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畜牧渔业生态建设与监控管理实务全书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畜牧渔业生态建设与监控管理实务全书 第1卷
  • 陈建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12583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6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畜牧渔业生态建设与监控管理实务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畜牧渔业监管总论3

第一章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3

第一节 家畜及其对人类的贡献3

一、提供高品质食物3

二、提供衣着及其他非食品原料5

三、劳作及提供动力5

四、为人类丰富生活服务5

第二节 畜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5

第三节 畜牧业与种植业和林业的关系6

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6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7

二、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结构调整8

第二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8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8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重要性8

三、我国的畜种结构12

四、合理调整品种结构15

五、影响畜群结构的因素18

第二节 畜牧业合理布局20

一、畜牧业合理布局的概念及意义20

二、畜牧业生产布局的原则21

三、畜牧业生产布局存在的问题23

第三节 畜牧产业化与生产经济效益24

一、畜牧业产业化链条的整合25

二、推广体系与服务产业化发展25

一、我国畜牧业已取得的成就26

二、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展望26

第四节 我国畜牧业与畜牧业现代化26

第五节 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32

一、牧区的畜牧业生产32

二、农区的畜牧业生产33

三、半农半牧区的畜牧业生产35

四、城市郊区的畜牧业生产35

一、渔业的含义37

第一节 渔业的含义及属性37

二、渔业的属性37

第三章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37

第二节 渔业的分类和生产特点38

一、渔业的分类38

二、渔业的生产特点40

第三节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2

一、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2

二、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43

一、渔业现代化的含义45

第一节 渔业现代化的含义及特征45

二、渔业现代化的特征45

第四章 渔业现代化与发展战略45

第二节 渔业现代化的内容46

一、渔业现代化的目标46

二、渔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47

三、渔业现代化的标志49

第三节 渔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50

一、提高渔业机械化水平50

二、做好近海作业的调整工作51

三、科学利用淡水水域,发展淡水养殖业51

第四节 渔业的发展战略52

一、渔业发展战略的含义及特点52

四、深化渔业经济体制改革52

二、渔业发展战略的内容53

三、渔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运行54

四、实施渔业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61

第一节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71

第一章 畜牧业饲料监控管理71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71

第二篇 畜牧业质量监控管理71

二、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的特点74

三、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及实践意义78

四、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84

第二节 饲料分类及各类饲料评述91

一、饲料分类91

二、各类饲料评述95

三、我国饲料资源146

第三节 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合饲料生产管理151

一、概述151

二、全价饲粮配方的设计方法与技巧153

三、商品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167

四、预混合饲料的配方设计169

五、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175

第四节 饲料的贮藏管理177

一、谷实饲料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177

二、贮藏饲料的方法和技术186

三、贮料的合理堆放187

第五节 饲料品质检测与鉴别190

一、饲料原料掺假现状、形式与检测程序190

二、饲料原料品质检测与鉴别方法191

第一节 家畜遗传育种及繁殖技术管理221

一、家畜遗传221

第二章 畜禽养殖监控管理221

二、家畜育种的基本方法236

三、家畜繁殖基本技术259

四、家畜育种规划266

第二节 猪的养殖管理290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性290

二、猪的品种及其杂交利用293

三、猪的饲养管理302

第三节 牛的养殖管理324

一、牛的生物学特征及品种324

二、牛的饲养管理328

