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外交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外交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8/33198598.jpg)
- 赵佳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2477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37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399页
- 主题词:外交史-中国-1919~194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外交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五四运动后北京政府的外交1
第一节 巴黎和会遗留问题的交涉1
一、五四运动对北京政府的影响1
二、美国对《凡尔赛和约》的反应3
三、中国签字于对奥(地利)和约,中德复交及中波(斯)建交4
四、日本要求直接谈判山东问题之失败8
第二节 十月革命后中俄(旧俄)之间的交涉10
一、北京政府停止沙俄使领待遇并废除沙俄部分在华特权10
东省铁路续订合同》的签订12
二、关于中东路问题的交涉及《管理12
三、协约国出兵西伯利亚及中日有关庙街及间岛事件之交涉15
目录19
前言19
四、外蒙要求取消“自治”及中俄之间的交涉20
第三节 英国侵略和分裂西藏及中英之交涉23
一、英国派贝尔入藏及其阴谋分裂西藏的活动23
二、全国的强烈反响24
三、北京政府电咨甘肃督军派员入藏做输导工作25
四、西藏广大僧俗群众的抗英斗争,贝尔被赶出西藏26
五、达赖、班禅均表倾心内向27
一、帝国主义阵营发生变化29
第一节 华盛顿会议期间远东及世界的格局——华会召开的历史背景29
第二章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在会上的外交29
二、日本疯狂扩张,加深了它与美英的矛盾30
三、美国成为帝国主义头号大国,企操世界牛耳30
四、主要列强间展开海军军备竞赛31
五、英日续盟问题引起国际关注31
六、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中国共产党成立32
第二节 主要与会国的政策33
第三节 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果34
一、会议概况34
1.关于太平洋问题36
二、会议的主要结果36
2.关于限制海军军备问题38
3.关于远东问题40
三、对华盛顿会议的评价62
第四节 山东问题之会外谈判67
第三章 华盛顿会议后北京政府的外交77
第一节 收回山东权益问题的中日谈判77
第二节 收回旅大及废除“二十一条”问题的中日交涉84
第三节 收回威海卫租借地的中英谈判88
第四节 “临城劫车案”与拒绝铁路共管90
第五节 金法郎案的巨大反响及段祺瑞屈辱结案97
一、苏俄与中国驻俄公使刘镜人的外交试探102
第一节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前后的中苏交涉102
第四章 中苏悬案之谈判及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02
二、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及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109
三、国内外对宣言的反应及北京政府的对策120
第二节 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前后的中苏交涉126
一、张斯麟使俄和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126
二、优林使团来华及其与北京政府的谈判137
三、巴依开斯基来华,中苏直接非正式谈判的开始148
四、越飞来华及其与中国南北政府的谈判,与日本的谈判151
1.越飞在北京的谈判152
2.越飞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谈171
3.越飞赴日本,廖越会谈及日苏第三次会谈176
第三节 加拉罕来华及苏俄第三次对华宣言前后的中苏交涉181
一、苏俄确立东进政策及对华工作的加强181
二、加拉罕到华及苏俄第三次对华宣言的发表183
三、呈递国书之争及王正廷、加拉罕预备性会谈186
四、王加协定草案之预签及北京政府之拒绝192
五、中苏谈判破裂在国内外的重大反响199
六、顾维钧、加拉罕密谈及《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之签订202
第四节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中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3
一、《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03
二、中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17
三、《奉俄协定》之签订及中苏会议无果而“延”221
第五章 五卅惨案,废约运动的高涨及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225
第一节 五卅惨案之交涉225
第二节 关税会议与法权会议238
一、关税会议238
二、法权会议243
第三节 终止几项届期条约的谈判246
一、《中法会议越南边界通商章程》246
二、《中比通商条约》247
三、《中日通商行船条约》249
四、《中西天津条约》250
第六章 日本和英美争夺控制北京政府的两次直奉战争及北京政府的垮台第一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英美支持的直系曹吴入主北京253
第二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255
一、江浙战争255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257
第三节 日本联合英美扶段排孙262
第四节 郭松龄兵变及日本出兵援张灭郭267
第五节 北京政府的垮台273
一、大沽事件、“三一八”惨案及段执政倒台273
