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224804.jpg)
- 彭清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835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69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999页
- 主题词:眼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1
第一章 中西医眼科发展史1
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发展史1
一、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1
二、奠基时期(隋~唐)2
三、独立发展时期(宋~元)4
四、兴盛时期(明~清鸦片战争以前)6
五、衰落与复兴时期(清鸦片战争以后至今)9
第二节 西医眼科学发展史10
一、16~18世纪的西医眼科学11
二、19世纪的西医眼科学11
三、20世纪的西医眼科学12
四、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建立与发展1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发展史14
第二章 眼的胚胎与发育17
第一节 胚眼的形成17
第二节 眼的发育18
一、神经外胚叶的发育18
二、表面外胚叶的发育20
三、玻璃体和晶体悬韧带的发育21
四、中胚叶的发育22
五、巩膜的发育23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发育23
一、眼睑和结膜的发育23
二、泪器的发育24
三、眼外肌的发育24
四、眼球筋膜的发育24
五、眼眶的发育24
六、眼在胚胎时期的发育顺序25
第四节 眼部组织的发育来源27
第五节 眼在出生后的发育27
第三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29
第一节 眼球29
一、眼球壁30
二、眼球内容物36
第二节 视路及瞳孔反射通路37
一、视路37
二、瞳孔反射39
第三节 眼附属器39
一、眼眶40
二、眼睑40
三、结膜41
四、泪器41
五、眼外肌43
第四节 眼部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44
一、血液供应44
二、神经支配45
第五节 中医对眼解剖及生理的认识46
第六节 研究进展48
一、人工眼的研究现状及展望48
二、角膜组织体外构建的研究进展50
三、眼外肌研究进展51
第四章 眼与全身的关系53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53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53
二、眼与六腑的关系56
第二节 五轮八廓学说57
一、五轮学说57
二、八廓学说60
附:玄府学说61
第三节 眼与气血津液的关系62
一、眼与气的关系62
二、眼与血的关系63
三、津液与眼的关系64
第四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64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64
二、眼与经别的关系66
三、眼与十二经筋的关系67
四、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67
第五章 眼病的病因病理69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69
一、病因69
二、病机72
第二节 西医病因病理78
一、病因78
二、病理82
第三节 研究进展86
一、中医病因病机86
二、西医病因病理88
第六章 眼科检查与诊断90
第一节 眼科问诊90
一、眼科问诊的方法90
二、问病史90
三、问现在症状及体征91
第二节 眼科常规检查94
一、中心视力检查94
二、眼附属器检查96
三、眼前段检查97
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98
五、眼底镜检查100
第三节 视功能检查103
一、Amsler表检查103
二、视野检查103
三、色觉检查107
四、光觉检查108
五、对比敏感度检查109
六、立体视觉检查111
七、眼电图112
八、视网膜电图113
九、视觉诱发电位114
十、多焦视网膜电图115
十一、多焦视诱发电位115
第四节 眼压检查及青光眼相关检查115
一、眼压测量法116
二、前房角镜检查118
三、青光眼诱发试验119
四、青光眼特殊检查119
第五节 眼科影像检查120
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120
二、视网膜厚度分析121
三、超声波检查122
四、X线检查126
五、CT检查127
六、磁共振(MRI)检查128
第六节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28
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129
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130
三、共焦图像血管造影133
第七章 眼科辨证135
第一节 外障内障辨证135
一、辨外障135
二、辨内障135
第二节 眼科常见症状与体征辨证136
一、辨视觉136
二、辨目痛136
三、辨目痒目涩136
四、辨羞明136
五、辨眵泪137
六、辨红肿137
七、辨翳膜137
八、辨眼位改变138
九、辨眼珠瞤动138
第三节 五轮辨证138
一、肉轮辨证138
二、血轮辨证139
三、气轮辨证139
四、风轮辨证140
五、水轮辨证140
第四节 八廓辨证140
第五节 眼底病辨证141
一、眼底组织的脏腑、经络分属141
二、眼底病变常见体征辨证142
三、眼底各组织改变辨证143
第六节 眼科常见证144
一、风热犯目证144
二、实热攻目证145
三、湿热侵目证145
四、痰湿犯目证146
五、气滞证146
六、血瘀证146
七、气虚证147
八、血虚证147
九、阴虚证147
十、阳亢证148
第七节 研究进展148
一、眼科辨证研究的深入148
二、眼部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149
三、现代检测手段在眼科辨证中的应用150
第八章 眼科症状学152
第一节 视觉性症状152
一、视力下降152
二、视野缺损155
三、色觉异常156
四、夜盲157
