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考试改革与标准参照测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考试改革与标准参照测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129393.jpg)
- 张厚粲,刘昕编著;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标准参照测验理论研究”“七·五”课题组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1765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考试改革与标准参照测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产生和发展简史1
一、标准参照测验的产生1
(一)常模参照测验及其局限性1
(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产生3
二、标准参照测验的发展简史5
第二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7
一、几个相关的概念7
二、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9
三、对标准参照测验的误解10
第三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分类11
一、参照界定良好且可排序的领域的测验13
二、参照界定良好但不可排序的领域的测验16
第二章 测验领域的界定与题目编写21
第一节 界定测验领域的意义21
第二节 界定测验领域的方法23
一、制定行为目标24
二、编写题目表24
三、制定详细的行为目标27
四、界定重要行为29
第三节 编写测验领域界定说明30
一、测验领域界定说明的一般格式30
(一)一般描述30
(二)样本题目30
(三)刺激的界定31
(四)反应的界定31
二、示例32
(一)认知领域的界定说明32
(五)补充32
(二)情感领域的界定说明35
(三)体育运动领域的界定说明38
第四节 编写测验题目的方法分类39
一、着重编题程序的方法40
二、基于理论产生的方法43
三、诊断性方法49
第五节 题目编写方法在几种测验中的应用51
一、校内测验51
二、大规模测验53
三、证书测验53
第三章 题目分析55
第一节 题目的判定性分析55
一、题目—目标一致性55
二、内容偏倚57
第二节 题目的统计分析58
一、标准组的选择59
二、非正式的学生反馈66
三、题目难度67
四、题目区分度68
五、题目偏倚74
第三节 题目的选择75
一、题目选择标准75
二、题目的修改和删除78
第四节 题目选择反应的分析80
一、题目修改和删除81
二、错误转移分析84
三、偏倚的先验分析85
第四章 测验长度的确定88
第一节 概述88
第二节 用二项式模型确定测验长度90
第三节 用贝叶斯方法确定测验长度93
第四节 用“不肯定区域”确定测验长度99
一、爱哥诺—汉布莱顿方法103
第五节 用计算机模拟确定测验长度103
二、汉布莱顿—米尔斯—西蒙方法104
第六节 用题目反应理论确定测验长度108
第七节 各种测验长度确定方法的比较111
第五章 标准的制定114
第一节 质量标准的制定114
第二节 操作标准的制定125
一、概述125
二、状态掌握模型127
三、依据测验内容制定操作标准128
四、依据受试者制定操作标准132
五、依据常模和定额制定操作标准135
六、综合方法137
第三节 两种测验情境中操作标准的制定138
一、校内测验138
二、证书测验139
第一节 概述141
第六章 效度141
第二节 题目效度146
一、题目—目标的一致性146
二、题目的技术质量154
第三节 内容效度157
第四节 构想效度158
一、格特曼量图分析159
二、因素分析160
三、实验研究161
四、多特质多方法研究162
第五节 效标关联效度162
第七章 信度165
第一节 概述165
第二节 分类一致性信度167
一、P0指标167
二、K指标171
三、施测方法174
第三节 测验分数的信度185
一、K2(X,T)指标185
二、Ф(λ)指标187
三、K2(X,T)与Ф(λ)的比较189
第四节 领域分数估计值信度192
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的个别化测验197
第一节 概述197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的个别化测验的应用199
一、序列分析测验199
二、传统题库202
三、题目程序库203
四、适应性测验206
五、试题的自动生成208
六、各种个别化测验方法的比较209
第三节 对计算机辅助测验的评价210
第一节 概述214
第九章 测验分数的报告214
第二节 其他资料的准备215
一、课程结构216
二、学生兴趣216
三、学生基本情况218
第三节 测验分数对学生的报告220
一、测验分数报告220
二、大学计划制订的参考221
三、专业和职业选择的参考222
第四节 测验分数对中学的报告224
一、变化趋势报告225
二、现状报告226
第五节 测验分数对大学的报告229
一、变化趋势的报告229
二、现状报告230
参考文献234
人名索引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