二、北京政府逐步走向反苏反共279
三、日本的东方会议、“田中奏折”及《对华政策纲领》283
四、皇姑屯炸车案及北京政府的终结290
一、孙中山联俄反帝政策的确立,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297
第一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外交297
第七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297
二、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302
三、有关“关余问题”的交涉305
四、黄埔军校的建立及平定商团叛乱307
五、孙中山北上、逝世及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310
六、两次东征及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313
七、沙基惨案的交涉316
八、“三二○”事件,“整理党务案”及苏联共产国际的妥协政策322
第二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326
一、分化英美日,粉碎了英国共同干涉的阴谋326
二、英美日对华新政策及武汉政府的对外宣言330
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外交斗争334
四、南京惨案之交涉及蒋介石“四一二”政变339
1.国民政府迁都之争339
2.列强的分化政策及蒋介石勾结列强340
3.蒋介石公开发表反苏反共言论,杀害共产党员,捣毁左派党部、工会342
4.南京惨案的交涉及“四一二”政变343
五、蒋介石叛变后,苏联、共产国际指示退让,大革命失败352
1.苏联、共产国际拒绝中共退出国民党的要求352
2.帮助蒋介石渡过难关354
3.苏联共产国际无视蒋介石逐步走向叛变的事实356
4.苏联共产国际又对汪精卫寄予幻想360
第一节 南京政府的成立及其反苏反共活动368
第八章 南京政府的成立及其初期的外交活动368
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37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转入土地革命,武装夺取370
第三节 蒋介石再次北伐失利、下野及其访日379
一、再度北伐及日本首次出兵山东379
二、宁汉对立,汪精卫、李宗仁倒蒋及蒋第一次引退380
三、蒋介石访日及其与田中会谈382
第四节 南京政府以屈辱条件争取列强承认388
一、解决“宁案”,争取列强承认388
二、解决“济案”,争取日本承认390
三、东北易帜及日本的粗暴干涉396
一、几项不平等条约的修改399
第五节 南京政府从“废约”退到“修约”外交399
二、加入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406
三、中东路战争及中苏莫斯科会谈407
1.中东路战争的起因407
2.蒋介石鼓动张学良武力收回中东路408
3.苏联提出最后通牒后之双方交涉409
4.中东路战争爆发后之中苏交涉414
5.中苏莫斯科会谈418
6.中东路战争的严重后果419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及蒋介石三次“围剿”红军429
第九章 日本侵华及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429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及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433
一、日本是个极富侵略性的国家433
二、第二次币原外交及其侵略实质435
三、日本企图以外交手段扩大在东北的势力436
四、中国政府抵制日本在东北侵略扩张的措施438
五、日本逐步走上武力侵占东北的道路439
六、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九一八”事变444
七、南京政府依赖国联的外交与英美法的绥靖政策及蒋第二次引退446
第三节 “一·二八”事变及《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452
一、日本制造借口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452
二、南京政府的“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454
三、国联对“一·二八”事变的讨论458
四、《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460
第四节 伪满洲国的成立,李顿调查团及蒋介石一依国联外交的失败463
一、伪满洲国的成立463
二、国联调查团及其报告书467
三、国联对报告书的讨论469
第五节 日本侵入华北及南京政府的妥协退让 ——《塘沽停战协定》及“善后会谈”472
一、《塘沽停战协定》的签订472
二、“善后会谈”475
第六节 苏联的不干涉政策及中苏邦交的恢复478
第七节 中共的抗日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482
第十章 南京政府的“协调外交”,华北危机及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488
第一节 南京政府的“协调外交”488
一、争取国际援助488
二、“天羽声明”及各国的反应490
三、为先“安内”而推行“改善中日邦交”活动的失败495
第二节 华北面临严重危机503
一、《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及“内蒙自治运动”503
1.“察东事件”、“河北事件”与《何梅协定》506
2.“张北事件”与《秦土协定》512
3.“内蒙自治运动”517
二、广田三原则,“华北自治”及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出现520
1.关于广田三原则的交涉521
2.“华北自治”及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出现525
三、日本加紧对华北的政治、军事、经济侵略537
第三节 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546
一、“一二·九”运动与“一二·一六”运动546
