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方心得 《伤寒论》六经方证理解与临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方心得 《伤寒论》六经方证理解与临证](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3406424.jpg)
- 毛进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816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伤寒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方心得 《伤寒论》六经方证理解与临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1
一、经方的“道”是六经方证辨治法则1
二、六经方证和兼夹证二元辨治的理念和方法3
三、病案中的用药剂量不可照搬4
四、多读或熟背,打好基本功5
五、多做临床,多总结6
第一讲 学习《伤寒》方悟真 开篇首讲麻附辛一、方证理解1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1
条文演绎1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义14
细辛的用量和用法19
二、临证心得21
(一)治疗外感要明确辨证21
(二)重感冒23
(三)咳嗽,喉痹(支气管炎,咽喉炎)的治疗25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6
辨治心得27
关于附子与半夏合用的问题28
(四)头痛30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30
辨治心得31
(五)心悸,痹证32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32
辨治心得33
肾着汤的用法和方药配比34
(六)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35
第二讲 寒热错杂心下痞 三泻心汤显神奇一、关于病证的寒热虚实错杂37
二、方证理解39
(一)半夏泻心汤方证和临证活用39
条文演绎39
半夏泻心汤方义44
半夏泻心汤应用范围及与小柴胡汤、大陷胸汤的区别要点46
(二)生姜泻心汤方证和临证活用47
条文演绎47
生姜泻心汤方义49
(三)甘草泻心汤方证和临证活用50
条文演绎50
甘草泻心汤方义52
甘草泻心汤辨治狐惑病53
(四)三个泻心汤方证的病机关键点54
三、临证心得55
(一)痞满(胃炎)55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56
辨治心得56
(二)胸痹(冠心病)58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59
辨治心得60
白术能治疗便秘61
(三)眩晕,痞满,口疮62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62
辨治心得63
第三讲 六经阳证半表里 通和阴阳柴胡剂一、方证理解65
(一)小柴胡汤方证和临证活用65
少阳病提纲证和柴胡证66
条文演绎67
柴胡四大主证68
柴胡或然证70
少阳中风与小柴胡汤治疗虚人感冒71
小柴胡汤方义75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临证意义78
(二)大柴胡汤方证和临证活用80
条文演绎80
大柴胡汤方义82
(三)四逆散方证和临证活用83
条文演绎83
四逆散方义85
二、临证心得87
(一)汗证87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88
辨治心得89
(二)腹痛、胁痛(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90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91
辨治心得92
(三)痢疾93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93
辨治心得94
第四讲 莫道咳喘难治疗 经方活用有奇效一、方证理解96
(一)小青龙汤方证和临证活用96
取象比类与小青龙汤方名的涵义96
条文演绎98
小青龙汤方义101
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高效方104
小青龙汤方后或然证的加减法析义106
(二)射干麻黄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09
条文演绎109
射干麻黄汤方义110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的证治异同112
(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13
条文演绎11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义115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治与小青龙汤证治的区别117
二、临证心得117
(一)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8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18
辨治心得119
(二)咳嗽(慢性支气管炎)119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20
辨治心得121
(三)喘证,咳嗽(慢支并肺部感染)122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22
辨治心得123
(四)咳嗽(喘息型支气管炎)124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24
辨治心得125
第五讲 三阴水停津不布 阳气津血各兼顾一、方证理解127
(一)真武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27
真武汤方名的涵义127
条文演绎129
真武汤方义132
真武汤方后或然证的加减法133
(二)五苓散方证和临证活用135
条文演绎135
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的区别139
五苓散方义141
五苓散方后注及“白饮”的涵义143
关于五苓散证“膀胱蓄水”说的一些认识144
(三)猪苓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45
条文演绎145
猪苓汤方义147
猪苓汤与五苓散的区别149
二、临证心得149
(一)鼓胀(肝硬化腹水)149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51
辨治心得151
(二)眩晕(高血压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52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53
辨治心得154
(三)高脂血症155
五苓散可助降脂减肥155
(四)淋证(尿路感染,肾结石)156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57
辨治心得157
第六讲 心悸病机津血饮 方证相应须辨明一、心悸的原因及经方活用辨治159
二、方证理解160
(一)炙甘草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60
条文演绎160
结脉的特点和主病162
代脉的特点和主病163
心动悸的特点和病机164
炙甘草汤方义166
炙甘草汤中麻仁的作用要点168
应用炙甘草汤的几个重点169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69
条文演绎16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义171
(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74
条文演绎17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义175
