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205647.jpg)
- 肖纯凌,赵富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56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病原微生物-实验-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学参考资料;医药学:免疫学-实验-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经典验证性实验3
第一章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实验3
实验一 显微镜(油浸镜)的使用与维护3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二、显微镜的维护6
实验二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6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6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6
实验三 细菌染色法7
一、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染色法7
二、抗酸染色9
三、特殊结构染色法10
四、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细菌动力检查)12
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13
一、基础培养基(肉汤培养基)13
二、肉汤琼脂固体培养基14
三、半固体培养基14
四、血液琼脂培养基14
实验五 细菌的接种方法及生长现象观察14
一、分离培养(平板分段划线)14
二、纯培养16
实验六 细菌的生化反应17
一、糖发酵试验17
二、IMViC试验18
三、尿素分解试验20
四、H2S试验20
五、触酶试验20
六、氧化酶试验21
实验七 微生物的分布和微生物菌种、毒株的保存22
一、微生物分布的检测22
二、菌种的保存23
三、毒株的保存24
实验八 消毒与灭菌实验25
一、热力灭菌器及其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26
二、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27
三、滤菌器过滤除菌27
四、无菌工作台与生物安全柜28
五、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实验28
实验九 细菌毒力的检测28
一、内毒素测定29
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和抗毒素的中和作用29
三、细菌侵袭力的测定30
实验十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32
实验十一 细菌的变异37
一、细菌质粒DNA的提取37
二、细菌转化实验37
三、L型细菌的检测38
实验十二 病毒的形态观察40
一、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40
二、病毒感染的细胞包涵体检测40
实验十三 病毒的培养41
一、动物接种法41
二、鸡胚培养法42
三、细胞培养法及接种病毒结果观察43
实验十四 病毒的血清学实验44
一、流感病毒的血细胞凝集试验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44
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ELISA46
实验十五 真菌、放线菌的培养方法与形态观察47
一、真菌的形态观察47
二、真菌的染色48
三、真菌的培养49
第二章 人体寄生虫学基本实验51
实验十六 线虫51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51
二、蠕形住肠线虫(蛲虫)52
三、毛首鞭形线虫(鞭虫)53
四、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54
五、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55
六、旋毛形线虫(旋毛虫)56
七、粪类圆线虫57
八、结膜吸吮线虫57
九、美丽筒线虫57
实验十七 吸虫58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58
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59
三、肝片形吸虫60
四、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61
五、斯氏狸殖吸虫62
六、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63
实验十八 绦虫65
一、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65
二、细粒棘球绦虫67
三、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68
四、曼氏迭宫绦虫(孟氏迭宫绦虫)69
实验十九 原虫实验70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70
二、结肠内阿米巴71
三、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72
四、阴道毛滴虫73
五、蓝氏贾第鞭毛虫73
六、疟原虫74
七、刚地弓形虫76
八、微小隐孢子虫76
九、结肠小袋纤毛虫77
实验二十 节肢动物78
一、蚊78
二、蝇79
三、白蛉79
四、蚤80
五、虱81
六、臭虫81
七、蜚蠊(蟑螂)82
八、蜱83
九、螨83
第三章 医学免疫学基本实验86
实验二十一 凝集反应86
一、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86
二、间接凝集反应87
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88
四、SPA协同凝集反应88
实验二十二 沉淀反应89
一、琼脂扩散试验90
二、免疫电泳试验92
实验二十三 补体试验94
一、补体结合试验95
二、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96
实验二十四 免疫标记技术97
一、酶免疫标记技术98
二、免疫荧光技术100
三、放射免疫分析法100
实验二十五 免疫胶体金斑点试验102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102
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103
实验二十六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测法104
一、吞噬细胞吞噬实验104
二、溶菌酶的测定105
实验二十七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107
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107
二、E花环形成试验109
三、淋巴细胞增殖试验111
实验二十八 超敏反应115
一、豚鼠过敏反应115
二、皮肤过敏反应试验116
三、细胞因子测定116
第二篇 综合性实验119
实验二十九 化脓性葡萄球菌及MRSA检测鉴定119
一、检查程序示意图119
二、致病性测定(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肠毒素测定)120
三、耐药性菌株的耐药试验122
实验三十 链球菌属的鉴别检查123
一、形态与培养123
二、生化反应124
三、抗“O”试验125
四、血清学试验:链球菌分群快速胶乳凝集试验126
五、基因鉴定(PCR技术)126
实验三十一 胃肠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127
一、病原体分离培养127
二、致病性肠道细菌的生化鉴定128
三、肠道杆菌的血清学鉴定128
四、痢疾杆菌快速检测——免疫荧光菌球试验129
五、ESBLs检测129
六、肥达反应131
实验三十二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133
一、肺炎链球菌133
二、脑膜炎奈瑟菌134
三、白喉棒状杆菌136
四、结核分枝杆菌138
五、军团菌属141
六、放线菌143
七、支原体144
八、真菌146
实验三十三 消化道感染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149
实验三十四 B淋巴细胞试验150
溶血空斑试验——小室液相法150
实验三十五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技术152
一、免疫荧光检测法152
二、酶免疫技术APAAP法153
实验三十六 NK细胞活性的测定154
一、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154
二、放射性核素51Cr测定法155
第三篇 创新设计性实验157
实验三十七 细菌耐药性检查157
一、紫外线诱变试验157
二、耐药性突变菌株的检测158
实验三十八 设计和建立寄生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动物模型的鉴定158
一、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模型158
二、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160
三、旋毛虫感染动物模型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