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274632.jpg)
- 吴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32977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电磁兼容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电磁兼容概述1
1.2 电磁干扰的三要素5
1.3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历史10
习题12
第2章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13
2.1 电磁兼容的研究任务13
2.2 电磁兼容的认证14
2.3 电磁兼容常用名词和术语16
2.4 电磁兼容的标准及其内涵24
习题25
第3章 滤波技术26
3.1 滤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26
3.2 滤波器分类27
3.3 滤波器的设计33
3.3.1 滤波器的衰减函数与逼近34
3.3.2 无源滤波器综合38
3.3.3 频率变换44
3.3.4 有源滤波器综合46
习题51
第4章 接地技术52
4.1 接地原理及其分类52
4.1.1 接地的概念53
4.1.2 接地的分类54
4.1.3 接地的注意事项54
4.2 安全接地55
4.2.1 设备安全接地55
4.2.2 接零保护接地56
4.2.3 防雷接地57
4.3 电磁兼容的系统接地57
4.3.1 系统接地网络58
4.3.2 单点接地58
4.3.3 多点接地58
4.3.4 混合接地59
4.3.5 浮动接地60
4.4 屏蔽体的接地61
4.4.1 放大器屏蔽盒的接地61
4.4.2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61
4.4.3 电缆屏蔽层的一端接地与两端接地64
4.5 搭接技术66
4.5.1 搭接的概念66
4.5.2 搭接的方法及一般准则66
4.5.3 搭接的测试方法68
4.6 设计实例69
习题69
第5章 屏蔽技术70
5.1 屏蔽的基本原理70
5.1.1 屏蔽70
5.1.2 场域划分71
5.1.3 波阻抗和能量密度72
5.2 屏蔽的分类74
5.2.1 地磁屏蔽74
5.2.2 磁场屏蔽75
5.2.3 电磁场屏蔽77
5.3 屏蔽效能评价82
5.3.1 屏蔽效能的表示82
5.3.2 屏蔽效能的计算方法83
5.4 屏蔽材料90
5.4.1 金属屏蔽90
5.4.2 屏蔽材料选择91
5.4.3 屏蔽材料的类别92
习题100
第6章 计算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101
6.1 计算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特点101
6.2 计算机的电磁泄露与防护102
6.2.1 TEMPEST技术103
6.2.2 TEMPEST泄漏的防护104
6.3 计算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106
6.3.1 数字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106
6.3.2 接口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106
6.3.3 动态RAM的电磁兼容设计108
6.3.4 总线的电磁兼容设计108
6.3.5 计算机传输通道的电磁兼容设计109
6.3.6 计算机接地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110
6.4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111
6.5 高速数字信号PCB电磁兼容设计115
6.5.1 信号完整性的含义115
6.5.2 传输线理论116
6.5.3 反射119
6.5.4 串扰120
6.5.5 同步噪声开关120
6.5.6 终端匹配技术121
6.5.7 高速PCB电磁兼容研究方法123
习题125
第7章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126
7.1 电磁辐射的产生及分类126
7.1.1 电磁辐射的产生126
7.1.2 电磁辐射的分类126
7.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27
7.2.1 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机理127
7.2.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30
7.2.3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预防措施132
7.3 电磁辐射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研究132
7.4 武器装备的电磁环境136
7.4.1 电磁环境与电磁环境效应136
7.4.2 电磁环境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137
7.4.3 电磁环境对装备和战争的影响138
7.4.4 复杂电磁环境中信息化战争140
7.4.5 电磁环境效应对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142
习题143
第8章 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方法144
8.1 电磁兼容分析方法144
8.2 系统法电磁兼容设计流程145
8.3 电磁兼容的预测方法149
8.3.1 电磁兼容预测模型151
8.3.2 电磁兼容预测分析步骤和方法153
8.4 电磁兼容技术支持系统154
8.4.1 电磁兼容技术支持系统构成原理155
8.4.2 子系统设计156
8.4.3 流程化分析的设计方法159
8.5 军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电磁兼容实施162
8.5.1 电磁兼容是可靠性的要求162
8.5.2 军用装备生产电磁兼容实施步骤163
习题165
第9章 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166
9.1 电磁兼容测试目的166
9.2 电磁兼容测试常用仪器167
9.2.1 时域分析仪(示波器)168
9.2.2 频域分析仪168
9.3 电磁兼容测量设施169
9.3.1 开阔场地170
9.3.2 电波暗室170
9.3.3 横电磁波小室171
9.3.4 混响室172
9.3.5 吉赫兹横电磁波小室173
9.4 电磁兼容测试天线174
9.4.1 电磁兼容测试天线的特点174
9.4.2 各种天线简介175
9.5 屏蔽效能测试方法178
9.5.1 MIL—STD—285测试法178
9.5.2 同轴支架法179
9.5.3 双TEM小室法179
9.5.4 时域法180
9.6 测量单位及换算关系182
9.6.1 功率182
9.6.2 电压183
9.6.3 电流184
9.6.4 功率密度184
9.6.5 电场强度、磁场强度184
习题185
第10章 系统级电磁兼容仿真分析与预测技术186
10.1 EMC—A电磁兼容预测软件187
10.2 EMC—A的应用领域187
10.3 EMC—A的编写思想188
10.4 EMC—A的主要功能192
10.5 EMC—A的基本术语和定义194
10.6 EMC—A的典型应用196
习题199
附录200
附录1 国家军用EMC标准简介200
附录2 美国军用EMC标准(MIL)、规范和手册简介201
附录3 S11,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参数的意义与关系204
参考文献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