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度量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软件度量 第2版
  • (英)Norman E.Fenton,(美)Shari Lawrence Pfleeger著;杨海燕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4675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软件-测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件度量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测量:何谓测量?为何测量?2

1.1日常生活中的测量2

第一部分 测量的基本原理与实验2

1.1.1测量是什么3

1.1.2使事物可测量4

1.2软件工程领域的测量6

1.2.1软件工程领域中测量的疏漏7

1.2.2软件测量的目标8

1.2.3测量的作用:了解、控制与改进10

1.3.1成本和工作量估计11

1.3软件度量的范围11

1.3.2生产率模型和度量12

1.3.3数据收集12

1.3.4质量模型和度量13

1.3.5可靠性模型13

1.3.6性能评价和模型13

1.3.7结构和复杂性度量14

1.3.8通过度量实现管理14

1.4小结15

1.3.9方法和工具的评估15

1.3.10能力成熟度评估15

1.5习题16

第2章 测量基础17

2.1测量的表示理论17

2.1.1经验关系18

2.1.2映射规则22

2.1.3测量的表示条件22

2.2.1定义属性28

2.2测量和模型28

2.2.2直接和间接测量30

2.2.3用于预测的测量32

2.3测量标度和标度类型35

2.3.1标称标度37

2.3.2序数标度37

2.3.3间隔标度39

2.3.4比率标度40

2.3.5绝对标度41

2.4测量中的意义42

2.4.1度量的统计运算45

2.4.2客观度量和主观度量48

2.4.3扩展的数字系统中的测量48

2.4.4间接测量和意义52

2.5小结54

2.6习题54

2.7补充读物56

第3章 基于目标的软件测量框架58

3.1软件度量的分类58

3.1.1过程59

3.1.2产品61

3.1.3资源64

3.2确定对什么进行测量65

3.2.1目标-问题-度量范例65

3.2.2测量和过程改进68

3.2.3 GQM与过程成熟度相结合73

3.3框架的应用75

3.3.1成本和工作量估计75

3.3.3数据收集76

3.3.2生产率度量和模型76

3.3.5可靠性模型77

3.3.4质量模型和度量77

3.3.6性能评估和模型78

3.3.7结构和复杂性度量78

3.3.8能力成熟度评估78

3.3.9通过度量实现管理79

3.3.10方法和工具的评估79

3.3.11数学家对度量的看法80

3.4.1预测系统的确认81

3.4软件测量的确认81

3.4.2度量的确认82

3.5软件测量确认实践83

3.5.1更严格的确认需求83

3.5.2确认和不精确定义85

3.5.3如何才能不进行确认85

3.5.4选择适当的预测系统86

3.6小结86

3.7习题87

3.8补充读物88

第4章 实证研究90

4.1调查研究的四项原则90

4.1.1选择研究方法90

4.1.2提出假设92

4.1.3对变量保持控制93

4.1.4使研究工作有意义94

4.2正规实验规划96

4.2.1实验的规程96

4.2.2实验设计的原则100

4.2.3实验设计的类型103

4.2.4实验设计的选择106

4.3案例研究规划114

4.3.1姐妹项目114

4.3.2基线114

4.3.3随机选择115

4.4小结115

4.5习题115

4.6补充读物116

5.1良好的数据应具备哪些条件118

第5章 软件度量数据收集118

5.2如何定义数据119

5.2.1存在问题的问题120

5.2.2失效123

5.2.3故障127

5.2.4改动131

5.3如何收集数据132

5.4何时收集数据137

5.5.1原始数据库结构139

5.5如何存储和提取数据139

5.5.2提取数据140

5.6小结141

5.7习题142

5.8补充读物145

第6章 软件测量数据分析147

6.1引言147

6.2实验结果分析147

6.2.1数据的性质148

6.2.2实验的目的154

6.2.4决策树156

6.2.3设计上的考虑因素156

6.3.1盒形图157

6.3简单分析技术举例157

6.3.2散点图159

6.3.3控制图161

6.3.4关联的度量163

6.3.5稳健相关性163

6.3.6线性回归165

6.3.7稳健回归166

6.3.8多元回归167

6.4.1分类树分析168

6.4高级方法168

6.4.2变换169

6.4.3多元数据分析171

6.4.4多准则决策支持173

6.5统计检验概述180

6.5.1单组检验180

6.5.2双组检验181

6.5.3两个以上分组的比较182

6.7习题183

6.6小结183

6.8补充读物185

第二部分 软件工程测量188

第7章 测量产品内部属性:规模188

7.1软件规模的各个方面188

7.2长度190

7.2.1代码190

7.2.2规格说明与设计198

7.2.3预测长度198

7.3重用199

7.4功能性201

7.4.1 Albrecht方法202

7.4.2 COCOMO 2.0方法206

7.4.3 DeMarco方法207

7.5复杂性208

7.5.1测量算法的效率208

7.5.2测量问题的复杂性213

7.6小结214

7.7习题215

7.8补充读物216

第8章 测量产品内部属性:结构217

