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经济哲学初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经济哲学初探
  • 魏胤亭,史瑞杰,刘学敏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4581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经济学:哲学-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经济哲学初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邓小平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1

第一节 哲学、经济学与现时代2

一、哲学的贫困与振兴2

1.哲学本性的历史发展3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谛6

3.在应对挑战中寻求振兴之路10

二、经济学的繁荣与困惑14

1.一种偏离经济学固有本性的困惑15

2.国企解困的两条思路17

3.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国企大有希望21

三、时代呼唤经济哲学24

1.哲学、经济学的天然联系25

2.哲学、经济学天然联系的现代阐释27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科学社会主义31

一、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31

二、世纪交替中的“两个必然”原理37

1.“两个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37

2.“两个必然”原理本身固有的辩证法42

三、切中时代主题的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46

1.“两个必然”原理没有过时47

2.历史经验的哲学反思49

3.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核心成果54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的哲学思考60

一、“什么是”与“怎样建”的统一60

1.“什么是”与“怎样建”是一个问题的两面61

2.在实践中不断解决“什么是”与“怎样建”的统一68

二、“怎样建”与“建什么”的统一70

1.手段与目的及其二者相统一的经济哲学意义70

2.“怎样建”与“建什么”相统一的中间环节75

三、学习研究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原则79

1.邓小平对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根本原则的深化79

2.用符合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学习邓小平经济哲学85

第二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经济哲学的逻辑起点93

第一节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94

一、救亡图存的必然选择94

1.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94

2.中国人找到了由十月革命阐释的社会主义98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铺垫和准备103

1.不容置疑的历史性结论105

二、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105

2.关键是敢于和善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10

三、社会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116

1.没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恶果117

2.振兴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122

第二节 “左”和右都能葬送社会主义125

一、只有端正思想路线才能逐步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126

1.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126

2.思想路线的端正不是一劳永逸的131

1.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因134

二、说“新话”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134

2.要始终警惕和反对本本主义137

3.真正的“新话”必定具有哲学意义142

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46

1.警惕右主要是防止资本主义146

2.不能以封建主义反对资本主义149

3.防止“左”主要是清除封建主义152

4.清除“左”倾顽症任重道远15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61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历史反思162

1.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一次概括163

2.实践推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166

二、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172

1.邓小平抓住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基本思路173

2.邓小平留下的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178

三、“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利益”181

1.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政治与经济的统一181

2.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85

3.回归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辩证本性189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93

1.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19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内涵194

2.重温马克思当年的一个基本思路199

3.几个重要的启示201

二、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6

1.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性结论206

2.“自己的道路”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210

3.不借鉴别人的路走不好自己的路214

4.在全球化的时代走好自己的路217

第三章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经济哲学的实践本质222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223

第一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223

二、坚持和力求“台阶”式发展与“协调”式发展的统一229

1.总要争取隔几年上一个台阶229

2.尊重规律、决不再犯“急性病”的错误234

三、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2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44

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44

1.对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反思244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懈探索248

二、在实践中不断学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53

1.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哲学启示254

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任务257

3.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重道远261

第三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64

一、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65

1.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266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点是“不发达”269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74

1.公有制占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74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278

3.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构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282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86

1.重新确立按劳分配的权威是邓小平的历史性贡献287

2.“按劳分配”与“按贡献分配”的一致性292

四、以自力更生为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296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97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观300

3.不断试验,不断总结,不断扩大开放304

第四章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价值追求309

第一节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309

1.重新反思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310

一、以经济发展为最高导向的发展方略的重新审视310

2.在实践中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314

二、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都不是社会主义318

1.新路子的第一步是首先打破平均主义318

2.一个事关大局的严峻课题323

三、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6

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是战略方针又是战略目的326

2.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329

1.找准切入点从调动积极性做起332

四、从调动积极性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32

2.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335

第二节 经济、文化与社会全面进步339

一、经济与文化关系的双重变奏340

1.中国转型时期经济与文化关系的历史背景340

2.经济与文化的一般关系344

3.邓小平文化观的主要特征348

二、科技和教育: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支点352

1.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53

2.发展经济要以振兴科技、教育为本356

3.发展经济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62

三、人文精神: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364

1.经济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制导365

2.全面审视、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367

3.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374

四、社会风气: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76

1.社会风气及其特征377

2.社会风气的形成机制和结构380

3.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83

1.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385

五、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385

2.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389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395

第三节 在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中实现共同富裕398

一、效率和公平的结构性存在和结构性关系399

1.效率和公平的层级结构399

2.效率和公平的结构性关系40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效率和公平408

1.传统计划经济难以解决效率和公平的矛盾408

2.在效率和公平的相互整合与动态平衡中破解历史难题412

三、共同富裕:效率和公平的理想目标414

1.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转换的历史考察414

2.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相互转换的趋势与走向417

3.邓小平破解历史难题的独特贡献419

当代中国经济哲学与邓小平经济哲学(代结束语)426

一、经济哲学与邓小平经济哲学426

二、邓小平经济哲学的基本特征429

三、邓小平经济哲学概要434

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