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经济与风险投资宝典 第1册 知识经济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经济与风险投资宝典 第1册 知识经济卷
  • 张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128259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19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853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经济与风险投资宝典 第1册 知识经济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知识经济理论篇1

第一章 知识经济导论1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一)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1

(二)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14

(三)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2

二、知识经济的起源29

(一)古典经济学的困惑29

(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知识经济”31

三、知识经济与经济的关系49

(一)“新经济”向现行的经济增长理论的挑战49

(二)一场新的经济革命55

四、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58

(一)知识经济挑战中国58

(二)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战略62

(三)推进企业创新,迎接二次创业浪潮69

第二章 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73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73

(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73

(二)国内学者关于“知识经济”的界说75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81

(一)经合组织(OECD)关于知识经济特征的概括81

(二)中国学术界关于知识经济特征的概括82

三、知识经济的量度指标91

(一)经济增长模型92

(二)知识经济形态的测度95

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实质104

(一)历史上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104

(二)创新在国家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已越来越明显104

(三)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105

(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106

五、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108

(一)核心生产要素由资本到知识108

(二)就业主体由体力劳动到知识工作108

(三)经济机制由报酬递减到报酬递增109

(四)国家优势由传统优势到知识优势110

六、知识经济中的“悖论”111

(一)知识经济的矛盾111

(二)“知识权威”新解113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象牙塔”115

(四)解析知本家——知识分子的价值117

第三章 知识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产业120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规律120

(一)知识产业的兴起120

(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评价121

(三)知识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结构平衡123

(四)知识经济的发展周期规律124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125

(一)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催化剂126

(二)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龙头产业128

(三)教育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130

第四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创新133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创新133

(一)知识的特点与作用133

(二)智能教育134

(三)终生教育和培训137

(四)通才教育140

(五)管理教育与团队精神144

二、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47

(一)科教兴国是振兴知识经济的必经之路147

(二)正确把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特征148

(三)贯彻落实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53

(四)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前景154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162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特征162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家素质169

(三)知识经济的文明172

第五章 知识经济展望175

一、知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175

(一)知识经济全球化趋势175

(二)知识经济全球化动因分析178

(三)知识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179

(四)知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182

(五)知识经济展望183

二、知识经济与中国现代化战略186

(一)“现代化”理念的积极探索187

(二)现代化新局面的开拓190

三、21世纪新经济的总战略194

(一)中国知识经济战略的基础195

(二)中国知识经济战略的条件197

(三)中国知识经济战略的整体架构200

第二编 知识经济战略篇205

第一章 知识经济与邓小平理论、科教兴国战略205

一、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握住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205

(一)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205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206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握住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208

二、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209

(一)科技进步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发挥重要作用209

(二)科技进步在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尚未取得首要地位210

(三)促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中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211

三、科技进步理论的数学模型212

(一)科技进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12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案例213

第二章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精髓219

一、邓小平理论与创新219

(一)思想方法方面的创新219

(二)理论方面的创新221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23

(一)江泽民关于创新的论述的主要内容223

(二)江泽民关于创新的论述与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224

(三)创新与民族命运225

(四)江泽民关于创新的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创新精华226

三、思想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227

(一)思想创新的前提是解放思想227

(二)影响思想创新的因素232

(三)培养思想创新能力236

第三章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基础242

一、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分析242

二、比较人力资本的时代优势244

三、人力资本是非物质资本中最重要的因素247

四、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开发248

五、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人力资本250

六、如何衡量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251

第四章 信息产业: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253

一、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253

二、Internet: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255

三、信息搜索公司引擎社会脉络256

四、电子商业创造了新的供给服务259

五、技术进步与经济泡沫261

六、朝阳产业发展的悖论262

第五章 网络是知识经济的新形式267

、社会生产方式的嬗变267

二、企业网络的勃兴270

三、网络经济结“网”终成271

四、新型服务企业的兴起274

五、汹涌澎湃的全球第四次浪潮276

第六章 知识经济挑战传统就业模式279

一、生产要素向知识资本的转变279

(一)土地与资本是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279

(二)知识成为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279

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就业结构的整合281

(一)农业经济时代主要依靠人力或兽力从事生产282

(二)工业经济时代主要依靠机械力从事生产282

(三)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依靠智能从事生产282

三、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就业机会的直接创造284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C:V)提高导致“机器排斥人”284

(二)知识经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85

四、知识经济时代就业导向的新航线286

(一)知识与技术替代传统劳动286

(二)知识经济呼唤全新的知识型劳动力287

五、知识经济时代权宜相变的就业政策288

(一)就业政策与经济形态288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政策与内涵式的就业机会288

六、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模式的大手笔289

(一)“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289

(二)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就业模式290

第七章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92

一、增长的极限: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292

二、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平衡为基础294

三、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95

四、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297

(一)趋同理论与追赶战略298

(二)知识匮乏与经济不发达的二重性299

(三)发展中国家培养人力资本的窘境301

(四)国际交流的积极作用303

(五)信息产业:发展中国家的一把双刃剑306

第八章 知识经济与区域发展309

一、知识经济与区域发展概论309

(一)经济转型改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309

(二)知识经济下的区域发展战略310

(三)知识经济下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支持系统313

二、知识经济与首都经济发展314

(一)知识经济与首都经济314

(二)中关村企业与知识经济319

三、知识经济与上海经济发展325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逼近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启示325