三、牛的规模饲养规程349

第四节 羊的养殖管理360

一、羊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品种360

二、羊的饲养管理及放牧技术361

三、奶山羊饲养管理376

四、肉羊规模育肥技术方案382

第五节 家兔的养殖管理389

一、家兔的生物学特性389

二、家兔的经济类型与品种392

三、家兔的饲养管理398

第六节 家禽养殖管理420

一、家禽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特点421

二、家禽的繁育技术422

三、种禽蛋孵化技术432

四、现代蛋鸡生产技术与饲养管理443

五、现代肉鸡生产461

六、鸭的生产479

七、鹅的生产490

第七节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管理497

一、毛皮动物饲养管理技术497

二、药用动物饲养管理技术506

三、特种禽类饲养管理技术513

四、观赏动物的品种及饲养要点522

一、畜禽疾病的预防525

第一节 畜禽疾病的预防与用药知识525

第三章 畜禽疾病防治监控管理525

二、畜禽疾病用药知识539

第二节 畜禽检疫555

一、检疫的范围与对象556

二、检疫的种类与要求559

三、常规检疫方法概述567

四、检疫后的处理570

一、传染病574

第三节 常见禽病防治574

二、寄生虫病593

三、营养代谢病594

四、中毒性疾病597

一、病毒病600

第四节 兔病防治600

二、细菌病601

三、寄生虫病602

一、病毒性传染病603

第五节 毛皮动物疾病防治603

二、细菌性传染病607

三、寄生虫病610

四、中毒病612

五、营养和代谢病614

六、普通病617

一、病毒病618

第六节 猪病的防治618

二、细菌病620

三、寄生虫病及其他病623

一、传染病与寄生虫病624

第七节 牛病防治624

二、中毒症627

三、内外科病628

四、产科病631

一、传染病633

第八节 羊病防治633

二、普通病与寄生虫病636

三、中毒症637

一、派购641

第一节 畜产品收购管理641

第三篇 畜禽产品监管与绿色产品质量认证641

第一章 畜禽产品监控管理概述641

四、购留比例642

三、奖售642

二、预购642

九、合同定购643

八、一、二、三类商品643

五、代购643

六、议购643

七、市场收购643

二、畜产品加工业的类型644

一、畜产品加工的含义、内容和作用644

第二节 畜产品加工管理644

一、畜产品运输652

第三节 畜产品运输、贮存与包装管理652

二、畜产品贮存653

三、畜产品包装654

第四节 畜产品的流通管理655

二、畜产品流通体制656

一、我国畜产品的流通特征656

三、畜产品流通渠道658

五、畜产品流通过程662

四、畜产品流转环节662

七、畜产品流通时间663

六、畜产品的流通费用663

一、绿色食品的定义664

第一节 绿色食品的定义、分类和标志664

第二章 绿色食品环境质量要求664

三、绿色食品的标志665

二、绿色食品的分类665

一、空气环境质量要求667

第二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667

三、渔业水质要求668

二、农田灌溉水质要求668

五、土壤环境质量要求669

四、畜禽养殖用水要求669

六、土壤肥力要求670

一、污染的分类671

第一节 动物产品污染的分类及其危害671

第三章 动物产品的污染与控制671

二、动物性产品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673

一、常见细菌性食肉中毒680

第二节 常见食肉中毒及其预防680

二、常见毒素性食肉中毒683

三、生物毒素中毒687

一、污染的来源与途径690

第三节 动物产品的生物性污染与控制690

二、动物性食品的细菌菌相692

三、动物性食品中细菌的数量694

四、动物性食品中的大肠菌群695

五、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696

一、化学有毒物质污染的来源与途径697

第四节 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控制697

二、农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699

三、药物残留及其危害701

四、食品添加剂及其危害702

五、震惊世界的二恶英事件703

六、动物性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控制708

一、食品的天然放射性709

第五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危害709

二、放射性污染来源710

四、动物性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危害711

三、放射性污染的途径711

五、放射性污染的控制712

二、屠宰加工企业总平面布局的卫生要求714

一、屠宰加工厂(场)址的选择714

第四章 肉用畜禽的屠宰加工卫生与检验714

第一节 屠宰加工厂(场)的规划布局及其卫生要求714

三、屠宰加工企业主要部门和系统的卫生要求715

一、收购与检疫718

第二节 屠畜的收购、运输卫生要求及宰前检验718

二、屠畜的运输719

三、屠畜的应激反应和运输性疾病720

四、屠畜的宰前检验与管理726

第三节 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及宰后检验730

一、屠宰加工工艺流程及其卫生要求731

二、屠宰加工车间的卫生要求736

五、屠畜的宰后检验737

四、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与防护737

三、急宰车间的卫生要求737

六、宰后检验的组织方法和技术要求742

一、宰前检验与管理747

第四节 禽类的屠宰加工卫生及检验747

二、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748

四、禽类加工的卫生管理750

三、宰后检验750

一、宰前管理与检验751

第五节 家兔的屠宰加工卫生及检验751

三、宰后检验752

二、屠宰加工的卫生监督752

第六节 宰后检验的处理和盖检印753

第七节 有条件利用肉的无害化处理754

四、盐腌处理755

三、高温处理755

一、冷冻处理755

二、产酸处理755

一、清理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56

第八节 肉品生产的卫生管理756

五、炼制食用油756

