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政治制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政治制度
  • 曹沛霖,陈明明,唐亚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2090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对比研究-世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政治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1

第一编 比较政治制度概述11

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11

第一节 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11

一、国家及其观念11

二、国家的阶级特性与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14

三、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17

第二节 宪法与政治制度20

一、宪政: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融合20

二、政治制度与宪法关系的三种类型23

一、行政集权民主制主导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28

第三节 战后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28

二、宪法规范政治制度、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日益增强32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34

第一节 政治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34

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4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39

三、政治、经济与政治制度44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变迁45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45

二、社会变化导致制度变迁46

三、社会发展导致制度创新47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种模式49

一、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50

二、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经济52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57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58

一、政治制度外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环境59

二、政治制度内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精神61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63

一、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63

二、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65

三、新旧政治制度的斗争与交替是新旧政治文化斗争与交替的过程67

四、创造新的政治文化是巩固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保证70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72

一、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功能性作用72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74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75

第一节 政治权力来源的人民主权原则81

一、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81

第四章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81

第二编 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81

二、政府合法性的来源86

三、监督和限制政府权力的依据87

四、人民主权的阶级属性89

第二节 人民行使权力的代议制原则91

一、代议民主制的理论91

二、代议制的意义与缺陷94

三、议会代议制与人民代表制98

第三节 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分权与分工原则102

一、“分权制衡”的理论:从立宪君主制分权论到共和制分权论102

二、“分权制衡”的模式108

三、“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115

四、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民主集中制118

一、法治思想的来源119

第四节 民主制度运作的法治原则119

二、实行法治的原则125

三、法治的价值取向与法的实质130

第五节 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133

一、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133

二、代议民主制134

三、行政集权民主制137

四、共同参与民主制137

第五章 选举制度139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39

一、选举制度的产生139

二、选举制度的发展140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45

第二节 选举原则与选举过程145

二、选举过程与程序150

三、当选制度155

四、选举的监督与诉讼157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意义158

一、选举作用的分析视阈158

二、现代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161

第六章 政党制度163

第一节 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163

一、现代政党的产生163

二、政党的类型168

三、政党、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169

一、多党制171

第二节 政党制度的类型171

二、两党制174

三、一党制175

四、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176

第三节 政党的地位178

一、政党的法律地位178

二、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81

三、执政党与国家军队的关系183

第四节 政党机构与组织原则185

一、政党的组织机构185

二、政党的组织活动原则187

第一节 代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89

一、代议制度的萌芽189

第七章 代议制度189

二、传统议会向现代议会的转型192

三、人民代表制是新型的代议制度199

第二节 代议制的组织结构204

一、代议制组织结构的类型:两院制与一院制204

二、代议机关的内部组织206

第三节 代议机关的职权213

一、立法权213

二、监督权214

三、财政监督权216

四、调查权218

五、弹劾权219

第四节 代议机关的议事规则与程序221

一、代议机关的会议221

二、议事规则222

三、程序223

第五节 代议制度的作用与前景226

一、代议制的历史作用226

二、代议制的现实意义228

三、代议制的困惑与未来231

第八章 政府行政制度237

第一节 国家元首与政府行政制度237

一、国家元首与元首制度237

二、国家元首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238

第二节 政府制度的类型240

一、内阁制政府: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240

二、总统制政府:美国、法国、俄罗斯242

三、委员会制政府:瑞士245

四、政府组织形式的新发展246

第三节 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247

一、政府机构的类型247

二、政府职能及其发展与转变253

三、政府职能与政府机构的互动发展关系258

四、政府体制改革方式:试验性改革与急剧性改革259

五、政府体制改革的发展前景:“新经济”与“新体制”260

第四节 政府决策体系与过程263

一、政府决策体系263

二、政府决策过程与程序266

三、政府决策机制与方式268

第九章 司法制度270

第一节 法系与司法制度270

一、法系与司法的地位270

二、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277

一、审判机关的组织结构282

第二节 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282

二、检察机关290

三、司法行政机关294

第三节 审判制度294

一、诉讼制度294

二、陪审制度298

三、法官制度300

四、律师制度302

第四节 司法审查制度和行政裁判制度305

一、司法审查制度305

二、行政裁判制度309

第一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15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15

第十章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315

第三编 当代政治制度基本类型315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代议民主制、政党制度、文官制度、“政府治理制度”320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327

一、从代议民主制走向行政集权民主制327

二、走向体制外的政治发展:团体政治和社群主义应运而生331

三、公民权利制度的发展与公民的政治冷漠33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3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36

一、“巴黎公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萌芽336

二、“十月革命”与苏联式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缔造338

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挫折339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42

第二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342

二、人民行使权力的形式:人民代表制343

三、政府制度主要原则:“议行合一”344

四、政府权力机关的运行机制:“依法治国”346

五、政治制度的核心:“共产党的领导”34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类型348

一、“巴黎公社”型348

二、苏维埃制349

三、“代表团制”型35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型35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354

一、积极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完善的途径355

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356

三、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的发展358

第十二章 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361

第一节 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61

一、第三世界:历史与现实361

二、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365

第二节 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与特点369

一、欧洲民族主义与第三世界民族主义369

二、反帝、反殖的意识形态与政治运动372

三、与传统抗衡: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374

四、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377

第三节 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381

一、总统制:菲律宾、墨西哥与热带非洲381

二、议会制:印度、新加坡、埃及、泰国386

三、君主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391

四、伊斯兰神权共和制:伊朗394

五、军人政权制:热带非洲与拉丁美洲397

第四节 当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403

一、战后第三世界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403

二、第三世界的政治变革:民主化的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及其他408

三、制约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几个因素412

第十三章 非国家实体政治体系——欧洲联盟417

第一节 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发展417

一、欧共体的建立417

二、欧洲联盟的建立420

第二节 欧洲联盟的组织机构及其职权421

一、欧洲议会422

二、欧盟委员会424

三、部长理事会和欧洲理事会426

四、欧洲联盟的法院428

五、欧洲联盟的其他机构430

第三节 欧洲联盟的立法制度430

一、欧盟的立法权431

二、欧盟立法权的行使432

三、欧盟的立法程序434

第四节 欧洲联盟的司法制度436

一、司法审判权437

二、司法审查权438

三、先予裁决权439

第五节 非国家政治体系——欧洲联盟的特点440

阅读参考书目442

后记4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