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经络穴位图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靳士英等编著;张彤云绘图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097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经络-图解;针灸疗法-穴位-图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针灸经络穴位图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2 商周时期的起步1
目录1
第1章 中国针灸发展史略1
1.1 针灸的创始与经络穴位的发现1
1.5 隋唐五代时期的发展2
1.3 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奠基2
1.4 晋至南北朝时期的进步2
1.7 明清民国时期的成就3
1.6 宋金元时期的繁荣3
1.8 新中国建立后针灸的勃兴4
图1-1 《素问·异法方宜论》5
图1-5 商代砭镰6
图1-2 仰韶文化砭石6
图1-3 新石器时期骨针6
图1-4 马家窑文化舞蹈纹盆6
图1-8 二里头文化骨针、骨笄7
图1-6 商周甲骨文、金文中的针灸熨法及按摩相关文字7
图1-7 商周时期玉砭玉针(1)、(2)7
图1-11 扁鹊汉代画像石①、②8
图1-9 古艾图辨种8
图1-10 晚商大巫铜像8
图1-15 《阴阳十一脉灸经》帛书9
图1-12 战国时期青铜针9
图1-13 《五十二病方》帛书9
图1-14 《足臂十一脉灸经》帛书9
图1-19 西汉金银针示意图10
图1-16 《灵枢·经脉》10
图1-17 《素问》注中的《中诰孔穴图经》10
图1-18 西汉金针10
图1-23 华佗画像11
图1-20 西汉人体经脉漆俑11
图1-21 东汉针灸陶俑11
图1-22 武威汉代医简11
图1-26 《肘后备急方》12
图1-24 《针灸甲乙经》12
图1-25 《脉经》12
图1-27 《产经·妊妇脉图》(1)~(5)13
图1-31 《医心方》中的针灸部分14
图1-28 《千金方》中的针灸部分14
图1-29 《外台秘要》中的明堂图14
图1-30 《烟萝图》14
图1-33 宋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残石(1)~(4)15
图1-3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2)15
图1-35 明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石拓片16
图1-34 宋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残石拓片16
图1-36 丁德用《井荥俞经合图》(1)~(5)17
图1-38 《玄门内照图》中的杨介《存真图》18
图1-37 《欧希范五脏图》18
图1-39 《顿医抄》中的《存真环中图》19
图1-40 《万安方》中的《存真环中图》20
图1-43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中的内境图21
图1-41 《朱提点内境论》21
图1-42 《针灸资生经》21
图1-45 《医学入门·内景全图》22
图1-44 《十四经发挥》经穴图(1)~(3)22
图1-47 《针灸大成》经穴图(1)~(4)23
图1-46 《铜人明堂图》23
图1-48 《类经图翼》经穴图24
图1-49 《明堂经脉图》25
图1-50 《正伏侧人及脏腑明堂图》26
图1-51 《针灸集成》所附《正伏侧脏腑明堂图》(1)~(4)27
图1-54 光绪铜人(1)、(2)28
图1-52 《刺灸心法要诀》经穴图28
图1-53 乾隆小铜人28
图1-56 雍正铜人29
图1-55 半跪式铜人29
图1-57 日本东博所藏古铜人(1)~(8)30
图1-60 日本东博所藏木制铜人35
图1-58 日本东博所藏金属网式铜人35
图1-59 德国汉堡所藏金属网式铜人35
图1-63 日本象牙雕经络模型36
图1-61 日本《铜人形传》36
图1-62 日本古代黄杨木雕内景模型36
图1-66 堪萨斯大学所藏小铜人37
图1-64 韩国昌德宫所藏铜人37
图1-65 英国所藏童子铜人37
图1-68 铜人明堂图(背图)38
图1-67 铜人明堂图(面图)38
图1-69 铜人明堂之图(1)~(4)39
图1-71 宁波府刊明堂之图(侧人图)41
图1-70 宁波府刊明堂之图(仰人、伏人合幅)41
图1-73 修正正伏侧脏腑明堂图(1)~(4)42
图1-72 五脏之图42
图1-76 身形藏腑图44
图1-74 心气图44
图1-75 内景图44
2.2 腧穴的分类与功能45
第2章 针灸基本理论45
2.1 经络的分类与功能45
2.3.2 原穴46
2.2.1 经穴46
2.2.2 经外穴46
2.2.3 阿是穴46
2.2.4 微针穴46
2.3 特定穴46
2.3.1 五输穴46
2.3.4 郄穴47
2.3.3 络穴47
2.3.9 六腑下合穴48
2.3.5 背俞穴48
2.3.6 募穴48
2.3.7 八会穴48
2.3.8 八脉交会穴48
2.5.2 腧穴定位的具体方法49
2.4 穴位名称、部位的标准化49
2.4.1 经穴、经外穴、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49
2.4.2 经穴、经外穴、头针穴线的国际标准49
2.5 腧穴定位的依据与方法49
2.5.1 腧穴定位的依据49
2.6.2 力求符合人体真实解剖结构51
2.6 图解的特点与应用中的注意51
2.6.1 贯彻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51
2.6.3 注意生理变异与个体差异52
2.6.4 运用骨性标志取穴的方法53
2.7.1 针法的种类与特点54
2.7 针灸疗法的种类54
2.8.1 毫针刺法55
2.7.2 灸法的种类与特点55
2.8 针刺法55
2.9.2 选穴法59
2.8.2 其他针刺法59
2.9 处方法59
2.9.1 处方原则59
2.9.3 配穴法60
图2-1 骨度折量寸(正面)61
图2-2 骨度折量寸(背面)62
图2-3 骨度折量寸(侧面)63
图2-4 指寸法64
图2-6 毫针、三棱针、七星针示意图65
图2-5 古代九针示意图65
图2-7 常用灸法66
图2-8 常用进针法67
图2-10 常用运针法68
图2-9 进针角度68
图2-11 针刺哑门、大椎防止损伤延髓、脊髓69
十二经脉70
第3章 十四经穴70
概说70
十五络脉71
奇经八脉71
