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实施手册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实施手册 第1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实施陴册编委会,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446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实施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释解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条文释解9

一、环境系统特性49

第一节 人类生存斗争与环境系统的破坏49

第二篇 环境影响及其评价制度49

第一章 生产活动、工程建设与环境影响49

二、人类生存斗争与环境污染50

第二节 人类生存环境与环境质量51

一、环境影响的类别52

第三节 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52

二、环境影响评价53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6

第二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6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57

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进程57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58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61

第三节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规体系62

一、环境影响分类筛选63

第四节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63

三、评价大纲的审查64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确立与委托64

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65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65

二、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67

一、环境保护标准概述67

第三章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67

第一节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简介67

一、我国环保标准发展概况68

第二节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发展68

二、大气环保标准体系69

三、水环境保护标准体系70

四、噪声环保标准体系73

五、土壤环保标准75

一、环境监测涵义及其作用77

第一节 环境监测及环境监测计划77

第四章 环境监测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77

三、环境监测计划78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步骤78

第二节 监测方案的制订与监测方法81

一、监测方案的制订基本原则82

二、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83

三、水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88

四、土壤调查方案及调查方法94

五、环境噪声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95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01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要求101

第三篇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101

第四节 调查和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02

第三节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102

第二节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102

三、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103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03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03

四、预测的范围和内容104

三、预测阶段和时段104

第五节 评价区域的环境影响预测104

一、预测的原则104

二、预测的方法104

第六节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105

二、污染物的分类106

一、污染源的分类106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源调查106

第一节 污染源与污染物的分类与调查内容106

三、工业、农业、生活的污染源调查内容107

一、污染源调查程序108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及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108

三、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109

二、污染源调查方法109

一、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评价指标111

第一节 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污染预防的评价指标111

第三章 污染预防评价与工程分析111

二、工程分析的基本工作内容113

二、通过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提供优化建议122

一、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作出结论122

第二节 污染预防与工程分析的作用122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123

一、工程分析原则123

第三节 工程分析的原则方法与清洁生产评价方法123

三、清洁生产评价鉴别与评价等级125

四、清洁生产评价方法126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识别表128

第一节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环境特征128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128

第三节 环境要素逐一分析法130

一、环境风险评价含义及其重要性132

第四节 环境风险评价132

三、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133

二、环境风险评价等级133

五、事故源项分析134

四、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区别134

六、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扩散136

七、风险评价142

八、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146

一、源项147

第五节 环境风险实例:××石化“××”项目风险评价147

九、减少危害的措施与应急计划147

三、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条件148

二、计算模式148

四、浓度计算及事故风险初步分析150

第一节 图示法156

第五章 项目(规划、设计、建设)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分析156

第二节 一览表法157

第三节 矩阵法159

第四节 网络法165

一、巴特尔法166

第五节 指数法166

二、综合指数法167

三、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169

二、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72

一、编制报告书应遵循的原则172

第六章 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172

第一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与基本要求172

二、建设项目概况173

一、总论173

第二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173

三、环境现状174

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6

四、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76

六、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178

九、结论179

八、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179

七、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179

第三节 按环境要素分章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180

十、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180

三、环境质量评价地图181

二、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分类181

第四节 绘制环境质量评价图181

一、环境质量评价制图的基本任务181

四、环境质量评价图制图方法182

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普通图1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84

第七章 汽车、化工、建设项目综合质量标准、法律规范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90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202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204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209

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管理办法211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213

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215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217

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222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修正案225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227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常用法律文书格式234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247

关于国家重点企业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有关问题的通知251

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253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257

关于实施《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266

关于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270

关于环境行政处罚主体资格有关问题的复函275

关于企业租赁经营排污收费对象的复函276

关于排污申报登记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277

关于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278

关于擅自转移产生污染的设备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279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280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范围的复函283

汽车报废标准284

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285

关于调整轻型载货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286

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新车生产限期停止使用CFC-12汽车空调器的通知287

关于拆除CFC生产设备并补偿停产损失的通知288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294

化学工业毒物登记管理办法(试行)297

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299

化学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303

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309

关于防治铬化合物生产建设中环境污染的若干规定319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322

