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高分子 第8卷 聚酰胺和蛋白质材料II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高分子 第8卷 聚酰胺和蛋白质材料II
  • (美)S.R.法内斯托克(S.R.Fahnestock),(德)A.斯泰因比歇尔(A.Steinbuchel)主编;邵正中,杨新林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596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聚酰胺-生物化学;蛋白质-生物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高分子 第8卷 聚酰胺和蛋白质材料II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丝素蛋白:结构、功能与进化1

1.1 引言1

1.2 历史概况2

1.3 生物学方面2

1.4 力学性能3

1.5 蛋白质序列:保守性、差异性和同一性4

1.5.1 大囊状腺丝蛋白4

1.5.2 小囊状腺丝蛋白6

1.5.3 鞭毛状腺丝蛋白7

1.5.4 不同种类蜘蛛之间丝蛋白的序列比较8

1.6 生物物理学研究10

1.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1

1.8 合成蜘蛛丝蛋白的表达14

1.8.1 合成基因的构建策略14

1.8.2 蜘蛛丝蛋白的表达16

1.8.3 所表达的蛋白质用作材料的研究17

1.9 前景与展望18

1.10 专利19

1.11 缩略语19

1.12 参考文献20

2.1 引言22

2 动物丝的生物学与工艺学22

2.2 历史概况24

2.3 蜘蛛丝的进化24

2.4 设计要求25

2.5 微米和纳米复合物的纺制26

2.6 影响蜘蛛丝力学性能的纺丝条件27

2.7 纤维成分30

2.8 挤出器和原料形态32

2.9 自然界的液晶纺丝36

2.10 蚕的纺丝37

2.11 对天然纺丝技术的评价38

2.12 造丝的商业化39

2.13 前景与展望40

2.14 缩略语40

2.15 参考文献41

3 来自重组微生物的纤维蛋白质44

3.1 引言44

3.1.1 序列确定的高分子45

3.1.2 微生物产品46

3.2 历史概况46

3.2.1 微生物中天然丝蛋白基因的表达47

3.2.2 合成基因的设计48

3.3 类丝蛋白49

3.3.1 策略总结49

3.3.2 商业应用50

3.4.1 第一种拖牵丝蛋白基因的构成53

3.4 蜘蛛丝类似蛋白质53

3.4.2 大肠埃希菌中的基因表达55

3.4.3 第二种拖牵丝蛋白56

3.4.4 大肠埃希菌中合成基因的稳定性56

3.4.5 截短蛋白质的合成56

3.4.6 酵母中的拖牵丝蛋白58

3.4.7 蛋白质的分泌59

3.4.8 DP-1B和DP-2A蛋白的性质59

3.4.9 其他蜘蛛丝类似物61

3.5 设计的其他蛋白质高分子63

3.5.2 弹性蛋白的类似蛋白质64

3.5.1 设计的一种自组装纤维状蛋白质64

3.5.3 胶原类似物65

3.6 生产成本65

3.7 前景与展望66

3.8 专利67

3.9 缩略语70

3.10 参考文献71

4 转基因植物中的蜘蛛丝蛋白75

4.1 引言75

4.2 历史概况77

4.3 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79

4.3.1 合成蜘蛛丝基因与转基因植物的构建80

4.3.2 转基因植物中合成蜘蛛丝蛋白的稳定积累和纯化策略82

4.4 前景与展望84

4.5 专利84

4.6 缩略语86

4.7 参考文献86

5 利用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可溶性重组丝蛋白纺制的高韧性蜘蛛丝纤维89

5.1 引言89

5.2 历史概况90

5.3 重组蜘蛛丝蛋白的生产91

5.3.1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过量表达可溶性的蜘蛛丝蛋白92

5.3.2 重组蜘蛛拖牵丝蛋白的分泌93

5.3.3 重组蜘蛛丝蛋白的规模化生产95

5.3.4 重组蜘蛛丝蛋白的纯化和鉴定96

5.4 重组蜘蛛丝蛋白在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生产96

5.4.1 含有蜘蛛拖牵丝基因的转基因鼠的繁殖97

5.4.2 乳腺中蜘蛛拖牵丝蛋白的生产97

5.5 基于重组蜘蛛丝蛋白的纤维纺丝98

5.5.1 纺丝浓溶液的制备、纤维纺制和表征98

5.5.2 纤维的后纺处理99

5.5.3 对丝纤维形成和纺丝过程的评价100

5.6 重组蜘蛛丝纤维的应用及其前景102

5.7 专利103

5.10 缩略语104

5.8 结论104

5.9 致谢104

5.11 参考文献105

6 胶原与明胶108

6.1 引言108

6.2 历史概况109

6.2.1 早期背景109

6.2.2 胶原探索的黄金时代:组成、构象和原纤维组织结构110

6.2.3 氨基酸序列、基因多样性以及前体112

6.3 化学结构112

6.3.1 非同寻常的氨基酸特征和翻译后修饰113

6.4 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114

6.3.2 胶原的链间交联114

