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职医生学习中医丛书 伤寒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在职医生学习中医丛书 伤寒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289450.jpg)
- 湖北中医学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3940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在职医生学习中医丛书 伤寒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一、《伤寒论》的一般介绍1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1
三、伤寒的涵义2
四、《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3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3
(二)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3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4
(四)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5
五、六经病证的治则6
六经病证治8
总纲8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0
概说10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11
第二节 太阳经证12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12
(一)风寒表虚证12
(二)桂枝汤禁例15
(三)风寒表虚兼证16
1.兼项背强几几证16
2.兼喘证17
3.兼营气不足身痛证17
4.兼胸满证18
5.兼阳虚漏汗证19
6.兼脾虚水停证20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21
(一)风寒表实证21
(二)麻黄汤禁例24
1.表证兼阳虚的禁用麻黄汤25
2.表证兼营血不足的禁用麻黄汤25
3.阴伤内热的禁用麻黄汤26
4.胃中虚冷者不可发汗26
(三)风寒表实兼证26
1.兼项背强几几证26
2.兼呕、利证27
3.兼内热烦躁证28
4.兼水饮咳喘证30
三、太阳轻证32
(一)表郁不解证32
(二)表郁内热证34
四、温病35
第三节 太阳腑证36
一、蓄水证36
二、蓄血证39
第四节 太阳病的传变42
第五节 太阳病变证43
一、变证治则43
二、邪热壅肺证44
三、邪热下利证45
四、心阳虚证47
(一)心阳虚心悸证47
(二)心阳虚烦躁证48
(三)心阳虚惊狂证48
(四)心阳虚欲作奔豚证49
(五)心阳虚奔豚证50
五、心阴心阳两虚证51
六、脾胃阳虚证52
(一)脾虚水停证52
(二)胃虚水停证53
(三)脾虚心悸证55
(四)脾虚气滞腹胀证56
七、肾阳虚证57
(一)阳虚烦躁证57
(二)阳虚厥逆烦躁证58
八、火邪伤阴内热证59
九、辨阴伤及病愈的机转60
十、阴阳转化及阴阳两虚证61
(一)阴阳转化证61
(二)阴阳两虚证63
十一、结胸证64
(一)热实结胸64
1.大结胸证64
2.小结胸证67
(二)寒实结胸证68
十二、痞证69
(一)热痞69
(二)热痞兼表阳虚70
(三)脾胃不和,寒热错杂致痞71
1.呕利痞71
2.水饮食滞痞72
3.胃虚痞利俱甚73
十三、辨结胸、脏结与痞证74
十四、上热下寒证76
十五、胃中不和,噫气不除证77
第六节 太阳病类似证78
一、风湿留着肌肉证78
二、风湿留着关节证79
三、悬饮证80
四、胸膈痰实证82
第七节 辨表里治法的先后缓急83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86
概说86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87
第二节 辨阳明病的病因病机88
第三节 热扰胸膈证89
一、胸中烦热懊?证89
二、兼证91
(一)兼腹满证91
(二)兼心下痞塞证92
(三)兼中寒证93
三、栀子汤禁例93
第四节 阳明经证94
一、胃热及胃热津伤证94
二、胃热津伤气逆证96
第五节 阳明腑证97
一、燥实证97
二、痞满证99
三、痞满燥实证101
四、禁下证105
1.病势在上者禁下106
2.阳明病邪热在经者禁下106
3.胃中虚冷者禁下106
4.营血虚少,津亏便秘者禁下107
第六节 脾约证107
附:导法108
第七节 湿热发黄108
一、湿热兼里发黄108
二、湿热郁蒸发黄111
三、湿热兼表发黄111
第八节 阳明病辨证112
1.辨脉114
2.辨潮热114
3.辨汗115
4.辨谵语郑声115
5.辨渴115
6.辨哕116
7.辨血证116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18
概说118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119
第二节 少阳病证119
一、少阳病主证119
二、少阳病兼证124
(一)兼太阳证124
(二)兼阳明证126
(三)兼下利证128
(四)兼水饮证129
(五)兼烦惊谵语证130
第三节 少阳病治禁133
第四节 少阳病辨证134
附:热入血室134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37
概说137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138
第二节 太阴虚寒证138
第三节 太阴兼太阳证140
第四节 寒湿发黄141
第五节 太阴病辨证143
一、辨腹痛证(太阴、阳明)143
二、辨太阴转属阳明及阳复自愈证144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146
概说146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147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148
一、阳衰阴盛证148
二、阴盛格阳证151
三、阴盛戴阳证153
四、阳虚身痛证154
五、阳虚水泛证155
六、下焦不固便脓血证157
七、下焦不固滑泄证158
第三节 少阴热化证159
一、阴虚火旺证159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160
第四节 少阴咽痛证161
1.虚热咽痛161
2.客热咽痛162
3.痰热阻闭咽痛162
第五节 少阴病兼证162
一、兼太阳证162
二、兼阳明证163
第六节 少阴病治禁165
第七节 少阴病变证166
1.误火变证166
2.尿血变证166
3.误汗变证166
第八节 辨少阴病阴阳消长及预后167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69
概说169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170
第二节 寒热错杂证171
一、蛔厥证171
二、寒格吐利证173
第三节 寒证174
一、寒逆干呕头痛证174
二、血虚寒厥证176
第四节 厥阴热利179
第五节 气郁证180
第六节 厥证治禁182
第七节 辨厥热胜复证182
第八节 辨厥阴病顺逆184
条文索引186
方剂索引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