图3-2 手阳明大肠经与腧穴概观73
图3-1 手太阴肺经与腧穴概观73
图3-3 足阳明胃经与腧穴概观74
图3-4 足太阴脾经与腧穴概观75
图3-6 手太阳小肠经与腧穴概观76
图3-5 手少阴心经与腧穴概观76
图3-7 足太阳膀胱经与腧穴概观77
图3-9 手厥阴心包经与腧穴概观78
图3-8 足少阴肾经与腧穴概观78
图3-11 足少阳胆经与腧穴概观79
图3-10 手少阳三焦经与腧穴概观79
图3-13 督脉与腧穴概观80
图3-12 足厥阴肝经与腧穴概观80
图3-14 任脉与腧穴概观81
图3-15 头面部穴(侧面)总图82
图3-16 胸腹部穴总图83
图3-17 背部穴总图84
图3-18 侧胸腹部穴总图85
3.1.8 经渠 經渠 LU 886
3.1 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陰肺經穴 Shǒutàiyīn Fèijīngxué Points of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86
3.1.1 中府 LU 186
3.1.2 云门 雲門 LU 286
3.1.3 天府 LU 386
3.1.4 侠白 俠白 LU 486
3.1.5 尺泽 尺澤 LU 586
3.1.6 孔最 LU 686
3.1.7 列缺 LU 786
图3-19 手三阴经穴(上肢部)87
图3-21 肺经穴(前臂、手部)88
图3-20 肺经穴(胸部、上臂部)88
3.2.3 三间 三間 LI 389
3.1.9 太渊 太淵 LU 989
3.1.10 鱼际 魚際 LU 1089
3.1.11 少商 LU 1189
3.2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陽明大腸經穴 Shǒuyángmín9 Dàchángjīngxué Points of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I89
3.2.1 商阳 商陽 LI 189
3.2.2 二间 二間 LI 289
3.2.11 曲池 LI 1190
3.2.4 合谷 LI 490
3.2.5 阳溪 陽谿 LI 590
3.2.6 偏历 偏歷 LI 690
3.2.7 温溜 溫溜 LI 790
3.2.8 下廉 LI 890
3.2.9 上廉 LI 990
3.2.10 手三里 LI 1090
3.2.20 迎香 LI 2091
3.2.12 肘髎 LI 1291
3.2.13 手五里 LI 1391
3.2.14 臂臑 LI 1491
3.2.15 肩髃 LI 1591
3.2.16 巨骨 LI 1691
3.2.17 天鼎 LI 1791
3.2.18 扶突 LI 1891
3.2.19 口禾髎 LI 1991
图3-22 手三阳经穴(上肢、肩部)92
图3-24 大肠经穴(前臂部)93
图3-23 大肠经穴(手部)93
图3-27 大肠经、胃经及相关穴(面部)94
图3-25 大肠经穴(上臂部)94
图3-26 大肠经、胃经及相关穴(颈部)94
3.3.8 头维 頭維 ST 895
3.3 足阳明胃经穴 足陽明胃經穴 Zúyángmíng Wèijīngxué Points of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ST95
3.3.1 承泣 ST 195
3.3.2 四白 ST 295
3.3.3 巨髎 ST 395
3.3.4 地仓 地倉 ST 495
3.3.5 大迎 ST 595
3.3.6 颊车 頰車 ST 695
3.3.7 下关 下關 ST 795
3.3.20 承满 承滿 ST 2096
3.3.9 人迎 ST 996
3.3.10 水突 ST 1096
3.3.11 气舍 氣舍 ST 1196
3.3.12 缺盆 ST 1296
3.3.13 气户 氣户 ST 1396
3.3.14 库房 庫房 ST 1496
3.3.15 屋翳 ST 1596
3.3.16 膺窗 ST 1696
3.3.17 乳中 ST 1796
3.3.18 乳根 ST 1896
3.3.19 不容 ST 1996
3.3.31 髀关 髀關 ST 3197
3.3.21 梁门 梁門 ST 2197
3.3.22 关门 關門 ST 2297
3.3.23 太乙 ST 2397
3.3.24 滑肉门 滑肉門 ST 2497
3.3.25 天枢 天樞 ST 2597
3.3.26 外陵 ST 2697
3.3.27 大巨 ST 2797
3.3.28 水道 ST 2897
3.3.29 归来 歸來 ST 2997
3.3.30 气冲 氣衝 ST 3097
3.3.40 丰隆 豐隆 ST 4098
3.3.32 伏兔 ST 3298
3.3.33 阴市 陰市 ST 3398
3.3.34 梁丘 ST 3498
3.3.35 犊鼻 犢鼻 ST 3598
3.3.36 足三里 ST 3698
3.3.37 上巨虚 上巨虛 ST 3798
3.3.38 条口 條口 ST 3898
3.3.39 下巨虚 下巨虛 ST 3998
图3-28 胃经穴(头面部)99
3.3.41 解溪 解谿 ST 4199
3.3.42 冲阳 衝陽 ST 4299
3.3.43 陷谷 ST 4399
3.3.44 内庭 ST 4499
3.3.45 厉兑 厲兑 ST 4599
图3-29 胃经穴(胸腹部)100
图3-30 胃经穴(下肢部)101
图3-33 胃经穴(足背部)102
图3-31 胃经穴(大腿部)102
图3-32 胃经穴(小腿部)102
3.4.7 漏谷 SP 7103
3.4 足太阴脾经穴 足太陰脾經穴 Zútàiyīn Píjīngxué Points of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103
3.4.1 隐白 隱白 SP 1103
3.4.2 大都 SP 2103
3.4.3 太白 SP 3103
3.4.4 公孙 公孫 SP 4103
3.4.5 商丘 SP 5103
3.4.6 三阴交 三陰交 SP 6103
3.4.17 食窦 食竇 SP 17104
3.4.8 地机 地機 SP 8104
3.4.9 阴陵泉 陰陵泉 SP 9104
3.4.10 血海 SP 10104
3.4.11 箕门 箕門 SP 11104
3.4.12 冲门 衝門 SP 12104
3.4.13 府舍 SP 13104
3.4.14 腹结 腹結 SP 14104
3.4.15 大横 SP 15104
3.4.16 腹哀 SP 16104
图3-34 足三阴经穴(下肢部)105
3.4.18 天溪 天谿 SP 18105
3.4.19 胸乡 胸鄉 SP 19105
3.4.20 周荣 周榮 SP 20105
3.4.21 大包 SP 21105
图3-36 脾经穴(小腿部)106
图3-35 脾经穴(足部)106
图3-39 脾经穴(腹部)107
图3-37 血海穴(大腿内侧)107