三、产品包装、贮藏和运输757

二、屠宰后的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方法757

四、不合格的肉和肉制品的处理760

二、鲜肉在保藏时的变化761

一、肉的概念761

第五章 各类畜禽产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761

第一节 肉及肉制品的卫生检验761

三、肉新鲜度的检验765

四、肉的冷冻加工与冷藏肉的卫生检验773

五、腌腊制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776

六、熟肉制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781

一、蛋的构造783

第二节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检验783

三、蛋的污染与变质784

二、蛋的保鲜及卫生监督784

四、鲜蛋的卫生检验785

五、蛋制品的卫生检验787

六、蛋和蛋制品的卫生监督792

二、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793

一、乳的一般概念793

第三节 乳和乳制品的卫生检验793

三、乳在贮藏时的变化795

五、乳的加工卫生796

四、生鲜乳的生产卫生796

六、鲜乳的卫生检验798

七、乳制品的卫生检验805

八、乳及乳制品的生产管理807

第四节 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813

二、动物性食用油脂在储藏、加工中的变化814

一、生脂肪的形态及理化学特性814

四、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816

三、动物性脂肪的收集、保存与加工卫生816

一、温度与湿度825

第一节 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825

第四篇 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825

第一章 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措施825

一、排泄物的污染826

第二节 畜禽生产过程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826

二、地势826

三、交通与防疫826

四、水电设施826

四、野生动物等的污染827

三、畜禽尸体及加工废弃物的污染827

二、气味的污染827

七、畜禽生产过程环境污染的原因剖析828

六、药物残留的污染828

五、由饲料造成的污染828

一、制定与完善畜禽生产污染管理法规829

第三节 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措施829

二、推广生态养殖体系830

一、牧场的性质和规模833

第一节 畜牧场的合理设计833

第二章 畜牧场生态环境建设833

四、饲养管理方式834

三、畜禽组成及周转834

二、主要生产指标834

第二节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835

八、附属建筑及设施835

五、卫生防疫制度835

六、畜牧兽医技术参数和标准835

七、畜舍的样式和主要尺寸835

三、水源836

二、地势地形836

一、场区面积836

四、土质837

一、场地规划838

第三节 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838

五、社会条件838

二、建筑布局840

一、建筑材料的温热特性844

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主要特性844

第三章 畜舍建筑与环境控制844

二、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846

三、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847

一、基础和地基848

第二节 畜舍的基本结构848

二、墙体850

四、门、窗851

三、勒脚、散水、明沟851

五、屋顶和天棚852

六、地面(畜床)854

一、封闭舍855

第三节 畜舍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855

三、开放舍856

二、半开放舍856

一、外围护结构保温与隔热设计858

第四节 畜舍的保温与隔热858

三、屋顶和墙体的材料与构造方案859

二、畜舍温度设计参数859

一、防暑862

第五节 畜舍的防暑与降温862

二、降温864

一、畜舍的防寒866

第六节 畜舍的防寒与供暖866

二、畜舍的供暖867

一、畜舍通风换气量的确定868

第七节 畜舍的通风换气868

二、气流组织870

三、自然通风877

四、机械通风879

第八节 畜舍的光照885

一、自然光照886

二、人工光照888

一、畜舍内的水蒸气899

第九节 畜舍的排水与防潮899

二、畜舍的排水设施900

一、垫料的作用902

第十节 垫料的使用902

二、垫料的使用方法903

二、家畜适宜饲养密度904

一、饲养密度与畜舍小气候904

第十一节 家畜饲养密度904

一、大气中的有害气体909

第一节 空气污染909

第四章 畜牧场的环境污染909

二、畜舍中的有害气体912

三、畜舍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916

一、噪声的基本概念918

第二节 噪声污染918

二、噪声对家畜的影响919

一、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920

第三节 水体污染920

三、噪声的标准和预防920

二、水体污染对家畜的危害921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922

第四节 土壤污染923

一、土壤的主要污染源和危害924

二、土壤的自净作用925

一、畜牧场恶臭的消除927

第一节 畜牧场的环境管理927

第五章 畜牧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927

二、水源的防护928

三、尸体处理929

四、消毒930

五、绿化932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933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933

