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原书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原书第4版
  • (美)Douglas E. Comer著;林生译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6819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因特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原书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计算机联网的发展过程2

1.2 网络系统的复杂性2

目录出版者的话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本书的评价译者序前言作译者简介第一部分 使用和构建因特网应用第1章 概论2

1.6 本书的组织结构3

1.5 实战经验的价值3

1.3 把握复杂性问题3

1.4 概念与术语3

1.7 小结4

2.2 资源共享5

2.1 概述5

第2章 推动力与工具5

2.3 因特网的成长6

2.4 探测因特网7

2.5 对ping向应的解释8

2.6 跟踪路径9

2.7 小结10

练习题11

3.3 客户/服务器计算12

3.2 网络通信12

第3章 网络编程及应用12

3.1 概述12

3.6 粗识API13

3.5 应用编程接口举例13

3.4 通信模式13

3.7 API的定义14

3.8 echo应用程序源码16

3.9 聊天应用程序源码20

3.10 Web应用程序源码24

3.11 用Select函数管理多个连结29

练习题30

3.12 小结30

4.2 铜导线34

4.1 概述34

第二部分 数据传输第4章 传输介质34

4.4 无线电35

4.3 光纤35

4.6 地球同步卫星36

4.5 人造卫星36

4.8 低地球轨道卫星阵列37

4.7 低地球轨道卫星37

练习题38

4.12 小结38

4.9 微波38

4.10 红外线38

4.11 激光38

5.4 通信标准40

5.3 用电信号发送位串40

第5章 局域异步通信40

5.1 概述40

5.2 异步通信的需求40

5.5 波特率、帧和差错42

5.6 半双工与全双工异步通信43

5.8 硬件带宽与位串传输44

5.7 实际硬件的限制44

5.10 数据联网的意义45

5.9 噪声对通信的影响45

练习题46

进一步学习资料46

5.11 小结46

6.2 远程信号传输48

6.1 概述48

第6章 远距离通信48

6.4 租用的模拟数据线路50

6.3 用于调制与解调的硬件50

6.5 光波、射频和拨号调制解调器51

6.6 载波频率与多路复用52

6.8 波分多路复用53

6.7 基带与宽带技术53

6.10 时分多路复用54

6.9 扩展频谱54

练习题55

6.11 小结55

7.2 分组的概念58

7.1 概述58

第三部分 分组传输第7章 分组、帧与差错检测58

7.3 分组和时分多路复用59

7.4 分组和物理帧60

7.5 字节充填61

7.7 奇偶位与奇偶校验62

7.6 传输差错62

7.9 用校验和检测差错63

7.8 概率、数学与差错检测63

7.10 用循环冗余校验检测差错64

7.11 组合构件65

7.13 帧格式和差错检测机制66

7.12 突发性差错66

练习题67

7.14 小结67

8.2 直接点对点通信69

8.1 概述69

第8章 局域网技术与网络拓扑69

8.3 共享通信信道70

8.5 局域网拓扑结构71

8.4 局域网的重要性与访问的局部性71

8.6 总线型网络实例:以太网73

8.7 多址接入网上的载波侦听74

8.8 CSMA/CD的冲突检测与退避75

8.9 802.11b无线局域网与CSMA/CA76

8.11 环型拓扑与令牌传递77

8.10 另一个总线型网络实例:LocalTalk77

8.12 自愈型令牌传递网79

8.14 小结80

8.13 星型网络实例:ATM80

练习题81

9.2 指定接收方82

9.1 概述82

第9章 硬件寻址与帧类型标识82

9.3 局域网硬件如何用地址过滤帧83

9.4 物理地址格式84

9.6 组播85

9.5 广播85

9.8 标识帧的内容86

9.7 组播地址86

9.10 帧格式例子87

9.9 帧头部与帧格式87

9.11 关于无自标识帧的网络88

9.12 网络分析器、物理地址和帧类型90

练习题91

进一步的学习资料91

9.13 小结91

10.3 网络接口硬件93

10.2 局域网和计算机的速度93

第10章 局域网布线、物理拓扑与接口硬件10.1 概述93

10.5 原始粗缆以太网布线95

10.4 NIC与网络之间的连接95

10.6 连接复用96

10.7 细缆以太网布线97

10.8 双绞线以太网98

10.9 各种布线方案的优缺点99

10.10 拓扑悖论100

10.11 网络接口卡与布线方案101

10.14 布线方案与其他网络技术102

10.13 网线分类102

10.12 10/100网络接口与自动协商102