图3-38 血海穴经验取穴法107
3.5.6 阴郄 陰郄 HT 6108
图3-40 脾经穴(胸部)108
3.5 手少阴心经穴 手少陰心經穴 Shǒushàoyīn Xīnjīngxué Points of Heart Meridian of Hand-Shaoyin,HT108
3.5.1 极泉 極泉 HT 1108
3.5.2 青灵 青靈 HT 2108
3.5.3 少海 HT 3108
3.5.4 灵道 靈道 HT 4108
3.5.5 通里 HT 5108
图3-41 心经穴(臂部)109
3.5.7 神门 神門 HT 7109
3.5.8 少府 HT 8109
3.6.2 前谷 SI 2110
图3-42 劳宫、少府经验取穴法110
图3-43 劳宫、中冲及相关穴(手掌部)110
3.5.9 少冲 少衝 HT 9110
3.6 手太阳小肠经穴 手太陽小腸經穴 Shǒutàiyáng Xiǎochángj īngxué Points of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SI110
3.6.1 少泽 少澤 SI 1110
3.6.11 天宗 SI 11111
3.6.3 后溪 後谿 SI 3111
3.6.4 腕骨 SI 4111
3.6.5 阳谷 陽谷 SI 5111
3.6.6 养老 養老 SI 6111
3.6.7 支正 SI 7111
3.6.8 小海 SI 8111
3.6.9 肩贞 肩貞 SI 9111
3.6.10 臑俞 SI 10111
图3-45 前谷、后溪经验取穴法112
3.6.12 秉风 秉風 SI 12112
3.6.13 曲垣 SI 13112
3.6.14 肩外俞 SI 14112
3.6.15 肩中俞 SI 15112
3.6.16 天窗 SI 16112
3.6.17 天容 SI 17112
3.6.18 颧髎 顴髎 SI 18112
3.6.19 听宫 聽宫 SI 19112
图3-44 小肠经穴(手背部)112
图3-47 后头部诸穴113
图3-46 小肠经穴(肩部)113
3.7.10 天柱 BL 10114
3.7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太陽膀胱經穴 Zútàiyáng Pángguāngjīngxué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114
3.7.1 睛明 BL 1114
3.7.2 攒竹 攢竹 BL 2114
3.7.3 眉冲 眉衝 BL 3114
3.7.4 曲差 BL 4114
3.7.5 五处 五處 BL 5114
3.7.6 承光 BL 6114
3.7.7 通天 BL 7114
3.7.8 络却 絡郤 BL 8114
3.7.9 玉枕 BL 9114
3.7.18 肝俞 BL 18115
3.7.11 大杼 BL 11115
3.7.12 风门 風門 BL 12115
3.7.13 肺俞 BL 13115
3.7.14 厥阴俞 厥陰俞 BL 14115
3.7.15 心俞 BL 15115
3.7.16 督俞 BL 16115
3.7.17 膈俞 BL 17115
3.7.27 小肠俞 小腸俞 BL 27116
3.7.19 胆俞 膽俞 BL 19116
3.7.20 脾俞 BL 20116
3.7.21 胃俞 BL 21116
3.7.22 三焦俞 BL 22116
3.7.23 肾俞 腎俞 BL 23116
3.7.24 气海俞 氣海俞 BL 24116
3.7.25 大肠俞 大腸俞 BL 25116
3.7.26 关元俞 關元俞 BL 26116
3.7.38 浮郄 BL 38117
3.7.28 膀胱俞 BL 28117
3.7.29 中膂俞 BL 29117
3.7.30 白环俞 白環俞 BL 30117
3.7.31 上髎 BL 31117
3.7.32 次髎 BL 32117
3.7.33 中髎 BL 33117
3.7.34 下髎 BL 34117
3.7.35 会阳 會陽 BL 35117
3.7.36 承扶 BL 36117
3.7.37 殷门 殷門 BL 37117
3.7.49 意舍 BL 49118
3.7.39 委阳 委陽 BL 39118
3.7.40 委中 BL 40118
3.7.41 附分 BL 41118
3.7.42 魄户 BL 42118
3.7.43 膏肓 BL 43118
3.7.44 神堂 BL 44118
3.7.45 ? 譩譆 BL 45118
3.7.46 膈关 膈關 BL 46118
3.7.47 魂门 魂門 BL 47118
3.7.48 阳纲 陽綱 BL 48118
3.7.59 跗阳 跗陽 BL59119
3.7.50 胃仓 胃倉 BL 50119
3.7.51 肓门 肓門 BL 51119
3.7.52 志室 BL 52119
3.7.53 胞肓 BL 53119
3.7.54 秩边 秩邊 BL54119
3.7.55 合阳 合陽 BL 55119
3.7.56 承筋 BL56119
3.7.57 承山 BL 57119
3.7.58 飞扬 飛揚 BL 58119
3.7.67 至阴 至陰 BL 67120
3.7.60 昆仑 崑崙 BL 60120
3.7.61 仆参 僕参 BL 61120
3.7.62 申脉 申脈 BL 62120
3.7.63 金门 金門 BL 63120
3.7.64 京骨 BL 64120
3.7.65 束骨 BL 65120
3.7.66 足通谷 BL 66120
图3-48 膀胱经穴(下肢部)121
图3-50 膀胱经穴(足外侧部)122
图3-49 膀胱经穴(小腿部)122
3.8.8 交信 KI 8123
3.8 足少阴肾经穴 足少陰腎經穴 Zúshàoyīn Shènjīngxué Points of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KI123
3.8.1 涌泉 湧泉 KI 1123
3.8.2 然谷 KI 2123
3.8.3 太溪 太谿 KI 3123
3.8.4 大钟 大鐘 KI 4123
3.8.5 水泉 KI 5123
3.8.6 照海 KI 6123
3.8.7 复溜 復溜 KI 7123
3.8.19 阴都 陰都 KI 19124
3.8.9 筑宾 築賓 KI 9124
3.8.10 阴谷 陰谷 KI 10124
3.8.11 横骨 KI 11124
3.8.12 大赫 KI 12124
3.8.13 气穴 氣穴 KI 13124
3.8.14 四满 四滿 KI 14124
3.8.15 中注 KI 15124
3.8.16 肓俞 KI 16124
3.8.17 商曲 KI 17124
3.8.18 石关 石關 KI 18124
图3-51 肾经穴(小腿内侧部)125
3.8.20 腹通谷 KI 20125
3.8.21 幽门 幽門 KI 21125
3.8.22 步廊 KI 22125
