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
  • 赵吉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200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编 儒学的历史定位与探新3

第一章 近现代学者对“儒”之考辨与定位3

一 章太炎《原儒》把“儒”分为广义与狭义3

二 胡适作《说儒》把“儒”视为殷民教士5

三 郭沫若《驳〈说儒〉》把“儒”视为西周缙绅之士8

四 徐仲舒发现甲骨文“儒”字,以“儒”为殷民宗教职业者11

五 怎样看待儒学与宗教之关系及“儒士”变化14

第二章 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主体结构与格局20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与道家21

二 西汉前期是黄老道家发展的黄金时代24

三 汉武帝以后儒道互补格局之形成27

四 儒家、道家对中国社会与多元文化之决定性影响31

一 “假孔子”与“真孔子”的提出及其本义36

第三章 真孔子、假孔子与历史重构的儒学36

二 “真孔子”与史学客体40

三 “假孔子”与史学主体43

四 儒学历史演变及史学主体与客体之辩证统一46

第四章 孔学、儒学、理学、实学与中国儒学史之断限50

一 孔学与儒学51

二 儒学与理学、实学53

三 中国儒学史下限57

四 现代新儒家只是现代研究儒学的一个学派60

第五章 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66

一 近代以来学者关于儒学是否宗教化的讨论68

二 把孔子与道德提升为信仰、崇拜对象73

三 儒学演变成宗教已成历史事实77

四 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的国际背景与学术价值80

第六章 儒教文化圈与东方现代化模式86

一 历史形成的儒教文化圈86

二 西方对儒家文化价值的否定与检讨90

三 现代化亚洲模式的特点94

第七章 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转换101

一 儒学在中国历史地位的转换101

二 儒学在“东亚儒教文化圈”、“后工业化社会”的历史作用103

三 儒学积极精神永存,“儒学复兴”不可能107

第二编 儒学基础理论批评与探索113

第八章 孔子“仁学”、“礼学”的超越性、革新性113

一 “仁学”的超越性与普遍伦理意义113

二 “礼学”的二重性及其社会改革内容120

第九章 孔子天命观之非宿命论127

一 孔子“天命”思想的历史继承性127

二 孔子“天命观”的伦理性质129

三 孔子“天命观”的哲学价值134

第十章 孔子知识论之非先验主义136

一 强调“学知”重于“生知”的认识论136

二 首创私学、举贤才的教育思想140

第十一章 孟子“仁政”学说与“井田制”辨析147

一 关于“制民之产”和实行“井田”的主张149

二 提倡民本主义,主张“民为贵”,关心民间疾苦152

三 反对兼并战争154

第十二章 先秦儒学非封建专制思想来源157

一 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主要不来源于孔子和先秦儒家158

二 地主阶级怎样摸索和形成自己的统治思想162

三 地主阶级怎样总结维护封建专政的经验教训169

第十三章 儒家的民本与专制、礼与法、内圣与外王173

一 儒学之民本与君主专制173

二 儒学之礼与法177

三 儒学之内圣与外王182

第三编 儒家思想的整合、超越与创新191

第十四章 荀子对儒、道、法诸家思想的整合与超越191

一 历代学者怎样为荀学定位192

二 荀况远离了孔孟儒学,亦非醇法家195

三 荀况是战国末期黄老之学的代表人物200

四 稷下任祭酒,孔庙无荀子206

第十五章 荀子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的价值210

一 宇宙本体论的天人之分211

二 认识论的主体、客体之分218

三 人性论的性、伪之分222

第十六章 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与警世微意226

一 董仲舒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226

二 董仲舒对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思想的贡献229

三 董仲舒“天人感应”监督君权之工具理性价值231

四 董学借“天学”言“人学”,但含神秘主义236

第十七章 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思潮240

一 关学与实学概念定位241

二 张载关学奠定了明清实学之思想基础245

三 中国实学发展演变的历史断限250

四 实学范畴系统与理论体系258

第十八章 朱熹自然观与宇宙生成论的唯物主义269

一 从实际出发探求万物之理269

二 朱熹自然观、宇宙生成论的唯物主义273

三 重新评价朱熹思想,总结理论思维之经验教训280

第十九章 李二曲重建“明体适用”之清代儒学284

一 儒学是“明体适用”之学285

二 儒学是“修己”之学289

三 儒学是“性命”之学293

四 李二曲学术思想定位与现代价值299

第四编 21世纪儒学前景与思考307

第二十章 儒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之矛盾与适应307

一 儒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07

二 儒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矛盾314

三 儒家伦理与商品经济关系321

一 现代新儒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思想走向326

第二十一章 现代新儒学思潮及其理论纲领326

二 现代新儒家的理论纲领——返本开新,新内圣外王论332

三 第三期儒学发展的期盼336

第二十二章 现代新儒学基本理论的自我消解341

一 儒学主流说的消解,卸掉道统的担负342

二 新内圣外王之道、良知自我坎陷说的困惑347

三 儒学复兴论的衰息350

四 走出书院,走向社会,走向生活354

第二十三章 亚洲文化精神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357

一 亚洲人与亚洲精神、亚洲意识358

二 亚洲精神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363

三 东方国家应有的文化战略回应367

第二十四章 儒学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精华371

一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372

二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思想精华378

第二十五章 21世纪儒学与人类精神文明之整合387

一 人类精神文明断裂、理想失落的原因388

二 整合与重建人类文明的道德规范391

三 儒学对整合与重建人类精神文明可能做出的贡献399

第二十六章 21世纪多元文化圈与人类多元伦理之重建408

一 21世纪多元文化圈与人类多元伦理之调整、重建409

二 人类伦理调整、重建的方法论原则414

三 人类伦理调整与重建的多层次内容419

第二十七章 21世纪人类文明多元趋同与世界伦理建构428

一 人类文明面临的冲突与挑战429

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人类文明多元趋同走势433

三 东西文化的交融与“世界伦理”建构437

结束语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思考与创意444

一 20世纪后期儒学价值在亚洲重新发现444

二 世纪之交儒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445

三 开展21世纪儒学研究的创意448

附录 作者近20年著作简目462

后记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