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因组和分子神经肿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因组和分子神经肿瘤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3173874.jpg)
- (美)Wei Zhang,(美)Gregory N. Fuller等编著;浦佩玉,王金环等翻译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4331842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因组和分子神经肿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胶质瘤的基因组和遗传改变 1
目录1
第1章 胶质瘤中的甲基化和基因组损伤 3
背景 3
甲基化的细胞机制 5
甲基化:因还是果 7
方法学 8
限制性内切酶标记基因组扫描 8
研究总体甲基化情况的其他方法9
区域性甲基化的研究方法10
临床应用10
模型12
总结与展望 12
背景 15
第2章 少支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 19q缺失的相关分子和临床研究 15
临床应用16
染色体1p 19q分析的临床应用16
染色体1p 19q缺失与预后16
染色体1p 19q缺失与肿瘤特征17
染色体1p 19q缺失与治疗选择17
少支星形细胞瘤18
方法学18
等位基因失衡检测18
定量微卫星分析19
荧光原位杂交19
总结与展望 23
p53的多种功能27
前言 27
第3章 胶质瘤中p53的功能失活 27
mdm2调控的p53功能28
p53翻译后修饰及其功能意义 29
在胶质瘤中p53的功能失活 30
由基因突变所致的p53功能失活 30
由mdm2引起的p53蛋白失活31
由病毒蛋白引起的p53失活31
动物模型:敲除和转基因 32
p53敲除鼠 32
转基因鼠32
临床应用 33
p53作为一个治疗靶标33
总结与展望 34
背景 41
第4章 PTEN——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率较高的抑癌基因 41
PTEN在肿瘤中的缺失 42
动物模型 44
PTEN和信号传导通路 45
生物学效应 49
总结与展望 50
第5章 非典型畸胎样瘤 横纹肌样瘤中SWI/SNF家族基因IN11的分子遗传学 55
背景 55
方法学 57
胚系突变61
IN11突变对横纹肌样瘤的特异性 62
基本知识 62
临床应用 64
模型 64
总结与展望 65
第二部分 胶质瘤的分子改变 69
第6章 胶质瘤诊断与分类的分子标记物 71
背景 71
常规诊断方法 染色 72
免疫组化:蛋白表达 72
分子遗传学标记物:发现与方法 73
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75
少支胶质细胞瘤 78
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对肿瘤分类的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表达谱陈列、组织陈列和比较基因组杂交) 79
总结与展望 81
背景85
胶质瘤侵袭的底物 85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侵袭性 85
第7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侵袭性及血管形成的分子和生物学基础 85
星形细胞瘤细胞的局部传播和局灶化86
胶质瘤侵袭的生物学机制86
细胞外基质成分 88
蛋白溶解活性 89
抗侵袭治疗的靶点90
胶质瘤侵袭性的结论和前瞻 90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血管形成 91
背景91
方法学92
基础科学93
血管生成因子 94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应用97
对脑瘤抗血管生成的总结与展望99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IGF和IGFBP105
背景105
第8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105
肿瘤发生中的IGF和IGFBP106
IGF和IGFBF信号传导通路107
IGF信号传导通路107
IGFBP功能:依赖于IGF或不依赖于IGF 机理108
临床应用109
总结与展望 110
第三部分 基因组学和信息学 115
第9章 胶质瘤转录篇:分类物和分类 117
背景117
基因组方法学118
微阵列分析118
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118
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IGFBP2往往过表达120
鉴定分类物基因和基因组合120
基因联合鉴定作为分类物123
以基因表达谱为依据的分子分类123
临床应用126
总结与展望127