3.8.23 神封 KI 23125
3.8.24 灵墟 靈墟 KI 24125
3.8.25 神藏 KI 25125
3.8.26 彧中 KI 26125
3.8.27 俞府 KI 27125
图3-53 肾经穴(足内侧部)126
图3-52 肾经涌泉穴(足底部)126
3.9.8 劳宫 勞宫 PC 8127
3.9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厥陰心包經穴 Shǒujúeyīn Xīnbāojīngxué Points of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PC127
3.9.1 天池 PC 1127
3.9.2 天泉 PC 2127
3.9.3 曲泽 曲澤 PC 3127
3.9.4 郄门 郄門 PC 4127
3.9.5 间使 間使 PC 5127
3.9.6 内关 内關 PC 6127
3.9.7 大陵 PC 7127
图3-54 心包经穴(前臂、手掌部)128
3.9.9 中冲 中衝 PC 9128
3.10.8 三阳络 三陽絡 SJ 8(TE 8)129
3.10 手少阳三焦经穴 手少陽三焦經穴 Shǒushàoyáng Sānjiāojīngxué Points of Sanjiao(Triple Energizer)Meridian of Hand-Shaoyang,SJ(TE)129
3.10.1 关冲 關衝 SJ 1(TE 1)129
3.10.2 液门 液門 SJ 2(TE 2)129
3.10.3 中渚 SJ 3(TE 3)129
3.10.4 阳池 陽池 SJ 4(TE 4)129
3.10.5 外关 外關 SJ 5(TE 5)129
3.10.6 支沟 支溝 SJ 6(TE 6)129
3.10.7 会宗 會宗 SJ 7(TE 7)129
3.10.18 瘈脉 瘈脈 SJ 18(TE 18)130
3.10.9 四渎 四瀆 SJ 9(TE 9)130
3.10.10 天井 SJ 10(TE 10)130
3.10.11 清冷渊 清冷淵 SJ 11(TE 11)130
3.10.12 消泺 消濼 SJ 12(TE 12)130
3.10.13 臑会 臑會 SJ 13(TE 13)130
3.10.14 肩髎 SJ 14(TE 14)130
3.10.15 天髎 SJ 15(TE 15)130
3.10.16 天牖 SJ 16(TE 16)130
3.10.17 翳风 翳風 SJ 17(TE 17)130
图3-56 三焦经穴(前臂部)131
图3-55 三焦经穴(手背部)131
图3-58 三焦经与相关穴(肩部)132
图3-57 三焦经穴(肩臂部)132
3.11.4 颔厌 頷厭 GB 4133
3.10.19 颅息 顱息 SJ 19(TE 19)133
3.10.20 角孙 角孫 SJ 20(TE 20)133
3.10.21 耳门 耳門 SJ 21(TE 21)133
3.10.22 耳和髎 SJ 22(TE 22)133
3.10.23 丝竹空 絲竹空 SJ 23(TE 23)133
3.11 足少阳胆经穴 足少陽膽經穴 Zúshàoyáng Dǎnjīngxué Pionts of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GB133
3.11.1 瞳子髎 GB 1133
3.11.2 听会 聽會 GB 2133
3.11.3 上关 上關 GB 3133
3.11.15 头临泣 頭臨泣 GB 15134
3.11.5 悬颅 懸顱 GB 5134
3.11.6 悬厘 懸釐 GB 6134
3.11.7 曲鬓 曲鬢 GB 7134
3.11.8 率谷 GB 8134
3.11.9 天冲 天衝 GB 9134
3.11.10 浮白 GB 10134
3.11.11 头窍阴 頭竅陰 GB 11134
3.11.12 完骨 GB 12134
3.11.13 本神 GB 13134
3.11.14 阳白 陽白 GB 14134
3.11.24 日月 GB 24135
3.11.16 目窗 GB 16135
3.11.17 正营 正營 GB 17135
3.11.18 承灵 承靈 GB 18135
3.11.19 脑空 腦空 GB 19135
3.11.20 风池 風池 GB 20135
3.11.21 肩井 GB 21135
3.11.22 渊腋 淵腋 GB 22135
3.11.23 辄筋 輒筋 GB 23135
3.11.33 膝阳关 膝陽關 GB 33136
3.11.25 京门 京門 GB 25136
3.11.26 带脉 帶脈 GB 26136
3.11.27 五枢 五樞 GB 27136
3.11.28 维道 維道 GB 28136
3.11.29 居髎 GB 29136
3.11.30 环跳 環跳 GB 30136
3.11.31 风市 風市 GB 31136
3.11.32 中渎 中瀆 GB 32136
3.11.41 足临泣 足臨泣 GB 41137
3.11.34 阳陵泉 陽陵泉 GB 34137
3.11.35 阳交 陽交 GB 35137
3.11.36 外丘 GB 36137
3.11.37 光明 GB 37137
3.11.38 阳辅 陽輔 GB 38137
3.11.39 悬钟 懸鐘 GB 39137
3.11.40 丘墟 丘 GB 40137
图3-60 胆经穴(头面部)138
图3-59 三焦、小肠、胆经穴(头面部)138
图3-63 胆经环跳穴(臀部)139
图3-61 胆经穴(侧胸部)139
图3-62 胆经穴(侧腹部)139
图3-64 胆经穴(下肢外侧部)140
图3-68 胆经穴(足背部)141
图3-65 胆经穴(大腿外侧部)141
图3-66 风市经验取穴法141
图3-67 胆经穴(小腿外侧部)141
3.12.4 中封 LR 4142
3.11.42 地五会 地五會 GB 42142
3.11.43 侠溪 俠谿 GB 43142
3.11.44 足窍阴 足竅陰 GB 44142
3.12 足厥阴肝经穴 足厥陰肝經穴 Zújuéyīn Gānjīngxué Points of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LR142
3.12.1 大敦 LR 1142
3.12.2 行间 行間 LR 2142
3.12.3 太冲 太衝 LR 3142
3.12.12 急脉 急脈 LR 12143
3.12.5 蠡沟 蠡溝 LR 5143
3.12.6 中都 LR 6143
3.12.7 膝关 膝關 LR 7143
3.12.8 曲泉 LR 8143
3.12.9 阴包 陰包 LR 9143
3.12.10 足五里 LR 10143
3.12.11 阴廉 陰廉 LR 11143
图3-71 肝经穴(大腿内侧部)144
图3-69 肝经穴(足背部)144
图3-70 肝经穴(小腿内侧部)144
图3-73 肝经穴(侧胸部)145
图3-72 肝经穴(大腿根部)145