第二节 畜牧场的环境监测933

三、环境监测的一般方法935

一、温热环境对机体代谢的影响937

第一节 温热环境与家畜营养937

第六章 环境与家畜生产937

二、环境与家畜生产945

一、影响家畜健康的饲料物理因素954

第二节 饲料卫生954

二、影响家畜健康的饲料化学因素955

三、影响家畜健康的饲料生物学因素962

一、粪便的收集969

第一节 粪便处理969

第七章 畜禽粪便处理及臭味控制方法969

二、粪便的转运970

三、粪便贮存971

一、减少废水排放972

第二节 废水处理与再利用972

四、粪便的最终处理972

一、臭味处理方法973

第三节 畜禽场的臭味控制973

二、水的循环利用973

二、控制臭味释放974

三、粪便喷洒、贮存和臭味的控制975

第一节 热应激和冷应激976

第八章 其他环境控制976

第二节 降低热应激的管理措施977

第三节 降低冷应激的管理措施978

第五节 喷淋——滴水降温系统979

第四节 通风979

一、行政概述983

第一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概述983

第五篇 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983

第一章 畜牧业卫生行政983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的对象984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的概念和特征984

四、畜牧业卫生行政的范围985

一、畜牧业防疫监督检验机构986

第二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组织体系986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人员989

二、官方兽医制度的主要类型991

一、官方兽医和官方兽医制度991

第三节 官方兽医制度简介991

三、官方兽医制度的特征993

四、我国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的必要性995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行为概述997

第一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行为997

第二章 畜牧业卫生行政行为和畜牧业卫生行政法律关系997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行为的构成998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行为的撤销与消灭1002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法律关系概述1003

第二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法律关系1003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004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与消灭1008

一、行政法的基本知识1010

第一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法1010

第三章 畜牧业卫生行政法和畜牧业卫生行政程序法1010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法1011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法的渊源1013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程序法概述1015

第二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程序法1015

四、畜牧业卫生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及效力1015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1018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程序的分类1019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的必要性1021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的概念1021

第四章 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1021

第一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概述1021

三、我国的立法体制1023

第二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程序1025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程序的概念1025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程序的主要内容1026

第三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技术1031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立法技术的概念1031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法的结构1031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法的整理1032

第五章 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1034

第一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概述1034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1034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1034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决定的效力1035

四、畜牧业卫生行政执法的意义和作用1036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理的内容1037

第二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理1037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理的概念1037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理的表现形式1038

第三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罚1039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罚概述1039

二、违法行为的构成1040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1041

四、畜牧业卫生行政处罚的程序1042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概述1049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1049

第四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1049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1050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救济的概念1052

第一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救济概述1052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救济的意义1052

第六章 畜牧业卫生行政救济1052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争议概念1053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争议的种类和原因1053