6.5 胶原的产生与功能117

6.5.1 形成原纤维的胶原117

6.5.2 非成纤胶原119

6.6 胶原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化学120

6.7 生理学121

6.8 生物降解123

6.9 胶原多肽模型123

6.10 分子遗传学和胶原病124

6.11 化学分析和检测125

6.12.1 胶原的生物医学应用127

6.12 产品和应用127

6.12.2 明胶产品和应用128

6.12.3 重组胶原和明胶129

6.12.4 对胶原产品的免疫反应129

6.13 前景与展望130

6.14 专利130

6.15 致谢133

6.16 缩略语134

6.17 参考文献134

7 动物绒毛142

7.1 引言142

7.3.1 羊毛毛囊143

7.2 历史概况143

7.3 细胞生物学143

7.3.2 羊毛毛囊分化时角蛋白和关联蛋白的基因表达144

7.4 产地145

7.4.1 羊的饲养与繁殖145

7.4.2 生羊毛的来源和种类146

7.5 羊毛纤维的几何形状146

7.6 形态学147

7.7 结构生物学149

7.7.1 羊毛纤维内的键合和相互作用149

7.7.2 皮层微原纤维的α角蛋白和β角蛋白结构149

7.8.1 蛋白质151

7.8 羊毛的化学组分及其形态组成151

7.8.2 游离内脂155

7.8.3 共价结合的脂类156

7.9 化学分析156

7.10 物理和力学性能158

7.10.1 水分的吸收158

7.10.2 力学性能159

7.10.3 玻璃化转变160

7.10.4 热变性161

7.11 作为两性聚电解质的羊毛163

7.12.1 干热处理164

7.12 化学反应性164

7.12.2 湿热处理165

7.12.3 酸降解165

7.12.4 碱降解166

7.12.5 还原剂166

7.12.6 氧化剂167

7.12.7 光降解167

7.13 织物生理学168

7.14 生物化学168

7.14.1 羊毛蛋白质的分离168

7.14.2 羊毛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171

7.15 生物降解173

7.14.3 羊毛蛋白质的形态学位置173

7.16 分子遗传学174

7.17 产品174

7.17.1 羊毛的采集174

7.17.2 生羊毛的洗涤175

7.17.3 机械加工175

7.17.4 化学加工176

7.18 国际市场和价格179

7.19 前景与展望184

7.20 致谢185

7.21 缩略语185

7.22 参考文献186

8 甜味蛋白192

8.1 引言192

8.2 历史概况193

8.3 奇异果甜蛋白194

8.4 非洲竹芋甜素196

8.5 马槟榔甜蛋白197

8.6 倍他丁197

8.7 布拉奇因198

8.8 仙茅甜蛋白198

8.9 奇果蛋白198

8.10 不同甜味蛋白的比较:奇异果甜蛋白类似蛋白199

8.11 前景与展望201

8.12 专利202

8.13 缩略语207

8.14 参考文献207

9 种子储存蛋白质——豌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进化210

9.1 引言210

9.2 历史概况211

9.3 球蛋白的分类211

9.3.1 11S球蛋白:大豆球蛋白211

9.3.2 7S球蛋白:豌豆球蛋白212

9.4.1 种子发育期间的沉积作用213

9.4 生理学与功能213

9.3.3 选择与培育213

9.4.2 萌芽期间蛋白质的分解214

9.4.3 球蛋白与植物防御215

9.5 球蛋白的三维结构215

9.5.1 结晶与三维分辨215

9.5.2 球蛋白的结构与致敏性216

9.6 进化220

9.6.1 球蛋白基因家族中变异的进化220

9.6.2 球蛋白和与其他脱水相关蛋白质的相似性222

9.6.3 结构进化222

9.6.4 筒芯蛋白超家族的发现223

9.6.5 种子球蛋白的原核祖先225

9.7 球蛋白的过表达与修饰226

9.7.1 在细菌中的表达226

9.7.2 在酵母中的表达226

9.7.3 在植物中的表达226

9.7.4 操控球蛋白表达的其他基因方法228

9.7.5 重组体系与处理质量228

9.7.6 重组球蛋白的喂饲试验229

9.7.7 球蛋白中药物活性肽的生产229

9.8 前景与展望230

9.9 专利230

9.10 缩略语232

9.11 参考文献233

10 重金属结合的蛋白质和肽240

10.1 引言240

10.2 历史概况242

10.3 化学结构244

10.3.1 金属硫蛋白的命名和结构244

10.3.2 植物螯合物和植物螯合物-金属复合物246

10.3.3 金属分子伴侣的结构性质248

10.4 化学分析和检测248

10.4.1 金属硫蛋白249

10.4.2 植物螯合物249

10.5.2 植物螯合物250

10.5.1 金属硫蛋白250

10.5 分布250

10.5.3 金属分子伴侣251

10.6 功能251

10.6.1 金属的动态平衡和金属分子伴侣的作用251

10.6.2 缓冲和脱毒253

10.7 生理学256

10.7.1 金属硫蛋白的定位和异构体257

10.7.2 植物螯合物合成的定位和分隔257

10.8 生物化学258

10.8.1 金属硫蛋白的金属结合特性259

10.8.2 植物螯合物合成的生物化学259

10.9.1 金属硫蛋白的基因及其调节260

