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徽皖篆刻简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徽皖篆刻简论
  • 阮良之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0704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01页
  • 主题词:篆刻-美术史-安徽-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清徽皖篆刻简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明清印坛徽皖籍六大家及所创六大流派1

第一节 明清徽皖印学成果与六大流派1

一、丰硕的印学成果与六大流派的形成1

二、六大流派称谓再探4

第二节 地域文化对篆刻艺术的影响8

一、辉煌的地域文化滋养篆刻艺术的发展8

二、徽皖文书档案与书画艺术对篆刻“篆法”的影响12

三、徽州雕刻工艺对篆刻“刀法”的影响13

四、徽州诸艺术对篆刻“章法”的影响15

五、徽皖文化理念对篆刻家价值观的影响16

六、社会诸因素的影响17

第三节 六大流派的印风特色20

一、何震及“雪渔派”:端古雅健20

二、苏宣及“泗水派”:阔博厚醇28

三、汪关及“娄东派”:俊爽典雅31

四、程邃及“歙派”:古穆苍凝34

五、邓石如及“邓(皖)派”:刚健婀娜39

六、黄士陵及“黟山(粤)派”:光洁峻挺45

第四节 六大流派比较研究50

一、六大流派之间的印艺关联50

二、六大流派的共性与启示53

第二章 朱简:理论与实践同进共新63

第一节 师承之源64

一、家学渊源64

二、从陈继儒游学64

三、直溯印章源头65

第二节 精识之新67

一、对先秦古玺印的断代独有创见67

二、最早提出了篆刻艺术史上的流派说69

三、印艺批评有胆识70

四、提出“趣胜”说70

五、提出“笔意表现”说71

第三节 实践之路72

一、篆法:文随代迁 字唯便用72

二、刀法:碎刀短切 刀笔结合75

三、章法:各具篇章 不得混漫75

四、名印析赏76

五、亦有缺憾77

第四节 流韵之盛78

一、对程邃、巴慰祖朱文印风的影响78

二、对丁敬及“浙派”印风刀法的影响79

三、对邓石如及“邓(皖)派”印风篆法的影响80

四、有一批直宗或兼宗的弟子81

第三章 程邃:“参合铭文与大小篆入印”的篆法新举83

第一节 程邃篆法新举的意义83

第二节 铭文·古玺84

一、铭文就形——玺文84

二、铭文风格随青铜器造型的演变86

三、朴拙灵变——铭文之风87

第三节 程邃的篆法新举与印艺实践88

一、学识广博89

二、灵变运用89

三、形成特色91

四、影响深远91

第四章 邓石如:“以书入印”及对写意印风的启示95

第一节 书艺渊源与成就95

第二节 “以书入印”创“刚健婀娜”印风97

第三节 邓石如印风对写意印风的启示101

一、写意印风的演变101

二、善学善变的理念对印艺出新的推动105

三、“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的篆法新思对写意印风篆法写意性的示范106

四、在冲刀基础上创新刀法对写意印风用刀的神助107

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布局理念对写意印风章法审美的先导107

第五章 黄士陵:“万物过眼即为我有”与隶意融印109

第一节 纵横融变 铸己印风109

一、横汲明清109

二、纵溯三代秦汉112

三、融变出新116

第二节 隶意融印122

一、隶书的外在形变与意识存在122

二、隶意与篆刻123

三、黄士陵隶意融印的探索132

第三节 黄士陵印风对近代以来印坛的影响132

一、对“黟山(粤)派”形成的影响133

二、近代以来印坛工稳印风的杰出代表135

第四节 黄士陵印艺精神的意义138

一、尊古爱今,铸己印风的印学理念138

二、善交善学,勤奋多产的篆刻实践138

三、淡泊明志,终身探索的艺术精神139

第六章 邓石如与黄士陵印艺历程比较研究143

第一节 邓黄印艺道路的共同点143

一、少年承家学,境贫寒,先后走出故乡143

二、同具广游善交情性,得助成学145

三、晚年回归故里,叶落归根,皆终身布衣150

四、皆成流派,光耀印坛151

五、作而不述,技进乎道152

第二节 黄士陵心仪邓石如153

第三节 邓黄印艺历程的特色155

附录 明清徽皖籍篆刻家简表159

主要参考文献181

跋 《明清徽皖篆刻简论》&翟屯建185

后记1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