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立法论 一种法社会学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立法论 一种法社会学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3265298.jpg)
- 马新福,朱振,汤善鹏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719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立法-法的理论-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立法论 一种法社会学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迈向社会理论的立法理论 1
一、立法的概念——一个法社会学角度的解析 2
(一)现有的定义及评价3
(二)法、法律和立法辩5
(三)一个法社会学角度的综合界定和阐释 10
二、法社会学视域中的立法观 14
(一)现行立法观之检讨 14
(二)立法观的重建——法社会学的立法观18
三、立法的时代精神26
(一)宽容——立法的观念选择 27
(二)多元——水半的资源选择 28
(三)谦虚——立法的心态选择29
上篇 原理论第一章 立法的社会需求35
第一节 法的生成 36
一、“法的生成”的概念解析36
二、“法的生成”的理论证成38
三、“法的生成”的普遍特征 42
第二节 立法的起点:社会的秩序化需求44
一、社会与秩序45
二、秩序与规则55
三、规则(秩序)与法律(立法)63
第三节 秩序变迁与立法发展79
一、秩序变迁的哲学分析79
二、立法发展的概念解析80
三、立法发展的模型构造 81
第四节 “扩展秩序”下的中国立法 84
一、自生秩序理论回应中国问题的“困境” 84
二、“扩展秩序”下的中国立法87
第二章 立法的社会目的91
第一节 立法的社会目的:满足社会的秩序化需求 93
一、法律规则的秩序性:建立一个内部协调一致的法律秩序 93
二、在秩序范围内协调利益与价值的冲突 101
三、最终目的:建立一个法律秩序 118
第二节 保障立法目的实现的几个因素 122
一、立法观的转变:保障人权与公民权利 122
二、立法权的社会化:法案起草的社会化与立法参与的制度化 127
三、立法的时机选择:法的保守性与多种制约因素 130
第三章 立法的思维方式(上)——理论的建构 137
第一节 立法的权利思维学 138
第二节 自由与秩序的哲理 139
一、秩序与自由、规则 140
二、自由的理念146
三、自由与秩序的法理 151
第三节 权利思维的本体展开156
一、立法配置的范畴群 157
二、自由秩序的立法确证166
三、权利思维的逻辑结构 177
四、权利思维方式:当代中国立法思维的理性选择188
第四章 立法的思维方式(下)——实践的操作 194
第一节 中国现行立法思维的检讨与重建 194
一、对政治学与工具主义立法思维的批判 195
二、具体立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出路 197
第二节 立法中的权利分配与权利限制 203
一、立法中权利分配的原则203
二、立法中权利冲突的概念 216
三、权利冲突的实质 223
四、权利的限度225
下篇 范畴论第五章 立法体制 235
第一节 立法体制概述 235
一、立法体制的概念分析235
二、对中国现行立法体制的反思 239
第二节 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的社会学分析 250
一、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的社会学意义 250
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结构、功能分析 253
第三节 时代视角下的中国立法体制260
一、对国家主权的观念带来变化260
二、对行政机关立法的要求增强 261
三、要求形成较好应对法律移植的立法体制264
第六章 立法程序268
第一节 现代立法程序的作用及其局限268
一、有限理性与立法程序的设置 269
二、现代立法程序的作用和意义 278
三、现代立法程序的局限及其弥补287
第二节 立法的前程序阶段 292
一、立法规划 292
二、立法建议 293
三、立法决策 294
四、起草法案程序296
第三节 立法的正式程序阶段297
一、代议制决策的合理性分析 29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与立法正式程序阶段的制度设置302
第七章 立法论证313
第一节 立法论证的原理分析313
一、“论证”的概念分析313
二、论证“立法”的必要性316
三、立法论证的界定及其特征319
四、本章的限定:立法准备阶段中的立法论证325
第二节 立法论证的起点:立法需求的发现326
一、立法需求:发现抑或设计326
二、立法需求的发现途径330
第三节 立法准备阶段中的价值论证345
一、多元利益的整合 346
二、立法价值衡量348
三、立法价值衡量需要注意的几个宏观因素351
第八章 立法效益356
第一节 立法成本357
一、立法中成本论证的重要性358
二、立法成本的构成360
三、立法的必要成本和非必要成本368
四、国家与公民的成本分担370
第二节 立法效益375
一、立法效益与法的实现与实效 376
二、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益的方式378
第九章 立法质量383
第一节 立法质量的内涵 384
一、立法质量的定义 384
二、立法质量的特征 386
三、立法质量与立法效益387
第二节 立法质量的评价标准388
一、立法的价值合理性标准389
二、立法质量的形式合理性标准394
三、立法质量的现实合理性标准399
第三节 影响立法质量之因素分析402
一、立法理念402
二、立法论证 403
三、立法体制 404
四、立法程序 404
五、立法技术 405
六、立法者 406
第四节 提高立法质量的途径 408
一、转换立法思维 408
二、加强立法论证,尤其是立法准备阶段中的立法论证 410
三、完善立法体制 411
四、完善立法程序 414
五、提高立法技术416
参考文献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