10.9 分子遗传学260

10.9.2 植物螯合物合酶的基因261

10.10 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262

10.11 前景与展望263

10.12 专利264

10.13 缩略语266

10.14 参考文献267

11 无脊椎动物矿化结构中的生物矿化蛋白273

11.1 引言273

11.2 历史概况274

11.3.1 生物硅酸盐275

11.3 参与生物矿化的蛋白质275

11.3.2 无脊椎动物中碳酸钙的生物矿化277

11.3.3 鸟类蛋壳294

11.4 前景与展望298

11.5 专利298

11.6 致谢299

11.7 缩略语299

11.8 参考文献300

12 蛋白质复合物——生物矿物307

12.1 引言307

12.3 Ⅰ型胶原的合成与分泌309

12.2 历史概况309

12.4 分子结构和原纤维组装313

12.5 胶原交联化学318

12.6 基质矿化和构造323

12.7 牙齿珐琅质329

12.8 脊椎动物的矿化和构造330

12.9 前景与展望335

12.10 致谢335

12.11 缩略语335

12.12 参考文献336

13 生物体外的黏附蛋白342

13.1 引言342

13.2 黏附蛋白的产生343

13.2.1 藤壶344

13.2.2 藻类346

13.2.3 贝类347

13.3 分子遗传学350

13.4 功能性生物力学351

13.5 贝类黏附蛋白的应用353

13.5.1 黏性粘结与表面化学353

13.5.2 缓蚀剂354

13.6 合成仿生学354

13.8 专利356

13.7 前景与展望356

13.9 缩略语358

13.10 参考文献360

14 源自蛋白质的胶黏剂、涂料和生物塑料365

14.1 引言365

14.2 历史概况366

14.3 工业蛋白质367

14.3.1 工业蛋白质的种类367

14.3.2 蛋白质的性质370

14.3.3 蛋白质的修饰370

14.3.4 蛋白质的加工技术373

14.4.1 胶黏剂376

14.4 工业蛋白质的应用376

14.4.2 涂料378

14.4.3 表面活性剂380

14.4.4 生物塑料381

14.4.5 控释体系381

14.5 前景与展望382

14.6 缩略语383

14.7 参考文献383

15 自组装蛋白笼状分子体系及其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386

15.1 引言386

15.3 铁蛋白387

15.2 历史概况387

15.3.1 利用铁蛋白进行的纳米粒子合成390

15.3.2 铁蛋白外表面的修饰392

15.3.3 铁蛋白二维阵列的组装392

15.3.4 铁蛋白作为光催化剂的使用393

15.4 类铁蛋白394

15.5 蛋白笼状分子型的病毒395

15.5.1 豇豆褪绿斑驳病毒396

15.5.2 豇豆花叶病毒399

15.5.3 诺沃克因子病毒401

15.5.4 类病毒蛋白笼状分子401

15.5.5 基因传递病毒402

15.7 缩略语403

15.6 前景与展望403

15.8 参考文献404

16 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蛋白质、核酸和病毒的结晶407

16.1 引言407

16.2 溶解度和过饱和412

16.3 大分子晶体的性质413

16.4 样品制备415

16.5 沉淀剂及其影响418

16.6 结晶温度的选择422

16.7 形成过饱和溶液的方法学424

16.8 影响结晶的因素426

16.9 结晶条件的筛选和优化431

16.10 大分子晶体生长的理论成果434

16.11 未来的趋势435

16.12 缩略语436

16.13 参考文献436

16.14 附录437

16.14.1 实践中的大分子结晶437

16.14.2 坐滴结晶技术的优点438

17 核酸和蛋白质操作技术在高通量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中的作用446

17.1 引言446

17.2 全球结构基因组学创始的概况448

17.3 作为预测工具的生物信息学的使用449

17.4.1 cDNA源450

17.4 高通量克隆策略在拟南芥研究中的应用450

17.4.2 作为一种预测工具的DNA芯片技术451

17.4.3 缺失内含子的基因452

17.4.4 限制性消化和连接452

17.4.5 拓扑异构酶克隆453

17.4.6 转化作用454

17.4.7 序列确证455

17.5 大肠埃希菌的表达系统456

17.5.1 T7启动子系统457

17.5.2 阿拉伯糖操纵子的启动子系统458

17.6 小麦胚的无细胞翻译系统459

17.7.1 电泳和染料结合461

17.7 产物表达、溶解性和纯度的表征461

17.7.2 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为基础的检测463

17.7.3 以S-标签为基础的检测463

17.8 蛋白质标签和多步纯化步骤464

17.9 蛋白酶切割在目标蛋白质制备中的作用465

17.10 质谱法表征蛋白质466

17.11 生物科学研究团体的广泛合作468

17.12 致谢469

17.13 缩略语469

17.14 参考文献470

索引4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