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261005.jpg)
- 邓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5822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中学教师-师资培训-研究;小学教师-师资培训-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师发展综述1
第一节 教师发展的意义2
一、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3
二、教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3
三、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的源泉4
第二节 新时期的教师角色定位5
一、国际比较视野中的教师角色5
二、我国新时期教师角色透析9
三、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13
第三节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21
一、教师专业化理论概述22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内容26
第二章 教师职业与职业道德32
第一节 教师职业与职业道德的特点32
一、教师职业的特点32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性36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41
一、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素质41
二、对待同事的道德素质43
三、对待学生的道德素质45
四、对待自身的道德素质51
第三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55
一、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56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59
第三章 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65
第一节 解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66
一、关于科学精神66
二、关于人文素养68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不可偏废70
第二节 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75
一、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内涵75
二、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76
三、创新型教师: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完美统一的教师93
第四章 教师的能力发展98
第一节 教师能力概述98
一、教师能力的内涵99
二、教师能力的结构100
第二节 教师能力发展中的问题110
一、教师能力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11
二、对问题的归因分析114
第三节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新能力116
一、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116
二、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117
三、拓展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117
四、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121
第四节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122
一、建立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机制和制度122
二、观念的深层转变124
三、积极探索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25
四、还教师一个自由的成长时空127
五、教师的自主建构与发展127
第五章 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130
第一节 教师的自我意识130
一、自我意识对教师工作和教师成长的积极意义131
二、突出的问题:教师的自我意识混乱133
三、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136
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修养138
第二节 教师的人际关系150
一、教师人际关系的内涵及意义150
二、教师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152
第三节 教师人际关系的现状及改善162
一、教师人际关系的现状162
二、优化教师人际关系的措施164
第六章 教师的心理健康167
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概述167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168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68
第二节 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171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171
二、职业倦怠:教师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177
第三节 教师心理问题的诊断与矫治187
一、诊断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187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治194
第四节 教师心理素质的整体优化196
一、内部:自我心理调适196
二、外部:优化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环境203
第七章 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207
第一节 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内容207
一、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必要性208
二、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213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与教师的终身学习216
一、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意义217
二、我国教师学习型组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20
三、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224
第三节 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路径228
一、反思——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228
二、共生——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236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