第二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争议1053

三、畜牧业卫生行政争议的解决方法1054

一、畜牧业卫生行政救济途径的概念1055

二、畜牧业卫生行政救济途径的分类1055

第三节 畜牧业卫生行政救济的途径1055

一、饲料是养鱼的物质基础1063

第一节 饲料在鱼类养殖中的地位1063

二、饲料技术与池养高产1063

第一章 渔业饲料监控管理1063

第六篇 渔业质量监控管理1063

第二节 水生动物食性及营养需要1064

一、水生动物的食性及摄食特点1064

三、饲料与鱼类养殖现代化1064

二、水生动物的营养需要1070

三、虾、蟹、鳖等名优品种的营养需要1084

四、水生动物的营养标准1091

第三节 渔业饲料的人工配合与监控管理1092

一、配合饲料的优点1092

二、配合饲料原料及其营养价值1093

三、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1107

四、配合饲料配方实例1112

第四节 饲料的保存与质量管理1114

一、饲料的保存1114

二、饲料的质量管理1117

第五节 饲料生产系统化管理1129

一、饲料加工调制及基本技术1129

二、现代科技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1132

三、水产配合饲料的加工与生产管理1134

四、饲料加工调制机械选用及加工厂建设1135

第一节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与管理1142

一、鱼类繁殖的生物学基础1142

第二章 渔业养殖监控管理1142

二、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1148

三、鲤、鲫鱼的人工繁殖1162

四、团头鲂的人工繁殖1165

五、鲴鱼的人工繁殖1167

六、罗非鱼的人工繁殖1170

第二节 鱼苗、鱼种的培育技术与管理1172

一、主要养殖鱼类、苗种的生物学特性1172

二、鱼苗的培育1175

三、鱼种培育技术1181

四、鱼苗、鱼种培育常用的主要生产工具1187

五、鱼苗、鱼种的运输1188

第三节 主要淡水养殖类型与技术管理1191

一、池塘养鱼1191

二、网箱养鱼1198

三、水库养鱼1203

四、流水养鱼1210

五、稻田养鱼1223

六、湖泊养鱼1228

七、河道养鱼1243

第四节 淡水优质鱼类养殖技术与管理1255

一、鳜鱼养殖1255

二、鳗鲡养殖1266

三、长吻鮠养殖1275

四、南方大口鲶1278

五、淡水白鲳的养殖1281

六、乌鳢1300

七、月鳢养殖1303

八、黄鳝1306

九、草鱼的养殖1309

十、加州鲈养殖1318

十一、鳖的养殖1322

第五节 名特优虾类的养殖技术与管理1326

一、对虾的养殖1326

二、青虾的养殖1334

三、罗氏沼虾养殖1344

第六节 蟹类养殖技术与管理1355

一、河蟹养殖1355

二、青蟹的养殖1361

三、梭子蟹的养殖1371

第七节 名特优贝类的养殖管理1374

一、鲍的养殖1374

二、珍珠的养殖1393

三、牡蛎的养殖1399

四、泥蚶的养殖1404

五、文蛤的养殖1408

第一节 鱼病发生原因及症状1410

一、鱼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1410

第三章 渔业疾病防治监控管理1410

二、鱼类病原体的基本特征1412

三、鱼类病原体的传播方式1414

四、鱼病的症状与发病过程1414

第二节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1415

一、发病池塘现场调查1415

二、鱼体检查诊断1416

三、免疫诊断技术1419

第三节 鱼病的预防1422

一、建造符合防病要求的渔场1423

二、做好药物预防1423

三、光合细菌在预防鱼病中的积极作用1426

四、生态防病1427

第四节 主要渔药品种及使用方法1428

一、渔药的使用方法1428

五、鱼病的免疫预防1428

二、鱼类微生物病常用药1430

三、鱼类寄生虫病常用药1434

四、抗菌消毒药1437

五、渔用中草药1439

六、商品渔药制品1442

七、鱼用疫苗和菌苗1448

第五节 渔类疾病防治1450

一、传染性疾病防治1450

二、寄生虫疾病防治1472

三、非寄生性疾病防治1490

第六节 名特优水产品疾病防治1498

一、鲤、鲫鱼常见疾病及防治1498

二、青、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1501

三、金鱼常见疾病及防治1504

四、鳗鲡常见疾病的防治1506

五、虹鳟常见疾病及防治1507

六、罗非鱼常见疾病及防治1508

七、淡水白鲳常见疾病及防治1509

八、革胡子鲶常见疾病及防治1510

九、黄鳝常见疾病及防治1510

十、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1511

