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1997 A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1997 A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240702.jpg)
- 中国农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5073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853页
- 文件大小:238MB
- 文件页数:8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1997 A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小麦雄性不育与穗部内源激素的关系&张爱民1
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及其异附加系异源染色体的GISH分析&吉万全10
小麦特殊遗传材料“核心样品”的建立&范传珠15
遗传距离在家蚕杂交组合新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宋新华19
大麦多节矮杆性状的染色体研究&徐大勇26
小麦抗倒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杂种优势&王勇34
冬小麦杂种F2代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的研究&耿涛40
高压静电场对水稻种子萌发生理代谢的影响&朱冬雪45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杨光圣50
冬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根系生长及根际生理生态的研究&张爱良56
硬粒小麦离体叶片失水过程模型&王雪征61
14C同化物在玉米果穗上的分布与籽粒败育关系的研究&张风路65
小麦生育进程、灌浆特性和库容演变及与粒重关系的研究&张智猛70
杂种小麦旗叶衰老的研究&王瑞英76
模拟核爆辐照小麦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缪炳良80
留叶枝棉株叶枝叶14CO2的同化量及其运转分配的研究初报&别墅86
培育小麦冬前壮苗的化学调控研究&刁枷连93
寻求作物超高产的压斜分析法&卢布99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及其分析&李建民104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孙占祥110
甘肃省“双千田”的主体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黄鹏116
双季稻免耕抛秧配套耕作种植方式研究初报&李康活122
种间杂种(O.sativa×O.officinalis)后代的形态和细胞学研究&钟代彬127
光(温)敏核不育谷子“821”不育性与温度关系的研究&赵治海135
特种稻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张名位141
花药培养获得小麦与多枝赖草属间杂种后代纯合易位系的研究&魏景芳147
水稻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腾利生152
显性雄性核不育八倍体小偃麦的选育研究&仲乃琴157
多环境下非等试验设计数量遗传分析方法&左清凡162
小麦玉米带田高产群体技术指标探讨&黄高宝168
栽培条件对水稻生育型的调节效应&肖立中174
抗盐基因Imtl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酵母中的高效表达&董云洲183
二球悬铃木微繁体系的建立&黄俊188
利用RAPD标记对部分山楂种、品种亲缘关系及其演化的研究&李荣旗195
春玉米雌穗与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初探&王振华203
烟草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及部分性质&郭振飞212
抗赤霉素单克隆抗体的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陈金桂217
小麦干物质、果糖的积累与分配及其相关性&赵万春222
农业上的Richards生长模型&邢黎峰230
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的交配型及分布&王革236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遗传多样性&王源超240
植物青枯假单胞菌胞外蛋白质与致病力关系的研究&刘焕利248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叶肉细胞壁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王保通253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的菌株选择&孙国昌258
利用RFLP研究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张少红263
烯丙异噻唑刺激水稻叶片中产生的活性氧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关系&马忠华268
利用分子标记累积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雷建勋273
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扩展规律&万安民279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发展对策&王艳青284
新疆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杨屾289
小麦赤霉病所致损失研究&张匀华294
花生丛枝病病原的血清学研究&杨健源298
香蕉束顶病的研究Ⅵ.无公害抑制剂的筛选&周仲驹303
厄尼诺与我国小麦白粉病流行关系的研究&霍治国309
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与其营养体亲和性及酯酶同功酶关系研究&赵小明314
杂交稻制种防治稻粒黑粉病的综合技术研究&任茂琼318
稻田杂草群落的演替及化学除草体系的商榷&王义明322
内蒙古针茅草地的概况和季节危害性防治的初步探讨&吴新宏327
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形态特征的数量分析&李莉333
甘蓝蚜对菊酯类及有机磷杀虫剂的敏感性&刘慧平339
褐飞虱对抗虫品种适应过程中某些酶的变化&吕仲贤343
安全剂R—28725对绿磺隆解毒的生物测定研究&叶非348
小麦根腐蠕孢菌的研究&刘传德352
非杀虫剂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杀伤作用&陈建明358
增效醚(PBO)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作用研究&吴益东364
烟青虫实验种群发育温度的研究&谢立群368