关于进口第七类废物有关问题的通知32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32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资料档案库管理规定32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与方法(试行)33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33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338

关于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42

关于租赁他人房屋经营新的产业应纳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360

关于建设单位无视环保部门审批要求擅自建设或经营产生污染的项目法规适用的复函361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362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溯及力问题的复函363

关于建设项目以新带老原则执行问题的复函364

第八章 案例分析(一)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报告365

一、电镀行业典型工艺流程369

第一节 电镀行业合理工艺流程及清洁生产指标369

第九章 案例分析(二)污染行业合理工艺流程及清洁生产评价369

二、电镀行业典型工艺清洁生产指标370

第二节 啤酒行业合理工艺流程及清洁生产指标373

二、啤酒行业清洁生产指标374

一、啤酒行业典型工艺流程374

一、造纸行业典型工艺流程375

第三节 造纸行业合理工艺流程及清洁生产评价案例分析375

二、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指标376

三、××造纸厂清洁生产评价378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383

第一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程序及评价等级383

第四篇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383

一、评价等级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384

第三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384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84

二、各种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386

一、收集评价区的地理地形图388

第二节 调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388

第二章 大气环境调查的内容、方法及要求388

第一节 大气环境调查概述388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及评价区污染因子的筛选389

第三节 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方法389

二、评价区自然环境调查389

三、评价区社会环境概况调查389

二、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390

三、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394

二、评价区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法395

一、利用现有例行监测资料395

四、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395

第四节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现状分析395

三、评价区大气质量现状分析内容及要求397

一、评价区附近气象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的利用399

第五节 评价区污染气象调查内容与方法399

三、地形复杂地区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测400

二、收集统计现有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资料400

四、大气湍流扩散试验的方法与要求401

五、复杂地形下特殊气象场观测方法406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概述408

第三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其模式方法408

二、湍流参数和大气稳定度的常规参数化方法409

一、现有法规大气扩散模式存在的不足409

第二节 法规大气扩散模式及其最新进展409

三、混合型烟羽扩散模式(HPDM)412

一、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415

第三节 常用的大气扩散正态模式415

二、点源烟羽扩散模式417

三、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式419

四、熏烟模式420

五、海岸线熏烟模式421

六、长期平均浓度计算公式424

七、日均浓度计算公式425

八、线源模式426

九、多源、面源和体源模式429

十、非正常排放模式432

十一、丘陵、山区扩散模式433

十二、对高架源热浮力烟羽的修正435

十三、干沉积(颗粒物)模式436

十四、湿沉积及化学迁移的修正437

十五、烟气抬升公式438

十六、大气边界层(或混合层)高度439

第一节 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441

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环境浓度估算方法441

一、P-G扩散参数442

第二节 扩散参数经验公式442

二、布里格斯(Briggs)公式444

三、IAEA公式445

第三节 地面浓度C的计算446

四、小风扩散系数446

第二节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工作程序448

二、总量控制的意义448

第五章 总量控制法——控制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448

第一节 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的作用448

一、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448

第三节 平权削减法的运用449

第四节 反演模式的运用450

第五节 逐级削减法在旧城区、老工业区的适用4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54

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法律规范4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460

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465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467

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471

港口煤尘防治规定473

国务院关于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扩大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483

关于开展征收工业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费试点工作的通知484

关于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开展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扩大试点的通知485

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486

关于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490

关于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征收标准执行问题的通知491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492

关于安装汽车污染控制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495

关于加强新生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497

地方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审批办法498

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500

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501

关于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的规定503

关于实施全氯氟烃产品(CFCs)生产配额许可证管理的通知517

关于实施哈龙灭火剂生产配额许可证管理的通知522

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第一批)524

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第二批)525

关于在气雾剂行业禁止使用氯氟化碳类物质的通知526

关于禁止新建生产、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设施的通知528

关于《关于禁止新建生产、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设施的通知》补充通知530

关于殡仪馆建设中大气污染物执行排放标准问题的复函532

关于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533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UDC 614.79 GB 9137—8853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代替GBJ—73537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621—93代替GB 5366—88中的怠速污染物部分544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2—93549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3—93552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5—93代替GB 3842—83554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GB 14761.6—93代替GB 3843—83556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 GB 14761.7—93代替GB 3844—83558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23—1996代替GB 13223—91560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5—1996代替GB 4915—85569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9078—1996代替GB 4286—84 GB 4911—85 GB 4912—85 BG 4913—85 GB 4916—85等5项标准的工业炉窑部分和GB 9078—88574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171—199658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代替GB 3548—83 GB 4276—84 GB 4277—84 GB 4282—84 GB 4286—84 GB 4911—85 GB 4912—85 GB 4913—85 GB 4916—85 GB 4917—85 GB J4—74各标准中的废气部分590

