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读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3117806.jpg)
-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3883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1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与不断完善2
(一)时代的需要与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2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4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深化和发展8
二、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17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局限性18
(二)马克思在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19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新探索23
三、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29
(一)空想社会主义及其缺陷30
(二)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31
(三)对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的探索33
(四)马克思、恩格斯对预见未来的基本态度38
四、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39
(一)对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的认识40
(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43
(三)积极探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4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53
一、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53
(一)批判教条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55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重要法宝59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62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62
(二)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65
三、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科学把握时代发展的产物70
(一)敏锐把握资本主义的变化,提出帝国主义理论70
(二)帝国主义理论与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77
四、“一国胜利论”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发展80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80
(二)列宁对“欧洲联邦口号”教条主义错误的批判84
(三)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87
五、“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91
(一)“新经济政策”出台前的理论构想和实践教训92
(二)“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标志着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9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06
一、在实践中提出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06
(一)在批判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的斗争中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07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110
(三)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13
二、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115
(一)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115
(二)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118
三、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论119
(一)中国社会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119
(二)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121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124
四、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131
(一)深刻阐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131
(二)科学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的思想134
(三)从国情出发探索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13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论述138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38
(二)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科学根据140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践144
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46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划分148
(二)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的探索151
(三)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15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5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59
(一)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60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66
(一)清醒把握中国国情,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71
二、对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171
(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175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规定178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78
(二)破除僵化观念,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新回答181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184
四、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揭示185
(一)纠正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85
(二)把握当今科技革命发展的时代脉搏,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2
五、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认识的重大突破193
(一)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194
(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19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197
(一)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199
六、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199
(二)根据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4
第五章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209
一、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209
(一)坚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做到“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210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213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衡量和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215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突破217
(一)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7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规定221
(三)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新规定225
(一)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228
三、马克思主义治国方略的新发展228
(二)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232
(三)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235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探索237
(一)明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37
(二)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要求242
(三)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45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24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24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进行了新概括,提出了新要求251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255
(四)对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关系的新认识260
后记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