图3-74 督脉、任脉穴(会阴部)146
3.12.13 章门 章門 LR 13146
3.12.14 期门 期門 LR 14146
3.13 督脉穴 督脈穴 Dūmàixué Points of Du Me ridian(Governor Vessel),DU(GV)146
3.13.1 长强 長强 DU 1(GV 1)146
3.13.2 腰俞 DU 2(GV 2)146
3.13.3 腰阳关 腰陽關 DU 3(GV 3)146
3.13.4 命门 命門 DU 4(GV 4)146
3.13.13 陶道 DU 13(GV 13)147
3.13.5 悬枢 懸樞 DU 5(GV 5)147
3.13.6 脊中 DU 6(GV 6)147
3.13.7 中枢 中樞 DU 7(GV 7)147
3.13.8 筋缩 筋縮 DU 8(GV 8)147
3.13.9 至阳 至陽 DU 9(GV 9)147
3.13.10 灵台 靈臺 DU 10(GV 10)147
3.13.11 神道 DU 11(GV 11)147
3.13.12 身柱 DU 12(GV 12)147
图3-75 督脉穴(脊椎棘突定位)148
3.13.14 大椎 DU 14(GV 14)148
3.13.15 哑门 啞門 DU 15(GV 15)148
3.13.16 风府 風府 DU 16(GV 16)148
3.13.17 脑户 腦户 DU 17(GV 17)148
3.13.25 素髎 DU 25(GV 25)149
3.13.18 强间 强間 DU 18(GV 18)149
3.13.19 后顶 後頂 DU 19(GV 19)149
3.13.20 百会 百會 DU 20(GV 20)149
3.13.21 前顶 前頂 DU 21(GV 21)149
3.13.22 囟会 顖會 DU 22(GV 22)149
3.13.23 上星 DU 23(GV 23)149
3.13.24 神庭 DU 24(GV 24)149
图3-76 督脉穴(头项背部)150
3.14.3 中极 中極 RN 3(CV 3)151
3.13.26 水沟 水溝 DU 26(GV 26)151
3.13.27 兑端 DU 27(GV 27)151
3.13.28 龈交 齦交 DU 28(GV 28)151
图3-77 督脉龈交穴151
3.14 任脉穴 任脈穴 Rènmàixué Points of Ren Meridian(Conception Vessel),RN(CV)151
3.14.1 会阴 會陰 RN 1(CV 1)151
3.14.2 曲骨 RN 2(CV 2)151
3.14.11 建里 RN 11(CV 11)152
3.14.4 关元 關元 RN 4(CV 4)152
3.14.5 石门 石門 RN 5(CV 5)152
3.14.6 气海 氣海 RN 6(CV 6)152
3.14.7 阴交 陰交 RN 7(CV 7)152
3.14.8 神阙 神闕 RN 8(CV 8)152
3.14.9 水分 RN 9(CV 9)152
3.14.10 下脘 RN 10(CV 10)152
3.14.20 华盖 華蓋 RN 20(CV 20)153
3.14.12 中脘 RN 12(CV 12)153
3.14.13 上脘 RN 13(CV 13)153
3.14.14 巨阙 巨闕 RN 14(CV 14)153
3.14.15 鸠尾 鳩尾 RN 15(CV 15)153
3.14.16 中庭 RN 16(CV 16)153
3.14.17 膻中 RN 17(CV 17)153
3.14.18 玉堂 RN 18(CV 18)153
3.14.19 紫宫 RN 19(CV 19)153
图3-79 任脉穴(头颈部)154
图3-78 任脉穴(胸腹部)154
3.14.24 承浆 承漿 RN 24(CV 24)155
3.14.21 璇玑 璇璣 RN 21(CV 21)155
3.14.22 天突 RN 22(CV 22)155
3.14.23 廉泉 RN 23(CV 23)155
4.1.5 太阳 太陽 EX-HN 5156
第4章 经外穴156
4.1 头颈部穴 頭頸部穴 Tóujǐngbùxué Points of Head and Neck,EX-HN156
4.1.1 四神聪 四神聰 EX-HN 1156
4.1.2 当阳 當陽 EX-HN 2156
4.1.3 印堂 EX-HN 3156
4.1.4 鱼腰 魚腰 EX-HN 4156
4.1.18 翳明 EX-HN 14157
4.1.6 耳尖 EX-HN 6157
4.1.7 球后 球後 EX-HN 7157
4.1.8 上迎香 EX-HN 8157
4.1.9 内迎香 EX-HN 9157
4.1.10 耳后静脉三条 耳後静脈三條 EX-HN157
4.1.11 聚泉 EX-HN 10157
4.1.12 海泉 EX-HN 11157
4.1.13 金津 EX-HN 12157
4.1.14 玉液 EX-HN 13157
4.1.15 颊里 頰里 EX-HN157
4.1.16 牵正 牽正 EX-HN157
4.1.17 挟承浆 挾承漿 EX-HN157
图4-2 经外穴(头面部)158
4.1.19 安眠 EX-HN158
4.1.20 上廉泉 EX-HN158
4.1.21 新设 新設 EX-HN158
4.1.22 颈臂 頸臂 EX-HN158
4.1.23 颈百劳 頸百勞 EX-HN 15158
4.1.24 崇骨 EX-HN158
图4-1 神聪(头顶部,4穴)158
图4-5 聚泉穴(舌背面)159
图4-3 经外穴(头颈部)159
图4-4 内迎香、颊里、聚泉穴(口鼻腔内)159
图4-8 经外穴(头颈部正面)160
图4-6 海泉、金津、玉液穴(舌腹面)160
图4-7 耳后静脉三条(耳郭背面)160
4.2.6 提托 EX-CA161
图4-9 经外穴(头颈部侧面)161
图4-10 新设穴(项部)161
4.2 胸腹部穴 Xīongfùbùxué Points of Chest and Abdomen,EX-CA161
4.2.1 胃上 EX-CA161
4.2.2 脐中四边 臍中四邊 EX-CA161
4.2.3 三角灸 EX-CA161
4.2.4 止泻(利尿) 止瀉 EX-CA161
4.2.5 气门 氣門 EX-CA161
图4-11 经外穴(胸腹部,女性)162
4.2.7 子宫 EX-CA 1162
4.2.8 维胞 維胞 EX-CA162
4.3.13 十七椎 EX-B 8163
4.3 背部穴 Bèibùxué Points of Back,EX-B163
4.3.1 血压点 血壓點 EX-B163
4.3.2 定喘 EX-B 1163
4.3.3 结核穴 結核穴 EX-B163
4.3.4 巨阙俞 巨闕俞 EX-B163
4.3.5 夹脊 夾脊 EX-B 2163
4.3.6 胃脘下俞(胰俞) EX-B 3163
4.3.7 接脊 EX-B163
4.3.8 痞根 EX-B 4163
4.3.9 肘椎 EX-B163
