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
  • 范会芳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147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舒茨,A(1899~1959)-现象学-研究;舒茨,A(1899~1959)-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意义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5

一、国外关于舒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5

二、国内关于舒茨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13

第三节 研究框架15

第二章 舒茨的“生平情景”18

第一节 舒茨所生活的时代18

一、新康德主义对于实证主义的批判19

二、韦伯和齐美尔对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重新界定21

三、维也纳大学的传统及其影响24

第二节 舒茨的“生平情景”27

一、舒茨的家庭及对其影响28

二、两次战争对舒茨的影响32

三、舒茨的朋友群体及对其影响37

四、二元的存在状态及对其影响41

第三章 舒茨思想的多重来源45

第一节 韦伯的引导以及最初的尝试46

一、对于韦伯的兴趣46

二、最初的学术尝试48

第二节 柏格森之桥50

一、走向柏格森51

二、柏格森之桥53

三、柏格森阶段的收获和影响57

四、柏格森之桥的断裂61

第三节 以现象学为工具64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对舒茨理论的启发和贡献64

二、胡塞尔对舒茨的持续影响70

第四节 舒茨思想的其他来源72

一、舍勒的影响和启发72

二、普莱斯纳的人类学74

三、舒茨与符号互动论的联系75

第四章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81

第一节 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81

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81

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84

第二节 舒茨的行动理论及其评价85

一、舒茨对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批判86

二、舒茨关于“社会行动”理论的基本观点87

三、对于舒茨行动理论的评价95

第三节 生活世界及其结构100

一、生活世界的含义100

二、生活世界的结构105

三、生活世界的社会学:批评及其影响114

第四节 生活世界中知识的来源、构成和分配116

一、知识库存、关联性与类型化116

二、知识的社会起源127

三、知识的社会分配132

四、舒茨对于知识社会学的贡献及影响144

第五章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148

第一节 研究视角的转换148

第二节 舒茨对于文学文本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150

一、三种文学艺术形式及分析的维度150

二、文学艺术作品内的社会关系153

三、“唐·吉珂德”与多重实在157

四、舒茨关于“文学的微观社会学”理论及其意义161

第三节 舒茨的音乐社会学思想162

一、音乐的本质及其特征164

二、音乐知识的社会起源166

三、音乐内社会关系的构成168

四、音乐内社会关系的实质173

第六章 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177

第一节 舒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177

一、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177

二、对待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基本态度179

第二节 理解的方法182

一、舒茨对于理解方法的理解、运用和发展182

二、作为一种方法的理解185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两级构想及“傀儡”模型187

一、社会科学的两级构想及其重要性187

二、“傀儡”模型的建构及其意义189

第四节 社会科学的三个假定及存在的问题190

一、三个假定的提出及其内容190

二、适当性假定的含义及其意义193

三、适当性假定之对话体的特征202

四、科学与社会性的两重矛盾204

第五节 对于舒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评价206

第七章 舒茨理论的贡献、局限与影响211

第一节 对舒茨理论的总体评价:贡献与局限211

第二节 舒茨理论对其后社会学界的影响215

一、舒茨对于瓦格纳的影响217

二、舒茨对于伯格和勒克曼的影响219

三、舒茨对于加芬克尔的影响223

四、小结227

参考文献229

后记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