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 GWKB 1—1999612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01代替GWPB 3—1999617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18483—2001代替GWPB 5—2000622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5—2001代替GWKB 3—2000630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 9136—88637

第七章 案例分析(一)石化行业主要气态染污物治理措施665

第八章 案例分析(二)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670

第一节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及声源分类679

第一章 环境噪声基础知识679

第二节 噪声的影响及其危害679

第五篇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679

第三节 噪声的限值标准及其运用680

二、评价的程序682

一、评价目的682

第二节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基本要求682

一、评价工作等级682

第一节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目的与程序682

第二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682

第三节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影响预测及控制措施建议684

一、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684

二、评价工作级别的基本要求684

三、环境噪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685

第四节 环境噪声评价大纲的编制685

二、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685

第一节 噪声的物理量及其测量686

一、声压、声强、声功率及其表示方法686

第三章 环境噪声评价基础及测量估算686

二、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及其分贝687

三、噪声级(分贝)的相加计算方法688

四、噪声级的平均值计算方法689

一、A声级及其表示690

二、等效连续A声级及其计算690

第二节 环境噪声的主观评价量及其测算690

四、统计噪声级及其计算691

五、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及其计算691

三、昼夜等效声级及其计算691

第三节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及其衰减值的计算692

一、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692

二、噪声被空气吸收的衰减及其衰减值的计算693

三、墙壁隔声量(或透声损失)及其衰减值的计算693

四、屏障对噪声的衰减及其衰减值的计算694

五、植物对噪声的吸收及其衰减值694

六、阻挡物的反射及其计算695

第一节 电机噪声及其估算697

第二节 风机噪声及其估算697

第四章 机械设备的噪声及其估算697

第三节 压缩机噪声及其估算698

第四节 泵类噪声及其估算699

第五节 发动机噪声及其估算699

第六节 机床噪声及其估算700

第七节 排气放空噪声及其估算700

第五章 环境噪声控制标准、法律规范7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702

关于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标准适用问题的复函709

声学 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2部分:现场测量(验收和验证用) GB/T 18699.2—2002 eqv ISO 11546—2:1995710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混响室精密法 GB/T6881.1—2002 idt ISO 3741:1999726

声学 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 GB/T 18697—2002 eqv ISO 5129:1980758

声学 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1部分:实验室条件下测量(标示用) GB/T 18699.1—2002 eqv ISO 11546—1:1995767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混响场中小型可移动声源工程法第1部分:硬壁测试室比较法 GB/T6881.2—2002 idt ISO 3743-1:1994781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混响场中小型可移动声源工程法第2部分:专用混响测试室法 GB/T 6881.3—2002 idt ISO 3743—2:1994795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UDC 534.836:629.113 GB 9660—8881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GB 1495—7982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2348—90822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2523—90824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B 12525—9082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限值 GB 16169—1996828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 GB 16170—1996830

第六章 案例分析(一)工矿企业环境噪声影响评价832

第七章 案例分析(二)铁路、公路环境噪声影响评价836

第八章 案例分析(三)飞机场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方法840

第六篇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845

第一章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及其估算方法845

第一节 污染之一——有毒有害物浸出对水体污染845

第二节 污染之二——有毒有害气体释放污染846

一、矸石山释放源强估算846

二、恶臭气体的挥发速率估算847

三、煤尘污染的起尘量计算847

三、放射性危害848

二、对景观环境影响848

四、有毒有害物的扩散和迁移848

一、恶臭与致病源848

第三节 其他污染形式848

第二章 固体废弃物的源项调查与有害性鉴别849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排放种类及放置849

