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410022.jpg)
- 缪建东主编;吕慧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12387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流动人口-儿童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价值追求1
第一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基本内涵1
一、城市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1
二、城市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2
第二节 实现教育公平3
一、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3
二、义务教育目标实现的“混沌区”5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改革“试验区”7
第三节 推进城市化进程9
一、城市化的关键是“人的城市化”9
二、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路漫漫”12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14
一、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入能力的提升14
二、城市“流动家庭”稳定性的增强17
三、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维持19
第二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政策分析23
第一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发展演变23
一、空白阶段: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孕育萌生(20世纪80年代—1995年)24
二、限制阶段: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差别对待(1996—2000年)25
三、过渡阶段:城市流动儿童“两为主”学习政策的初见端倪(2001—2002年)26
四、确立阶段:城市流动儿童“两为主”就学政策的正式形成(2003—2005年)28
五、完善阶段:城市流动儿童“两为主”就学政策的实质平等(2006—2009年)30
六、强化阶段: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结果公平(2010—2015)33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文本解读36
一、流入地、流出地、父母及其监护人的职责36
二、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方式及基本程序39
三、以流动儿童专门学校为主的多种社会办学形式41
四、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收费标准和教育经费投入43
五、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管理原则46
六、流动儿童少年的升学考试47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特征分析49
一、政策理念:从差别对待到教育公平的彰显49
二、政策主体:从单一到多部门、高级别的协作50
三、政策对象:从泛化模糊到准确严谨的表述51
四、政策目标:从量的规定到质的根本提升52
五、政策内容:从无序监管到“两为主”政策的确立53
六、政策运行:从部分试点到区域性特色政策的制定54
第四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存在的问题56
一、政策对象:多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较少关注义务教育外阶段56
二、政策内容:重视教育机会和过程的公平,忽视教育结果的公平58
三、责任主体:多强调学校的教育责任,忽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59
四、政策效果:“两为主”政策与地区实际运行相互脱节的困境60
第五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对策建议61
一、流动儿童终身学习政策保障体制的构建61
二、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全方位保障62
三、流动儿童学习中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64
四、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在地区实施中的无间隙咬合65
第三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分析67
第一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67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68
二、城市流动儿童学习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分析69
三、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72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影响因素73
一、访谈方案的设计与实施73
二、教师访谈结果: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75
三、学生访谈结果: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78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自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84
一、问卷的设计和实施84
二、城市流动儿童的自尊心与心理弹性分析85
三、自尊对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88
第四节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心理弹性的结论与建议89
一、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结论89
二、流动儿童学习适应心理弹性的教育建议90
三、流动儿童学习适应心理弹性研究的不足与展望92
第四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投入94
第一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概念的结构94
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94
二、《流动儿童学习投入问卷》修订过程95
三、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结构模型的建立103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105
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105
二、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108
三、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109
四、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119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干预研究129
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129
二、三个学习方案的干预效果133
三、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干预结果135
第四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结论与展望136
一、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研究的现状136
二、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研究的结论138
三、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研究的展望139
第五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高中就学支持141
第一节 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的现状调查142
一、南京市Q区流动儿童就学概况142
二、南京市Q区流动儿童高中就学的调查过程145
三、南京市Q区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的现状146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51
一、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分析151
二、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原因分析156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对策建议160
一、制定具体政策,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160
二、增加财政投入,扩大流入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162
三、改革高考户籍制度,给予流动儿童均等的升学机会163
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164
第六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教育透视166
第一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问题166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167
二、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现状透视168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背景及影响因素187
一、家庭环境的结构维度187
二、家庭环境的过程维度191
三、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影响因素200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对策207
一、转变“异化”教育观念207
二、创设新型教养模式208
三、构建和谐亲子关系210
四、营造适宜学习情境212
五、弱化留守流动消极影响213
六、明确家校双方职责214
第七章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16
第一节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216
一、流动儿童适应学校生活在条件支持方面的问题217
二、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合与参与方面的问题与困难226
第二节 支持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学校生活的政策建议230
一、深化流动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制度改革230
二、完善引导、激励和奖励各类学校接收流动儿童的政策体系234
三、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素养和能力236
四、建设流动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积极社会生态240
参考文献245
附录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