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掌故智慧金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掌故智慧金典](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273949.jpg)
- 上官紫薇,于海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80221784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掌故-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掌故智慧金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修养智慧:知身识性 性格修炼第一章 做一个生性高贵的人段干木辞隐:不与权势为伍 自持清高姿态2
嵇康蔑权贵:宁做岩上之孤松 不为腐水之游鱼2
阮籍笑礼法:人活一世 天真无欲自超然3
徐悲鸿画猫:在书画中寻找自我风骨4
柴夫人穷志不短:笑拙不笑补 笑懒不笑苦4
第二章 去留无意 无法替代的人格美丙吉问牛不问人:轻重缓急自有度6
王羲之袒卧东床:自信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6
谢安见桓温: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7
苏轼安睡避祸:君子坦荡 夜半敲门也不惊7
李卫巧用双面铜钱:从容淡定如生命的明灯8
第三章 胸怀容人量 浩然自从容苏不韦复仇:恨即是包袱 放下即是幸福9
牛弘不问“闺”中琐事:宽容维持家和9
李世民纳魏征:一种胸襟 别样出世10
狄仁杰不较真:淡视往日 览观来者10
王旦德量恢弘:胸襟与事业成正比例10
吴崇礼不争地:“让他一墙”的潇洒11
少室周豁达处世:风物长宜放眼量12
第四章 静而修身 俭以养德烧饼尚书刘晏修身鉴:成由勤俭败由奢13
赵匡胤诫女节俭:一入骄奢陷阱 如入宫墙侯门13
苏东坡请客:重节俭而拒腐败14
司马光清廉俭以养德:人心坦荡而无忧15
吴隐之嫁女:天育物有时 地生财有限15
第五章 立世之根本 得之在于—信—诚周成王桐叶封弟:人不当戏言 言之必行之16
曾参与子协定:人生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之花16
张劭捍卫信用:性命与信义的艰难取舍17
季扎挂剑赠徐国国君: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不兴17
质朴的晏殊:老实非愚蠢 脚踏实地观前景18
丰子恺存童心:多一份率真 多一种幸福18
商鞅重信:大丈夫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19
第六章 善是万物的伊始 人性的至宝子产放生:广施仁善 自有祥和的圆融天地20
屈原发米:悯人为小爱 悯国为大爱20
第五伦喂马:金玉满堂守不易 德行积攒难上难21
隋侯救蛇得珠:行善是眼前的唯一21
朱冲放牛:以德报德讲原则 但求心胸坦荡22
孙叔敖遏蛇:推己及人 爱屋及乌22
第七章 危难下的心态修炼:平常心即是“道”牛缺遏盗:怯懦则死 不惧则生24
于谦守城:大敌当前 临危不惧24
宾卑聚梦中受辱而自尽:智勇多困于对不现实的执著25
颜真卿烈骨:清风流云般的人格魅力25
司马迁受辱:鸿毛与泰山的角逐26
第八章 锻造身之曲规 锤炼心之尺度许衡不食无主之梨:为原则而生的人28
董宣护法:木受绳则直 人就规而正28
董狐直笔:再大的风险也值得29
庄子笑儒:画虎不成反类犬 独树一帜亦风格30
赵绰执法:心有方圆 意存棱角30
山鸡起舞:虚荣不过镜中月 格调方为水中花31
第二篇 成才智慧:苦中作乐 学有所成第一章 百学德先行 育教先育德吕蒙不学:时间永远不能成为借口34
贾岛推敲:坚持练就真理34
玄奘取经:锲而不舍得正果35