10.15 小结103

练习题104

进一步学习资料104

11.3 光纤扩展105

11.2 距离限制与局域网设计105

第11章 局域网扩展技术105

11.1 概述105

11.4 中继器106

11.5 网桥108

11.6 帧过滤109

11.9 大楼之间的桥接110

11.8 规划桥接式网络110

11.7 桥接式网络的启动与稳态特性110

11.10 更远距离上的桥接111

11.11 网桥回路112

11.12 分布生成树113

11.13 交换114

11.16 小结115

11.15 其他组网技术的桥接和交换115

11.14 交换机与集线器组合应用115

练习题116

12.2 数字电话117

12.1 概述117

第12章 远程和本地回路数字技术117

12.3 同步通信118

12.4 数字线路及其相关设备119

12.6 DS术语与数据速率120

12.5 电话标准120

12.8 中等容量数字线路121

12.7 较低容量线路121

12.11 C后缀122

12.10 光载体线路标准122

12.9 最高容量线路122

12.12 同步光纤网123

12.15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124

12.14 ISDN124

12.13 本地用户回路124

12.16 其他数字用户线技术126

12.17 电缆调制解调技术127

12.18 上行流通信128

12.19 混合光纤电缆129

12.22 特殊场合下的无线技术130

12.21 头端与尾端调制解调器130

12.20 光纤到户130

12.23 广播卫星系统131

练习题132

12.24 小结132

13.3 分组交换机134

13.2 大型网络与广域概念134

第13章 广域网技术与路由134

13.1 概述134

13.4 广域网的构成135

13.6 广域网的物理编址136

13.5 存储/转发136

13.8 源地址独立性137

13.7 下一跳转发137

13.9 分层地址与路由的关系138

13.10 广域网中的路由139

13.12 路由表计算140

13.11 默认路径的使用140

13.13 图的最短路径计算141

13.14 分布式路径计算142

13.15 距离矢量路由143

13.17 广域网技术实例144

13.16 链路状态路由144

练习题146

13.18 小结146

14.4 ATM设计与信元147

14.3 ISDN与ATM147

第14章 面向连结型网络与ATM147

14.1 概述147

14.2 单一的全局网络147

14.7 标记与标记交换149

14.6 VPI/VCI149

14.5 面向连结型服务149

14.8 通过ATM网络的转发过程150

14.9 永久型虚线路151

14.11 服务质量152

14.10 交换型虚线路152

14.13 ATM数据传输与AAL5153

14.12 采用信元和标记交换的动机153

14.14 对ATM的评价154

练习题155

14.16 小结155

14.15 多协议标记交换155

15.2 网络所有权157

15.1 概述157

第15章 网络所有权、服务模式和性能157

15.4 优点与缺点158

15.3 专用与公用网络158

15.6 保证绝对隐私159

15.5 虚拟专用网络159

15.8 面向连结型服务模式160

15.7 服务模式160

15.11 服务模式比较161

15.10 内部和外部服务模式161

15.9 无连结型服务模式161

15.13 地址与连结标识符162

15.12 服务模式举例162

15.14 网络性能特征163

15.16 小结166

15.15 抖动166

练习题167

16.3 协议组168

16.2 协议的必要性168

第16章 协议与分层168

16.1 概述168

16.5 七层功能169

16.4 协议设计规划169

16.6 栈:分层软件170

16.8 多层嵌套的头部171

16.7 分层软件如何工作171

16.10 协议所采用的技术172

16.9 分层的科学依据172

16.12 小结178

16.11 协议设计技巧178

练习题179

17.3 全局服务概念182

17.2 网络互联的动机182

第四部分 网络互联第17章 网络互联:概念、结构与协议182

17.1 概述182

17.6 用路由器连接物理网络183

17.5 网络互联183

17.4 异构网络中的全局服务183

17.8 实现全局服务184

17.7 互联网体系结构184

17.9 虚拟网络185

17.12 分层与TCP/IP协议186

17.11 网络互联及TCP/IP的重要性186

17.10 网络互联协议186

17.13 主机、路由器及协议层187

练习题188

17.14 小结188

18.2 虚拟互联网的地址189

18.1 概述189

第18章 网际协议地址189

18.5 IP地址的原分类190

18.4 IP地址的层次结构190

18.3 IP编址方案190

18.6 地址类别的计算191

18.7 点分十进制表示法192

18.10 地址的授权193

18.9 地址空间的划分193

18.8 类别与点分十进制表示法193

18.12 子网与无类编址194

