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儒学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儒学简史
  • 赵吉惠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773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儒家-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儒学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我的中国儒学观1

第一章 儒学产生与发展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23

第一节 儒学产生与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23

一、自然与人文环境对儒学的影响23

二、社会结构对儒学的影响26

三、农业经济对儒学的影响29

四、历史传统对儒学的影响32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学术下移35

一、王室衰微、礼崩乐坏35

二、士阶层的分化,从巫、卜、史到儒的演变39

三、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44

四、经济发展为儒学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46

第二章 儒学的形成及早期儒家思想50

第一节 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学说50

一、孔子的家世、生平与《六经》50

二、《论语》的成书与版本的演变57

三、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59

第二节 孔门弟子对儒学的阐扬与传播83

一、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号称儒家83

二、子夏居西河为魏文侯师,儒学始兴85

三、曾子阐扬“孝道”作《孝经》85

四、子思发挥“中庸之道”作《中庸》86

五、孔门后学论“内圣外王”之道著《大学》87

六、孔门后学论“大同理想”著《礼运》88

一、奠定了儒学的理论基础90

第三节 孔子在中国儒学史与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90

二、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基础93

第三章 战国时期儒家的分化,儒学经孟子阐扬更加理论化100

第一节 早期儒家的分化与思孟学派100

一、早期儒家的分化与思孟学派100

二、孟子的生平与《孟子》一书103

第二节 孟子思想及其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地位106

一、“仁政”学说与民本主义106

二、“性善论”是儒家伦理学说的哲学基础114

三、“万物皆备于我”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117

四、“先知先觉”的天才史观与历史循环论118

第三节 荀子对儒、道、法各派思想的整合与超越121

一、审视荀子学术思想的走向121

二、学术渊源与思想特点122

三、荀学与孔孟儒学、黄老道学125

四、历代学者的评述与反思135

一、《周易》的《经》、《传》及其作者141

第四节 儒学的进一步哲理化与《易传》的儒家思想141

二、《易传》的儒家思想143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儒学经学化与魏晋时期的儒学玄学化148

第一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西汉前期儒道思想的新冲突148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与“焚书坑儒”148

二、西汉前期的“黄老”政治与儒道思想的冲突153

第二节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儒学经学化157

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改造先秦儒学157

二、儒学经学化,经今古文学之争163

三、班固纂《白虎通义》,经学法典化、谶纬流行166

第三节 魏晋玄学兴起,经学衰落,儒学玄学化168

一、经学衰落,玄学兴起,儒道合流168

二、正始之音,何晏、王弼以道解儒170

三、竹林七贤越名教而任自然173

四、裴頠、郭象批评“贵无”,协调儒道174

第五章 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道教对儒学的冲击与儒学开始复兴177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对儒学的冲击177

一、佛教、道教对儒学的冲击177

二、儒家对佛教、道教的批判185

三、形神之辩与范缜的《神灭论》189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复兴儒学与《五经正义》193

一、隋代的复兴儒学与王通的“三教可一”193

二、唐代的统一儒学与《五经正义》202

三、韩愈、李翱的攘斥佛老、重振儒学206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与心学217

第一节 北宋的儒学复兴与理学奠基217

一、宋初三先生的复兴儒学217

二、周敦颐的“濂学”及《太极图说》为理学奠基221

第二节 张载“关学”及其“气本论”形成的理学体系222

一、张载的生平著述及其思想特色222

二、“太虚即气”的本体论225

三、“天理”与“人欲”之辩226

四、“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228

第三节 程颢、程颐与理学体系的完成230

一、“理”与“天理”概念的内涵230

二、“存天理,灭人欲”的本义与引申义233

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234

四、“格物致知”、“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235

第四节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与《四书集注》237

一、朱熹的生平著述与“理一分殊”237

二、人为万物之灵、人与物异的性论238

三、《四书集注》在儒学史上的地位241

第五节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的心学理论243

一、“宇宙便是吾心”的本体论243

二、朱陆之争与“鹅湖之会”246

一、王阳明的生平著述与王学三变248

第六节 王阳明“心外无理”、“致良知”的心学体系248

二、“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本体论249

三、“知行合一”与“意念的发动”250

四、“格物致知”与“致良知”251

五、王门“四句教”与王学宗旨252

第一节 明清实学思潮的兴起及其理论体系256

一、“实学”概念的历史定位256

第七章 明清儒学的实学思潮与今文经学之复兴256

二、张载关学奠定了明清实学的思想基础260

三、南宋湖湘之学、浙东功利派学术对明清实学形成的贡献265

四、实学范畴系统与理论体系272

第二节 顾炎武、戴震、章学诚的“考据”与“明道”,李颙的“明体适用”之学280

一、顾炎武对理学清谈心性的批判,开复兴汉学之先河280

二、戴震的“考据”与“通经”282

三、章学诚调和“汉学”与“宋学”,主张“通经”在于“明道”285

四、李颙的“明体适用”之学与孔孟儒学的回归288

一、刘逢禄治经务通大义,专治春秋公羊学292

第三节 清末今文经学的复兴与清代整理儒家文献的重要成果292

二、龚自珍、魏源以“经术”为“治术”,改革时弊,变古师夷294

三、清代汇刻《皇清经解》、重刻《十三经注疏》298

第八章 清末至五四运动时期西学对儒学的冲击,儒学解体与康有为的复兴儒学306

第一节 清末西学对儒学的冲击,儒学走向解体306

一、西学对儒学的冲击,儒学走向解体306

二、儒学与西学的冲突,“中体西用”之辨311

一、康有为、陈焕章的孔教会、“尊孔读经”315

第二节 康有为、陈焕章的孔教会、“尊孔读经”与章太炎、刘师培的弘扬“国粹”315

二、章太炎、刘师培的弘扬“国粹”与经学时代走向终结325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经学时代终结与儒学解体330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330

二、经学时代终结,传统儒学解体336

第九章 现代新儒学的兴起与理论困境340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的发生、发展及历史评价340

一、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340

二、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纲领343

三、对现代新儒学的历史评价346

一、现代新儒学的困境349

第二节 现代新儒学理论的困境与解构349

二、儒学主流说的消解350

三、新内圣外王之道、良知自我坎陷说的困惑354

四、儒学复兴论的衰熄357

五、走出学院,走向社会361

第一节 废除“尊孔读经”,全面批判儒学364

一、废除“尊孔读经”,视儒学为历史文化遗产364

第十章 儒学在现代中国的命运364

二、儒学研究的“百家争鸣”及政治化倾向369

三、全面否定孔子,粗暴批判儒学374

第二节 儒学研究的新时期,重新肯定儒学价值379

一、儒学研究的新时期,重新肯定儒学价值379

二、儒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儒学走向世界382

结束语 儒学发展的规律性与儒学的普世性390

一、儒学发展演变的几个规律性问题390

二、儒学的现代价值与普世性问题398

后记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