(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78
条文演绎178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义179
桂枝和炙甘草配伍的奥妙180
二、临证心得181
(一)心悸(心律失常,房颤)181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81
辨治心得182
(二)胸痹,咳嗽(病毒性心肌炎,感冒)183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84
辨治心得185
(三)心悸(焦虑性神经症)186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87
辨治心得187
(四)心悸,眩晕(心律失常,房颤)188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189
辨治心得189
第七讲 真阳虚衰寒饮盛 回阳通阳建奇功一、方证理解192
(一)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方证和临证活用192
条文演绎192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方义197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的区别要点200
通脉四逆汤或然证的辨治201
(二)白通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02
条文演绎202
白通汤方义202
白通汤证与通脉四逆汤证的区别要点203
关于生附子的临床应用203
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要点204
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205
(三)瓜蒌薤白白酒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08
条文演绎208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义210
(四)瓜蒌薤白半夏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12
条文演绎212
瓜蒌薤白半夏汤方义212
(五)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13
条文演绎213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义214
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和瓜蒌薤白白酒汤的辨治要点215
二、临证心得216
(一)胸痹,口疮(冠心病,复发性口腔溃疡)216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17
辨治心得218
治疗口腔溃疡要明辨阴阳寒热219
(二)胸痹(心血管神经症)220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20
辨治心得221
(三)胸痹(冠心病心绞痛)222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23
辨治心得224
第八讲 中焦虚寒中阳伤 理中建中功效强一、方证理解226
(一)理中丸(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26
理中丸和人参汤方药相同226
条文演绎226
霍乱病的中西医论述227
条文演绎229
理中丸(汤)方义231
理中丸(汤)的加味方: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232
理中丸(汤)的服法233
(二)大建中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34
条文演绎234
大建中汤方义235
(三)小建中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37
条文演绎237
(四)黄芪建中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39
条文演绎239
黄芪建中汤方后的加减法240
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方义241
理中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三方的区别要点243
理中汤、大、小建中汤不能互相代替应用245
建中汤三方中加饴糖的重要性246
二、临证心得247
(一)黎明泻,消渴(肠炎,2型糖尿病)247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48
辨治心得248
(二)腹痛249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50
辨治心得251
(三)腹痛,心悸(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252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53
辨治心得254
第九讲 自古中风续命雄 外感内伤皆可用一、方证理解256
(一)《古今录验》续命汤方证和临证活用256
中风的类别和“风痱”的涵义257
条文演绎259
古代医家关于中风的认识262
《古今录验》续命汤及续命汤系列方方义264
(二)《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续命汤系列方266
小续命汤系列方267
大续命汤系列方269
西州续命汤270
大续命散271
续命煮散272
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续命煮散272
(三)用药心得273
麻黄在续命汤中的功能和用法273
桂枝在续命汤中的功能和配伍奥妙275
生石膏、黄芩在续命汤中的功能276
干姜在续命汤中的功能277
川芎、当归在续命汤中的功能277
杏仁、人参、甘草在续命汤中的功能277
二、临证心得279
(一)痿病(周期性瘫痪)279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80
辨治心得281
黄芪是补表固表祛风的良药281
(二)中风(脑梗塞)282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83
辨治心得284
(三)中风(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285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285
辨治心得286
第十讲 方证辨证是尖端 六经七证二元辨一、学习经典、理解方证、活用经方的思考288
(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288
(二)中医不是慢郎中291
(三)医经派和经方派的区别293
(四)《伤寒论》是一部至道不繁的临床治疗学术著作295
(五)神马都是浮云,疗效才是王道296
二、六经方证二元辨治的理念和方法——六经七证二元辨治法297
三、六经方证辨证二元辨治的基本思路299
(一)六经本证的辨证——第一个证的元素299
六经本证的基本辨证思路299
辨病证的病位301
寒热真假的辨证304
出汗的辨证307
发热的辨证307
(二)六经病证兼夹证的辨证——第二个证的元素308
兼夹证的基本辨证思路308
水、湿、痰、饮证309
瘀血证313
郁证314
痞证315
四、临证心得316
(一)胸痹(冠心病)316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317
辨治心得319
(二)心悸(心动过缓)320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321
辨治心得322
(三)乳癖(乳腺增生)323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323
辨治心得324
(四)白疕(银屑病)奇痒325
六经方证二元辨析思路326
辨治心得328
枳壳止痒疗效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