8.1结构度量的类型217

8.2控制流结构218

8.2.1结构的流图模型219

8.2.2层次化度量226

8.2.3测试覆盖度量231

8.3.1模块性和信息流模型236

8.3模块性和信息流属性236

8.3.2全局模块性237

8.3.3形态238

8.3.4树杂度239

8.3.5内部重用度241

8.3.6耦合242

8.3.7内聚244

8.3.8信息流245

8.3.9信息流—测试覆盖度量247

8.4面向对象度量248

8.5数据结构250

8.6全面“复杂性”测量的困难251

8.7小结253

8.8习题254

8.9补充读物256

8.10本章附录259

第9章 测量产品外部属性263

9.1软件质量建模263

9.1.1早期模型264

9.1.2定义你自己的模型267

9.1.3 ISO 9126标准质量模型267

9.2测量质量的几个方面268

9.2.1基于缺陷的质量度量269

9.2.2可使用性度量274

9.2.3可维护性度量276

9.3小结280

9.4习题280

9.5补充读物281

10.1可靠性理论基础282

第10章 软件可靠性:测量和预测282

10.2软件可靠性问题287

10.3参数式可靠性增长模型290

10.3.1 Jelinski-Moranda模型291

10.3.2基于Jelinski-Moranda模型的其他模型293

10.3.3 Littlewood模型293

10.3.4 Littlewood-Verrall模型294

10.3.5非齐次Poisson过程模型294

10.4预测的准确性295

10.3.6对模型的普遍评论295

10.4.1处理偏倚:u-图296

10.4.2处理噪声299

10.4.3 prequential似然函数299

10.4.4选择最佳的模型302

10.5软件可靠性增长预测的再校准303

10.6运行环境的重要性307

10.7软件可靠性的其他方面308

10.8小结310

10.9习题311

10.10补充读物312

11.1生产率的含义314

第11章 资源测量:生产率、团队和工具314

11.2要测量哪些生产率316

11.3生产率测量317

11.4团队、工具和方法320

11.4.1团队结构321

11.4.2人员经验322

11.4.3方法和工具323

11.5小结325

11.7补充读物326

11.6习题326

第12章 过程预测328

12.1优良的估计328

12.1.1什么是估计328

12.1.2评价估计的准确性330

12.2成本估计:问题和方法332

12.2.1成本估计问题332

12.2.2成本估计的通行方法333

12.2.3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估计333

12.3工作量和成本模型334

12.3.1基于回归技术的模型335

12.3.2 COCOMO模型336

12.3.3 Putnam的SLIM模型340

12.3.4多项目模型341

12.4现有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342

12.4.1模型结构342

12.4.2极度复杂的模型343

12.5.1本地数据定义344

12.5解决目前所采用估计方法存在的问题344

12.4.3产品规模估计344

12.5.2校准345

12.5.3独立估计小组345

12.5.4减少输入的主观性345

12.5.5初步估计和重新估计345

12.5.6成本估计的可选择的规模度量347

12.5.7本地开发的成本模型348

12.6过程预测的含义349

12.8习题351

12.7小结351

12.9补充读物352

第三部分 测量与管理354

第13章 测量程序规划354

13.1何谓度量计划354

13.2 “为什么”与“什么”:开发目标、问题和度量355

13.2.1其他测量框架356

13.3何时及何处:将度量映射到活动364

13.4如何:测量工具365

13.5谁:测量者、分析者和受影响者366

13.5.1不同视角367

13.5.2角色与职责367

13.6修订计划369

13.7小结370

13.8习题370

13.9补充读物371

第14章 测量实践372

14.1成功准则372

14.2小型测量375

14.3.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381

14.3大型测量381

14.3.2惠普382

14.3.3 Contel385

14.3.4西门子385

14.3.5日立388

14.4经验教训389

14.4.3程序391

14.4.4实现391

14.4.2人员391

14.4.1度量391

14.5小结392

14.6习题392

14.7补充读物394

第15章 软件工程实证研究395

15.1实证研究问题395

15.1.1经验主义与倡导者396

15.1.2优良的实验设计396

15.1.3模拟环境与真实环境397

15.1.4差的测量与优良的测量397

15.2.1软件结构和维护398

15.1.5短期审视与长期审视398

15.2研究产品398

15.2.2规模、结构和质量399

15.3研究资源402

15.4研究过程404

15.4.1净室研究404

15.4.2面向对象405

15.4.3审查405

15.5.1大量减少度量数量406

15.5测量的现在和未来406

15.5.2技术引入效果的测量407

15.5.3组织实证研究体系408

15.6小结409

15.7习题409

15.8补充读物409

附录A 部分习题答案411

附录B 度量工具426

附录C 缩略词和术语表428

参考文献(附评注)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