五、昼盲158
六、视物变形158
七、闪光感158
八、幻视159
九、飞蚊症159
十、虹视160
十一、复视160
十二、立体视觉障碍161
第二节 感觉性症状161
一、眼痛161
二、眼疲劳162
三、干眼163
四、痒164
五、畏光164
六、眼睑沉重感164
第三节 外观异常165
一、红眼165
二、分泌物异常165
三、流泪166
四、眼球突出166
五、眼球内陷167
六、眼睑肿胀167
附:结膜水肿167
七、眼睑纤颤168
八、眼睑痉挛168
九、上睑下垂168
十、白瞳症169
十一、巩膜异色169
十二、眯眼169
十三、斜视169
第九章 眼科治法171
第一节 内治法171
一、中医内治法171
二、西医内治法174
第二节 外治法174
一、药物外治法174
二、非药物外治法176
第三节 眼科针灸疗法概要177
一、体针疗法177
二、耳针疗法182
三、穴位注射184
四、头皮针疗法184
五、梅花针疗法185
六、放血疗法185
第十章 眼科激光治疗186
第一节 激光概述186
一、激光的生物学效应186
二、激光对眼屈光介质的透射特性187
三、激光对眼屈光介质的吸收特性188
四、激光光凝的作用及临床分级188
第二节 眼科常用激光及其特点189
一、红宝石激光189
二、氩离子激光189
三、氪离子激光189
四、染料激光189
五、Nd:YAG激光190
六、二氧化碳激光190
七、氦氖激光190
八、半导体二极管激光191
九、准分子激光191
十、Er:YAG激光191
十一、Ho:YAG激光191
第三节 激光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191
一、眼底病的激光治疗191
二、青光眼的激光治疗192
三、白内障的激光治疗192
四、屈光性、治疗性角膜外科的激光治疗192
五、其他激光治疗192
六、激光治疗的眼部并发症193
第四节 激光治疗后中医药的应用194
一、中药激光联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194
二、中药激光联合治疗视网膜脱离195
三、中药激光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95
第十一章 眼科常用药物196
第一节 内服中药196
一、祛风药196
二、清热药199
三、祛湿药203
四、化痰药205
五、平肝药207
六、理血药209
七、补益药214
八、退翳明目药218
第二节 外用中药及药剂配制法219
一、常用的外用药219
二、常用制剂方法222
第三节 西医眼科药物治疗223
一、眼药新剂型223
二、眼科常用药物224
三、眼科常用诊断用药232
四、眼科局部用药的毒副作用233
第十二章 眼科常用方剂234
第一节 祛风清热剂234
第二节 清热泻火剂238
第三节 祛湿利水剂243
第四节 化痰散结剂244
第五节 疏肝解郁剂246
第六节 平肝潜阳剂247
第七节 活血化瘀剂248
第八节 止血剂250
第九节 补益剂251
第十节 滋阴降火剂254
第十一节 退翳明目剂256
下篇 各论258
第十三章 眼睑病258
第一节 概述258
第二节 眼睑炎症258
一、睑腺炎258
二、睑板腺囊肿262
三、睑缘炎264
四、病毒性睑皮炎267
五、接触性睑皮炎271
第三节 眼睑位置和功能异常273
一、睑内翻273
二、睑外翻276
三、眼睑闭合不全279
四、上睑下垂282
第十四章 泪器病286
第一节 概述286
第二节 泪液排出系统疾病286
一、溢泪(泪道阻塞或狭窄)286
二、慢性泪囊炎290
三、急性泪囊炎291
第三节 泪液分泌系统疾病293
一、泪腺炎293
二、无泪症295
三、泪液分泌过多295
第四节 研究进展295
第十五章 眼表疾病296
第一节 概述296
第二节 眼表疾病的病理类型298
第三节 眼表疾病的治疗原则298
第四节 干眼298
第五节 药物性角结膜病变304
第六节 研究进展306
一、眼表疾病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进展306
二、临床诊断技术进展310
三、眼表疾病临床治疗进展312
四、眼表疾病领域的研究方向316
第十六章 结膜病317
第一节 概述317
第二节 结膜炎总论317
一、结膜炎分类317
二、结膜炎病因317
三、结膜炎临床表现318
四、结膜炎的实验室检查319
五、结膜炎的治疗原则319
第三节 细菌性结膜炎319
一、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319
二、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321
三、慢性结膜炎323
第四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328
一、沙眼328
二、包涵体性结膜炎332
第五节 病毒性结膜炎337
一、腺病毒性角结膜炎337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339
第六节 免疫性结膜炎342
一、变应性结膜炎342
二、泡性结角膜炎346
三、自身免疫性结膜炎347
第七节 翼状胬肉351
第八节 变性性结膜病357
一、睑裂斑357
二、结膜结石357
第九节 球结膜下出血357
第十节 研究进展358
一、结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358
二、红眼的鉴别诊断359
第十七章 角膜病360
第一节 概述360
第二节 角膜炎症361
一、角膜炎总论361
二、细菌性角膜炎362
三、真菌性角膜炎368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72
五、棘阿米巴角膜炎377
六、角膜基质炎381
七、神经麻痹性角膜炎385
八、暴露性角膜炎386
九、蚕蚀性角膜溃疡387
十、浅层点状角膜炎391
十一、丝状角膜炎394
第三节 角膜变性与角膜营养不良396
一、角膜老年环396
二、带状角膜病变396
三、边缘性角膜变性397
四、大泡性角膜病变397
五、角膜营养不良399
第四节 角膜软化症401
第五节 角膜新生血管402
第六节 角膜瘢痕403
第七节 研究进展405
一、角膜基础研究进展405
二、角膜临床研究进展412
三、角膜疾病研究方向415
第十八章 巩膜病416
第一节 概述416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416
第三节 巩膜炎420
一、前巩膜炎420
二、后巩膜炎422
第四节 巩膜葡萄肿425
第五节 研究进展425
第十九章 晶状体病427
第一节 概述427
第二节 白内障427
一、概述427
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29