宋太宗开卷有益:点滴学识洞穿高深学问35
朱元璋训子:百学德先行 育教先育德35
吴敬梓的风骨:贫贱不可移读书之宏志36
徐霞客探险:心存高远 志在当下37
第二章 勤学苦练 苦尽方能成材匡衡凿壁偷光:一束光下—恒心38
闻鸡起舞:勤奋是好运之母 坚持是成功之匙38
车胤囊萤夜读:读书莫畏难 苦中乐逍遥39
李白受教:天资卓越=没有打磨的铁杵39
白居易耐苦: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40
苏洵焚稿:好汉不提当年勇 今日之事今日论40
第三章 求学问道 专注于一得大成乐羊子妻断织劝学: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42
后羿射箭:平常心下的百步穿杨42
纪昌学射:攻无不克仰赖用心专一43
詹何钓鱼:心无旁骛则有功而返44
孟子谏齐王:成才非一日之功 恒心则事半功倍44
孙武练兵:纯钢折不弯 真理驳不倒44
梁启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得之在于“坚持”45
二徒学棋:风动心不动 棋高一筹者45
第四章 学无先后 谦冲求知省自身孔子畏后生: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新人换旧人47
孔圣人学而不厌:虚心求教也是一种气魄47
孔圉不耻下问:谦虚则附之者众 倨傲则离之者多48
谢道蕴巾帼不让须眉:女子有才亦有德48
苏东坡改诗:绝顶聪明绝顶痴49
欧阳修讽“酸秀才”:低头才见芳草49
第五章 多样启蒙 不拘一格太任重胎教: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堂课51
唐太宗遇物则诲:实例为证 动态教学51
韩维教皇子:师者既应重学识 也应重品德52
戚父教子:子不教 父之过 教不学 儿之错52
林则徐诲子:学以致用 触类旁通53
胡适溺儿: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54
第六章 求实创新 学问勃发的原动力高适推敲:炼一个字 成就大智慧55
欧阳修删繁就简:两点距离 直线最短55
泥中捞铁牛:突破常规 巧解难题56
宋徽宗选画:精于构思 创意无穷56
王安石点“绿”:换位思考 又现一重天57
徐光启力传西学:学问无国界 择善而从之57
第七章 为学=思考+实践孟子不尽信书:读书不可读死书59
按图索骥:学而不思落笑柄59
李白搁笔黄鹤楼:实事求是出佳句60
历归真画虎:实践出真知60
喻皓设计斜宝塔:有备才能无患60
吴承恩作《西游记》:灵感来源于生活61
李时珍躬行实践:发现前人未到之处62
第三篇 处世智慧:参透人心 灵通进退第一章 洞察内外 游刃有余存于世箕子见微知著:洞察事态以免除祸患64
苏代反对“抱薪救火”:从本质入手寻解方64
庄辛劝楚襄王:亡羊补牢未为晚 执迷不悟取灭亡65
田单率兵:胜于忧患而败于安乐65
王浚韬晦:左手名誉奉上 右手韬晦保身66
萧规曹随:“无为者”无不能为66
唐太宗用人不疑:天下尽在股掌间67
严辛未雨绸缪造三窟:人当具备忧患意识68
第二章 心如明镜 不惹尘俗琐碎事张孟谈前事为师:史为明镜 得失尽在月明中69
孙叔敖无争:去留无意自逍遥69
李绩当官:识时务者为俊杰70
赵德昭宠辱不惊:阅尽繁华的大智慧70
王阳明主动退让:一时的忍耐 人生路广阔无限71
曾国藩明哲保身:进退间的最佳选择72
第三章 人存于世 谨防两面三刀之小人齐桓公养祸:小人如虎 养之必遗祸73
勾践兔死狗烹:忘恩者惯用的手段74
郑袖的奸计:小人常以“善言”相劝74
周亚夫功高盖主:予小人可诬陷之机75
李林甫口蜜腹剑:笑容背后的霍霍利刃75
郭子仪处世:宁得罪君子勿招惹小人75
第四章 名利本为浮世重 古今能有几人抛息侯自私自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77
石崇因富获罪:利欲熏心自取灭亡77
玉寅生和三乌从臣的假清高:不要轻易许诺78
裴宽不受礼:德比岱云布 心似晋水清79