狭翅雏蝗发生规律的研究&刘长仲373
茶园几类天敌对黑刺粉虱自然控制作用的观察&韩宝瑜378
稻田生态系统蜘蛛及其猎物生态位的研究&石根生383
蜡蚧轮枝菌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王亚洲389
烟草对烟蚜化学防御机理的研究&秦焕菊392
用RAPD技术标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的初步研究&孙宝启400
褐云玛瑙螺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周卫川405
链霉菌属抗生菌对辣椒疫病菌的作用&张克诚411
关于旱地农田氮肥有效利用的探讨&王小彬415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碳氮营养分配规律的研究&赵昌平424
三种固氮菌在水稻根部的定殖&杨海莲429
快速鉴定磷高效小麦种质的磷源液相控制释放系统建立的原理和方法&刘国栋435
盐协迫时小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变化及铈对该过程的影响&王金胜442
小麦根—土系统中铁锰铜锌的运移机理&徐明岗447
高、低肥力选择对大豆品系株型特点及选择标准的影响&邹继军452
UASB处理屠宰废水的研究&唐一456
有机与无机肥结合施用对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王生录461
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品质的影响&肖千明467
甜菜根重与含糖率之间相关机理的研究Ⅰ&邵世勤473
光照对莴笋生长期间三种紫色土根际氮素变化的影响&曾希柏476
黄土性土壤上作物秸杆还田的效应及其有效条件&徐福利484
磷胁迫对小麦根—土微域养分影响&郭建华489
有机培肥的土壤环境效应与农业持续发展&李志杰494
菠菜硝酸盐含量控制和预测的研究&涂书新498
Cl-和SO?-对厌氧消化的抑制研究&杨虹505
柠檬桉的他感作用研究&曹潘荣510
胜红蓟对作物的化感作用&孔垂华515
低矿化回归水灌溉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苗济文521
砷酸盐对水稻生长和砷积累的影响及污染表征&谢正苗530
利用NOAA卫星资料监测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研究&余涛534
改良橙和“红江澄”的来源、结构及其相互间异同的研究&胡桂兵542
苹果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姚允聪548
苹果属主基因矮生资源的生长特性研究&董文轩554
李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研究&李锋559
Ca2+对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调控作用&关军锋566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突变的气侯调控因子&成浩572
日光温室内油桃胚囊发育过程的解剖学观察及落花原因分析&边卫东578
影响上宋6号核桃座果因子的研究&丁平海581
连作障碍的可能诱因及其解决途径&王倩585
三峡库区油菜生产发展的战略初探&谢必武589
春大棚黄瓜夜间呼吸特性研究&马德华593
AA级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程序研究&秦玉川597
花生乳生产工艺条件研究&杨政水602
微小毛霉凝乳剂在干酪生产中的应用&朱宏608
乳酸发酵豆奶研究&马涛612
温度处理和薄膜包装对南果梨追熟过程影响的研究&吴震618
优质蛋白玉米籽粒营养品质与胚乳超微结构的对比分析&杨引福624
β-环状糊精对刺梨汁饮料脱涩效果的研究&熊何建630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热处理保鲜技术研究&彭永宏634
黑曲霉H8菊粉梅的研究&贾英民640
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的研究&徐荣雄645
一种乳化剂混合物对海绵蛋糕质量的影响研究&邓瑞君649
水肥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及面包烘烤品质的影响&王立秋652
旱塬地膜冬小麦集雨灌溉研究&王勇660
农业纤维物料压缩形式的分析&李旭英667
MDOD法在灌溉输配水管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吴学伟672
小型水田驱动耙的设计&鲁植雄678
单粒排种装置排种参数的电测方法研究&王树才683
谷物气力输送能耗问题的研究&李国昉688
家蚕茧干燥曲线模型及配温工艺的研究&邹凤竹694
造纸用红麻原料打包的研究&龙超海699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饲料作物的营养价值&郑晓中706
北京油鸡体重和胴体性状研究&张文生710
大尾寒羊生长期能量需要量及代谢规律研究&杨在宾717
孵化期间肉鸡胚体组成变化和卵黄组成的关系&李吕木724
北方鲈鱼室外大面积越冬技术研究&范庆林730
用多价胰酶分散抗原检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刘兴友734
猪细小病毒分离、核酸探针制备及应用的研究&侯喜林738
口蹄疫病毒0313株VP1基因的PCR分离及克隆&宋长绪743
猪肝组织中伊维菌素残留的免疫亲合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李俊锁746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研究进展&李国清752
兔圆组织小囊淋巴组织内嗜银细胞的观察研究&余锐萍758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gx-/LacZ+突变株的构建&周复春762
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封志明767
21世纪初农业宏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领域&王东阳774
发展21世纪中国农业的思考与建议&郭井泉779
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初步设计&党安荣788
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魏虹796
试论实现耕地持续利用的目标模式与措施&宋敏802
中国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安晓宁807
21世纪初期我国棉业发展趋向预测&王淑民811
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余海鹏819
区域农业综合开发与黄淮海平原农业持续发展&李卫东824
围魏救赵、解决我国中长期粮食问题&胡跃高830
中国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模型分析&姜洁833
区域持续发展的动态模型设计&潘学锋838
粮食生产波动及1997年预测&朱玫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