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厦门三湾涛声——话说厦门之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厦门三湾涛声——话说厦门之三](https://www.shukui.net/cover/5/30285327.jpg)
- 林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 ISBN:78024042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厦门三湾涛声——话说厦门之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厦综篇3
1.大厦门还原古同安3
从内陆历史到海洋历史的必然4
厦门建设总是“先西后东”探谜5
欲致富,先修路6
2.区域调整是海湾型城市助动器7
3.从“China”看厦门海湾古窑址10
China的字源10
制陶传说种种11
珠光青瓷与青花瓷器12
闽南制陶该始于闽越人13
4.厦门城市化简史略15
城市化东进序曲话“厦门”15
百年前洋人笔下的厦门17
20世纪30年代初城建第一波18
鹰厦铁路吹奏城建第二波20
改变厦门“西伯利亚”面貌的第三波22
特区范围扩大后的第四波25
岛外发展工业促进城镇化29
“901工程”引发岛外城镇化第二波29
调整区划后岛外城镇化第三波31
5.厦门:东南沿海交通枢纽37
6条出岛通道4条铁路联网38
岛外五联九干道39
“隧道时代”与“三纵八横”41
“巨轮时代”和枢纽港地位42
亚洲飞机维修中心与信息港43
6.兴办特区25年的辉煌46
要敢“特”,灿烂光明46
六大填海造地工程拓宽特区47
“六六大顺”的出岛通道47
厦门变大了,厦门变美了48
飞机、汽车、轮船都有厦门造49
“大手笔、大跨越”的25年49
7.岛外三湾秀色话休闲51
海沧新市区游览点52
天竺山森林公园及四周52
对外开放民间信仰点53
灌口探古休闲去处54
似土楼非土楼的土围屋55
集美学村的“爱海图书”55
同泉古道13古迹56
北同安今翔安的古宅村58
同安莲花国家森林公园59
岛外美景18乡村59
8.漫话端午节十说及其他62
闽台习俗62
端午十说63
节日别称65
诗咏端午66
9.一个破解天书《易经》的民俗活动67
10.中秋赏月由来及习俗72
中秋72
赏月73
咏月73
拜月74
月饼75
传说76
厦台篇76
1.从厦门市史看台湾问题83
2.金厦八缘及其他102
金厦命名缘自防倭寇102
“无金不成同(铜)”解103
古同安与台湾的亲缘104
3.银同妈扎根台湾108
林圯请姑婆保驾东征108
台湾妈祖庙分布一览110
人闽台对妈祖的种种称谓119
4.历史上为台湾作过贡献的同安(厦门)人123
奠定台湾建置的陈永华123
屯垦台湾开发云林县的林圮125
团结同胞开垦新竹的王世杰127
建西屿灯塔解械斗的陈化成128
编方志叙厦台关系的同安人130
虎头山记叙两岸亲缘130
5.厦门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及涉台文物132
郑成功遗址133
施琅遗址134
陈化成遗址135
李友邦遗址135
苏颂遗址136
台湾日据时期内迁人士遗址136
宫庙寺庵138
宗祠145
马銮湾篇153
1.历史纵横马銮湾153
历史界湾今日海湾153
马銮湾畔的“China”154
传说诉说历史长河(李忱避难夕阳山;薛刚完婚越尾山;朱熹笔下马銮湾;深青驿站川厦两灌口;大道公与郑成功传说;小刀会将领创业海外)156
马銮湾畔英才辈出161
动摇清王朝根基的马銮湾人(“郑军孔明”陈永华;闽南小刀会首领黄得美和黄位;孙中山革命伴侣陈粹芬;辛亥先驱杨衢云:同安的辛亥元勋陈瓞臣;伐袁护国军的庄尊贤)161
瀛江话港湾“富、厝、武”164
闽南古建筑大荟萃165
农村工业化三波涛167
马銮海堤功过与前景169
杏北新城与闽台文化大观园170
2.圆了孙中山先生新商埠梦172
“三套马车”的“海沧速度”172
九龙江经济带龙头174
3.展望马銮湾未来画卷176
海上陶瓷之路航道176
马銮湾由来及沧桑变迁177
治理西海域再现港湾辉煌177
“人居乐园”与“白鹭天堂”178
4.闽南小刀会继承郑成功遗愿181
陈永华在台湾创建天地会181
小刀会起义的土壤和气候182
小刀会的创建人是谁?183
小刀会起义的始末185
5.王永庆大陆半生缘与“901工程”188
王永庆的大中华心188
“901工程”的由来190
“901工程”促进了海沧开发191
6.夕阳山·皇帝井·卖奴制193
杏林湾篇193