4.3.10 下极俞 下極俞 EX-B 5163
4.3.11 腰宜 EX-B 6163
4.3.12 腰眼 EX-B 7163
图4-12 经外穴(背部)164
4.3.14 腰奇 EX-B 9164
图4-13 定喘、夹脊穴(背部)165
4.4.13 中魁 EX-UE 4166
4.4 上肢部穴 Shàngzhībùxué Points of Upper Extremities,EX-UE166
4.4.1 肩三针 肩三鍼 EX-UE166
4.4.2 臑上 EX-UE166
4.4.3 抬肩 擡肩 EX-UE166
4.4.4 肘尖 EX-UE 1166
4.4.5 扭伤穴 扭傷穴 EX-UE166
4.4.6 手逆注(臂中) EX-UE166
4.4.7 尺桡 尺橈 EX-UE166
4.4.8 二白 EX-UE 2166
4.4.9 中泉 EX-UE 3166
4.4.10 拳尖 EX-UE166
4.4.11 五虎 EX-UE166
4.4.12 虎口 EX-UE166
4.4.20 十宣 EX-UE 11167
4.4.14 大骨空 EX-UE 5167
4.4.15 小骨空 EX-UE 6167
4.4.16 腰痛点 腰痛點 EX-UE 7167
4.4.17 外劳宫 外勞宫 EX-UE 8167
4.4.18 八邪 EX-UE 9167
4.4.19 四缝 四縫 EX-UE 10167
图4-16 肘尖、扭伤穴(前臂部)168
图4-14 经外穴(上肢内侧部)168
图4-15 经外穴(上肢外侧部)168
图4-19 经外穴(手掌部)169
图4-17 经外穴(手背部)169
图4-18 经外穴(手背部)169
4.5.12 独阴 獨陰 EX-LE 11170
4.5 下肢部穴 Xiàzhībùxué Points of Lower Extremities,EX-LE170
4.5.1 髋骨 髖骨 EX-LE 1170
4.5.2 鹤顶 鶴頂 EX-LE 2170
4.5.3 百虫窝 百蟲窩 EX-LE 3170
4.5.4 内膝眼 EX-LE 4170
4.5.5 膝眼(膝目) EX-LE 5170
4.5.6 陵后 陵後 EX-LE170
4.5.7 胆囊 膽囊 EX-LE 6170
4.5.8 阑尾 闌尾 EX-LE 7170
4.5.9 内踝尖 EX-LE 8170
4.5.10 外踝尖 EX-LE 9170
4.5.11 八风(八冲)八風(八衝) EX-LE 10170
图4-20 经外穴(下肢前面)171
4.5.13 气端 氣端 EX-LE 12171
4.5.14 里内庭 裏内庭 EX-LE171
4.5.15 女膝 EX-LE171
4.5.16 失眠 EX-LE171
图4-24 经外穴(足底部)172
图4-21 经外穴(下肢内侧)172
图4-22 经外穴(下肢外侧)172
图4-23 经外穴(足背部)172
顶颞前斜线 頂顳前斜綫 MS 6173
第5章 微刺系统173
5.1 头针穴线 Tóuzhēnxuéxiàn Micro-system Scalp Points,MS173
额中线 額中綫 MS 1173
额旁1线 額旁1綫 MS 2173
额旁2线 額旁2綫 MS 3173
额旁3线 額旁3綫 MS 4173
顶中线 頂中綫 MS 5173
枕下旁线 枕下旁綫 MS 14174
顶颞后斜线 頂顳後斜綫 MS 7174
顶旁1线 頂旁1綫 MS 8174
顶旁2线 頂旁2綫 MS 9174
颞前线 顳前綫 MS 10174
颞后线 顳後綫 MS 11174
枕上正中线 枕上正中綫 MS 12174
枕上旁线 枕上旁綫 MS 13174
图5-1 头皮下的神经血管175
图5-2 枕部头皮下的神经血管176
图5-4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脑髓内侧面)177
图5-3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脑髓外侧面)177
图5-5 头皮层次与头针针刺角度示意178
图5-7 头针穴线(顶区)179
图5-6 头针穴线(额区)179
图5-9 头针穴线(顶颞区)180
图5-8 头针穴线(顶颞区)180
图5-11 头针穴线(枕区)181
图5-10 头针穴线MS6,MS7,MS8,SM9,SM10,MS11和大脑功能区(侧面观)181
5.2 耳针穴位(耳郭正面) ?rzhēnxuéwèi(?rgūozhèngmiàn) Points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front salfece of auricle)182
图5-12 头针穴线与大脑功能区(枕区)182
风溪 風谿 SF 1、2i183
5.2.1 耳轮穴位(11) Points of Helix,HX183
耳中 HX 1183
直肠 直腸 HX 2183
尿道 HX 3183
外生殖器 HX 4183
肛门 肛門 HX 5183
耳尖 HX 6、7i183
结节 結節 HX 8183
轮1 輪1 HX 9183
轮2 輪2 HX 10183
轮3 輪3 HX 11183
轮4 輪4 HX 12183
5.2.2 耳舟穴位(6) Points of Scapha,SF183
指 SF 1183
腕 SF 2183
胸 AH 10184
肘 SF 3184
肩 SF 4、5184
锁骨 鎖骨 SF 6184
5.2.3 对耳轮穴位(14) Points ofAntihelix,AH184
跟 AH 1184
趾 AH 2184
踝 AH 3184
膝 AH 4184
髋 髖 AH 5184
坐骨神经 坐骨神經 AH 6184
交感 AH 6a184
臀 AH 7184
腹 AH 8184
腰骶椎 AH 9184
肾上腺 腎上腺 TG 2p185
胸椎 AH 11185
颈 頸 AH 12185
颈椎 頸椎 AH 13185
5.2.4 三角窝穴位(5) Points of TriangularFossa,TF185
角窝上 角窩上 TF 1185
内生殖器 TF 2185
角窝中 角窩中 TF 3185
神门 神門 TF 4185
盆腔 TF 5185
5.2.5 耳屏穴位(9) Points of Tragus,TG185
上屏 TG 1185
下屏 TG 2185
外耳 TG 1u185
屏尖 TG 1p185
外鼻 TG 1、2i185
贲门 賁門 CO 3186
咽喉 TG 3186
内鼻 TG 4186
屏间前 屏間前 TG 21186
5.2.6 对耳屏穴位(8) Points of Antitragus,AT186
额 額 AT 1186
屏间后 屏間後 AT 11186
颞 顳 AT 2186
枕 AT 3186
皮质下 皮質下 AT 4186
对屏尖 對屏尖 AT 1、2、4i186
缘中 緣中 AT 2、3、4i186
脑干 腦幹 AT 3、4i186
5.2.7 耳甲穴位(21) Points of Conchae,CO186
口 CO 1186