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逼蒋抗日”方针的确定552
1.瓦窑堡会议及其决议552
2.“逼蒋抗日”方针的确定555
三、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561
四、西安事变,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570
1.西北“三位一体”抗日统一战线之形成570
2.蒋介石逼出了西安事变574
3.南京政府对西安事变主战、主和的两派之争581
4.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了重要作用589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603
第四节 对苏对德关系的变化617
一、面临日本侵略,中苏关系得到改善617
二、中德关系的发展及其变化625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外交630
第一节 日本确立“对华一击”政策,全国抗战迫在眉睫630
一、日本“对华一击”政策出笼,华北政局严重恶化630
二、“七七事变”及南京政府一面抵抗一面求和的外交637
三、“八一三”淞沪抗战651
四、寻求国联调停和布鲁塞尔会议夭折654
五、寻求德国调停及德日诱和失败663
第二节 争取国际援助和对日密谋缓和攻势的外交669
一、争取苏联援助669
1.中苏关系日益密切,苏联支持中国抗战669
2.新疆成为苏联援华和共产国际与中共联系的交通要道677
二、争取英美法调停,再次诉诸国联的失败679
1.英法苏瞩目美国,美国不愿卷入远东冲突679
2.再诉国联无果而终681
三、与日密谋缓和攻势的外交687
一、号召全民抗战,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69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军事外交活动691
二、八路军的战略和军事行动697
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克服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698
四、注重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707
第十二章 抗日战略相持阶段的外交715
第一节 战略相持阶段出现,日本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侵华方针715
一、日本被迫改变侵华策略715
二、日本诱降及汪精卫叛国投敌718
三、日本对重庆政府的诱降和谋和活动733
第二节 英美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阴谋741
一、英美劝降及《有田—克莱琪协定》741
1.天津存银问题746
二、欧战爆发后英美的远东慕尼黑活动746
2.英国屈从日本压力封闭滇缅路748
三、日美谈判,远东慕尼黑阴谋的破产756
第三节 中苏、中德关系的发展及逆转774
一、苏联继续援华制日及其变化774
二、苏美对皖南事变的反应及中共的对策780
三、《苏日中立条约》及其影响792
四、争取德国中立及中德断交803
第四节 中共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806
一、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的政治主张和军事行动806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814
三、坚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824
第十三章 结盟抗日时期的外交834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四强之一834
一、日本偷袭珍珠港,中国对日德意宣战834
1.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834
2.中国对日德意宣战838
二、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840
1.重庆联合军事会议的召开840
2.阿卡迪亚会议,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845
3.中国在26国《联合国家宣言》中与美英苏领衔首签,成为四强之一847
1.中国远征军营救英军,扬名域外852
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852
2.远征军因英军擅撤导致失败及中美英之间的分歧859
四、争取美英援华及美英对华政策863
第二节 改善国际环境,寻求大国地位的外交871
一、蒋介石访印及宋美龄访美871
1.蒋介石访印(1942年2月4~21日)及调停英印关系871
2.宋美龄访美(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877
二、中国谋求战时废除不平等条约882
三、中美新约的签订886
四、中英新约的签订及其在港九问题上的斗争888
五、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及四大国宣言895
六、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898
第三节 中共注重对美外交,打退第三次反共高潮917
一、中共注重对美外交917
二、打退第三次反共高潮922
第十四章 抗日战争胜利时期的外交933
第一节 中国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及美国的对华政策933
一、美军观察组和中外记者参观团进驻延安933
1.中外记者参观团进入延安采访935
2.美军观察组常驻延安939
二、中国驻印军及远征军再次入缅作战957
三、史迪威事件及美蒋之间的矛盾966
四、赫尔利调处国共关系及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981
1.美国对华的短期和长期政策981
2.赫尔利途经苏联来华982
3.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983
4.赫尔利到延安会谈及《延安协定草案》985
5.赫尔利背弃诺言991
