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
  • 刘武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711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周恩来(1898~1976)-生平事迹;历史事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为新中国开国奠基——主持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组建中央人民政府1

《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后,广泛邀请爱国民主人士前来解放区,共商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1

经过半年多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协商,形成五份《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有关文件》,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4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创建新中国绘制了蓝图,毛泽东说: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8

主持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的工作,分工负责协商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名单。11

兼任新政协筹委会第三小组组长,负责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周恩来作《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及特点》的报告。20

就任总理后,首先集中精力组建政府机构,亲自做人员组成的平衡和协调工作,民主人士称赞“周恩来总理不愧为‘周’总理啊!”22

政务院组成后,周恩来立即着手主持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条例和组织条例。27

实行民主建政,建立和健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权机构。29

新中国外交开局的巨大成功——参与谈判和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2

废除旧约和缔结新约的历史背景。33

斯大林说:“目前不宜改变中苏条约的合法性”。原来苏方不打算废除旧约、缔结新约。36

毛泽东的一番“牢骚话”,打破了僵持局面,斯大林表示同意废除旧约,签订新约。40

一波三折,艰难的缔结新约谈判。43

峰回路转,苏方终于基本接受中方提出的协定草案。48

在签字仪式上,周恩来讲话指出:这些条约和协定“将成为中苏两国兄弟友谊和永久合作的标志”。54

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首获巨大成功。55

确立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加以确认。60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62

亚非会议确认的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和发展。64

“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就更应该建立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70

邓小平说:“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4

新中国第一场严重的党内斗争——参与领导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75

中央决定调整部分机构和人事安排,高岗、饶漱石错误估计形势,政治野心急剧膨胀。75

高岗带头发难,“倒刘(少奇)”、“倒周(恩来)”。78

饶漱石与高岗配合默契,“讨安(子文)伐刘(少奇)”。86

中央判断高、饶是野心家,决定予以揭露。90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高岗、饶漱石的党籍。97

艰难的探索——在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的日子里101

“新大陆早就存在,而我们发现得太晚了”。102

“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103

现在“已经不是预防而是需要反对冒进了!”108

“近几个月来,我们得到一条教训,既不要右,又要敢于抗大流。”110

“冒、松、紧、分这四个字不能并提,主要是冒了”,“主要应该批‘左’”。114

反冒进“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五十米。”118

“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冒进’,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124

“请考虑自己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126

毛泽东说:“反冒进的问题现在也搞清楚了”。128

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而播种、开路131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131

“如果我们不提出解放台湾,保持不了祖国的完整版图,我们就会犯错误,也对不住自己的祖先。”134

“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138

“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43

炮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147

周恩来概括提出“四纲一目”方案,召唤:“寥廓海天,不归何待!”157

“我们这辈子如看不到解放台湾,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162

难以预料的风云变幻——从“大跃进”到庐山会议的岁月167

面对全面大跃进已成定局,周恩来感到“指标定得过高,可能在以后出现大的‘马鞍形’”。168

“好像社会主义已经不过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不好的”。173

1958年的大跃进“打破了客观规律,主观主义大发展”。177

庐山会议前期,周恩来用主要精力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184

周恩来对彭德怀说:“今天你代替了我。其实,你有鉴于我,还写了总路线基本正确”。189

毛泽东提议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进一步批判彭德怀等同志,并决定在全党开展反右倾。“左”的错误更加泛滥。200

民以食为天——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抓粮食工作203

“产量没有那么多,有虚数。”204

“一位不愿署名的政协委员”来信,反映“饿死人”和“田地荒芜”的情况。205

人们称赞周恩来是“粮食调度的总指挥”。207

冲破禁区,周恩来和陈云建议从国外进口粮食。211

为解决粮食供应危机,“从城市压人口下乡”。214

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瓜菜代”领导小组,并调整粮食政策,实行“三定三包”。220

“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了,你家的饭桌上怎么还没体现出大好形势来呀?!”222

一场重大而漫长的国际较量——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斗争225

新中国理所当然地应该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25

揭开斗争序幕,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226

美国政府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政府坚持不懈斗争。230

为反对美国武装侵略台湾和朝鲜,中美两国代表在联合国内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斗争。235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采取攻势,给美帝代表一个反击”。241

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要作持久斗争。245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进行决战的1971年。249

持续23年的这场国际斗争,终于以美国政府的失败和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254

被动卷入,很不理解——面对“文化大革命”狂飙的兴起259

为防止“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而发动“文化大革命”,却把中央领导人之间的不同意见,误认为“修正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260