十一、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及防治1512

十二、加州鲈鱼常见疾病及防治1513

十三、鳜鱼常见疾病及防治1514

十四、真鲷常见疾病及防治1515

十五、鲍鱼常见疾病及防治1516

十六、青虾常见疾病及防治1516

十七、罗氏沼虾常见疾病及防治1517

十八、河蟹常见疾病及防治1518

十九、鳖常见疾病及防治1520

二十、乌龟常见疾病及防治1522

二十一、牛蛙常见疾病及防治1522

第一节 淡水鱼冷冻加工技术与管理1525

一、冻全鱼1525

第四章 鱼产品加工监控管理1525

二、小包装冻品1526

第二节 淡水鱼类罐头加工技术与管理1527

一、清蒸类罐头1527

二、调味类罐头1528

三、油浸类罐头1528

第三节 盐制、干制、糟制及熏制品的加工技术与管理1529

一、盐制品1529

四、茄汁类罐头1529

三、烘干品1530

四、糟醉鱼1530

二、盐干品1530

第四节 鱼糜制品加技术与管理1531

一、生鱼糜1531

五、熏鱼1531

二、鱼糕1532

第五节 调味熟食品加工技术与管理1533

一、烤鱼片1533

三、鱼丸1533

二、鱼松1534

第一节 渔场的类别及生产经营1537

一、鱼种场的生产经营特点1537

第七篇 渔场监控管理1537

第一章 渔场的经营管理1537

三、影响渔场经营成败的因素1538

二、商品鱼场的生产经营特点1538

第二节 技术经济分析1539

一、技术指标1540

二、经济指标1542

三、盈亏平衡分析1543

四、敏感度分析1544

一、生产规模及产量1545

第三节 渔场生产计划管理1545

三、鱼种计划1546

二、养殖设施及附属设备的准备1546

四、饵料计划1547

一、池塘养殖企业的生产特点1548

第一节 渔场的生产过程组织管理1548

第二章 渔场组织技术管理1548

二、渔场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管理1549

一、渔场技术管理的意义1551

第二节 渔场技术管理1551

二、渔场技术管理的方法1552

一、渔场劳动管理的原则及任务1553

第一节 渔场劳动管理的原则、任务及内容1553

第三章 渔场劳动管理1553

二、渔场劳动管理的内容1554

二、渔场劳动组织形式的划分1555

一、建立劳动组织形式的必要性1555

第二节 渔场劳动组织管理1555

一、劳动定额及其分类1556

第三节 渔场劳动定额管理1556

三、渔场分工协作的内容1556

第四节 渔场劳动报酬管理1557

二、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1557

二、以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进行分配1558

一、以工资、奖金、津贴为计酬形式1558

四、交通、通讯1559

三、地形1559

第四章 渔场的规划和建设1559

第一节 场址的选择1559

一、水源1559

二、土质1559

二、商品鱼场的规划和布局1560

一、鱼种场的规划和布局1560

五、电力1560

第二节 渔场的规划和合理布局1560

三、兼用型渔场的规划和布局1561

一、鱼池建造与配套1562

第三节 鱼池建造与维修管理1562

二、鱼池的管理与维护1564

一、渔场养殖专用机械1565

第一节 渔场养殖机械管理1565

第五章 渔业生产资料管理1565

二、渔场养殖机械的使用和维护1566

一、渔场物资管理的任务1567

第二节 渔场的物资管理1567

三、渔场物资储备定额及其制定方法1568

二、渔场物资消耗定额及其制定方法1568

四、渔场物资供应计划及物资仓库管理1569

一、信息主要特征及其与渔场发展的关系1571

第一节 渔业信息反馈与渔场产品销售的关系1571

第六章 渔场产品销售管理1571

二、渔业信息的搜集与反馈1572

第二节 渔场产品的销售组织与销售形式1573

一、渔场产品的销售组织1574

二、渔场产品的销售形式1575

一、渔业资源的分类1579

第一节 渔业资源概论1579

第八篇 渔业资源监控管理1579

第一章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579

二、渔业资源的特性1580

第二节 渔业资源的管理1581

二、渔业资源管理的生物部分1582

一、渔业资源管理的自然部分1582

三、渔业资源管理的人类部分1583

一、渔业资源发展的阶段1584

第三节 渔业资源的发展1584

三、维持渔业资源发展1585

二、促进发展中的渔业资源1585

四、恢复枯竭的渔业资源1586

一、海洋渔业资源繁殖保护措施1587

第四节 渔业资源的繁殖保护措施1587

二、淡水渔业资源繁殖保护措施1589

二、亚种群与群体的含义1591

一、种群的定义1591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与繁殖特征1591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1591