包拯当官:清、慎、勤者出淤泥而不染79
海瑞不贪:千古功名浮云事 端以清高度残生79
介子推不争名利:品德修养的上层境界80
陶朱公救子:钱乃是身外物 敬求则失去更多81
第五章 临财不苟得 岂因斗米而折腰吴隐之饮“贪泉”而觉爽:贪与不贪在乎于心83
孟子收礼拒礼: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83
公孙仪拒受鱼:吃人嘴短 拿人手软84
杨震严于律己身不苟财:清风两袖向青天84
王翱藏珠:临财不汲求 心静则身轻85
子罕以不贪为宝:钱财乃身外之物86
第六章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智伯祸从口出:凡事不密则害87
苏秦位重本遭忌妒:巧言令色徒惹是非88
信陵君遭妒:暴露实力等于招来敌者88
贺若敦牢骚惹祸:多嘴是祸患的苗头89
刘禹锡因直惹祸:包裹糖衣的忠言才顺耳89
郑仲因殷勤丧命:过分殷勤费力不讨好90
沈万三露富:防人之心不可无 “藏”字要诀守心间90
年羹尧居功自傲:愁云惨淡万里凝90
第七章 假糊涂背后留真清醒隰斯弥故作糊涂:智者不进别人的禁区92
刘睦喝酒不全醉:半糊涂才是真聪明92
刘伶醉酒:糊涂一时避杀机93
宋太宗趁醉办事:定了江山得人心93
吕端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94
楚庄王摘缨:容人之过 释人之嫌95
第八章 千里马遇伯乐 从被动到主动毛遂自荐:主动接近伯乐才是好马96
马援择明主而事:明珠暗投谁之过 良禽须择木96
章邯择良树:人往高处走 赖树只能吊死好汉97
薛仁贵“抢”功:主动请“缨”与赫赫有名如影随形98
第四篇 谋略智慧:随机应变 择取利弊第一章 运筹帷幄 先机为首占之物宋襄公仁义亡国:坚守不必要的仁义即是迂腐100
管仲“路径依赖”:好开端是成功的支点100
隋何杀楚使:当冒险时先冒险101
召平当断不断: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101
班超入虎穴:主动亦是自我拯救102
郗隆无为丧命:优势属于占据先机者102
捻军运动战灭僧王:先发制人 后发制于人103
赵匡胤出其不意败唐军:快者的效益即是慢者的代价103
第二章 随机应变 因势而动田成子反侍鸱夷子皮:谋定而后动105
李若谷明权责护水渠:于要害处下“刀” 游刃有余105
子贡游说三国:借力打力 在牵制中渔利106
甘罗辩论: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106
叔孙通因时而变:顺水推舟孰不能成107
冯异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又可占先机108
司马懿擒孟达:随机应变 出奇制胜108
房琯火牛阵失效:死板背后的“死路”109
李世民绝地反击:置之死地而后生109
第三章 诡变虚实 制造良机孙膑瞒天过海:常见则不疑 为信息穿上迷彩服110
石勒欲擒故纵:软化敌者情绪 伺机而行110
汉高祖声东击西擒韩信:利用错觉出奇制胜111
周亚夫以静制动:让先动者精力耗尽111
张巡草人借箭:借惯性思维设陷阱112
诸葛恪将计就计:顺势解危112
第四章 躲避锋芒 以待大权在握时晋文公退避三舍:以退为进的取胜之道113
李牧示弱迷匈奴:鱼儿咬钩源自充分的耐心114
冒顿复国:“败”非“罢” 败者翻身为王必备的韧性114
李广示弱求怜:骗取同情心乃上上之策115
刘秀低调做人:忍小愤而就大谋115
裴行俭会“丢脸”:制敌而不受制于敌116
武则天名正言顺做皇帝:凡事不必操之过急116
朱元璋缓称王:减少风头的压迫117
第五章 避祸之道:匿强示弱 麻痹对方范雎百忍成金:婉转退却 趋利避祸118
萧何自损形象:大智若愚免杀身之祸119
李渊屋檐下低头:龙蛇为存而蛰伏119
冯道严守“底线”:为生命筑一道防线120
咸丰帝以情动人:以弱换强120
蔡锷自辱:不被对手惦记即是好事121
第六章 务实也是一种策略赵括纸上谈兵:勿令“书本”成为思想的缰绳122
晋国解偷患:解铃还须系铃人 有的放矢医病根123
