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 蚌岚河槽6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和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105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 蚌岚河槽6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 问题的缘起1
二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14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省思17
一 理论视角17
(一)国家—社会关系理论20
(二)权力与文化宰制39
二 研究方法56
(一)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56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61
(三)研究方法省思65
三 小结69
第二章 进村(1949年以前)——主族控制下的族群杂居村落72
一 逃难进村73
(一)战火纷飞73
(二)流离安身75
二 蚌岚河槽与槽区各族群76
(一)蚌岚河槽76
(二)族群隔阂81
(三)艰难时期86
三 主族控制87
(一)主族与主族帮派87
(二)抱摸操控93
(三)瞎马成气候98
四 小结100
第三章 扎根(解放—土改)——干部统制与民族身份打造103
一 解放103
(一)占山为“匪”103
(二)解放106
二 干部统制的初步确立108
(一)“旧干部”发动“小土改”110
(二)抱摸“闹五海”115
(三)形塑少数民族土改骨干117
(四)清匪反霸124
三 打造沙民族128
(一)联合打野猪129
(二)联合斗垮王四聋子130
(三)划分阶级成分与“土地回家”136
(四)民族识别139
四 小结140
第四章 磨难(合作社—人民公社)——阶级斗争扩大化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破灭142
一 征粮与阶级斗争扩大化142
(一)党的建设144
(二)征粮与抗争148
(三)阶级斗争扩大化152
(四)大饥荒156
二 “建社”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破灭158
(一)秋季建社高潮159
(二)高级社164
(三)“第一次磨难”166
三 干部统制危机与国家权威重建169
(一)“倒退”169
(二)继续革命171
(三)村干部受难173
四 小结179
第五章 致富(20世纪80年代)——大包干与“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182
一 农林承包与民族冲突183
(一)土地包产到户184
(二)“林业三定”188
(三)化解民族矛盾192
二 财政包干与清理木料197
(一)“三把斧头”198
(二)堵截木料200
(三)木料大清理202
(四)复出与征粮提款203
三 “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207
(一)改变原始生产方式208
(二)改变原始生活方式212
(三)村干部经商与第一次下台216
四 小结220
第六章 扶贫(20世纪90年代)——“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与农业商业化222
一 “四不通”与“扶贫路”222
(一)“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223
(二)复出与“扶贫路”228
(三)第二次下台与“拍卖磨坊”236
二 农业商业化与“烂尾工程”239
(一)长官意志与“种甘蔗”240
(二)村民直选与“种洋芋”244
(三)“烂尾工程”与第三次下台251
三 干部统制新衰变254
(一)扶贫经营政治255
(二)扶贫经营政治的后果257
四 小结264
第七章 挫败(21世纪)——“愚昧落后”的少数民族与政绩工程266
一 “三通四不通”266
(一)“贫穷落后”素质论266
(二)智力扶贫与自我贬贬抑272
二 “两项林业工程”与盗伐森林275
(一)经营“两项林业工程”276
(二)出力不讨好的村干部281
(三)“苦肉计”284
(四)“顶风作案”286
三 政绩工程291
(一)班子建设与第二届村委会选举292
(二)“云岭先锋”与“政绩路”298
(三)“青刀豆泡汤”303
(四)村干部出走307
四 小结311
结论——干部统制的形成与扶贫经营政治313
一 干部统制的形成313
(一)初步建立干部统制315
(二)干部统制的最终确立及其危机318
二 扶贫经营政治321
(一)干部统制的新衰变322
(二)扶贫经营政治的社会后果327
附录一331
附录二333
附录三335
参考文献337
后记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