第二节 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种类及鉴别标准850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852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852

一、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852

第三章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防治852

二、固体废弃物处置应遵循的原则853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发展趋势853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和建议854

第四章 固体废弃物控制标准、法律规范8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856

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865

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870

关于加强承运进口废物管理的规定872

进口废物装运前检验管理办法(试行)873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875

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884

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886

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和餐饮娱乐服务业排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888

关于加强废物进口审批工作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889

关于《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89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01892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90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2001915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921

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 UDC 628.51 1/512:322 GB 6763—86926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 13015—91932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1997940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4—2001代替GWKB 2—199994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GB 5085.1—1996代替GB 5085—5中的有关部分9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GB 5085.2—1996代替GB 5085—85中的有关部分 GB 5088—8595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3—1996代替GB 5085—85中的有关部分 GB 12502—90958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骨废料(试行) GB 16487.1—1996961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冶炼渣(试行) GB 16487.2—1996963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木、木制品废料 GB 16487.3—1996965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纸或纸板 GB 16487.4—1996967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纺织品废物 GB 16487.5—1996969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钢铁 GB 16487.6—1996971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有色金属 GB 16487.7—1996974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机 GB 16487.8—1996977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线电缆 GB 16487.9—1996979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五金电器 GB 16487.10—1996982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 GB 16487.11—1996984

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 GB 16487.12—1996987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 GB/9132—88989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 9134—88998

核电厂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技术规定 GB 14589—931014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石油化工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分析1019

