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疼痛治疗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疼痛治疗技术
  • 杭燕南,曹建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991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疼痛-治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疼痛治疗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疼痛的神经生理基础1

一、伤害性感受器1

目录第一章 疼痛与神经阻滞的生理和病理1

二、伤害性传入纤维2

三、痛觉传导通路3

四、痛觉的初级中枢3

五、痛觉的高级中枢8

六、疼痛的中枢调制机制11

第二节 疼痛与神经阻滞的生理和病理改变17

一、疼痛与神经结构的病理改变17

二、痛冲动传导的病理生理18

三 、疼痛反应过程的病理生理19

四、常见疼痛的病理生理变化20

五、神经阻滞用于疼痛诊疗的作用和机制20

一、局麻药的化学结构25

第二章 局麻药的临床药理学25

第一节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25

二、局麻药的理化特性27

第二节 局麻药的药理作用28

一、局麻药最低麻醉浓度28

二、局麻药的作用原理29

三、局麻药的药效动力学29

四、局麻药的毒性反应30

第三节 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31

一、局麻药的吸收32

二、局麻药的分布33

三、局麻药的生物转化和清除33

四、患者因素对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的影响34

第四节 患者因素及其他药物对局麻药作用的影响34

一、患者因素对局麻药作用的影响34

二、其他药物应用对局麻药作用的影响35

一、罗哌卡因36

第五节 新型局麻药的临床应用36

二、左旋布比卡因37

第三章 神经阻滞的定位和临床评估40

第一节 神经阻滞的适应范围40

第二节 神经阻滞的定位与疗效评估40

一、神经阻滞的定位40

二、神经阻滞的疗效评估41

第三节 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和处理43

一、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及处理44

二、不同部位神经阻滞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处理45

三、神经阻滞中非麻醉因素造成的神经并发症47

第一节 三叉神经阻滞49

一、解剖49

第四章 头颈部神经阻滞49

二、各分支神经的阻滞50

第二节 舌咽神经阻滞59

一、解剖59

二、操作方法59

三、应用范围60

四、并发症60

第三节 面神经阻滞60

一、解剖60

二、操作方法61

三、应用范围61

四、注意事项62

第四节 颈神经丛阻滞62

一、解剖62

二、操作方法63

五、并发症64

三、应用范围64

四、注意事项64

第五节 星状神经节阻滞65

一、解剖65

二、操作方法65

三、注意事项66

四、应用范围67

五、并发症67

第六节 膈神经阻滞68

一、解剖68

二、操作方法68

三、应用范围68

四、注意事项68

一、解剖70

二、适应证70

第一节 肋间神经阻滞70

第五章 胸腹部神经阻滞70

三、操作方法71

四、注意事项和并发症72

第二节 胸膜间神经阻滞73

一、解剖和作用机制73

二、适应证73

三、操作方法73

四、注意要点和并发症75

第三节 腹腔神经丛阻滞75

一、解剖75

二、适应证76

三、操作方法77

四、注意要点和并发症78

第一节 解剖80

第六章 蛛网膜下隙阻滞80

第二节 生理81

第三节 穿刺技术82

一、体位82

二、操作方法82

第四节 镇痛药的应用83

一、局麻药83

二、神经破坏药83

三、阿片类药物83

第五节 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83

一、适应证83

二、禁忌证84

三、并发症84

第七章 硬膜外及骶管阻滞86

第一节 解剖86

二、局麻药硬膜外间隙的分布87

第二节 局麻药的药理学87

一、局麻药的作用机制87

三、局麻药的毒性反应88

四、局麻药过敏89

第三节 硬膜外及骶管神经阻滞的生理改变89

一、硬膜外阻滞对循环的影响89

二、硬膜外阻滞对呼吸的影响90

三、硬膜外阻滞对胃肠道和肾功能的影响90

第四节 硬膜外及骶管穿刺技术90

一、硬膜外穿刺及置管方法90

二、骶管穿刺92

第五节 硬膜外及骶管镇痛药物应用92

一、椎管内用药镇痛机制92

二、椎管内常用镇痛药物94

一、用于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97

第六节 硬膜外及骶管神经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97

二、用于镇痛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99

第七节 脊麻硬膜外隙联合阻滞102

一、材料和技术102

二、药物103

三、优点103

四、适应证103

五、禁忌证104

六、并发症104

七、注意事项105

第八章 上肢神经阻滞107

第一节 臂丛神经阻滞107

一、解剖107

二、操作方法108

三、常用药物113

第二节 腋神经阻滞114

一、解剖114

二、操作方法114

第三节 桡神经阻滞115

一、解剖115

二、操作方法116

第四节 正中神经阻滞116

一、解剖116

二、操作方法117

第五节 尺神经阻滞118

一、解剖118

二、操作方法118

第六节 指根神经阻滞119