楚人渡河:在不测风云中的泅渡123
华佗从医:人生处处皆学问 小处方见水中天124
丁谓统筹兼顾:一举三得125
第七章 合作之道:聚则双赢 散则俱损田穰苴杀庄贾立威:铁纪之下出强师126
孙叔敖巧用“从众效应”:表率则能率众126
周勃感叹狱吏之威:多颗棋子多条路127
太史慈撕奏章:捆绑合作 高风险、大收益的豪赌128
王与马 共天下:合作而双赢128
王守仁阴术阳取:战胜敌人不如争取敌人129
吴汉分败合胜:集中兵力 重点打击129
第五篇 博弈智慧:方圆并用 取舍自如第一章 惑人耳目 让敌人在毫无警惕中灭亡叔詹上演“空城计”:此时无人胜有人132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二衰三竭133
诸葛亮减兵添灶:故布疑阵无往不利133
高熲骗敌:慎用“狼来了” 谎言成真反类假133
曹翰缓击更鼓:为对手制造懈怠的情绪134
狄青掷铜钱稳军心:巧用心理暗示134
第二章 兵不厌诈 勤思者多智李园步步为营谋权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136
慎到连环三计:拆分目标实现最终目的136
管仲智过鬼泣谷:将计就计令敌人自曝身份137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巧用他人弱点137
宋太祖以愚困智:减少聪明人的内耗138
晏子二桃杀三士:挑拨离间 攻守自如138
北宋画像离间南唐:“反间计”不战而屈人之兵139
第三章 软硬兼施 心战驭人郑武公糖衣炮弹:甜美的致命威胁140
墨子论战翻倍真实力:另类的“危言耸听”141
韩信胡萝卜加大棒:威胁的胆量建立在威胁的实力之上142
曹操烧信定人心:得效忠者得美名142
刘秀以德服人:“仁心”换“人心”143
唐玄宗制造精神恐慌:绝对权威等于绝对服从143
清政府收买人心:道义的胜利更易征服他人144
第四章 方者圆者 唯我用者即上者勾践趁火打劫灭吴:他人的危难是自己的机会145
晋献公假道伐虢:似予实取145
楚王“抛砖引玉”:尝到甜头的鱼儿才上钩146
朱博抓人把柄:打蛇打七寸146
曹操隔岸观火:坐收鹬蚌相争之利147
诸葛亮反客为主:先声夺人居上方148
武则天驯服烈马:以“强”制“强”148
第五章 取舍之道 善舍得才能取得宓子贱的警告:侥幸得利的心理是无形的损失150
要离“苦肉计”的狂赌:割一块肉得一头牛150
乐羊大义灭亲:忍一时之痛 保一生平安151
田忌赛马:失一局与得两局的艺术151
汉景帝错杀晁错:弃卒保车 孰轻孰重细掂量152
冯道侍主:墙头草原则153
种世衡用银当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153
第六篇 交际智慧:明辨生活的玄机第一章 参透生活 练就明辨是非的慧眼郑国铁匠巧识骗子:追本溯源识迷局156
孙亮智断鼠屎案:参透外向 条分缕析156
东郭先生错爱恶狼:不必要的仁慈无异于自寻死路157
膳吏巧辩释疑团:诽谤是愚者无力的争辩158
何妥反讽顾教官:有理不在声大 有志不在年高158
张贤齐断家务事:四两拨千斤巧解难题159
老吏识小偷:花言巧语虽密有疏159
周新坐牢识贪官:独辟蹊径逆向思维识真相160
孩童智驳伪法师:越是道貌岸然 越是坑蒙拐骗160
第二章 因势利导 领略劝诫的艺术荀息叠蛋谏晋王:因势利导递谏言161
优孟哭马谏楚王:顺势而言则智说真理161
诸葛亮说关羽:讲理讲情 用虚荣令其从162
王珪谏帝放美人:类比说理 引证而明实质162
触龙说赵太后迂回劝解:在晓理中明大义163
魏征提意见:忠言不逆耳 自入得了他人耳164
第三章 情理双关 软硬兼施的进言策略申叔时借牛谏楚王:浅言而明深理165
淳于髡善辩: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165
艾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66
士会死谏救统帅:鲜活的例子抵得上无数苦口婆心166
顾少连画雕巧谏:直言不如变相劝说167