二、水体污染源1027

第二节 水体污染类型及危害1027

第七篇 水(地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1027

第一章 水环境污染及其类型与危害1027

第一节 水体污染物及污染源1027

一、水体污染物1027

二、化学毒物污染1028

一、有机耗氧性污染1028

五、富营养化污染1029

四、放射性污染1029

三、石油污染1029

一、地面水环境的评价的目的1031

第一节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任务1031

第二章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程序及评价等级1031

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1032

一、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1033

第二节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1033

三、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033

二、划分等级的方法1034

二、调查时间1036

一、调查范围1036

第三章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036

第一节 调查范围和监测时间1036

一、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1037

第二节 调查内容及调查要求1037

二、现有污染源调查1038

二、水质取样原则与方式1039

一、选择水质调查参数1039

第三节 水质调查与监测方法1039

三、水质调查取样的次数1041

二、评价依据1042

一、评价工作原则1042

四、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的原则和方法1042

五、现有水质资料的搜集、整理1042

第四节 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1042

四、评价方法1043

三、选择水质评价因子1043

二、化学自净1044

一、物理自净1044

第四章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1044

第一节 水体自净特性与预测的基本原理1044

一、预测方法简介1045

第二节 预测条件的确定和预测方法1045

三、生物自净1045

二、预测条件的确定1046

二、环境质量达标分析1047

一、污染源达标分析1047

第三节 达标分析和总量控制1047

二、定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1049

一、零维水质模型的应用条件1049

第五章 地面水常见水质模型的应用选择1049

第一节 零维水质模型的应用条件及模型选择1049

四、湖泊、水库的盒模型1051

三、概率分布设计条件下的河流稀释混合模型1051

五、零维模型的输入数据1052

二、模型的基本形式和求解1053

一、点源一维水质模型的应用条件1053

第二节 点源一维水质模型的应用条件与选择1053

三、河流一维输入响应模型1055

四、河口一维混合衰减模型及其求解1058

二、混合区范围计算1059

一、混合区的概念1059

第三节 点原二维水质模型的应用条件及选择1059

四、常用的二维水质及适用条件模型形式和解析解1060

三、点源二维水质模型的应用条件1060

一、水土流失面源源强的确定方法1062

第四节 各种面源污染模拟模型1062

二、堆积物面源源强的确定1066

四、面源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067

三、降尘面源源强的确定方法1067

三、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068

二、工程分析1068

第六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及等级1068

第一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068

一、环境状况调查1068

四、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1069

二、评价实施1070

一、前期工作1070

五、水资源调查1070

六、环境影响评价1070

七、防治对策及建议1070

第二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070

三、审查验收1071

二、不同等级评价的工作要求1072

一、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1072

第三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要求1072

二、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调查原则1074

一、调查的目的和任务1074

第七章 地下水现状调查1074

第一节 现状调查目的和内容1074

第二节 地下水现状的调查方法1075

三、调查的范围和时间1075

一、水文地质试验的方法1076

二、地下水动态的观测1078

三、弥散系数测量方法1079

二、调查方法及水质参数1081

一、调查范围与调查内容1081

四、分配系数测量1081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和水质监测1081

三、地下水水质监测要求1082

二、水均衡法1084

一、地下水水量估算模式概述1084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量调查及其方法1084

三、解析法1085

四、数值法1088

五、地下水渗透速度的计算方法1090

二、根据水力学特点分类的地下水污染途径1091

一、地下水污染的入渗方式类别1091

第八章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机制及浓度增量估算1091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途径1091

一、对流与弥散1092

第二节 污染物迁移机制类型及其表达方式1092

二、吸附和解吸1093

四、溶解与沉淀1094

三、化学反应1094

一、基本方程1095

第三节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浓度增量的估算模式1095

五、降解与转化1095

六、放射性衰变1095

二、参数讨论1096

四、简化的解析解1098

三、求解方程和选择程序1098

二、项目可行性结论1101

一、报告书编写原则1101

第九章 水(地面、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101

四、防治的代价-效益分析1102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103

第十章 水环境质量标准、法律规范1103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111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11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116

关于征收污水排污费的通知1120

关于不得向医疗机构征收污水排污费用问题1121

关于污水处理费有关问题的复函1122

关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问题的复函1123

关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1124

关于执行氯化物污水排放标准问题的复函1125

关于征收污水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法律界定的函1126

关于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总磷标准问题的复函1128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条款具体应用问题1129

工业锅炉水质 GB 1576—2001113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代替GB 3838—88,GBZB 1—1999116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92代替GB 5084—851179

梯恩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191:662.237 GB 4274—841186

黑索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191:662.221 GB 4275—841188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6191:662.414 GB 4278—841191

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D·S共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191:662.413 GB 4279—841195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7—92 GB 4287—84及代替 GB 8978—88纺织印染工业部分1198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6—92代替GB 4911—85废水部分及 GB 8978—88钢铁工业部分1205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7—92 GB 8978—8代替肉类联合加工工业部分1212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374—931218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 GB 14470.1—93122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品 GB 14470.2—931227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 GB 14470.3—931231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80—95代替GB 4917—85废水部分123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81—95代替GB 8978—88烧碱部分124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代替GB 8978—881252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8—2001代替GWPB 4—19991276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44—2001代替GWPB 2—19991280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一)建设项目的水环境控制管理分析1284

第十二章 案例分析(二)××矿区开发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1285

第八篇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1297

第一章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任务1297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1297

一、生态系统及其与类型的划分1297

二、典型生态系统表现的特征1297

三、生产活动与生态系统1301

第二节 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任务1302

一、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1302

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1303

三、保护特殊性目标1304

四、区域性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的重要性1305

五、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1306

六、保护生存性资源防止生态系统退化1307

第二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标准1309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309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1310

一、影响因素识别1311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1311

二、影响对象识别1311

第三章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与评价范围及等级1311

三、影响效应识别1312

四、重要生境识别1312

一、评价范围1313

二、评价等级1313

第二节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和等级1313

一、生态环境调查内容1314

第一节 生态环境调查内容与方法1314

二、生态环境调查方法1314

第四章 生态环境调查及现状评价内容与方法1314

第二节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与方法1315

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和要求1315

二、物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1316

三、群落评价的程序和方法1317

四、栖息地(生境)评价的程序和方法1319

五、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方法与要求1321

第五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与方法选择1322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要求1322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要求与方法选择1323

第三节 污染的生态效应评价要求与方法选择1323

第四节 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评价要求与方法选择1324

第五节 土壤污染影响评价要求与方法选择1325

一、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及其自净作用1325

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1327

三、土壤环境质量预测及评价方法1337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的动植物污染影响预测方法1343

第七节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要求与方法1344

二、满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1348

一、体现法规的严肃性1348

三、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1348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要求1348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1348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内容1349