一、解剖119

二、操作方法121

第一节 下肢神经阻滞概述123

一、解剖123

第九章 下肢神经阻滞123

二、阻滞方法选择126

三、特点127

第二节 腰丛神经阻滞128

一、后路腰丛阻滞法(腰大肌间隙阻滞)128

二、髂筋膜阻滞法(腹股沟血管旁阻滞,三合一阻滞)130

第三节 坐骨神经阻滞132

一、后入路方法132

二、前入路方法133

三、仰卧屈髋阻滞法135

四、侧入路阻滞法136

五、腘窝后路阻滞法136

一、应用解剖138

六、腘窝外侧路阻滞法138

第四节 股神经阻滞138

二、体位和定位139

三、操作方法140

四、适应证140

五、并发症140

六、注意事项140

第五节 闭孔神经阻滞141

一、应用解剖141

二、体位与定位141

三、操作方法142

四、适应证142

四、适应证143

二、解剖学标志143

三、操作方法143

第六节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143

五、并发症143

一、体位与定位143

第七节 胫神经阻滞144

一、膝关节处阻滞144

二、踝关节处阻滞145

第八节 腓总神经阻滞146

一、腘窝内阻滞146

二、腓骨头处阻滞146

第九节 隐神经阻滞147

一、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147

二、膝关节内侧隐神经阻滞148

三、踝关节处隐神经阻滞148

一、应用解剖150

二、操作方法150

第一节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150

第十章 其他常用的神经干、神经支阻滞150

三、适应证151

第二节 膈神经阻滞151

一、应用解剖151

二、操作方法151

三、适应证152

第三节 肩胛上神经阻滞152

一、应用解剖152

二、操作方法152

三、适应证153

第十一章 小儿神经阻滞154

第一节 小儿局麻药的药理特点154

一、应用解剖155

二、操作方法155

第二节 小儿骶管神经阻滞155

三、适应证156

四、并发症及其防治156

第三节 小儿硬膜外阻滞157

一、应用解剖157

二、操作方法157

三、适应证158

四、并发症及其防治158

第四节 小儿蛛网膜下隙阻滞158

一、应用解剖158

二、操作方法159

三、适应证160

四、并发症及其防治160

第五节 小儿上肢神经阻滞161

一、臂丛神经阻滞161

二、肩部的补充阻滞164

三、肘部外周神经阻滞165

四、腕部阻滞166

五、指神经阻滞168

第六节 小儿下肢神经阻滞168

一、小儿坐骨神经阻滞168

二、股神经阻滞170

三、小儿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171

四、股外侧皮神经阻滞172

五、髂筋膜阻滞173

六、踝部阻滞174

七、趾神经阻滞175

第七节 其他种类神经阻滞175

一、肋间神经阻滞175

二、小儿椎旁神经阻滞176

三、小儿阴茎神经阻滞178

第一节 面部的止痛手术180

一、三叉神经痛180

第十二章 疼痛的外科手术治疗180

二、舌咽神经痛183

第二节 脊髓后根切断术183

第十三章 局部注射疗法185

第一节 椎间关节注射185

一、颈椎间关节注射185

二、腰椎间关节注射187

三、胸椎间关节注射188

第二节 椎旁阻滞189

一、腰部椎旁阻滞189

二、胸部椎旁躯体神经阻滞190

第三节 常见痛点局部阻滞192

一、肋胸关节阻滞192

二、胸锁关节阻滞192

三、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阻滞193

第十四章 神经毁损疗法195

第一节神经毁损的药物195

一、乙醇195

二、苯酚196

三、其他药物197

第二节 主要方法与适用范围197

一、神经毁损的指征197

二、主要方法与适用范围198

第三节 并发症及处理200

一、局部神经、神经干或神经丛破坏性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200

二、神经根破坏性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201

三、椎管内破坏性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201

四、交感神经破坏性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201

第一节 PCA药理学基础、分类及各参数指标203

一、药代动力学原理203

第十五章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及临床应用203

二、PCA药物选择204

三、PCA的临床分类205

四、PCA的给药模式205

五、PCA的各项参数指标及其意义206

第二节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207

一、PCIA常用麻醉性镇痛药剂量207

二、PCIA的临床应用208

第三节 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208

一、PCEA常用麻醉性镇痛药剂量208

二、PCEA的临床应用209

第四节 与PCA有关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09

一、呼吸抑制209

二、恶心、呕吐210

三、皮肤瘙痒210

第十六章 化学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12

第一节 椎间盘溶解酶的选择213

一、木瓜酶213

二、胶原酶213

第二节 胶原酶的作用机制214

第三节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21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15