食道 CO 2186
脾 CO 13187
胃 CO 4187
十二指肠 十二指腸 CO 5187
小肠 小腸 CO 6187
大肠 大腸 CO 7187
阑尾 闌尾 CO 6、7i187
艇角 CO 8187
膀胱 CO 9187
肾 腎 CO 10187
输尿管 輸尿管 CO 9、10i187
胰胆 胰膽 CO 11187
肝 CO 12187
艇中 CO 6、10i187
扁桃体 扁桃體 LO 7、8、9188
肺 CO 14188
心 CO 15188
气管 氣管 CO 16188
三焦 CO 17188
内分泌 CO 18188
5.2.8 耳垂穴位(8) Points of Ear Lobule,LO188
牙 LO 1188
舌 LO 2188
颌 頜 LO 3188
垂前 LO 4188
眼 LO 5188
内耳 L O6188
面颊 面頰 LO 5、6i188
下耳根 R 3189
5.3 耳针穴位(耳郭背面) ?rzhēnxuéwèi(?rguōbèimiàn) Points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Dorsal Salface of Auricle)189
5.3.1 耳背穴位(6) Points of Back Auricle,P189
耳背心 P 1189
耳背肺 P 2189
耳背脾 P 3189
耳背肝 P 4189
耳背肾 耳背腎 P 5189
耳背沟 耳背溝 PS189
5.3.2 耳根穴位(3) Points of Root of Auricle,R189
上耳根 R 1189
耳迷根 R 2189
图5-13 耳部的神经血管(正面)190
图5-14 耳部的神经血管(背面)191
图5-16 耳郭方位示意图(背面)192
图5-15 耳郭方位示意图(正面)192
图5-17 耳郭方位示意图(内侧面)193
图5-18 耳郭解剖名称示意图(正面)194
图5-19 耳郭解剖名称示意图(背面)195
图5-20 耳郭基本标志线示意图196
图5-21 补充设定的耳郭标志点或线条示意图197
图5-22 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正面)198
图5-24 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内侧面)199
图5-23 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199
图5-25 标准耳郭分区代号示意图(正面)200
图5-27 标准耳郭分区代号示意图(内侧面)201
图5-26 标准耳郭分区代号示意图(背面)201
图5-28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202
图5-29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正面)203
图5-31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内侧面)204
图5-30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背面)204
足 MF 24205
5.4 面针穴位 Miànzhēnxuéwèi Points of Face Acupuncture,MF205
5.4.1 额、鼻与上唇正中线穴位(7) Middle Line Points of Forehead,Nose,and Upper Lip205
首面 MF 1205
咽喉 MF 2205
肺(印堂) MF 3205
心(山根) MF 4205
肝 MF 5205
脾(素髎) MF 6205
子宫、膀胱(人中,水沟) MF 7205
5.4.2 鼻、眼、口旁部穴位(4) Laterial Points of Nose,Mouth,and Eye205
胆 膽 MF 8205
胃 MF 9205
膺乳(睛明) MF 10205
股里(地仓) MF 11205
5.4.3 颧部穴位(5) Points of Zygomatic Region205
小肠 小腸 MF 12205
大肠 大腸(颧髎) MF 13205
肩 MF 14205
臂 MF 15205
手 MF 16205
5.4.4 颊部穴位(8) Points of Cheek205
肾 腎 MF 17205
脐 臍 MF 18205
背(听宫) MF 19205
股 MF 20205
膝 MF 21205
膝髌 膝髕(颊车) MF 22205
胫 脛 MF 23205
5.6 手针穴位 Shǒuzhēnxuéwèi Points of Hand Acupuncture,MH206
5.5 鼻针穴位 Bízhēnxuéwèi Points of Nose Acupuncture,MN206
5.5.1 第1线(鼻正中线)穴位(9) Points of Line Ⅰ206
头(脑)面 頭(腦)面MN 1206
咽喉 MN 2206
肺 MN 3206
心 MN 4206
肝 MN 5206
脾 MN 6206
肾 腎 MN 7206
前阴 前陰(外生殖器) MN 8206
睾丸、卵巢 MN 9206
5.5.2 第2线(鼻骨两侧缘至鼻翼)穴位(5) Points of Line Ⅱ206
胆 膽 MN 10206
胃 MN 11206
小肠 小腸 MN 12206
大肠 大腸 MN 13206
膀胱 MN 14206
5.5.3 第3线(眉头至鼻翼外侧)穴位(9) Points of Line Ⅲ206
耳 MN 15206
胸 MN 16206
乳 MN 17206
项背 項背 MN 18206
腰脊 MN 19206
上肢 MN 20206
胯股 MN 21206
膝胫 膝脛 MN 22206
足趾 MN 23206
3号穴 3號穴 MP 3207
5.6.1 手背部穴位(14) Points of Dorsum Manus207
眼 MH 1207
胸 MH 2207
前头 前頭 MH 3207
头顶 頭頂 MH 4207
偏头 偏頭 MH 5207
后头 後頭 MH 6207
会阴 會陰 MH 7207
踝 MH 8207
肩 MH 9207
颈项 頸項 MH 10207
咽喉 MH 11207
坐骨神经 坐骨神經 MH 12207
脊椎 MH 13207
腰腿 MH 14207
5.6.2 手掌部穴位(4) Points of Palm207
胃肠 胃腸 MH 15207
足跟 MH 16207
咳喘 MH 17207
夜尿 MH 18207
5.7 足针穴位 Zúzhēnxuéwèi Points of Foot Acupuncture,MP207
5.7.1 足底部穴位(14) Points of Sole207
1号穴 1號穴 MP 1207
2号穴 2號穴 MP 2207
26号穴 26號穴 MP 26208
4号穴 4號穴 MP 4208