五、突出针对性与工程性1349

一、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1349

四、符合环保政策导向和生态保护战略1349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点1350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识别与选择1350

一、物种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要点1350

三、替代方案1350

二、生态保护措施1350

四、减少水土流失措施要点1351

三、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措施要点1351

五、土壤质量保护措施要点1351

二、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要点1351

十、加强生态意识教育1352

九、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1352

十一、健全管理体制1352

十二、健全有关生态资源保护的法规制度1352

八、合理利用土地1352

七、建议项目合理选址1352

六、控制污染的生态影响措施要点1352

第七章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法律规范1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358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1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37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3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391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395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3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400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1406

关于采用石灰沤竹土法造纸工艺的小造纸厂是否属于取缔关闭范围的复函1407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 5116-20021408

无公害食品 西瓜产地环境条件 NY 5110-20021411

无公害食品 草莓产地环境条件 NY 5104-20021414

无公害食品 梨产地环境条件 NY 5101-20021418

无公害食品 桃产地环境条件 NY 5113-20021421

无公害食品 猕猴桃产地环境条件 NY 5107-20021424

无公害食品 饮用菊花产地环境条件 NY 5120-20021427

无公害食品 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 NY 5087-20021431

无公害食品 窨茶用茉莉花产地环境条件 NY 5123-20021435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NY 5199-2002143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1442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4—93代替GB 11340—89中“限值”部分1446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UDC 628.191:628.336 GB 4284—841447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UDC 628.44:631.879 GB 8173—871450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285—891453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UDC 614.898.5 GB 8702—881467

辐射防护规定 UDC 614.898.5 GB 8703—881473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 9135—881578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191:662.2 GB 4276—841596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191:662.412 GB 4277—841599

案例一:农业、畜牧业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2

第八章 案例分析(一~九)主要行业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2

案例三:林业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3

案例二:渔业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3

案例四: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5

案例五: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6

案例七:火力发电和输变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7

案例六:航运和港口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7

案例八:油气能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09

案例九:矿业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10

第二节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程序1615

第一节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1615

第九篇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1615

第一章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评价工作的程序、等级1615

第三节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1616

二、污染源评价内容1619

一、污染源调查内容1619

第二章 海洋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1619

第一节 海域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方法1619

第二节 海洋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1619

四、海洋生物调查的目的和内容1620

三、海洋环境调查时期1620

第三节 海洋环境调查的范围、时间及方法1620

一、现状调查评价范围1620

二、调查断面和站位设置1620

七、评价区保护目标的认定(此略)1622

六、潮间带调查的内容1622

五、海水水质及底质调查1622

一、海洋环境评价方法1623

第二节 海洋环境评价内容和方法1623

第三章 海洋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依据和方法1623

第一节 海洋环境评价参数和评价标准1623

二、海洋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1624

二、海洋环境影响预测资料与水质预测方法的选择1625

一、海洋环境影响预测的任务1625

第四章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模型1625

第一节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的任务、方法和要求1625

三、污水扩散和浓度分布的预测方法1626

四、溢油漂移,扩散和风化的预测方法1627

五、海洋环境预测项目和内容要求1629

一、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1630

第二节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水质数值模型1630

二、近岸海域余流模型1634

三、平流?扩散输运模型1636

四、悬沙输入物预测模型1638

五、温排水预测模型1639

六、溢油预测数值模型1640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1644

二、评价项目1644

第五章 海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及防治污染措施1644

第一节 海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与内容1644

一、评价方法16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646

第六章 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法律规范16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6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6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66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166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67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6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684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1689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1692

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1695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方法 GB/T18420.2-20011699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6—2001代替GWKB 4—20001716

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1722

海水水质标准 UCD 551463 GB 3097—1997代替GB 3097—821729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191:629.12 GB 3552—831739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UDC 628.191:629.12 GB 4286—841743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UDC 628.191:622.323 GB4914—851750

第七章 案例分析 电厂、煤码头落海煤屑、煤尘预测1752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意义1757

第一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意义、特点1757

第十篇 区域(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市政、社区、物业)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1757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1758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的原则1760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1760