张咏婉言劝寇准:“柔情似水”的劝诫之道167
第四章 顺水推舟 巧言避难成就自身晏婴妙解责难:避重就轻 跳出语言的逻辑怪圈169
吴使凭预言免死罪:化时势为优势169
王翦主动邀功请赏:避猜忌而得赏识170
外黄儿一言救民:凡事据理力争170
张良弃智绝俗:全身而退的艺术171
秦桧将错就错:顺势而为脱逆境171
徐文远灵活对人: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172
第七篇 商道智慧:人活财亦活第一章 商场不败之途:重信重质重商德范蠡经商:人格的完善是本 财富的确立是末174
韩康卖药童叟无欺:不可抗力的诚信魅力174
程正奎守法经营:法乃经营之利器 非割喉之刃175
酒香不怕巷子深:以质取胜175
胡雪岩诚信经商:经营信为本 买卖礼当先176
第二章 避重就轻 头脑是最大的商业资本管仲楚国购鹿:玩转供求关系 从中投机得利177
王导卖绢:充分利用消费者“随大溜儿”的心理177
陶鲁收牛:既讲炒作也要信誉178
郑堂烧画设陷阱:人心不足蛇吞象178
茅台酒的行为广告:故作姿态 自我推荐179
第三章 做好情感投资 财源滚滚而来狗猛酒萧条:服务态度决定回头率180
李世民收买人心:用人不疑 生意场的高杆术180
名商胡雪岩的生意经:知人善任181
天亨玉的商道:—“和”—“信” 生意路绵绵181
第四章 灵活操盘 与时俱进子贡待价而沽:探查商情为致富关键182
计然囤积奇货:与行情背道而驰182
张小泉剪刀长盛不衰:技术创新 培养核心竞争力183
第五章 小利大财 孰轻孰重细掂量燕昭王千金买骨:赔一本得万利184
吕不韦奇货可居:眼量决定效益的长久性184
李晟当断不断:做事经商欲休不休乃大忌185
孟陀放长线钓大鱼:小成本大效益186
第八篇 情感智慧:至情至性 至真至诚第一章 家和得以兴邦皋鱼哭亲: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生最大的悲哀188
闵子骞孝感后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养德188
缇萦救父:孝感动天189
王祥卧冰:大孝者无大恶189
张翰的“莼鲈之思”:乡情如韧线189
聂政姐弟双侠:重义而轻生190
第二章 天下人 莫不以尊师为正道张良拜师:虔敬尊师191
汉明帝敬师:尊师如侍父191
程门立雪:尊师而诚学192
毛泽东敬师一杯酒:天、地、人莫不以尊师为正道192
第三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管鲍之交: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194
羊伯“义气墩”:同当于祸福 患难见真情194
俞伯牙断琴:女为悦己者容 士为知己者死195
王霸忠友:灾难是一个筛子 筛剩的是朋友196
荀巨伯与友患难与共:重义者鬼神敬之196
吴保安十年救友:真正的友谊以性命相托197
管宁交友:道不同不相为谋197
第四章 一身只存天下事 忠肝义胆撼昆仑荆轲刺秦:投死为国 舍生取义199
班婕好大爱无私:儿女情长背后的大爱情怀199
孔僖忧国忘家:不畏强权明忠臣之志200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201
文天祥一片丹心照汗青201
谭嗣同为义赴死:正义面前蹈死不顾202
梅兰芳蓄须:富贵不能屈志202
第五章 比翼情深 朝暮相依宋弘不弃糟糠:愿朝朝暮暮永相依204
司马相如“凤求凰”:爱是一种智慧和勇气204
孟光举案齐眉:良偶天成在于敬205
房玄龄妻吃醋:爱情如酸果 甘自苦酸来205
崔护题诗得妻:有缘千里自相逢 无缘对面锁重门206
崔郊失而复得恋人: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206
苏轼祭妻:十年生死割不断情肠207
朱元璋与马氏结良缘:贫贱相依 患难与共207
后记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