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
  • 赵远良,主父笑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364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国家安全-研究-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进展扫描1

二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新安全观之交集6

三 非传统安全议题下的中国外交新战略11

上篇 理论探索23

第一章 非传统安全的“语境”与“范式”23

第一节 非传统安全的“边界”24

一 非传统安全与“安全新边界”24

二 非传统安全的“边界”划分27

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维护的国际语境31

一 安全场域的内涵31

二 非传统安全维护的国际语境31

第三节 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34

一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分歧34

二 中国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实践37

三 非传统安全维护的中国范式40

第二章 非传统威胁的安全化及其理论冲击45

第一节 非传统威胁的兴起及其安全化45

一 非传统威胁的兴起45

二 非传统威胁的安全化46

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的理论冲击50

一 对安全主体的理论冲击51

二 对安全目标的理论冲击53

三 对安全威胁的理论冲击55

四 对安全手段的理论冲击56

第三节 非传统安全的理论困惑58

第四节 总结62

第三章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非传统安全研究65

第一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非传统安全研究66

一 对安全研究领域的拓展66

二 对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启示68

第二节 环境政治理论与非传统安全研究69

一 环境政治理论的形成69

二 对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贡献70

第三节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非传统安全研究72

一 批判理论与非传统安全研究72

二 建构主义与非传统安全研究74

三 哥本哈根学派与非传统安全研究75

第四节 对中国的启示意义76

中篇 中国安全战略新思维81

第四章“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中国81

第一节 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新挑战81

一 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思考和探索81

二 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困难和问题87

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对于中国的利害关系89

一 非传统安全对中国而言的表现特征89

二 对中国利害关系的几点思考92

第三节 总结97

第五章 超越传统的国家安全战略99

第一节 安全威胁变化与国家安全战略演变100

一 安全威胁的多样化与复杂化100

二 大国安全战略的演变101

第二节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链接104

一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密切关联104

二 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逻辑104

第三节 谋求新条件下的国家安全106

一 不能过度使用权力107

二 超越军事上的胜负108

三 认识国际资本扩张的逻辑109

第四节 完善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111

一 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111

二 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几点思考113

第六章 建构“可持续安全战略”的哲学思考115

第一节“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115

第二节 安全异化: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困惑118

一 国家间战争、军备竞赛与生态危害118

二 国家谋求“绝对安全”的后果120

三 国际关系领域的“民主异化”现象122

第三节 国家发展模式与国家安全123

第四节 建构“可持续安全”战略128

第七章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新安全观135

第一节 冷战后中国面临的总体安全环境135

一 传统安全方面的压力得到缓解136

二 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138

第二节 中国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威胁141

一 能源安全对中国的挑战141

二 生态环境恶化对中国的挑战142

三 流行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对中国的挑战144

四 恐怖主义势力的潜在威胁146

第三节 中国新安全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47

一 中国新安全观提出的背景148

二 中国新安全观理论的主要内涵149

三 中国新安全观的实践151

第四节 总结159

第八章 中国近期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威胁及其排序160

第一节 非传统安全的透视161

一 非传统安全的定义、概念与文献梳理161

二 国家安全构成中的非传统安全分析166

第二节 中国当前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168

一 政治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168

二 社会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173

第三节 总结181

下篇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185

第九章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冲击与对策185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186

一 美国次贷危机186

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188

第二节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的挑战与机遇190

一 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挑战190

二 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机遇192

第三节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冲击194

一 外汇储备激增的成本与风险194

二 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双重挤压196

三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条件197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198

一 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国际资本流动格局198

二 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流动方向与规模200

三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201

第五节 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冲击202

一 中国政府救市方案之评估202

二 应对外需下降的措施204

三 有效刺激内需的手段205

四 管理中国外汇储备的有效措施207

第十章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210

第一节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210

一《京都议定书》模式与第三条道路的博弈211

二 气候公约框架内外机制的互动作用212

三 缔约方会议:国际气候治理的最终出路213

第二节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的多元化趋势214

第三节 气候变化国际论辩与中国的认识转变218

第四节 中国气候变化决策与影响因素分析221

一 考量气候变化问题的利益基础221

二 从气候外交问题上升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223

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24

第六节 中国气候变化战略的优先领域227

一 参与气候谈判、维护发展中国家内部团结227

二 在清洁发展机制方面开展国际合作229

三 积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231

第十一章 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可行战略234

第一节 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矛盾235

一 当前国际关系的基础性矛盾235

二 中国国内能源安全面临的结构性矛盾239

第二节 中国石油安全环境严重恶化244

一 世界石油需求中心与消费重心的不平衡发展244

二 中国获取海外石油遭遇激烈竞争246

三 美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249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能源安全250

一“入世”后中国石化工业面临的压力250

二“入世”与其他常规能源供给的新压力252

第四节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政策256

第五节 总结262

第十二章 粮食安全与中国战略264

第一节 对粮食安全的基本认识264

第二节 世界粮食不安全的前因、后果与态势268

一 综合因素“造就”粮食危机268

二 粮食危机触及系列危机271

三 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273

第三节 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之分析277

一 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277

二 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278

三 汲取国际经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281

第十三章 非传统安全之食品安全286

第一节 非传统安全之食品安全286

第二节 影响食品供应安全因素288

一 人口问题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88

二 自然灾害对食品供应安全的影响289

三 食品安全与贫困的关系290

四 贸易政策和食品供应安全291

五 生物燃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93

六 转基因技术对人类食品安全的影响294

第三节 中国食品供应安全的严峻形势297

一 跨国资本渗透与中国食品供应安全297

二 生物燃料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298

三 转基因食品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影响299

四 自然灾害对中国食品供应的影响300

第四节 食品供应安全的法律分析300

一 制定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301

二 自然灾害管理法规与食品供应安全304

三 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与食品供应安全305

四 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307

第十四章 非传统安全研究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全311

第一节 立体多维的国家文化安全概念311

一 传统与非传统的国家文化安全311

二 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的典型事例313

三 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315

第二节 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争议317

一 东西方文化的对立论和文化相对主义317

二 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319

三 个体文化权利与媒介帝国主义威胁320

第三节 多维互动的国家文化安全保障322

一 跨文化对话与国内多元文化建设322

二 新本土意识形态与跨国意识形态323

三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325

四 文化发展规律与文化的产业化建设326

作者简介329

后记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