二、胶原酶溶盘术的常用方法215

三、抗生素的应用218

四、胶原酶溶盘术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218

五、并发症及处理219

六、治疗效果的评价220

七、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现状220

八、有关问题222

第十七章 慢性疼痛的放射频率治疗227

第一节 概述227

二、射频治疗的物理机制228

一、射频治疗技术的历史228

三、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229

四、射频治疗设备229

五、射频治疗特点233

六、射频治疗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234

第二节 脊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射频治疗234

一、概述234

二、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射频治疗236

三、胸椎小关节射频毁损239

四、颈椎小关节射频毁损239

五、骶椎小关节痛的射频毁损240

第三节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松解术241

一、概述241

二、腰神经根的诊断性阻滞和后根节的射频毁损242

三、颈神经后根节射频毁损243

四、骶椎脊神经根松解木245

第四节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246

一、概述246

二、三又神经痛综合征247

三、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技术247

第十八章 光疗法253

第一节 超激光疗法253

一、超激光的治疗作用253

二、适应证254

三、禁忌证254

四、照射方法254

第二节 其他激光疗法255

一、氦氖激光255

二、二氧化碳激光255

三、氮激光255

三、注意事项256

二、治疗技术256

第三节 红外线疗法256

一、治疗作用256

四、适应证257

五、禁忌证257

第四节 紫外线疗法257

一、治疗作用257

二、治疗技术258

三、适应证258

四、禁忌证259

第十九章 低频脉冲电刺激镇痛法260

第一节 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法260

一、概述260

二、生理效应及临床应用261

三、仪器与治疗方法263

四、影响疗效的因素和不良反应264

五、禁忌证265

第二节 脊髓电刺激疗法265

一、物理特性265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265

三、设备和治疗方法268

四、影响疗效的因素和不良反应269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269

第三节 感应电疗法269

一、物理特性270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270

三、设备与治疗方法270

四、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271

三、综合效应272

二、手术效应272

一、针刺效应272

第一节 治疗基础272

第二十章 小针刀疗法272

第二节 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273

一、小针刀的适应证273

二、小针刀的禁忌证273

三、小针刀使用的注意事项274

第三节 常用的器具及操作方法274

一、小针刀的器具及消毒维护274

二、常规操作步骤274

三、小针刀的进针和方法275

第四节 常见病的小针刀治疗279

一、屈指肌腱腱鞘炎279

二、跟骨骨刺279

三、肱骨外上髁炎280

四、项韧带劳损280

五、肩关节周围炎281

六、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282

七、股骨头无菌坏283

第二十一章 疼痛的康复治疗285

第一节 疼痛的物理治疗285

一、直流电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285

二、低频电疗法287

三、中频电疗法290

四、高频电疗法292

五、超声波疗法295

六、磁疗法296

七、光疗法297

八、冷疗297

九、温热疗法298

十、水疗法300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301

十一、机械振动疗法301

第二节 疼痛的运动疗法301

二、肌力增强训练304

三、耐力训练305

四、运动处方305

五、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运动疗法307

第三节 疼痛的作业治疗308

第四节 疼痛的康复工程辅助疗法309

一、康复工程产品309

二、矫形器和助行装置310

三、康复训练器械310

四、神经-肌肉系统康复设备与功能训练器械310

五、使用康复辅助用具的训练和指导311

六、改造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311

第一节 疼痛与心理的关系313

第二十二章 疼痛的心理因素及治疗313

第二节 疼痛的心理危害314

第三节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315

第四节 心因性疼痛的机制316

第五节 心因性疼痛的临床表现317

一、原发性心因性疼痛318

二、继发性心因性疼痛319

第六节 心因性疼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20

一、诊断320

二、鉴别诊断321

第七节 心因性疼痛的治疗321

一、心理治疗322

二、刺激疗法323

三、药物治疗323

二、针灸疗法326

一、中药疗法326

第一节 中医镇痛方法326

第二十三章 疼痛的中医治疗326

三、耳针328

四、皮肤针328

五、皮内针328

六、挑刺329

七、拔罐法329

八、火针329

九、三棱针329

十、穴位注射330

十一、穴位埋线330

十二、穴位磁疗330

第二节 推拿疗法331

第三节 各论331

一、头痛331

二、腰背痛333

三、腹痛335

四、胃痛335

五、胁痛337

六、痛经338

七、痹证339

附:常用穴位图343

附录1 常用实验室检查参考值345

一、血液345

二、尿液350

三、脑脊液352

四、血气分析352

五、肺功能(正常平均值)353

六、循环功能354

七、心脏超声检查355

一、普通放射学诊断356

附录2 放射学检查正常值356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357

三、磁共振成像(MRI)358

附录3 常用临床疼痛检查标准360

一、意识情况的分级360

二、肌力分级360

三、瞳孔大小360

四、脊椎360

五、腱反射强度的分度361

六、脊髓节段与皮肤感觉区关系361

七、脊髓节段与主要随意肌和深浅反射的关系362

附录4 疼痛治疗常用药物363

附录5 脑神经特点366

附录6 脊神经特点368

一、脊神经及分支的组成、分布和功能368

三、脊髓主要传导束特点371

二 、脊髓各段特点371

附录7 肌肉的起止和作用372

一、头肌372

二、腭肌373

三、颈肌373

四、背肌374

五、肩肌376

六、臂肌377

七、手肌378

八、髋肌379

九、腿肌380

十、足肌382

十一、头各方向运动幅度383

十二、脊柱运动幅度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