业284

(一)机构和企业隶属关系变更285

(二)市直企业发展变化286

(三)县、区机械工业288

四、石油化学工业289

(一)重新组建鞍山市石油化学工业局290

(二)市直企业发展变化290

(三)县、区化学工业292

五、电子工业293

(一)组建鞍山市电子工业局293

(二)市直企业发展变化294

(三)县、区电子工业296

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工业297

(一)鞍山市建材工业局成立298

(二)市以上企业发展变化298

(三)各县建材和非金属矿工业301

七、轻工业303

(一)“文化大革命”对手工业的影响和组建二轻局303

(二)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变化305

(三)县、区轻工业311

八、纺织工业317

(一)市直企业发展变化318

(二)县、区纺织工业319

九、医药工业320

第三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321

一、交通运输321

(一)公路运输321

(二)铁路运输324

(三)管道运输326

二、邮电327

(一)邮电管理体制变化328

(二)邮电支局建设328

(三)抗震抢险328

第四节 商业和对外贸易329

一、商业329

(一)管理体制变更331

(二)“文化大革命”对商业的破坏332

(三)消费品市场供应再度紧张334

(四)城乡集市贸易和“社会主义大集”335

(五)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和服务小分队336

二、对外贸易338

(一)管理体制变更338

(二)出口业务338

第五节 城市建设339

一、管理体制的变化340

二、市政建设340

(一)路桥建设341

(二)排水342

(三)绿化342

(四)环境卫生343

三、房产343

四、公用事业345

(一)供水345

(二)供气346

(三)公共交通348

第六节 海城地震灾害349

一、地震烈度分布350

二、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350

(一)城镇建筑物震害350

(二)农村房屋震害351

(三)城镇公用设施、工业设备及物资震害351

(四)农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震害351

三、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352

(一)地震时人员伤亡352

(二)次生灾害人员伤亡353

四、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353

(一)抢险救灾353

(二)安置灾民生活355

(三)恢复生产,重建家园35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1997年)357

综述357

第一节 农村经济370

一、农业管理体制变化373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75

(一)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75

(二)农村经济体制在改革中调整和完善376

(三)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376

三、农、林、牧、渔业377

(一)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378

(二)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379

(三)加强生态建设,林业得到长足发展382

(四)实施“菜篮子”工程,牧业、渔业兴旺发达382

(五)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速农业现代化384

四、水利事业384

(一)大河整治385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385

(三)水利资源管理386

(四)水利事业改革387

五、农机事业387

(一)机械装备水平和农田机械化作业388

(二)农机事业改革388

六、农垦经济391

(一)经济规模和实力391

(二)产业结构调整391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93

七、乡镇企业393

(一)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398

(二)地位和作用407

第二节工业经济409

一、鞍山钢铁公司417

(一)企业改革420

(二)技术改造425

(三)对外开放435

二、地方工业综述438

(一)管理机构变迁438

(二)企业改革439

(三)主要成就441

(四)主要问题445

三、冶金工业448

(一)发展变化448

(二)企业改革456

(三)技术改造457

(四)黄金工业460

四、机械工业461

(一)发展变化461

(二)企业改革470

(三)技术改造473

五、石油化学工业476

(一)发展变化476

(二)企业改革486

(三)技术改造488

六、电子工业492

(一)发展变化492

(二)企业改革498

(三)技术改造501

七、建材能源工业503

(一)发展变化503

(二)企业改革511

(三)技术改造513

八、轻工业516

(一)发展变化516

(二)企业改革524

(三)技术改造526

(四)岫岩玉雕528

九、纺织工业530

(一)发展变化530

(二)企业改革537

(三)技术改造540

十、医药工业543

(一)发展变化543

(二)企业改革547

(三)技术改造548

第三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550

一、交通运输550

(一)公路运输550

(二)铁路运输562

(三)航空运输568

二、邮电569

(一)“六五”以前(1977-1985年)570

(二)“七五”以后(1986-1997年)571

第四节 国内贸易575

一、商业576

(一)发展变化576

(二)经济体制改革591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596

二、粮食599

(一)发展变化599

(二)经济体制改革606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610

三、供销合作商业613

(一)发展变化613

(二)经济体制改革617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620

四、物资流通621

(一)物资市场有条件开放,鞍山市成立物资贸易中心622

(二)物资流通“双轨”并存,鞍山市钢材市场应运而生623

(三)物资流通全部实行市场配置,国有物资企业受到严峻考验625

(四)经济体制改革626

五、烟草专卖627

(一)购销状况628

(二)专卖管理629

(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630

六、集市贸易630

(一)开放城乡集市贸易630

(二)市场建设和主要主市场632

第五节 城市建设640

一、城市建设与管理640

(一)基础设施建设640

(二)城市园林绿化649

(三)环境卫生652

二、房产655

(一)住宅建设655

(二)住房制度改革659

(三)城市供暖661

三、公用事业662

(一)供水663

(二)供气667

(三)公共交通672

四、建筑业676

(一)建筑施工队伍676

(二)技术装备水平680

(三)重点建筑施工企业682

(四)建筑业生产经营状况688

(五)建筑市场693

第六节 外向型经济695

一、外经外贸695

(一)“六五”以前(1977-1985年)695

(二)“七五”以后(1986-1997年)697

二、开发区建设713

(一)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13

(二)鞍山经济开发区716

(三)鞍山腾鳌经济特区718

三、旅游业720

(一)旅游资源开发721

(二)旅游环境建设724

(三)旅游接待725

第七节 金融业726

一、银行726

(一)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分行726

(二)中国工商银行鞍山市分行733

(三)中国建设银行鞍山市分行736

(四)中国农业银行鞍山市分行739

(五)中国银行鞍山市分行742

(六)中国交通银行鞍山市分行744

(七)鞍山市城市合作银行746

二、保险业749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鞍山分公司749

(二)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鞍山分公司750

(三)中保人寿保险公司鞍山分公司751

(四)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鞍山分公司752

(五)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鞍山办事处752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752

(一)鞍山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752

(二)鞍山金钢信托投资公司754

(三)鞍山市典当拍卖有限公司754

四、证券市场754

(一)证券机构754

(二)上市公司755

(三)内部股票756

(四)期货市场756

大事年表757

后记8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