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却 尔(Juhl,P.D.)著;吴启之,顾洪洁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7503908289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译者前言1
序言1
第一章 绪论1
1.问题的性质1
2.分析文学解释概念的必要性7
3.我所维护的观点8
第二章 E·D·赫希的理论12
1.赫希的论点12
2.作者的意图是唯一的真正的鉴别标准吗?15
3.作者的意图是一种随意性标准吗?18
4.意义与意味:对于解释分歧的解释21
5.意义和意味:对文学作品的理解26
6.赫希的主张: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会改变30
7.结论35
第三章 作者意图的证据与作品的意义是否无关37
1.引言37
2.反意图论40
3.讲话者陈述自己的意图能否使其讲过的话的意义更明确?43
4.句子——意义与表达——意义45
5.暗示48
6.反讽52
第四章 求助于本文:我们求助的是什么?55
1.引言55
2.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55
3.本文特点的解释和说明58
4.在说明本文特点时作者的意图所起的作用61
5.是否需要说明本文特点63
6.复杂性标准67
7.对偶然产生的本文的解释:它能否成为一个整体68
8.结论71
第五章 语言环境和语言规则75
1.某种表达的语境与其意义的关系是什么决定的?75
2.说话者的思想、个性及其对语言的理解79
3.说话者与作者84
4.能否根据语言规则排除某种解释?88
5.结论94
第六章 批评实践中的美学论据及其他95
1.美学论据95
1.1 作为意图证据的美学理由96
1.2 美学理由与意图证据101
1.3 美学理由是决定因素吗?105
2.意图和认识:作者能表达多少?107
2.1 本文细节的意义是无意中形成的吗?108
2.2 计划和意图111
2.3 作者的态度与本文的联系113
2.4 《失乐园》和本文—作为—羊皮纸的理论116
3.对作者自述意图的否定118
4.作者能在本文中表达他想表达的任何意思吗?121
5.结论126
第七章 生活、文学及暗含的作者:(虚构的)文学作品能否提出真实的主张?130
1.问题的提出130
2.暗含的作者和文学与生活的关系131
3.暗含的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135
4.主张与暗含的作者139
5.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是谁表达了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主张?142
5.1 燕卜逊论豪斯曼143
5.2 克兰论斯威夫特149
5.3 布思论菲尔丁及其他153
6.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思想的假定158
7.为什么假定文学作品有一个暗含的作者161
8.结论166
1.引言167
第八章 文学作品是否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解释167
2.意义的多样性与解释的矛盾性169
3.合理的理解与批评的选择173
4.批评的分歧与可接受的理解177
5.相似段落182
6.诗与思想的表达:卡勒的基本规则186
7.文学作品的生命力190
8.文学作品的无限性192
9.为什么大多数文学作品会有多种解释?197
10.结论202
1.引言204
附录 关于理解的学说和文学解释的客观性204
2.索迪的理解观及其在验证解释主张中所起的作用206
3.不做循环论证能否确定某一事实是某种解释的证据?探讨确定性的“解释循环”理论212
3.1 早期读本的意义能否成为后期读本的意义的客观证据?213
3.2 其他段落能否在客观上证实或否定对一给定段落的解释?220
3.3 关于荷尔德林《和平的节日》第一节的争论:索迪对拜斯纳尔的反驳227
4.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意图之间的概念联系236
5.对作为文学作品的解释证据的各种事实的解释242
6.结束语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