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原子物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邹庆东,续竞荣,潘念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0271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原子物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物质的原子性与电荷的量子化1
1.1物质的原子性1
1.2原子的质量和大小2
1.3电子的发现3
第二章 波粒二象性7
2.1黑体辐射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7
2.2电磁辐射的粒子性9
2.3光的波粒二象性14
2.4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5
第三章 卢瑟福原子模型20
3.1汤姆逊原子模型20
3.2卢瑟福原子模型23
3.3卢瑟福散射公式的实验验证28
3.4原子核大小的估计30
3.5对卢瑟福模型的评论31
第四章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34
4.1氢光谱的实验规律34
4.2玻尔的氢原子理论37
4.3定态的实验证明——富兰克赫兹实验44
4.4玻尔理论对类氢离子光谱的解释46
4.5原子核运动引起的修正,氘的发现48
4.6奇异原子、μ子原子与电子偶素52
4.7量子化通则55
4.8索末菲的氢原子模型与能量的相对论修正56
4.9空间量子化与史特恩-盖拉赫实验64
4.10对应原理69
4.11里德伯原子70
4.12玻尔理论的地位及其局限性72
第五章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描述76
5.1测不准关系76
5.2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79
5.3薛定谔方程和算符82
5.4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88
第六章 碱金属原子的粗结构98
6.1碱金属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实和价电子98
6.2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线系及粗能级99
6.3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103
6.4碱金属原子的量子力学描述105
第七章 电子自旋 精细结构108
7.1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108
7.2电子的自旋109
7.3自旋-轨道相互作用110
7.4碱金属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113
7.5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的精细结构116
7.6兰姆位移119
第八章 多电子原子122
8.1氦原子的光谱122
8.2泡利不相容原理124
8.3原子的矢量模型——角动量耦合规律125
8.4电偶极辐射跃迁的普遍选择定则131
8.5多电子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132
8.6多电子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方法133
第九章 对称性与选择定则136
9.1物理学中的对称性136
9.2空间旋转对称性与空间反演对称性136
9.3单电子原子的辐射跃迁选择定则139
9.4电偶极辐射普适选择定则140
第十章 磁场中的原子142
10.1原子的磁矩142
10.2原子在外磁场中的附加能144
10.3塞曼效应147
10.4帕邢-巴克效应153
10.5物质的磁性及顺磁共振155
10.6斯塔克效应158
第十一章 原子的壳层结构及其基态161
11.1元素的周期系与壳层结构161
11.2原子基态的壳层结构165
11.3确定原子基态的几个例子172
第十二章 X射线175
12.1X射线及其产生175
12.2X射线发射谱 轫致谱与标识谱176
12.3X射线的精细结构能级图179
12.4X射线的吸收181
12.5俄歇效应182
12.6广延X射线的分析184
第十三章 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187
13.1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概念187
13.2双原子分子的转动能级及其纯转动谱191
13.3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与振—转光谱192
13.4双原子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193
13.5拉曼效应195
第十四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99
14.1原子核的电荷、质量、大小199
14.2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201
14.3原子核的组成202
14.4原子核的电四极矩204
14.5原子光谱的核效应——超精细结构205
14.6原子核的宇称与统计性208
14.7原子核的结合能209
第十五章 核力212
15.1研究核力的重要意义及途径212
15.2唯象方法对核力基本性质的认识213
15.3微观方法——介子场论简介219
第十六章 原子核结构模型222
16.1液滴模型222
16.2费米气体模型223
16.3壳层模型225
16.4集体模型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231
第十七章 放射性衰变规律234
17.1放射性的发现与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234
17.2放射性衰变规律和放射性活度236
17.3连续衰变规律238
17.4放射系241
第十八章 α、β、γ衰变248
18.1α能谱的量子特征与原子核能级248
18.2α衰变的基本理论253
18.3β能谱连续性的困难254
18.4β衰变类型及衰变条件255
18.5原子核的γ辐射258
第十九章 原子核反应264
19.1描述核反应的基本概念264
19.2原子核反应中的守恒定律265
19.3反应能 阈能和出射角266
19.4核反应截面270
19.5复合核模型272
19.6光学模型275
19.7直接核反应与预平衡发射275
19.8核反应的三阶段描述277
19.9光核反应与中子核反应279
19.10带电粒子核反应与重离子核反应280
第二十章 裂变和聚变原子能的利用284
20.1原子核的裂变284
20.2链式反应与裂变反应堆287
20.3聚变核反应289
20.4聚变反应堆290
第二十一章 粒子物理291
21.1粒子物理的历史发展291
21.2宇宙射线292
21.3反粒子295
21.4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类296
21.5粒子的基本性质301
21.6对称性与守恒定律303
21.7共振态307
21.8强子的夸克模型309
第二十二章 核反应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316
22.1化学元素的起源316
22.2恒星的起源和演化322
附录Ⅰ元素周期表327
附录Ⅱ常用物理常数328
主要参考文献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