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296598.jpg)
- (德)胡塞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586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9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22页
- 主题词:现象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版编辑前言1
编者导言3
导论49
第一编 本质和本质认识56
第一章 事实和本质56
1 自然认识和经验56
2 事实。事实和本质的不可分离性58
3 本质看和个别直观59
4 本质看和想象。独立于一切事实认识的本质认识62
5 本质判断和具有本质普遍正当性的判断63
6 某些基本概念。普遍性和必然性65
7 事实科学和本质科学67
8 事实科学和本质科学间的依属关系69
9 区域和区域本质学70
10 区域和范畴。分析的区域及其诸范畴72
11 句法对象和最终基底。句法范畴75
12 属和种76
13 一般化和形式化77
14 基底范畴。基底本质和tode ti(此处这个)80
15 独立的和非独立的对象。具体项和个别项81
16 实质领域中的区域和范畴。先天综合认识83
17 逻辑考察的结论84
第二章 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85
18 批评讨论的导论85
19 经验和原初给与行为的经验主义同一观87
20 作为怀疑论的经验主义90
21 唯心主义一方的含混性92
22 被指责为柏拉图实在论。本质和概念94
23 观念化作用的自发性。本质和虚构96
24 一切原则之原则98
25 作为自然科学家的实践中的实证论者和作为实证论者的反思中的科学家99
26 独断论态度的科学和哲学态度的科学100
第二编 现象学的基本考察103
第一章 自然态度的设定及其排除103
27 自然态度的世界:我和我周围的世界103
28 cogito(我思)。我周围的自然世界和我周围的观念世界106
29 “其他的”自我主体和主体间的周围自然世界107
30 自然态度的总设定108
31 自然设定的彻底改变。“排除”、“置入括号”109
32 现象学的epoche(悬置)112
第二章 意识和自然现实114
33 关于作为现象学剩余的“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的预备说明114
34 作为主题的意识本质117
35 作为“行为”的我思。非实显性变样119
36 意向性体验。一般体验122
37 我思内部纯粹我的“指向性”和把握的审视123
38 对行为的反思。内在的和超验的知觉126
39 意识和自然现实。“素朴”人的理解128
40 “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机体上所与的事物,作为“物理真实”的“纯显相”130
41 知觉的真实构成及其超验客体132
42 作为意识的存在和作为实在物的存在。诸直观方式间的原则区别135
43 对基本错误的阐明138
44 超验物的纯现象存在,内在物的绝对存在140
45 未被知觉的体验,未被知觉的现实144
46 内在知觉的不可怀疑性,超验知觉的可怀疑性146
第三章 纯粹意识区域149
47 作为意识相关物的自然世界149
48 我们之外的世界的逻辑可能性和事实上的悖谬152
49 作为世界消除之剩余的绝对意识153
50 现象学态度和作为现象学领域的纯粹意识156
51 先验预备考察的意义157
52 补充。物理物和“显相的未知原因”160
53 有生命物和心理意识166
54 继续。偶然和相对的超验心理体验,必然和绝对的超验体验169
55 结论。一切实在都是通过“意义给与”而存在的。非“主观唯心主义”170
第四章 现象学还原173
56 关于现象学还原范围的问题。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173
57 关于排除纯粹自我的问题174
58 被排除的超验者上帝175
59 本质事物的超验性。排除作为普遍科学的纯粹逻辑177
60 排除实质—本质性学科179
61 关于现象学还原系统研究的方法论意义181
62 认识论的预备性说明。“独断论”态度和现象学态度184
第三编 关于纯粹现象学的方法和问题187
第一章 方法的预备考察187
63 方法考察对于现象学的特殊意义187
64 现象学者的自我排除189
65 现象学对本身的自反关涉190
66 明晰所与物的忠实表达。单义的词语192
67 阐明的方法。“所与物的近距”和“所与物的远距”193
68 真正的和非真正的明晰度。正常性阐明的本质195
69 完全明晰的本质把握方法197
70 在本质阐明方法中知觉的作用。自由想象的优先性198
71 关于一门体验描述本质学的可能性问题201
72 具体的、抽象的,“数学的”本质科学202