三、先天性白内障433
四、外伤性白内障437
五、代谢性白内障439
六、并发性白内障441
七、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443
八、放射性白内障444
九、后发性白内障445
十、白内障手术与人工晶体手术446
第三节 晶体异位和脱位449
第四节 研究进展450
第二十章 玻璃体病451
第一节 概述451
第二节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与变性452
一、玻璃体液化452
二、玻璃体后脱离453
三、飞蚊症455
四、玻璃体变性456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457
第四节 其他玻璃体病460
一、玻璃体炎症460
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63
三、玻璃体寄生虫病465
四、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66
第五节 玻璃体手术467
第六节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469
一、PVR的发病机制469
二、PVR的临床表现分级471
三、治疗进展472
四、前景及展望476
第二十一章 青光眼478
第一节 概述478
第二节 原发性青光眼478
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79
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86
三、特殊类型青光眼492
第三节 高眼压症496
第四节 继发性青光眼498
一、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498
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00
三、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503
四、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504
五、晶状体性青光眼505
六、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507
七、葡萄膜炎引起的青光眼508
八、眼钝挫伤引起的青光眼508
第五节 先天性青光眼510
第六节 常用抗青光眼手术511
一、周边虹膜切除术511
二、小梁切除术512
三、小梁切开术512
四、滤过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513
五、睫状体冷冻或光凝术513
第七节 研究进展514
一、青光眼手术治疗新进展514
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新进展519
三、青光眼药物治疗新进展520
四、青光眼基因治疗研究进展526
五、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免疫学途径530
六、青光眼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定量检查新技术530
第二十二章 葡萄膜病536
第一节 概述536
第二节 葡萄膜炎537
一、前葡萄膜炎537
二、中间葡萄膜炎541
三、后葡萄膜炎543
四、全葡萄膜炎545
第三节 几种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545
一、交感性眼炎545
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546
三、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548
四、Behcet病551
五、化脓性眼内容炎554
第四节 研究进展558
一、葡萄膜炎的治疗558
二、我国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559
第二十三章 视网膜病561
第一节 概述561
一、视网膜组织结构特点561
二、视网膜病变的表现562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564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564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569
三、视网膜血管炎574
四、Coats病578
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81
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588
七、其他视网膜血管病591
第三节 黄斑部疾病593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93
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98
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02
四、黄斑水肿608
五、黄斑和色素上皮营养不良613
六、黄斑裂孔614
七、黄斑出血616
八、黄斑部视网膜前膜619
第四节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21
第五节 视网膜脱离627
第六节 研究进展631
一、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631
二、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637
三、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639
四、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及眼内移植的研究进展646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650
第二十四章 视神经和视路疾病657
第一节 神经眼科学的概念657
第二节 视神经疾病657
一、视神经炎657
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63
三、视盘血管炎668
四、视神经萎缩672
第三节 视盘水肿678