1.杏林湾铺轨前后许多插曲199
绕湾线海堤线各持己见199
王震将军支持陈嘉庚“海堤线”200
抛砂石固堤线防滑移200
走马抛笼石堵缺口201
杏林村民曾拟改村名202
铁道兵汗水汇成海203
百岁老人陈缨俊坐铺轨列车203
2.大学湾拥抱厦门“西湖”205
嘉庚愿望 花好月圆205
传承发展 八园竞秀206
闽台同根 九城靓丽207
杏林阁高 温泉放歌208
“园博园”更名“厦门园林博物苑”209
3.集美:陈嘉庚活雕像211
嘉庚故居与归来堂211
集美学村与经商办学212
鳌园书写嘉老的心213
4.抗日先锋陈嘉庚215
勿忘国耻,抵制日货215
反对投降,团结抗日216
南侨筹款,支援抗战218
回国慰劳,重庆延安219
避难玛琅,重温南侨221
5.致力强国,创新办学,诚实守信,振兴中华——“嘉庚精神”剖视224
——致力强国(支持孙中山国民革命;“西安事变”与“11字提案”;中国的希望在延安)224
——创新办学(敢破旧习俗,开女学之先;从“教学立国”到“科学建国”;“师、海、商”与“德、智、体”;从“诚毅”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风格)228
——诚实守信(倾资办学痴心不改直至临终托付;以商养学,诚信开拓)233
——振兴中华(兴学育才,弘扬中华文化;桃李满天下,自有后继人)237
6.陈嘉庚与集美学校240
“尽国民一份子之天职”240
集教育体系规模宏大新学村241
1918年颁布校训和校歌242
因战乱吁建“永久和平学村”243
兴学育才 学术自由 民主堡垒244
7.集美学村的“嘉庚风格”246
集美学村的由来246
打造一部“爱海图书”247
“盖房子不要忘我国传统特色”248
8.陈嘉庚生活小故事252
“让人们共我的产了”252
鲁迅拿出两毛钱捐给厦大253
弥留遗言“台湾必须归中国”253
坚决拒绝美国的所渭“赈济”254
克己兴学,忘不了番薯粥255
爱和集美乡亲谈改陋习256
公家配给轿车沙发几乎不用258
婉拒王亚南造小汽艇建议258
济世遗物“五香丸”259
9.嘉老晚年寻找新能源261
10.周恩来与陈嘉庚莫逆之交264
交往始于抗战时期264
热络建国初修铁路265
关怀嘉庚爱国兴学267
11.一湾两个台商投资区269
杏林与集美269
精心经营硕果累累271
同安湾篇271
1.宋代同安三人杰277
“正简流芳”的苏颂278
推崇苏颂的朱熹和李约瑟278
苏颂对世界科技三大贡献280
苏颂一生简介281
苏颂星图与家教的启示283
“紫阳过化”的朱熹284
同安是朱子学开宗圣地285
“鳄鱼虫”改名“文昌鱼”285
为何称朱子为“二孔子”287
闽台共仰吴真人288
行医济世平淡一生288
玄妙一?石剖译289
慈济药签仍在济世291
2.文化古城的民间文化293
民俗文化:请火迎春、迎送王、迎暗灯、跑第、喊龙、走康王公293
3.同安主要姓氏源流及其名人306
姓氏源于女娲制定嫁娶法306
郡号堂号灯号308
陈姓传为舜帝后代308
林姓源于比干之子姓309
叶姓源于姬姓310
洪姓源于共工避难改姓310
黄姓源于古时黄国311
李姓源于木子救命之恩312
王姓原为姬姓312
张姓源于发明弓矢弹丸313
郭姓源于古代虢国313
苏姓源于古代苏国314
杨姓源于尚父叔虞二说315
吕姓源于古代吕国315
纪姓源于古代纪国316
郑姓源自古代郑国316
彭姓源于古代大彭国317
柯姓源于姬相指地为姓317
方姓源于周宣王赐以字为姓318
蒋姓源自古代蒋国318
高姓源于以地为氏318
卢姓来源有二说319
庄姓源于谥号和名319
周姓源自古代国名320
江姓源于赢姓320
汪姓源于古代封号321
翁姓源于姬谥封地翁山321
龚姓源于共龙相迭322
4.厦门文昌鱼命名谜底及生态323
文昌鱼是脊椎动物的“活化石”324
厦门对文昌鱼称谓及传说325
鱼类的祖先326
生活习惯和捕捞方法328
文昌鱼命名谜底在白屿329
鳄鱼屿的中美友谊赞歌330
5.环东海域建新城区331
丙洲——厦门市几何中心331
“泥龙”腾起建设蓝色东海域333
环岛路延伸的滨海大道334
6.北辰山·王审知·天文台336
7.北同安·马巷厅·翔安340
历史上北同安的繁荣340
未来厦泉漳都市圈核心341
马巷史略及三庙观341
火炬产业区看到翔安未来343
8.同安湾的古塔和古桥345
9.历史上英雄三岛348
金门志书对三岛描述348
三岛的文物古迹349
昔日战场今日旅游胜地351
10.戏缘·吕塘戏校·闽台戏曲大观园354
高甲戏派生歌仔戏354
吕塘村办起民间戏校355
厦门打造闽台戏曲大观园355
本书主要参考书357
后记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