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 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立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 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立场](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38645.jpg)
- 张一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182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 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立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篇 思的印迹——走向文本学语境中的“回到马克思”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历史考察 3
1.历史发展的基础:自然、神灵与人 3
2.黑格尔:人之外的历史 7
3.马克思历史观起点的转换 9
现代自然科学的总体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4
1.果真出现了“新的世界图景”吗 15
2.现代科学总体理论框架的新特征 18
3.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22
作为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的人的自然环境 27
1.处在实践过程中的人的自然环境 28
2.人的自然环境与天然物质的一般差别 30
3.提出人的自然环境的意义 33
当代哲学认识论研究方向的重大转变 35
1.当代认识论研究方向转变的客观基础 35
2.认识论研究方向转变的重要问题38
3.认识论研究方向转变的意义42
人类科学理性与主体价值尺度的历史统一 45
1.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立的历史线索46
2.分裂的西方理性新的合流趋向49
3.一种启示 54
先在的自然、基始的实践与第一级的物质生产 59
1.自然物质与人类实践的关系60
2.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62
马克思哲学逻辑转换中三大难题的深层解决 65
1.马克思哲学逻辑转换中的三大难题65
2.马克思的劳动异化逻辑框架的最初解构70
3.新的理论基石:从人类主体出发的客观物质实践74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初始逻辑 81
1.手稿的基本的结构82
2.实践与自然和实践与观念89
3.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逻辑94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解读模式与文本学 101
1.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 102
2.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三类文本及其哲学评估 110
3.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三个理论制高点 115
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的确立 121
1.第一笔记本的文本结构与总体逻辑分析121
2.第一笔记本第一部分中的两种话语123
3.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史观126
科学批判理论的新基点 136
1.《致安年柯夫的信》的特定写作语境 137
2.一定的历史的暂时的历史情境141
3.能有:一种逻辑与现实的科学联结148
下篇 观念圣殿中的激进救赎——文本学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55
1.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说157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66
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特征168
4.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170
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地位 175
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范畴的哲学命意 179
1.总体性范畴的历史线索179
2.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181
3.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概念的真伪 18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188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原则与人学异化论189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19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内在逻辑冲突 195
1.主体超越性:反对经济决定论195
2.反人的无主体过程:科学主义的理论反拨202
3.逻辑极性的消解:一个理论辨识 206
4.一个特设说明210
当代国外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理论主干 215
1.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216
2.前东德的“柯辛教科书”与赛迪尔的“实践中心论”218
3.日本的实践唯物主义体系化研究222
市场交换中的关系物化与工具理性的伪物性化 228
1.异化与物化:从黑格尔、马克思到韦伯228
2.青年卢卡奇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虚假关联234
3.数量化的可计算性与物化结构238
4.物化与真实主体价值的遮蔽241
自然与社会的双向中介:关系本体论之证伪 246
1.经济学研究是马克思新哲学的直接基础247
2.反对卢卡奇:社会与自然的双向中介250
3.社会存在向自然物质的退化253
4.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257
拒斥对马克思概念的歪曲:物还是人? 261
1.马克思不是经济主义和享乐主义式的唯物主义262
2.什么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265
3.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人的抗议269
科西克的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 273
1.科西克的哲学逻辑构架 274
2.假与真:“伪具体”世界与实在世界277
3.遮蔽与解蔽:走向本质的现象学之路282
4.摧毁伪具体:辩证思维与革命实践285
历史总体化的人学辩证法 289
1.人之存在:概念不逮中的谋划290
2.批判的人学辩证法是如何可能的297
3.总体性与总体化302
4.总体化与个人的辩证法307
生成的辩证法与现成的辩证法 310
1.《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逻辑结构 310
2.个体存在的初始总体化与人类关系 316
3.匮乏:人的存在本体中的异化基础 322
4.异化的实践与定形物的统治327
空无与黑夜:青年阿尔都塞的哲学关键词 334
1.阿尔都塞真实的一生335
2.四个面相的阿尔都塞338
3.空无:一种本体论的逻辑341
4.“人,那个夜晚”345
5.结语 349
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 351
1.问题式的基本语境351
2.怎样追问:作为思之生产之基型的问题式357
3.统摄问题域及其对象性质的隐性功能结构 360
隐蔽的上帝:真善美圣的存在和不存在 367
1.悲剧:上帝在宇宙的世界化中缺席 368
2.悲剧的诞生:一场上帝做观众的演出 373
3.在世界之中拒绝世界 377
4.崇高和世俗一体的悲剧人 381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385
1.后人学:启蒙的辩证法 386
2.“被管理的世界”:工具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394
3.社会原子与幻象统治现实 398
4.无调哲学:从“星丛”与“力场”中消失的主体与客体对立 403
5.否定的辩证法:同一性逻辑的伪谬性 410
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 417
1.哈贝马斯与福科:当代理论皮影戏中的两种传统主体观 417
2.阿尔都塞与拉康:主体空无性中的异质性 420
3.删除乡愁:“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景观 424
4.不可弥合的创伤:齐泽克的后马克思政治理念 427
附录435
马克思之思的当代性言说 435
哲学写作:从“我们认为”到“我以为” 439
理论研究中文献阅读的方法 445
方法的前置与自觉:马克思何以呈现 451
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 455
后记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