终于找出“一种形式”,即通过“文化大革命”,达到“天下大治”。263

“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准备,是背着中央“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进行的。265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诡秘情况下炮制出笼,成为发动“文革”的导火索。267

江青秘密策划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出“黑线专政”,为发动“文革”制造“理论依据”。270

康生授意聂元梓等人炮制的大字报,点燃了“文革”的熊熊烈火。273

对《五·一六通知》中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不知道指的是谁。277

周恩来说过:“文化大革命这种前进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279

力求理解、跟进,加以约束、限制——主持制定有关“文革”的限制性政策和措施283

对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革”,力求“加深理解,跟上形势”。283

对迅猛兴起的“文革”,主张“加以约束、限制”。284

主持制定一些限制性政策和措施,但大多得不到贯彻执行。287

“不能说犯了路线错误就是反革命,路线错误还是人民内部矛盾。”291

“在十一中全会后,我努力紧跟主席和林彪同志,向文革小组密切联系,有时仍有掉队之虞。”295

“刘、邓、陶是中央常委,我还要保。”299

对夺权“要加以限制”,“夺权是夺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权”。304

呕心沥血,力排阻碍——保障铁路交通运输309

“我更担心的是铁路停断和阻塞。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一旦停断,整个国民经济就瘫痪了。”309

“铁路交通绝不能瘫痪,交通一刻也不能中断。”“必须对铁路交通实行全面军管。”312

“我为什么强调不能冲击军管会?就是因为全线铁路都分配给野战军一段一段地护路。”316

“郑州……停车三千多节,我心里非常难过”。“如果我有工夫,我自己亲自到郑州去”。318

“破坏铁路、砸毁桥梁的行动完全是反革命行为,必须实行专政措施。”321

顾全大局,相忍为党——面对批判极左思潮的反弹326

《人民日报》的一组文章和江青一伙刹住1972年下半年出现的“修正主义回潮”。326

王若水致信毛泽东,引发他作出林彪路线实质是极右的决断。329

毛泽东批评外交部《新情况》上的一篇文章,张春桥认为“整治周恩来的时机又到了”。331

毛泽东借中美会谈的误传,严厉批评周恩来“右倾”,而江青一伙则诬蔑周恩来是“投降主义”。335

毛泽东认为,对周恩来“批评一下可以,打倒不行”。338

出以公心,促成复出——力促邓小平复出任职342

毛泽东说:“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小平出来。”周恩来力促邓小平复出。342

周恩来证明邓小平“入团、转党”的真实情况,毛泽东不同意开除邓小平的党籍。345

周恩来亲自安排邓小平疏散到江西,后来,他在江西还念叨“我的同行”邓小平。348

毛泽东说邓小平是人民内部矛盾后,周恩来为邓小平复出广造舆论。350

邓小平致信毛泽东,再次提出要求工作,毛泽东很快批示,对邓小平一生作出肯定评价。353

周恩来机智地促成毛泽东决定邓小平复出,并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邓小平同志任职的通知》。355

邓小平复职后,江青一伙掀起“批林批孔”运动,并反对邓小平率团出席特别联大会议,受到毛泽东严厉批评。360

鉴于周恩来的病情严重,毛泽东提议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周恩来得知后,非常高兴。365

开展“组阁”斗争避免大权旁落——为四届人大“组阁”而作最后斗争368

“四人帮”策划“组阁”夺权,毛泽东一锤定音:“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并再次提议邓小平任第一副总理。368

江青为图谋“组阁”夺权,多次致信毛泽东,毛泽东批评说:“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江青有野心。”373

“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和毛泽东共同作出“长沙决策”。375

为落实“长沙决策”,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避免了大权旁落于“四人帮”之手。377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伟人逝世举国悲恸381

“四人帮”对“组阁”失败怀恨在心,掀起批判“经验主义”的恶浪,矛头直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但多次受到毛泽东严厉批评和遏制。381

周恩来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传达、贯彻毛泽东批评“四人帮”的讲话。385

毛泽东同周恩来商定,改由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随即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学习、贯彻毛泽东的讲话,集中批评“四人帮”。388

“四人帮”伺机反扑,借评《水浒》大批投降派,矛头直指周恩来,并发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再次整倒邓小平。390

在生命垂危时刻,周恩来盛赞邓小平:“你这一年干得很好,”并激愤地呼喊:“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393

在举国悲恸的日子里,“四人帮”极力压低周恩来的治丧规格。邓小平致悼词说:周恩来“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395

主要参考书目399

后记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