18.11 有类编址举例194

18.13 地址掩码195

18.16 CIDR主机地址196

18.15 CIDR地址块举例196

18.14 CIDR表示法196

18.17 特殊IP地址197

18.20 路由器与IP寻址原理199

18.19 伯克利广播地址形式199

18.18 特殊IP地址小结199

18.22 小结200

18.21 多穴主机200

练习题201

19.3 地址解析202

19.2 协议地址和分组传递202

第19章 协议地址绑定202

19.1 概述202

19.4 地址解析技术203

19.5 查表法地址解析204

19.7 报文交换法地址解析205

19.6 封闭式计算法地址解析205

19.9 ARP报文传递206

19.8 地址解析协议206

19.10 ARP报文格式207

19.12 识别ARP帧208

19.11 发送ARP报文208

19.14 收到ARP报文的处理209

19.13 高速缓存ARP响应209

19.16 小结210

19.15 分层、地址解析、协议地址210

练习题211

20.3 虚拟分组212

20.2 无连结服务212

第20章 IP数据报和数据报转发212

20.1 概述212

20.4 IP数据报213

20.6 IP地址与路由表项214

20.5 IP数据报转发214

20.7 掩码域与数据报转发215

20.10 IP数据报头部格式216

20.9 尽力传递216

20.8 目的地与下一站地址216

练习题217

20.11 小结217

21.3 封装219

21.2 数据报传输与帧219

第21章 IP封装、分片与重装219

21.1 概述219

21.4 通过互联网传输220

21.5 MTU、数据报长度及封装221

21.6 重装222

21.10 小结223

21.9 分片再分片223

21.7 标识数据报223

21.8 片丢失问题223

练习题224

22.3 改革的动机225

22.2 IP成功之处225

第22章 未来的IP225

22.1 概述225

22.5 IPv6的特点226

22.4 名称和版本号226

22.7 IPv6基本头部的格式227

22.6 IPv6数据报格式227

22.8 IPv6如何处理多重头部228

22.9 分片、重装和通路MTU229

22.11 IPv6编址230

22.10 采用多重头部的目的230

22.12 IPv6冒分十六进制数表示法231

练习题232

22.13 小结232

23.3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233

23.2 尽力服务语义和差错检测233

第23章 差错报告机制233

23.1 概述233

23.4 ICMP报文传送235

23.7 利用路径跟踪程序打印出最后的地址236

23.6 利用ICMP跟踪路径236

23.5 利用ICMP报文测试可达性236

23.8 利用ICMP发现通路MTU237

练习题238

23.9 小结238

24.3 用户数据报协议239

24.2 端到端传送协议的必要性239

第24章 数据报传送服务239

24.1 概述239

24.6 UDP通信语义240

24.5 面向报文的接口240

24.4 无连结的通信模式240

24.9 用协议端口号标识端点241

24.8 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241

24.7 任意的交互通信241

24.11 UDP校验和及伪头部242

24.10 UDP数据报格式242

练习题243

24.13 小结243

24.12 UDP封装243

25.4 TCP为应用提供的服务245

25.3 传输控制协议245

第25章 可靠的传输服务245

25.1 概述245

25.2 可靠传输的必要性245

25.5 端到端服务与数据报246

25.7 分组丢失与重传247

25.6 实现可靠性247

25.9 重传时间的比较248

25.8 自适应重传248

25.10 缓冲、流控与窗口249

25.11 三次握手250

25.13 TCP段格式251

25.12 拥塞控制251

练习题252

25.14 小结252

26.4 NAT拓扑254

26.3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254

第26章 网络地址转换254

26.1 概述254

26.2 要求使用惟一地址254

26.6 基本的地址转换技术255

26.5 NAT的可能实现255

26.7 地址转换表256

26.8 NAPT与TCP拼接256

26.10 家用NAT软件和系统257

26.9 其他转换技术:双NAT和CAT257

练习题258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258

26.11 小结258

27.3 主机静态路由与默认路径259

27.2 静态与动态路由259

第27章 因特网路由技术259

27.1 概述259

27.4 动态路由与路由器260

27.6 自治系统概念261

27.5 全球因特网的路由技术261

27.7 两类因特网路由协议262

27.9 边界网关协议264