第四节 视交叉病变与视路病变683
一、视交叉病变683
二、视交叉以上的视路病变684
第五节 研究进展686
一、基础研究687
二、临床研究687
第二十五章 眼视光学689
第一节 概述689
第二节 眼球光学690
一、光与眼的屈光690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692
第三节 屈光不正与老视693
一、正视693
二、近视696
三、远视701
四、散光704
五、屈光参差706
六、老视708
第四节 屈光检查方法709
一、验光的概念709
二、静态检影710
三、主觉验光711
四、睫状肌麻痹验光712
第五节 常见屈光矫治方法712
第六节 眼视光学基础研究进展715
一、实验性近视研究进展715
二、重视眼内屈光手术视觉质量的研究718
三、病理性近视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721
第二十六章 眼外肌病724
第一节 概述724
第二节 眼外肌与双眼视724
一、眼外肌的功能724
二、双眼视觉725
第三节 斜视726
一、斜视检查法726
二、共同性斜视728
三、麻痹性斜视731
四、特殊类型斜视735
第四节 弱视736
第五节 眼球震颤739
第六节 研究进展741
一、斜视研究进展741
二、弱视研究进展744
第二十七章 眼眶疾病747
第一节 概述747
第二节 眼眶蜂窝织炎747
第三节 眼球筋膜炎749
第四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751
第五节 眼眶炎性假瘤755
第六节 研究进展758
一、眼眶病研究进展758
二、甲状腺相关眼病研究进展761
第二十八章 眼外伤766
第一节 概述766
第二节 眼球钝挫伤768
第三节 眼球穿通伤772
第四节 眼异物伤776
一、角膜结膜异物776
二、眼内异物777
第五节 眼化学烧伤780
第六节 物理性眼外伤782
一、眼部热烧伤782
二、眼部辐射性损伤783
三、激光眼部损伤784
四、眼部电击伤784
五、应激性损伤785
第七节 视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785
一、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和评价786
二、视神经损伤的治疗787
第二十九章 眼部先天异常789
第一节 眼睑先天异常789
一、内眦赘皮和下睑赘皮789
二、先天性睑裂狭窄综合征789
三、双行睫790
四、先天性上睑缺损790
第二节 泪器先天异常791
一、泪腺异常791
二、泪道异常791
第三节 角膜先天异常792
一、大角膜792
二、小角膜792
三、圆锥角膜792
第四节 巩膜色调先天异常793
一、蓝色巩膜793
二、巩膜色素斑794
第五节 晶状体先天异常794
一、晶状体异常类型794
二、晶状体形态异常794
三、先天性晶状体异位或脱位795
第六节 玻璃体先天异常797
一、玻璃体动脉残留797
二、原始玻璃体增生症798
第七节 葡萄膜先天异常798
一、先天性无虹膜798
二、先天性瞳孔异常798
三、虹膜色素上皮层异常799
四、先天性瞳孔残膜799
五、葡萄膜缺损800
第八节 视网膜先天异常801
一、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常801
二、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802
三、先天性视网膜皱襞803
四、风疹性视网膜病变803
五、Leber先天性黑矇803
第九节 视神经先天异常803
一、视神经未发育与发育不全803
二、视神经乳头的大小和形状异常804
三、先天性视乳头小窝804
四、先天性视神经乳头缺损805
五、牵牛花综合征805
第三十章 眼部肿瘤806
第一节 概述806
第二节 眼睑肿瘤806
一、眼睑良性肿瘤806
二、眼睑恶性肿瘤807
第三节 泪器肿瘤808
一、泪腺混合瘤808
二、泪腺囊样腺癌808
第四节 结膜肿瘤808
一、结膜色素痣808
二、结膜血管瘤808
三、浆细胞瘤809
四、结膜皮样脂肪瘤809
五、结膜肉芽肿809
六、结膜恶性黑色素瘤809
七、结膜乳头状瘤809
第五节 角膜肿瘤810
一、角结膜皮样瘤810
二、原位癌810
三、角膜鳞状上皮癌810
第六节 葡萄膜肿瘤811
一、虹膜痣811
二、脉络膜血管瘤811
三、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811
四、脉络膜转移癌811
五、脉络膜骨瘤812
第七节 视网膜肿瘤812
一、视网膜血管瘤812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812
第八节 视神经肿瘤813
一、视神经胶质瘤813
二、视神经脑膜瘤814
第九节 眼眶肿瘤814
一、眶皮样囊肿814
二、海绵状血管瘤815
三、眶脑膜瘤815
四、横纹肌肉瘤815
五、眼眶绿色瘤816
第十节 研究进展816
一、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816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进展826
三、眼眶肿瘤治疗研究进展832
第三十一章 全身疾病的常见眼部表现836
第一节 内科病的眼部表现836
一、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836
附: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837
二、糖尿病的常见眼部病变837
三、肾炎的常见眼部表现839
四、血液病常见眼部改变839
五、结核病的常见眼部病变840
六、维生素缺乏的常见眼部表现842
第二节 外科病的常见眼部表现843
一、颅脑外伤的常见眼部表现843
二、与外伤有关的视网膜病变844
三、面部疖肿及体内深部脓肿的眼部表现844
第三节 妇产科病的常见眼部表现844
第四节 儿科病的常见眼部表现845
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845
二、麻疹的眼部表现849
三、风疹的眼部表现850
第五节 口腔疾病的眼部表现851
一、下颌瞬目综合征851
二、齿槽脓肿与拔牙感染851
第六节 耳鼻喉科病的眼部表现851
一、耳鼻喉科炎症851
二、耳鼻喉科肿瘤852
第七节 皮肤与性传播疾病的常见眼部表现852
一、麻风病的眼部表现852
二、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853
第八节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常见眼部表现854
一、白化病854
