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计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8/30274919.jpg)
- 张孝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8181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1
二、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
三、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3
四、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4
第二节 审计的涵义5
一、审计关系5
二、审计的涵义6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7
一、审计的职能7
二、审计的作用8
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9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9
二、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10
三、按审计范围分类10
四、按审计施行时间分类11
五、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11
六、按法律义务分类11
七、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12
第五节 审计假设12
一、什么是审计假设12
二、审计假设的基本构成13
第六节 我国审计组织体系16
一、国家审计机关16
二、内部审计机构17
三、社会审计组织18
第七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21
一、独立审计准则21
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23
练习题25
第二章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28
第一节 审计人员28
一、审计人员的构成28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29
三、审计人员的选拔30
第二节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32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与内容32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34
第三节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39
一、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涵义及形成39
二、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42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构成46
四、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47
第四节 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49
一、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49
二、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49
三、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50
四、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50
五、招收合格的人员50
六、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50
七、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51
八、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51
练习题51
第三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53
第一节 审计作业程序概述53
一、审计计划阶段53
二、审计实施阶段53
三、审计完成阶段55
第二节 审计总目标55
一、审计目标的演变55
二、审计总目标的内容56
三、审计业务的划分57
第三节 审计具体目标59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59
二、审计具体目标61
第四节 审计计划63
一、接受审计委托63
二、审计计划概述65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66
四、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68
五、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70
附录A 审计具体目标确定的范例72
附录B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各阶段的应用72
练习题74
第四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76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概念及分类76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76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76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79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收集与整理82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82
二、审计程序的分类84
三、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85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86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86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87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88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89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90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91
七、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93
附录A 审计证据种类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93
练习题93
第五章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94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的定义94
一、重要性的定义94
二、重要性的运用95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分配与运用97
一、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与分配97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运用101
第三节 审计风险102
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03
二、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104
三、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105
四、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105
五、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106
六、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106
七、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106
第四节 风险基础审计107
一、民间审计程序的演变107
二、风险基础审计策略108
三、风险基础审计策略的适用性109
附录A 风险基础审计的运用范例110
附录B 审计方法的基本种类112
练习题114
第六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118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118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标118
二、内部控制要素119
第二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与描述123
一、了解内部控制制度123
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方法125
第三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127
一、控制风险评价的概念127
二、控制风险评价的过程127
三、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128
附录A 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方法129
附录B 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范例132
练习题135
第七章 审计抽样140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种类与方法140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140
二、审计抽样的产生与发展140
三、审计抽样的种类142
四、审计抽样的方法145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抽取147
一、样本的设计147
二、样本的抽取151
第三节 审计抽样结果的评价152
一、分析样本误差152
二、推断总体误差155
三、重估抽样风险155
四、形成审计结论155
附录A 审计抽样的运用实例155
练习题159
第八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60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目标与范围160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概念与特点160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有关的账户161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目标161
四、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范围162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符合性测试163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应有的内部控制163
二、了解和描述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66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168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171
一、主营销售业务常见错弊与审计171
二、其他销售业务常见错弊与审计175
三、收款业务常见错弊与审计178
四、坏账准备业务的常见错弊与审计185
练习题187
第九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190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目标与范围190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容190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目标190
三、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范围192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符合性测试192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92
二、了解和描述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94
三、对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作符合性测试197
第三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200
一、实质性测试的一般要求200
二、购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201
三、固定资产采购的审查207
四、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207
五、预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213
六、应付票据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214
七、应付工资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215
练习题218
第十章 生产循环审计227
第一节 生产循环审计的目标与范围227
一、生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及其内容227
二、生产循环的审计目标228
三、生产循环的审计范围228
第二节 生产循环的符合性测试229
一、生产循环应有的内部控制229
二、了解和描述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230
三、生产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234
第三节 生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237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实质性测试237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实质性测试238
三、制造费用的实质性测试239
四、产成品入库的实质性测试240
五、主营业务成本及税金的实质性测试241
六、期间费用的实质性测试243
七、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测试245
练习题248
第十一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54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审计的目标与范围254
一、筹资业务审计的目标和范围254
二、投资业务审计的目标与范围256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符合性测试257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应有的内部控制257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262
第三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266
一、筹资循环实质性测试266
二、投资的实质性测试275
练习题283
第十二章 存量资产审计288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288
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和范围288
二、货币资金应有的内部控制和符合性测试289
三、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294
第二节 存货审计300
一、存货审计的目标和范围300
二、存货内部控制的作用与符合性测试302
三、存货的实质性测试303
第三节 固定资产审计310
一、固定资产审计的目标与范围311
二、固定资产应有的内部控制和符合性测试311
三、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315
第四节 无形资产审计321
一、无形资产审计的目标和范围321
二、无形资产应有的内部控制和符合性测试322
三、无形资产的实质性测试323
练习题325
第十三章 审计终结与审计报告329
第一节 签发审计报告前应关注的事项329
一、期初余额的审计329
二、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审计330
三、关联方交易的审计335
四、其他审计事项的关注336
第二节 审计报告338
一、签发审计报告前的复核338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340
三、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344
第三节 管理建议书347
一、管理建议书的含义347
二、管理建议书的内容348
三、编制和出具管理建议书的要求348
四、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意见的区别349
第四节 审计档案349
一、审计档案的含义349
二、审计档案的分类350
三、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350
四、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351
附录A 我国审计报告的基本范式351
练习题354
第十四章 计算机审计356
第一节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审计的影响356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356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审计的影响358
第二节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结构361
一、一般控制362
二、应用控制364
三、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366
第三节 计算机审计的程序368
一、计算机审计的定义368
二、计算机审计的程序369
三、计算机审计的方式370
四、计算机审计的内容及方法371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377
一、审计软件377
二、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379
附录A 计算机审计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384
附录B 计算机审计的软件385
练习题386
第十五章 资本验证与资产评估389
第一节 资本验证389
一、概述及程序389
二、验资程序390
三、验资内容393
四、验资报告397
第二节 资产评估398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398
二、资产评估的程序398
三、资产评估的方法400
四、资产评估报告402
练习题405
第十六章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406
第一节 内部审计406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和职能406
二、内部审计的特征409
三、内部审计准则410
四、内部审计的内容411
第二节 政府审计417
一、政府审计的概念和特征417
二、政府审计的职能419
三、政府审计准则420
四、政府审计的内容420
练习题422
参考文献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