27.8 路径与数据业务264

27.10 路由信息协议265

27.11 RIP分组格式266

27.13 OSPF图的例子267

27.12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267

27.15 组播路由技术268

27.14 OSPF区域268

练习题271

27.16 小结271

28.3 互联网提供的功能274

28.2 应用软件提供的功能274

第五部分 网络应用第28章 客户/服务器交互274

28.1 概述274

28.6 客户和服务器特性275

28.5 客户/服务器模式275

28.4 建立通信连结275

28.8 请求、响应和数据流方向276

28.7 服务器程序和服务器类计算机276

28.10 一台计算机上的多种服务277

28.9 传输协议与客户/服务器交互277

28.12 单个服务的多个服务器副本278

28.11 标识一个特定服务278

28.14 传输协议与无二义性通信279

28.13 动态服务器创建279

28.17 复杂的客户/服务器交互280

28.16 支持多协议的服务280

28.15 面向连结传输与无连结传输280

28.19 小结281

28.18 交互与循环依赖问题281

练习题282

29.3 套接字API283

29.2 应用程序接口283

第29章 套接字接口283

29.1 概述283

29.5 套接字通信与UNIX I/O284

29.4 套接字与套接字库284

29.8 实现套接字API的过程285

29.7 参数与套接字API285

29.6 套接字、描述符与网络I/O285

29.10 其他套接字过程290

29.9 用套接字进行读写290

29.12 小结291

29.11 套接字、线程和继承性291

练习题292

30.4 例程中的命令行参数293

30.3 一个服务例子293

第30章 客户与服务器举例293

30.1 概述293

30.2 面向连结型通信293

30.5 套接字过程调用的顺序294

30.6 客户例程源代码295

30.7 服务器例程源代码297

30.9 套接字过程与阻塞299

30.8 流服务与多次recv调用299

30.12 用另一种客户程序来测试服务器300

30.11 客户例程用于另一种服务300

30.10 程序代码长度与差错报告300

练习题301

30.13 小结301

31.2 计算机名字的结构303

31.1 概述303

第31章 域名系统的命名机制303

31.3 地理结构304

31.4 组织范围内的域名305

31.5 以WWW开头的域名306

31.8 服务器体系结构307

31.7 DNS服务器层次结构307

31.6 DNS客户/服务器模型307

31.9 访问局部性与多服务器308

31.11 名字解析309

31.10 服务器间的链接关系309

31.12 DNS性能的优化310

31.14 使用CNAME类型的别名311

31.13 DNS记录项的类型311

31.17 小结312

31.16 缩写与DNS312

31.15 多重类型的重要影响312

练习题313

32.3 电子邮箱与地址314

32.2 电子邮件工作模式314

第32章 电子邮件表示与传输314

32.1 概述314

32.4 电子邮件报文格式315

32.5 抄送副本316

32.6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317

32.9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318

32.8 邮件传输318

32.7 电子邮件与应用程序318

32.11 邮件分发、列表与转发320

32.10 对一台计算机上多个接收者的优化320

32.13 自动邮递列表321

32.12 邮件网关321

32.14 邮件中继与电子邮件地址322

32.15 访问邮箱323

练习题324

32.17 小结324

32.16 拨号连接与POP324

33.3 编码、传输和重播326

33.2 IP电话的动机与挑战326

第33章 IP电话326

33.1 概述326

33.5 基本的IP电话系统327

33.4 信令系统和协议327

33.7 其他术语和概念328

33.6 与其他电话系统的互操作328

33.9 H.323特性330

33.8 建议的协议及所在层次330

33.12 SIP方法331

33.11 SIP特性和用户标识331

33.10 H.323分层331

33.14 电话号码映射及路由332

33.13 SIP会话举例332

33.16 小结333

33.15 IP电话及电源333

练习题334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334

34.3 文件传送协议335

34.2 文件传送问题的通用化335

第34章 文件传送与远程文件访问335

34.1 概述335

34.5 FTP命令336

34.4 FTP通用模型与用户界面336

34.7 匿名文件访问337

34.6 连结、验证与文件权限337

34.10 文件名转换338

34.9 文件名的通配符扩展338

34.8 任意方向的文件传送338

34.12 文件类型与传送模式339