第10章 组织微阵列:在神经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31
背景131
组织微阵列的技术132
基本的微阵列构造 132
冷冻组织的冰冻阵列 133
组织微阵列的技术特点和优势135
组织微阵列分析的异质性问题及局限性136
组织微阵列在神经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137
总结142
组织微阵列在其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和教学中的应用142
背景145
RNA剪接与人类基因组145
基本RNA剪接与选择性RNA剪接的一般机制145
第11章 胶质瘤RNA剪接异常的调节 145
疾病治疗靶点的RNA剪接148
肿瘤中的选择性RNA剪接 150
胶质瘤中变异性RNA剪接150
胶质瘤中异常RNA剪接的机制154
临床考虑与潜在的治疗价值157
总结与展望 158
方法学161
比较基因组杂交 161
背景161
第12章 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少支胶质瘤的染色体失衡 161
CGH的临床应用164
组织病理学分类164
染色体失衡与遗传学亚型166
恶性进展的遗传学背景166
染色体失衡及其临床意义167
基于微阵列技术的CGH分析:阵列-CGH169
总结与展望 170
第13章 统计学在微阵列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 173
第14章 应用信息基因集合技术,根据基因转录体进行胶质瘤分类 177
背景 177
方法学177
关于分类以及相关模型问题 177
标准化的最大似然模型178
模型描述长度178
数据的量化 178
NML分类器 179
特征选择180
交叉证实的错误率评价180
应用NML分类器对4种亚型23例胶质瘤进行分类180
特征基因选择 181
分类正确率 182
整体描述长度增益183
多维表达189
结论 190
第四部分 动物模型 193
细胞核异型195
动物模型要具备的重要的病理学特征195
背景195
第15章 侵袭性胶质瘤的小鼠模型 195
有丝分裂196
微血管增生197
坏死197
需要模拟的重要生物学特性:肿瘤侵袭性和对治疗的耐受性197
基因工程小鼠现在模拟的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征198
应用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对胶质瘤的细胞来源进行分类 200
基因工程小鼠胶质瘤模型的侵袭性 200
在新疗法的临床前期实验中,基因工程小鼠的作用 201
第16章 利用胶质细胞特异性转基因小鼠解析胶质瘤的形成 205
背景 205
模型系统 205
胚系功能获得策略(转基因小鼠)206
胚系基因破坏(基因敲除小鼠) 206
化学致瘤206
利用逆转录病毒进行体细胞基因转导208
参与胶质瘤形成的信号传导通路 212
受体酪氨酸激酶及信号转导212
细胞周期调控 215
胶质瘤的细胞起源 219
对混合型少支星形细胞瘤和胶质肉瘤的突变分析 219
发育生物学研究 219
面向体细胞的基因转导221
具有确定遗传学改变的小鼠胶质瘤模型 222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22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224
少支胶质细胞瘤 227
脑肉瘤和胶质肉瘤 229
混合型少支星形细胞瘤229
未分类胶质瘤 231
总结与展望 231
第五部分 分子治疗学 247
第17章 胶质瘤基因治疗:靶向肿瘤的基因组 249
背景 249
肿瘤抑制基因 249
p53通路250
Rb通路250
10号染色体和PTEN基因251
联和基因治疗 251
基于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表达的化学保护策略 252
自杀基因治疗 252
腺病毒与细胞蛋白间的相互作用253
抗胶质瘤工具:溶瘤病毒 253
以抑癌基因为靶点的复制完整病毒254
靶向性腺病毒 257
通过改善细胞溶解增强腺病毒的扩散 259
溶瘤和其他治疗的联合 259
抗血管发生 261
RNA用做治疗工具261
总结与展望 262
第18章 以诱导脑肿瘤进展的分子通路为治疗靶的 267
背景 267
恢复对细胞周期的控制 267
原癌基因267
肿瘤抑制基因 269
前体药物 自杀基因治疗270
胶质瘤的细胞死亡诱导策略 270
溶瘤病毒治疗 271
凋亡的诱导 272
TRAIL诱导的凋亡和其治疗潜能272
血管发生的抑制 275
血管发生的概念 275
血管生成受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平衡的调控 276
如何利用已识别的分子去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278
免疫组学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279
肿瘤相关抗原280
抗肿瘤免疫的投递方式 280
被动免疫治疗 280
过继转移282
主动免疫治疗 284
总结与展望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