一、种群结构的基本特征1592

第二节 种群结构与种群演化1592

三、种群研究的重要意义1592

二、我国近海鱼类种群分布特征1594

三、种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变异1595

四、种群演化1596

一、鱼类繁殖习性特征1597

第三节 鱼类繁殖习性1597

二、鱼类繁殖期、排卵方式与产卵类型1599

一、鱼类个体繁殖力的定义1600

第四节 鱼类的繁殖力及其测算方法1600

二、鱼类个体繁殖力的调节机制1601

四、鱼类种群繁殖力及其概算方法1602

三、鱼类个体繁殖力的测算方法1602

二、鱼类洄游的类型1604

一、洄游的定义1604

第三章 鱼类的洄游与分布1604

第一节 鱼类的洄游1604

一、鱼类的分布的含义与类型1608

第二节 鱼类的分布1608

二、鱼类的集群及其生态学意义1611

三、鱼类的洄游分布与环境的关系1612

一、渔业资源人工增殖的含义1615

第一节 渔业资源人工增殖的含义和作用1615

第四章 渔业资源增殖管理1615

一、开发增殖型渔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616

第二节 渔业资源增殖管理的意义1616

二、渔业资源人工增殖的作用1616

二、搞好资源增殖是强化和改善渔政管理的重要途径1617

三、渔业资源增殖的条件1618

二、渔业资源增殖的技术特点1618

第三节 渔业资源增殖的途径、特点及条件1618

一、渔业资源增殖的基本途径1618

二、海洋渔业资源人工增殖1619

一、内陆水域渔业资源人工增殖1619

第四节 渔业资源人工增殖的方法1619

一、渔业资源增殖管理的方法1620

第五节 渔业资源增殖的管理和保护1620

二、人工增殖渔业资源的科学保护1621

一、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的法律依据1622

第六节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和管理1622

三、渔业资源费征收幅度与标准1623

二、渔业资源费征收的意义1623

四、渔业资源费的征收途径1624

五、渔业资源费的使用管理1625

第二节 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种类1627

第一节 渔业捕捞许可制度的内容1627

第五章 渔业捕捞许可制度1627

第三节 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1628

一、渔业水域环境概述1631

第一节 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及其危害1631

第六章 渔业水域环境保护1631

三、渔业水域中几种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1632

二、保护渔业水域环境的意义1632

四、我国渔业水域环境现状1635

一、我国渔业水质标准1637

第二节 渔业水质标准与水质监测1637

三、我国渔业水质监测1639

二、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1639

一、建立健全渔业水域环境监督机构1640

第三节 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对策1640

二、确立污染物的宏观控制1641

五、密切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1642

四、合理开发利用水产资源1642

三、防止非水体污染性渔业水域环境破坏1642

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依据1643

一、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义1643

第四节 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1643

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途径1644

四、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的途径1645

二、渔业资源调查的目的与基本类型1647

一、渔业资源调查的重要作用1647

第七章 渔业资源的调查研究1647

第一节 渔业资源调查的内容1647

三、渔业资源调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1648

一、海洋调查系统的构成1651

第二节 海洋环境调查1651

二、海洋水文气象调查方法1653

三、海水化学组成与海洋化学要素调查1654

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1655

第三节 海洋生物调查1655

二、海洋微生物调查1656

三、浮游生物调查1657

四、底栖生物调查1658

二、海上调查工作1660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660

第四节 鱼类资源调查1660

三、资料整理与调查报告撰写1661

二、渔政管理的性质1665

一、渔政管理的含义1665

第九篇 渔业行政执法1665

第一章 渔业行政管理1665

第一节 渔业行政管理的职能和原则1665

三、渔政管理的职能1668

四、渔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669

五、渔政管理的任务1670

七、渔政管理的基本原则1674

六、渔政管理的方针1674

一、渔政管理目标的分类1678

第二节 渔政管理的目标1678

二、选定渔政管理目标的原则1679

四、实现渔政管理目标的手段1680

三、选定管理目标的程序1680

二、《渔业法》的调整范围和对象1685

一、《渔业法》的概念1685

第三节 渔业法规与渔业行政管理体制1685

三、渔业行政管理体制1686

一、渔政监督检查的形式1688

第一节 渔政监督检查的形式和内容1688

第二章 渔政监督检查1688

二、渔政监督检查的内容1692

一、专管与群管相结合1694

第二节 渔政监督检查的方法1694

二、渔政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相结合1695

四、分散管理与集中联检相结合1696

三、水上检查、陆地检查与市场检查相结合1696

一、渔政检查员的地位、职责与权限1697

第三节 渔政检查人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1697

五、宣传教育与行政处罚相结合1697

二、渔政检查员的素质要求1698

四、渔政检查人员的奖惩1700

三、渔政检查员的纪律及检查监督1700

一、渔政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地位1705

第一节 渔政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1705

第三章 渔政管理的组织机构1705

二、渔政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1706

二、渔政船的设置与调度指挥1708

一、渔政船的性质与任务1708

第二节 渔政船设置管理1708

四、渔政船的管理与维护1709

三、渔政船的名称、标志、编号1709

二、渔政车辆的设置管理1711

一、渔政车辆的性质与任务1711

第三节 渔政车辆的设置管理1711

二、电子计算机在渔政管理中的应用1712

一、取证仪器设备1712

第四节 取证和信息传递与储存的仪器设备1712

二、渔业船舶所需携带的证书与文件1714

一、船舶进出港口签证1714

第四章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1714

第一节 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1714

二、渔船避碰规则1715

一、渔业船舶登记1715

三、渔港水域环境保护1715

第二节 渔业船舶登记与渔船避碰规则1715

第三节 渔船检验与船员管理1716

二、渔业船舶检验的种类1717

一、船舶检验1717

三、船员管理1718

二、违反《渔业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719

一、渔业违法行为1719

第四节 法律责任1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721

附录 畜牧渔业相关法律法规17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7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7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7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74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759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17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17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7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78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17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7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