34.11 改变目录与列出内容339

34.13 FTP对话的例子340

34.14 冗长输出341

34.16 控制连结与数据连结342

34.15 FTP的客户/服务器交互342

34.19 网络文件系统343

34.18 小型文件传送协议343

34.17 数据连结与文件结束343

34.20 小结344

练习题345

35.4 文档表示346

35.3 超文本与超媒体346

第35章 WWW页面与浏览346

35.1 概述346

35.2 浏览器界面346

35.5 HTML格式与表示347

35.7 标题字348

35.6 HTML格式标签举例348

35.9 Web页面中嵌入图形图像349

35.8 列表349

35.11 文档之间的超文本链接350

35.10 标识页面350

35.13 Web文档传输与HTTP351

35.12 客户/服务器交互351

35.14 浏览器结构352

35.15 可选的客户353

35.16 Web浏览器中的缓存354

35.19 其他标记语言355

35.18 其他传输协议355

35.17 HTTP对缓存的支持355

练习题356

35.20 小结356

36.3 每种文档类型的伏缺点358

36.2 Web文档的三种基本形式358

第36章 动态Web文档技术358

36.1 概述358

36.5 CGI标准359

36.4 动态文档的实现359

36.7 CGI程序举例360

36.6 CGI程序的输出360

36.8 参数和环境变量361

36.9 状态信息与cookies362

36.10 带长期状态信息的CGI脚本363

36.11 带短期状态信息的CGI脚本364

36.13 服务器端的脚本技术366

36.12 表格与交互366

36.14 小结367

练习题368

37.3 活动文档与服务器开销369

37.2 连续更新显示的推-拉技术369

第37章 活动Web文档技术369

37.1 概述369

37.5 Java技术370

37.4 活动文档的表示与转换370

37.6 Java程序设计语言371

37.7 Java运行环境372

37.9 图形工具箱373

37.8 Java类库373

37.10 在特定计算机上使用Java图形功能374

37.13 applet实例375

37.12 编译Java程序375

37.11 Java解释器和浏览器375

37.15 与浏览器交互的例子377

37.14 调用applet377

37.17 JavaScript技术379

37.16 差错和异常处理379

37.18 替代技术380

练习题381

37.19 小结381

38.3 远过程调用模式383

38.2 客户和服务器编程383

第38章 RPC和中间件383

38.1 概述383

38.4 RPC模式384

38.5 通信插件385

38.6 外部数据表示386

38.7 中间件和面向对象的中间件387

38.8 小结389

练习题390

39.4 网络管理软件391

39.3 潜在故障的危险性391

第39章 网络管理391

39.1 概述391

39.2 互联网的管理391

39.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392

39.5 客户、服务器、管理员与代理392

39.9 MIB变量的种类393

39.8 管理信息库和对象名393

39.7 取/存操作模式393

39.11 小结394

39.10 对应于数组的MIB变量394

练习题395

40.3 安全性内容396

40.2 安全网络与安全策略396

第40章 网络安全396

40.1 概述396

40.6 访问控制与口令397

40.5 完整性机制397

40.4 安全责任与控制397

40.8 公共密钥加密398

40.7 加密与保密398

40.10 因特网防火墙概念399

40.9 数字签名的鉴别399

40.11 利用端口进行分组过滤400

40.12 利用分组过滤器构建防火墙401

40.13 虚拟专用网络402

40.15 安全性技术403

40.14 隧道技术403

练习题404

40.16 小结404

41.3 协议参数406

41.2 自举协议软件406

第41章 初始化406

41.1 概述406

41.7 自动协议配置的必要性407

41.6 利用存储文件进行配置407

41.4 协议配置407

41.5 需要配置的项目举例407

41.9 用于发现地址的地址408

41.8 自动协议配置的方法408

41.11 自举协议409

41.10 自举过程中使用的协议顺序409

41.1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410

41.13 DHCP的优化411

41.15 DHCP报文格式412

41.14 通过中继间接访问服务器412

练习题413

41.17 小结413

41.16 DHCP与域名413

第六部分 附录附录1 网络术语与缩写词汇编416

附录2 ASCII字符集438

附录3 点分十进制数表示的地址掩码439

附录4 如何使用随书附带的光盘440

参考文献4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