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价值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价值哲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98737.jpg)
- 阮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995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价值(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价值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论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价值哲学研究1
第一节 热起原因1
第一章 理论渊源1
第一节 西方价值哲学思想1
一 西方价值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考察2
第二节 研究进展6
二 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14
第三节 本书结构16
三 西方价值哲学思想发展趋势18
第二节 中国价值哲学思想22
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哲学思想22
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价值哲学思想32
第二章 价值本质45
第一节 价值是“生成”性关系范畴46
一 主体需要是价值得以生成的基础47
二 客体属性是价值得以生成的条件58
三 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是价值关系得以生成的实质61
第二节 真实价值与虚假价值65
一 虚假价值及其特点66
二 虚假价值产生的原因72
三 努力消除虚假价值产生的土壤74
第三章 价值评价81
第一节 价值评价的界定82
一 价值与价值评价82
二 价值评价与科学认识85
第二节 价值评价的基本构成88
一 价值评价主体88
二 价值评价的形式92
三 价值评价的层次96
第三节 价值评价的标准100
一 价值评价标准产生的根据100
二 价值评价标准的内在矛盾104
三 实现价值评价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111
第四章 价值选择117
第一节 价值选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117
一 价值选择的界定117
二 价值选择的可能性121
三 价值选择的必要性124
第二节 价值选择的依据和基本原则126
一 价值选择的依据126
二 价值选择的基本原则128
第三节 价值选择的冲突与认同141
一 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认同142
二 主导价值观的确立148
第五章 价值取向160
第一节 价值取向的界定160
一 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160
二 价值取向与价值评价、价值选择164
三 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实现166
一 价值取向的社会规范功能169
第二节 价值取向的社会功能169
二 价值取向的社会定向功能171
三 价值取向的社会驱动功能173
第三节 最高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信仰176
一 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信仰176
二 理想、信念、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180
三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信仰188
第六章 价值分类196
第一节 物质价值197
一 自然物价值198
二 人化物价值200
第二节 精神价值203
一 科学价值204
二 道德价值212
三 审美价值217
第三节 制度价值221
一 提升制度价值,实现制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必须要解决的课题222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226
第四节 人的价值229
一 个体与群体价值关系问题的再次提出230
二 对个体与群体价值关系的重新理解232
三 建立合理的个体与群体价值关系模式235
第七章 价值创造239
第一节 价值创造源自于人的需要239
一 一切价值都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创造的239
二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人及其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2
三 价值创造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自觉活动246
第二节 价值创造的基本途径251
一 创新性实践252
二 创新性主体254
三 创新性结果256
第三节 价值创造的基本内容259
一 物质价值创造260
二 精神价值创造265
三 制度价值创造269
四 人的价值创造271
第一节 价值演进的两种含义277
第八章 价值演进277
一 价值活动的演进278
二 价值观念的演进282
第二节 价值观念演进的基本特点288
一 多样与主导289
二 交流与互补292
三 继承与发展296
四 价值自觉与自我批判300
第三节 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304
一 价值观念的时代性305
二 价值观念的民族性和阶级性310
三 价值观念的开放性312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