二、肝豆状核变性855
第九节 神经与精神科疾病的眼部表现855
一、多发性硬化855
二、视神经脊髓炎855
三、震颤麻痹856
四、脑血管疾病856
五、颅内肿瘤857
六、颅内炎症857
七、癔病857
第十节 眼与全身性免疫异常857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眼部表现857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表现858
三、重症肌无力861
第十一节 药源性眼病861
一、糖皮质激素861
二、安定药862
三、心血管系统用药863
四、抗结核药863
五、抗疟药863
六、口服避孕药864
第三十二章 防盲治盲865
第一节 概述865
第二节 防盲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常用指标865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865
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常用指标和疾病的测量867
第三节 盲和视力损伤的标准867
第四节 世界防盲治盲状况868
第五节 我国防盲治盲的历史与现状869
一、历史869
二、现状870
三、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的防治871
第六节 盲和低视力的康复874
一、光学性助视器874
二、非光学助视器875
第七节 研究进展875
第三十三章 眼科研究动物模型877
第一节 干眼症动物模型877
一、泪液缺乏型干眼模型878
二、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879
三、其他干眼模型880
第二节 角膜疾病动物模型880
一、细菌性角膜炎模型881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881
三、真菌性角膜炎模型881
四、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881
五、大泡性角膜炎模型882
六、非特异性角膜炎症模型882
七、损伤型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882
八、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883
第三节 结膜炎动物模型884
一、感染性结膜炎模型885
二、变应性结膜炎模型885
第四节 青光眼动物模型886
一、急性高眼压模型886
二、慢性高眼压模型888
三、非高眼压视神经损伤模型889
第五节 白内障动物模型890
一、先天性白内障动物模型891
二、药物和中毒性白内障动物模型891
三、辐射性白内障动物模型893
四、外伤性白内障动物模型894
五、后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894
第六节 葡萄膜病动物模型894
一、抗原诱导法895
二、内毒素诱导法895
第七节 眼底疾病动物模型896
一、PVR动物模型896
二、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899
三、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902
四、黄斑变性动物模型902
五、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903
第八节 新生血管动物模型906
一、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906
二、虹膜新生血管(NVI)模型906
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908
四、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909
第九节 眼外伤动物模型910
一、角膜外伤模型910
二、眼球挫伤模型911
三、眼眶外伤模型911
第十节 视光学动物模型912
一、近视动物模型912
二、弱视动物模型914
第十一节 眼部肿瘤动物模型914
一、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915
二、眼眶腺样囊性癌动物模型915
三、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916
四、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917
第十二节 眼科体外培养细胞模型918
一、泪腺上皮细胞919
二、角膜细胞919
三、结膜上皮细胞921
四、Tenon囊成纤维细胞921
五、巩膜成纤维细胞922
六、小梁网细胞922
七、睫状体上皮细胞923
八、晶状体上皮细胞924
九、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925
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925
十一、视网膜前体细胞926
十二、视网膜Müller细胞927
十三、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928
第三十四章 眼科学研究方法概述929
第一节 眼科常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动物实验方法929
一、组织培养929
二、动物实验930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931
一、细胞生物学931
二、分子生物学932
第三节 常见视觉电生理学研究技术935
一、细胞外微电极技术935
二、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膜片钳935
三、脑光学成像技术936
第四节 医学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要求937
一、临床试验的特点937
二、眼科临床研究的设计分类937
三、临床试验方法939
四、资料分析941
五、眼科临床研究中的注意点942
附录944
附录一 眼科相关正常值944
附录二 眼科解剖名称中西医对照947
附录三 眼科疾病名称中西医对照948
附录四 国内外主要眼科学期刊951
附录五 眼科学网络信息资源957
附录六 常用方剂索引961
附录七 主要参考书目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