6.美国内部出现对华政策分歧997
7.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999
第二节 中国在联合国创建中的独特作用和特殊贡献1003
一、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客观存在1003
二、中国在组建联合国中的独特作用和特殊贡献1005
一、国民党“六大”及其主要内容1014
第三节 国共两党分别召开“六大”、“七大”1014
二、共产党“七大”及其主要内容1016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023
一、中苏在新疆问题上的矛盾和交涉1023
二、《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031
1.《雅尔塔协定》1031
2.中苏莫斯科会谈1034
3.《波茨坦公告》1037
4.《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038
三、日本多渠道向中国求和1047
四、日本求苏联斡旋媾和的失败1053
五、日本在防空洞召开御前会议决定无条件投降1057
六、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062
第十五章 战后重庆政府依美联日伪受降及其投美反共发动内战的外交第一节 重庆政府垄断受降权及中共的对策1067
一、美国支持国民党垄断受降及中共的对策1067
二、以谈判拖延时间,求美助蒋运兵,抢占战略要地1079
三、美蒋在处理战犯问题上采取反苏反共的方针1098
1.美国包庇日本战犯,遗下严重历史恶果1098
2.蒋介石包庇冈村宁次,并以是否反共为处理战犯的量刑标准1103
3.战俘日侨的遣返1109
第二节 在台湾、香港、越南的受降及接收东北的工作1111
一、收复台湾1111
1.日本投降前后,中英在收复香港问题上的竞相准备和交涉1112
二、蒋介石在香港受降问题上对英美妥协,再次失去收复香港的良机1112
2.美国转而支持英国,蒋介石对英美妥协1116
3.日本投降前后从日人手中收回香港是完全可能的1120
4.国民党政府此次外交失败的主要原因1121
三、在越南受降问题上不顾越南人民反对对法让步1123
1.中国军队赴越接受日军投降1123
2.中法货币之争执1126
3.中法谈判、法越谈判及越北撤军1127
四、在接收东北问题上,中苏美三国四方的较量1129
第三节 蒋介石投美反共及美国援蒋反共政策的出台1144
一、马歇尔调处失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1144
二、蒋介石乞求美援及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1162
三、向美国的大出卖——《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及其他条约1165
第四节 战后南京政府的其他外交活动1171
一、承认外蒙独立及中蒙北塔山事件1171
二、中苏关系的不即不离状态和在新疆问题上的交涉1174
三、反对美英侵略和分裂西藏的阴谋活动1188
四、中国代表出席第二届联大1198
五、改进国际地位的外交活动1201
六、战后对日本之处理及对日和约问题1205
1.军事占领日本问题1205
2.远东委员会及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的成立及中国驻日代表团1210
3.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1212
4.战犯的处理问题1214
5.战后日本的国家制度问题1215
6.战争赔偿及索还被劫物资问题1216
7.对日和约问题1225
第十六章 南京政府垮台前夕的外交1228
第一节 妄图依赖美援挽救败局的外交1228
一、蒋介石内战一年,军事、政治全呈败局1228
二、蒋介石妄图依赖美援挽救败局的外交活动1232
三、魏德迈使华及中共在军事上的有力回答1237
四、美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以阻止蒋军的惨败1247
五、蒋介石追随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拼凑中日韩反共同盟1253
第二节 南京政府最后的外交挣扎1257
一、蒋介石力争美援及美国的“等待尘埃落定政策”1257
二、请求美苏英法调停及联合国干涉的失败1265
1.请求美苏英法调停的失败1265
2.斯大林与毛泽东1949年1月对调停问题的来往电报1267
3.请求联合国干涉的失败1274
三、蒋介石第三次“引退”和李宗仁求和谈判的失败1275
1.蒋介石的第三次“引退”1275
2.李宗仁求和谈判的失败1279
四、美国主动与中共调整关系的一次试探1290
1.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1290
2.中共的对策是“不承认”、“不来往”1292
3.美方的外交“攻势”1294
4.中共采取政策原则性和策略灵活性的外交方针1295
5.司徒雷登与黄华的几次会谈1296
6.司徒雷登通过陈铭枢与中共中央联络1300
7.别了,司徒雷登1301
五、美国内部对华政策再争吵,《白皮书》的发表,中共对之严厉批判1302
1.美国内部对华政策再争吵及《白皮书》的发表1302
2.美国内部对《白皮书》的反应1304
3.国民党政府对《白皮书》的反应1306
4.中国共产党严厉批判《白皮书》,掀起一场外交大论战1308
1.美国推行“共同阵线”政策的失败1316
六、美蒋阻挠各国承认新中国外交的失败1316
2.蒋介石阻挠各国承认新中国的失败1324
第三节 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及崭新的外交姿态1327
一、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对外政策1327
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328
2.“另起炉灶”1330
3.“一边倒”1332
二、在处理外侨事件中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1340
1.“紫石英号事件”及英国战舰的败逃1341
2.“华德事件”及美国在华势力被驱除135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国际意义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