(二)上海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战略思考331

四、知识经济与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333

(一)从知识经济角度看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发展333

(二)华夏大地“硅谷”热335

第九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340

一、知识资产与知识产权340

(一)知识资产340

(二)知识产权341

二、知识产权保护342

(一)保护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础342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343

(三)保护知识产权的渊源345

(四)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发展345

三、知识产权与创新347

(一)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347

(二)保护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意义348

(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进一步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351

四、技术创新产权354

(一)技术创新激励与创新产权的引入354

(二)技术创新产权的界定355

(三)技术创新产权的制度安排356

五、技术创新产权与国家技术创新机制的结合358

(一)技术创新产权与国家技术创新机制358

(二)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产权机制与技术创新机制的结合360

(三)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产权机制与技术创新机制的结合370

第十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机遇373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观373

(一)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做何种人373

(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求何种人376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就业观377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观381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方法382

(二)知识经济时代须终生学习386

(三)知识经济时代谁是谁的老师387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道德观389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伦理问题389

(二)知识经济时代道德问题的症结390

(三)知识经济时代道德问题的思考392

第三编 知识创新专题探索篇395

第一章 国家创新系统体系(NIS)395

一、国家创新系统体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395

(一)国家创新体系(NIS)理论396

(二)国家创新系统体系(NIS)的构成401

(三)国家创新系统体系(NIS)的功能403

(四)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406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创新系统407

三、中国面向21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413

(一)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对策414

(二)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回顾148

(三)中国面向21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展望419

(四)中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系列问题421

第二章 技术创新体系(TIS)434

一、技术创新理论体系434

(一)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概述434

(二)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分类437

(三)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理论内涵440

(四)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445

(五)技术创新政策455

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459

(一)传统经济体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阻碍459

(二)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461

(三)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463

(四)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466

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技术创新的知识源和人才源469

(一)加强国家科研队伍建设469

(二)加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471

四、政府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中枢473

(一)政府制度与技术创新473

(二)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职能476

(三)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479

五、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481

(一)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482

(二)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483

六、中国技术创新的新思考486

(一)发展高科技与实现产业化486

(二)促进技术创新主体间的良性互动490

(三)制定推动中国技术创新的投资制度493

(四)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改革505

附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512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519

一、从产业发展的普遍问题看高新技术产业519

(一)中国产业发展的一般问题519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524

二、高新技术概述531

(一)高新技术的科学内涵531

(二)现代高新技术的诞生535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538

(四)高新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539

三、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措施544

(一)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44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51

(三)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55

(四)各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557

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途径567

(一)高新技术的发展途径567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途径571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环境建设576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576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579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创新580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583

六、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589

(一)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特征和历程589

(二)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592

(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601

(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13

(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直面WTO622

附录:诺基亚(NOKIA)100亿投资的星际(国际)工业国战略623

第四章 知识经济与中国西部发展627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西部627

(一)知识经济时代中国西部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627

(二)文化开发与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629

(三)西部发展与人才开发战略634

(四)西部发展与教育事业637

(五)西部发展与科学技术事业641

二、中国西部发展的战略选择644

(一)中国西部的资源优势645

(二)西部发展的基本思路648

(三)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652

三、西方发达国家的地区差距问题战略655

(一)美国的地区差距问题战略655

(二)英国的地区差距问题战略662

(三)法国的地区差距问题战略667

(四)德国的地区差距问题战略674

四、中国西部发展与国家西部政策678

(一)宏观调控与西部经济发展678

(二)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682

(三)西部发展的政策思考683

第四编 知识创新经典案例篇693

第一章 中国部分693

海尔:世界市场的“中国造”693

长虹创新新概念710

用友:靠知识经济、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716

玉溪红塔科技创新壮大实力719

中国胶片业中的大旗722

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力促创新大计724

吉化:创新永葆活力727

把握竞争大主题——一汽的技术创新729

二汽创新争第一731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732

海信:民族工业的的希望之星744

美菱:技术创新中的弄潮儿746

深圳华为领先技术超同行747

联想:技术创新时不我待749

建立创新机制引导时代发展750

第二章 国外部分754

飞越无限:不断追求高技术的摩托罗拉公司754

科技使西门子不败756

施乐的技术创新模式757

用科技创造爱心的雀巢759

东芝公司:永领技术新潮761

夏普:倡导人与技术的完美结合762

从象牙肥皂开始的P&G763

LAF:创新典范765

通用的事业部体制创新766

小企业的高科技化767

杜邦的革命性新品牌769

索尼:梦想与奇迹771

吉列倡导剃须刀的革命772

JVC和VHS录像机773

英特尔:硅谷惊雷775

3M:创新的沃土779

企业内的网络天地780

国际收割机公司的革新奖励782

从发明家到亿万富翁783

R&D铸就川铁公司785

不断变通创造机会的亿万富翁787

不断革新的奥迪斯公司789

技术永不停步的克虏伯公司791

技术创新 永不言败793

太空也创新:太空信息高速公路795

RCA的视盘技术之梦796

创新为拜耳公司带来朝气797

奉献高品质产品的日本电气装备公司799

雷西恩公司与微波炉开发计划800

列娜·海迈尔的适体孕妇装802

追求创新和多样化803

“航空母舰”的秘密805

ABB:技术致胜术806

从“技术第一”到“市场第一”的本田汽车公司809

CT的诞生:电脑巨头挑战电视业811

协和飞机风雨二十载814

柯达的新产品开发战略&(815

妇女内衣的宗师伊黛·罗森泽尔8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