第二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及原则1760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要求1762

第三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1762

三、环境问题的识别和筛选1763

二、区域总体发展规划1763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763

一、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763

五、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1764

四、区域环境影响分析1764

二、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对象和内容1765

一、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1765

第四章 区域开发环境可行性论证——制约因素分析1765

第一节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内容、指标体系及量化研究1765

四、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1766

三、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及建立原则1766

一、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的必要性1767

第二节 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1767

二、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的过程1768

第三节 生态适宜度分析1770

一、区域发展趋势分析内容1772

第二节 区域总体发展趋势及资源需求分析方法1772

第五章 区域开发环境可行性论证——环境战略对策分析1772

第一节 区域环境战略对策分析的技术路线1772

第三节 能源供需平衡与能流分析内容1773

二、资源需求预测方法1773

第四节 水资源平衡与水流分析内容1775

第一节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分类方法1777

第六章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要求及分析方法要点1777

第二节 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1778

二、环境质量是否达标1779

一、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1779

第三节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的分析要点1779

三、是否符合指令性总量控制要求1780

五、经济技术可行1781

四、贯彻“增产不增污、以新带老、集中治理”的原则1781

一、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责1783

第一节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1783

第七章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及其机构、指标体系1783

三、环境监测计划与内容1784

二、监测站的人员与仪器配备要求1784

二、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的类型1785

一、区域环境管理指标选取的原则1785

第二节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1785

第三节 区域环境目标的选择与可达性分析1786

第八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1788

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1790

第九章 区域环境的质量标准、法律规范1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7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理条例1796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1800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805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1811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816

城市绿化条例1821

城市车辆清洗管理办法1825

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建立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1828

关于城市市区夜间施工执法标准适用问题的复函1830

关于印发《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条件》的通知1831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833

关于淮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收费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183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代替GB 3095—821839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UDC 628.517:534.836 GB 10070—88184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93代替GB 3096—82 GB 11339—891847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UDC 628.44:631.879 GB 8172—871849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UDC 614.898.5 GB 6249—861851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GB 11215—891857

核设施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 GB 11216—891869

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 GB 11217—891875

铀、钍矿冶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技术规定 GB 14585—931887

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GB 14586—931892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水排放系统技术规定 GB 14587—931898

反应堆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GB 14588—931901

第十章 案例分析 ××××物业公司环境目标与指标管理程序1908

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1913

第一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项目选择1913

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敏感区1913

第一章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913

第十一篇 社会、经济与健康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1913

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项目分类1914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与筛选1915

一、社会影响评价因子1915

三、美学和历史学环境影响因子1916

四、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1916

二、经济影响评价因子1916

第一节 社会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917

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主要环境问题1917

第二章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程序1917

二、开发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效果1918

三、拟建项目的需求分析等级1918

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分析1919

五、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分析1919

七、美学及历史学环境影响分析1920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920

六、承受能力分析1920

第二节 调查评价法1922

第一节 专业判断法1922

一、投标博弈法1922

第三章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922

二、比较博弈法1923

三、函询调查法1923

第三节 费用—效益分析法1924

一、理论基础1924

二、费用、效益和净效益现值1925

第四节 费用-效果分析法1926

二、最小费用法1927

三、直观效果法1927

一、最佳效果法1927

二、资产价值法1928

一、市场价值法1928

三、人力资本法1928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方法1928

五、防护费用法1929

六、恢复费用法1929

四、旅行费用法1929

一、环境健康影响含义1931

第一节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及危害识别1931

二、健康危害识别与判定1931

第四章 健康危害评价内容与方法1931

一、评价项目类别1932

二、不同行业建设项目健康危害的筛选1932

第二节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项目的筛选1932

一、收集整理、分析资料1934

二、危害判定方法1934

第三节 健康危害的评价方法1934

三、剂量—反应评估1936

四、接触量评估1937

五、危险表征1939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石化总厂三期工程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实例1940

第十二篇 附录1953

附录1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953

附录2 采样分析方法及污染气象观测仪器2133

附录3 危险废物名录2136

附录4 易燃性废物2140

附录5 腐蚀性废物2141

附录6 反应性废物2142

附录7 急性毒性名录21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