5号穴 5號穴 MP 5208
6号穴 6號穴 MP 6208
7号穴 7號穴 MP 7208
8号穴 8號穴 MP 8208
9号穴 9號穴 MP 9208
10号穴 10號穴 MP 10208
11号穴 11號穴 MP 11208
12号穴 12號穴 MP 12208
13号穴 13號穴 MP 13208
14号穴 14號穴 MP 14208
5.7.2 足背部穴位(12) Points of Dorsum Pedis208
15号穴 15號穴 MP 15208
16号穴 16號穴 MP 16208
17号穴 17號穴 MP 17208
18号穴 18號穴 MP 18208
19号穴 19號穴 MP 19208
20号穴 20號穴 MP 20208
21号穴 21號穴 MP 21208
22号穴 22號穴 MP 22208
23号穴 23號穴 MP 23208
24号穴 24號穴 MP 24208
25号穴 25號穴 MP 25208
下6 L 6209
5.7.3 足侧部穴位(4) Points of Laterial Pedis209
27号穴 27號穴 MP 27209
28号穴 28號穴 MP 28209
29号穴 29號穴 MP 29209
30号穴 30號穴 MP 30209
5.8腕踝针进针点 Wànhuáizhēnj inzhēndiǎn Points of Wrist and Ankle Acupuncture209
5.8.1 上肢进针点(6) Points of Upper Limb,U209
上1 U 1209
上2 U 2209
上3 U 3209
上4 U 4209
上5 U 5209
上6 U 6209
5.8.2 下肢进针点(6) Points of Lower Limb,L209
下1 L 1209
下2 L 2209
下3 L 3209
下4 L 4209
下5 L 5209
6.1.9 肾绞痛210
第6章 常见病症处方例210
6.1 常见急症210
6.1.1 中暑210
6.1.2 抽搐210
6.1.3 休克210
6.1.4 昏迷210
6.1.5 晕厥210
6.1.6 高热210
6.1.7 新生儿窒息210
6.1.8 胆绞痛210
6.2.11 膈肌痉挛211
6.1.10 心绞痛211
6.2 内、儿科常见病症211
6.2.1 感冒211
6.2.2 支气管炎211
6.2.3 支气管哮喘211
6.2.4 咯血211
6.2.5 盗汗211
6.2.6 心律不齐211
6.2.7 阵发性心动过速211
6.2.8 高血压病211
6.2.9 贫血211
6.2.10 白细胞减少症211
6.2.25 慢性肾小球肾炎212
6.2.12 胃下垂212
6.2.13 急性胃肠炎212
6.2.14 腹痛、腹胀212
6.2.15 腹泻212
6.2.16 慢性胃炎212
6.2.17 溃疡病212
6.2.18 习惯性便秘212
6.2.19 小儿疰夏(夏季热)212
6.2.20 婴幼儿腹泻212
6.2.21 小儿遗尿212
6.2.22 尿潴留212
6.2.23 尿频212
6.2.24 泌尿系感染212
6.2.35 头痛213
6.2.26 遗精213
6.2.27 阳痿213
6.2.28 早泄213
6.2.29 男性不育(精子缺陷)213
6.2.30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213
6.2.31 类风湿性关节炎213
6.2.32 Ⅱ型糖尿病213
6.2.33 痛风213
6.2.34 肥胖病213
6.2.44 精神病214
6.2.36 肋间神经痛214
6.2.37 坐骨神经痛214
6.2.38 三叉神经痛214
6.2.39 面神经炎214
6.2.40 面肌痉挛214
6.2.41 神经衰弱214
6.2.42 癔症214
6.2.43 癫癎214
6.3.5 盆腔炎215
6.2.45 震颤麻痹215
6.2.46 中风偏瘫215
6.2.47 老年性痴呆215
6.3 妇产科常见病症215
6.3.1 痛经215
6.3.2 月经失调215
6.3.3 功能性子宫出血215
6.3.4 附件炎215
6.4.7 痔216
6.3.6 子宫脱垂216
6.3.7 不孕症216
6.3.8 更年期综合征216
6.3.9 妊娠剧吐216
6.3.10 胎位不正216
6.3.11 滞产216
6.3.12 乳汁不足216
6.3.13 回乳216
6.4 外科、皮肤科病症216
6.4.1 急性乳腺炎216
6.4.2 乳腺纤维囊性病216
6.4.3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6
6.4.4 胆囊炎216
6.4.5 胆石症216
6.4.6 脱肛216
6.4.18 腰椎骨质增生症217
6.4.8 颈淋巴结结核217
6.4.9 甲状腺肿217
6.4.10 泌尿系结石217
6.4.11 慢性前列腺炎217
6.4.12 前列腺增生症217
6.4.1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7
6.4.14 无脉症217
6.4.15 落枕217
6.4.16 颈椎病217
6.4.17 腰椎间盘突出症217
6.4.31 神经性皮炎218
6.4.19 腰扭伤218
6.4.20 腰肌劳损218
6.4.21 肩关节周围炎218
6.4.22 腱鞘炎218
6.4.23 腱鞘囊肿218
6.4.24 腕管综合征218
6.4.25 腓肠肌痉挛218
6.4.26 斑秃218
6.4.27 寻常痤疮218
6.4.28 黄褐斑218
6.4.29 湿疹218
6.4.30 荨麻疹218
6.5.12 鼻出血(鼻衄)219
6.4.32 银屑病219
6.4.33 带状疱疹219
6.4.34 鸡眼219
6.5 眼、耳、鼻、喉、口腔科常见病症219
6.5.1 近视219
6.5.2 结膜炎219
6.5.3 夜盲219
6.5.4 色弱、色盲219
6.5.5 青光眼219
6.5.6 斜视219
6.5.7 视神经炎219
6.5.8 视神经萎缩219
6.5.9 扁桃体炎219
6.5.10 鼻炎219
6.5.11 嗅觉障碍219
6.6.4 空调病220
6.5.13 耳鸣、耳聋220
6.5.14 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症)220
6.5.15 急性中耳炎220
6.5.16 牙痛220
6.5.17 口腔炎220
6.5.18 复发性口疮220
6.5.19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220
6.6 其他220
6.6.1 戒烟220
6.6.2 戒酒220
6.6.3 戒毒220
参考文献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