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文勋文集 第5卷 艺文杂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张文勋文集 第5卷 艺文杂著](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276354.jpg)
- 张文勋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香港文化传播事务所
- ISBN:781068208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8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张文勋文集 第5卷 艺文杂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辑 民族文化与文学1
我国古代“文化”概念的形成和演变1
开展对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的综合研究——《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丛书》弁言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西南边疆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16
神话世界的科学探索——《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序21
茶马古道文化探秘的新成果——《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序25
神奇、绚丽、丰富的滇文化——《滇文化系列谈》开篇28
《滇文化与民族审美·绪论》30
开拓神话学研究的新领域——《三元——中国神话结构》序42
关于民族文化学的建立——《民族文化学论集》后记47
滇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论》序51
多元一体的地域文化——《滇文化散论》序54
多元文化的比较研究——《文苑纵横》序58
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多侧面研究——《云南文化研究》序64
民族文化变迁的特殊模式——《勐捧模式研究》序66
一个地方民族文化工作者的脚印——《耕山耘水集》序70
《大陆少数民族教育》序73
《系统性、丰富性、理论性》——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76
《一部有特色的工具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79
关于重点学科“民族文化学”的建设83
滇文化基本特征论纲87
一个白族农村的教育变迁——个案分析99
传承、变迁、新的整合——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功能113
《白族文学史·绪论》121
优美的爱情故事传说《望夫云》133
历史悠久、绚丽多姿的白族民间文学144
白族民间叙事诗的艺术特色——《白族民间叙事诗集》序155
白族文学研究刍议163
大理文化研究之我见173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的科学性179
关于地方文学史的编写——《云南地方文学史》古代卷序186
《春城览胜》前言192
第二辑 古代文学与文化197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对《谈〈水浒〉中的几个问题》的意见197
从文学艺术的特质去看古典文学作品204
苦闷的象征——《洛神赋》新议210
建安文学和三曹创作的风格221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建安文学评议238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研究新探》序259
元明清文学的总体探索——《元明清文学探要》序263
北窗琐谈267
刘勰谈“陶钧文思”——写作杂谈之一274
写作三“境界”——写作杂谈之二277
“以意为主”和“意在言外”——写作杂谈之三280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写作杂谈之四283
《词与音乐》后记286
关于“意境”的理论探索——《说意境》序290
开拓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序294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后记301
中国文学对偶艺术的审美功能——《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笔谈306
中国艺术思维的可贵探索——《中国艺术思维流论稿》序309
词的意境与审美——《唐宋词意境新论》序314
我国传统文化与文艺美学——《裂变的光芒》序318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审视传统美学——《文化与审美》序322
“中和之美”的新探索——《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序325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诗性与理性》序329
《淮南鸿烈集解》校点本跋335
从系统论和信息论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337
古籍整理工作者也应学点系统方法论知识347
第三辑 文艺理论与批评355
关于文学艺术的特征问题——对巴人的《文学论稿》的几点意见355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365
关于古典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问题372
试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402
形象思维散论427
开展文艺批评 提高理论修养——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440
希望在“研究”二字上下功夫——《文艺理论研究》创刊十周年笔谈445
多层面地透视文学现象——《边地文学启示录》序447
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地域文学——《艺文思辨录》序451
注意云南自身文学的研究——《落叶集》序454
散文中的情与景——《杨启云游记散文选》序459
一部有特色的优秀人物传记——《艾思奇传》笔谈463
诗贵含蓄——《跋涉的人生》序465
文如其人——《诗文散笔》序470
流水行云皆自在 于平淡处见真淳——《梧庐随笔》序472
从文化的视角对《诗经》和《圣经》作比较研究——《神圣的寓意》序477
昭昭史鉴是金丹——初读长篇纪实小说《世纪之门》480
关于《给我亲爱的姑娘》一诗的讨论484
读《遵义诗钞》489
报告文学——文学的“侦察兵”493
两篇写学校生活的小说497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读小说《换脚》502
读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506
第四辑 治学心得与学人传记515
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语言文学论文集》前言515
教学带动科研 科研促进教学——《楚雄师专学术论文选集》序519
注意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522
不断积累 不断开拓528
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楚雄师专的学术报告534
张文勋先生访谈录545
刘文典传略554
忆杨晦先生568
第五辑 青春试笔577
小说577
雪花飘落的日子577
回忆588
杜鹃血592
茶馆里602
一件最愉快的事606
出走610
爱616
诗歌624
前程624
鸦625
生命之歌626
孤雁627
黄昏628
命运629
雨要来的时候630
梦631
别——给庶632
夜行者633
夜雨635
隐痛的心636
娼妓637
茅屋638
血639
这日子640
饥饿641
友情643
鞭子和马644
夜的声音645
茶馆646
造物者648
枷锁650
三弦琴651
枪决653
屋子654
颜色篇655
河流658
指路碑659
记程碑660
火661
我们不是白痴662
吊屈原664
五月之歌666
泪669
野火671
茅屋673
让我进来——给远方一位新朋友677
蚊虫篇678
疯人和老爷680
仇恨——遥悼赵仲豪先生683
火山685
无题686
拂晓前后687
人们的歌手——献给Y690
叛逆692
散文701
小简701
寄702
农忙念故乡704
七月的凤羽706
窗708
田709
秋夜710
别712
心714
病715
凤羽河畔的歌声718
池沼之恋722
春残片语724
野火728
风暴729
赠别730
雨季731
童年的回忆——敬致我慈爱的母亲733
电741
雷742
夜五章743
野圃杂记746
夜行及其它749
杂文及其它752
从“谨防假冒”想起752
藏不住的尾巴754
超拔756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758
锦上添花759
谈猫760
关于风花雪月762
希望763
纵横谈:关于“新滥调”764
诗的深入浅出——评马瑞麟的《河》766
作品的时间性及方言学——读《如此豆豉》后感769
“五四”后的文学动向771
龙王会——洱源凤羽民间风俗之一773
民家人和民家调777
民家调在诗文学上的价值780
习作回忆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