73 现象学问题的应用。描述和精确规定206
74 描述科学和精确科学207
75 现象学作为有关纯粹体验的描述性本质学说209
第二章 纯粹意识的一般结构212
76 以下研究的主题212
77 反思作为体验领域的基本特性。反思中的研究215
78 关于体验反思的现象学研究218
79 批评附言。现象学和“自我观察”的困难223
80 体验与纯粹自我的关系232
81 现象学时间和时间意识234
82 继续。三重体验边缘域,同时作为体验反思的边缘域238
83 作为“观念”的体验流的把握239
84 作为现象学首要主题的意向性242
85 感性的hyle(质素),意向性的morphe(形态)246
86 功能问题251
第三章 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255
87 预备说明255
88 真实的和意向的体验成分。意向对象257
89 意向对象的陈述和现实陈述。心理领域内的意向对象260
90 “意向对象的意义”,“内在客体”与“现实客体”间的区别262
91 扩展到最广的意向性领域266
92 按意向作用角度和意向对象角度的注意的变化267
93 过渡到较高意识领域中的意向作用—意向对象结构272
94 在判断领域内的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273
95 在情绪领域和意志领域中的类似区别277
96 过渡到其他各章。总结280
第四章 关于意向作用—意向对象结构的一系列问题282
97 作为真实体验因素的质素的和意向作用的因素,作为非真实体验因素的意向对象因素282
98 意向对象的存在方式。意向作用的形式理论。意向对象的形式理论287
99 在呈现和再现领域中的意向对象核心及其特性291
100 在意向行为和意向对象中表象的本质法则的层级结构293
101 诸层级的特性。不同种类的“反思”295
102 过渡到特性说明的新领域296
103 信念特性和存在特性297
104 作为变样的信念样态299
105 作为信念的信念样态,作为存在的存在样态301
106 肯定和否定及其意向对象相关项302
107 重复的变样304
108 意向对象的特性不是由反思规定的305
109 中性变样307
110 中性化意识和理性的判定。假定309
111 中性变样和想象310
112 想象变样的可重复性。中性变样的不可重复性312
113 实显的和潜在的设定314
114 关于设定的潜在性和中性变样的继续讨论319
115 应用。扩大的行为概念。行为实行和行为引动323
116 过渡到新的分析。有根基的意向行为及其意向对象相关项326
117 有根基的设定和中性变样学说的结论。设定的一般概念330
118 意识综合。句法形式335
119 多设定行为向单设定行为的转换337
120 综合设定领域内的设定性和中性339
121 情绪领域和意志领域内的信念句法341
122 被分节联结的综合的实行样式。“主题”344
123 作为综合行为实行样式的含混性和清晰性346
124 “逻各斯”的意向作用—意向对象层次。意指和意义347
125 逻辑表达领域中的实行样态和阐明方法352
126 表达的完全性和普遍性354
127 判断的表达和情绪意向对象的表达355
第四编 理性和现实359
第一章 意向对象的意义和与对象的关系359
128 导论359
129 “内容”和“对象”,作为“意义”的内容361
130 关于“意向对象之意义”的本质界定364
131 “对象”,“在意向对象意义中可规定的X”366
132 作为在其充实性样式中的意义核369
133 意向对象的命题。设定的和综合的命题。在表象领域中的命题370
134 命题逻辑的形式理论372
135 对象和意识。向理性现象学的过渡375
第二章 理性的现象学379
136 理性意识的第一基本形式:原初给与的“看”380
137 明证与洞见,“原初的”和“纯粹的”明证,直陈的和确真的明证383
138 充分明证与不充分明证385
139 各种理性的交织。理论真理,价值真理,实践真理388
140 确证。无明证的证明。设定的洞见和中性的洞见的等价性390
141 直接的和间接的理性设定。间接明证392
142 理性设定和存在395
143 充分的物所与性作为康德意义上的观念397
144 现实和原初给与的意识:最终的规定398
145 关于明证现象学的批评考察400
第三章 关于理性理论问题系列的一般性层级404
146 最一般性的问题404
147 问题的分化。形式逻辑学,价值学和实践学406
148 形式本体论的理性理论问题409
149 区域本体论的理性理论问题。现象学构成的问题411
150 继续。作为先验论导引的物区域416
151 物的先验构成的层次。补充420
152 从先验构成问题向其他区域的扩展422
153 先验问题的完全扩展。研究的分类423
主题索引428
人名索引529
关于本书头三版版面形式改变的附注532
中译本附录535
著者后记535
法译本译者导言561
法译本注释589
中译者术语解释661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