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
  • 马爱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5578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背景篇2

第1章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现状与趋势2

第一节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森林资源概况2

一、自然环境2

二、社会经济4

三、森林资源5

第二节 灾害发生现状与原因8

一、灾害发生现状与特点8

二、灾害成因分析21

第三节 灾害发生趋势分析23

一、影响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23

二、林业生物灾害发生趋势25

第2章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历程2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28

一、早期的农林灾害防治思想28

二、早期农林生物灾害的防治方法31

三、早期农林生物灾害防治思想与实践对我们的启示37

第二节 新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37

一、“彻底消灭”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49~1975年)37

二、综合治理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76~1995年)38

三、可持续防治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96年至今)40

第3章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发生与防治43

第一节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现状43

一、各洲发生概况43

二、主要有害生物种类45

第二节 林业发达国家的生物灾害防治48

一、主要防治理论48

二、主要防治技术50

三、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52

第三节 国际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57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7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58

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59

四、国际植物保护组织(IPPC)60

五、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61

第四节 我国与发达国家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比较62

一、防治理念62

二、组织机构63

三、运行机制63

四、法律法规64

第4章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65

第一节 组织管理65

一、组织机构65

二、管理体系66

三、工作队伍67

四、主要问题分析69

第二节 法制建设70

一、立法工作71

二、普法执法现状73

三、主要问题分析75

第三节 科技支撑76

一、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77

二、标准化建设78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79

四、主要问题分析80

第四节 资金投入80

一、资金投入总量80

二、资金投入结构81

三、资金投入需求83

四、主要问题分析84

第二篇 战略篇88

第5章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总论88

第一节 战略地位88

一、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88

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89

三、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90

第二节 战略思想90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90

二、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91

三、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92

四、实现防治理念的转变93

第三节 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94

一、战略目标94

二、战略布局95

第四节 战略途径95

一、促进森林健康95

二、强化体系建设96

三、实行分类防治97

四、实施工程防治98

第6章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战略99

第一节 监测预报工作现状99

一、监测预报网络建设100

二、监测预报制度与标准建设104

三、监测预报主要业务工作106

四、测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09

第二节 建设目标和任务110

一、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网络110

二、强化监测预报技术手段112

三、完善监测预报技术规范118

四、完善监测预报管理制度120

第三节 建设重点122

一、加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122

二、强化乡镇基层监测点建设123

三、地面GIS定位调查平台建设123

四、数据分析与专家决策系统建设124

第四节 健全完善林业生物灾害调查制度124

一、建立调查制度的必要性124

二、调查现状分析126

三、进一步完善调查制度128

第五节 开展气候变化对林业生物灾害影响的研究131

一、全球及我国的气候变化131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的影响132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133

第7章 检疫御灾体系建设战略135

第一节 检疫御灾工作现状135

一、基本情况135

二、面临的形势13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39

第二节 建设目标与任务141

一、建立健全检疫管理机构141

二、完善检疫行政执法体系142

三、建立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管理系统148

四、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支撑系统152

五、加强检疫队伍建设154

六、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155

第三节 建设重点158

一、检疫隔离试种苗圃建设158

二、除害处理设施建设160

三、远程诊断网络建设161

四、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建设163

第8章 防治减灾体系建设战略164

第一节 防治减灾工作现状164

一、工作开展情况164

二、基本做法与经验17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74

第二节 建设目标与任务175

一、强化组织管理系统176

二、完善防治作业系统182

三、完备物资保障系统187

四、建立评估监理系统189

五、构建灾害救助系统193

六、健全应急防控系统196

第三节 建设重点203

一、林业生物灾害航空防治能力建设203

二、林业生物灾害应急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库建设204

三、林业生物灾害基层防治能力建设204

四、林业生物灾害生物防治制品生产基地建设205

第9章 森林健康实施战略206

第一节 森林健康理论与实践206

一、森林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07

二、国外森林健康的开展情况216

三、我国森林健康理念的倡导与实践220

第二节 森林健康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追求的目标223

一、有害生物与森林健康的关系223

二、我国的森林健康状况226

三、加速我国森林健康的实践进程228

第三节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与方法230

一、森林健康评价标准、要素和指标体系230

二、森林健康评价中的有害生物指标233

三、推荐的森林健康评价方法234

第四节 促进森林健康的技术措施241

一、生态公益林241

二、商品林244

第10章 林业生物灾害分类防治战略247

第一节 分级管理247

一、林业有害生物分级247

二、一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251

三、二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253

四、三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259

五、四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262

第二节 分类施策265

一、防护林生物灾害防治策略265

二、用材林生物灾害防治策略275

三、其他林种的生物灾害防治策略281

第三节 分区治理287

一、重点工程区林业生物灾害治理287

二、风景区林业生物灾害治理294

三、口岸区林业生物灾害治理297

四、城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治301

第11章 实施防治工程战略307

第一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程实践307

一、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其主要成效307

二、主要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及其主要成效310

三、防治工程的主要经验314

第二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315

一、实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315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316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318

四、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319

第三节 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324

一、实施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必要性324

二、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分类与建设原则325

三、项目建设内容327

第四节 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331

一、实施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的必要性331

二、实施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32

三、亟待实施的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333

第三篇 保障篇346

第12章 组织保障346

第一节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346

一、建立健全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指挥机构346

二、建立健全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机构347

三、加强机构队伍建设348

第二节 突出人力资源培养349

一、实行人力资源分层和分类管理349

二、建立教育培训体系350

第三节 管理机制创新351

一、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内涵351

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原则351

三、创新管理机制354

第13章 法律保障358

第一节 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58

一、防治工作的地位决定了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358

二、防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加强法治建设的必要性359

三、新形势下的防治主体需要通过法规加以明确360

第二节 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360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361

二、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361

三、进一步规范执法监督362

第三节 加强法治建设的对策措施362

一、健全法规制度362

二、强化执法能力363

三、完善监督体系365

第14章 科技保障367

第一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科技需求367

一、保护生态建设成果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367

二、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368

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368

四、提高防治工作绩效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368

第二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科技支撑的重点领域369

一、重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础研究369

二、强化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应用技术研究370

第三节 完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科研运行机制371

一、创新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体制机制371

二、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372

三、强化防治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监督373

四、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374

第15章 投入保障376

第一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与公共财政376

一、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性质决定了公共财政扶持的必然性376

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投入需求分析377

第二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投入政策378

一、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378

二、建立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380

三、设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应急储备资金381

第三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资金管理382

一、防治资金分类与管理382

二、调整经费投入结构383

三、加强检疫收费管理383

参考文献385

附件397

附件1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名录398

附件2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403

附件3 林业生物灾害调查表410

附件4 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名录415

附件5 全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药剂药械协作网企业名录431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专家论证委员会432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专家论证意见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