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的比较研究 一个社会认识教育论的视角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primary schools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的比较研究 一个社会认识教育论的视角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primary schools
  • 郭雯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7070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小学-社会课-对比研究-中国、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的比较研究 一个社会认识教育论的视角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primary school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引言1

第一章 社会课范式(一):生成5

第一节 社会课的生成条件——以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视角6

一、国家与社会6

二、知识与权力9

第二节 中国社会课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国民社会+公民社会12

一、社会自我意识:国家和社会同构互融12

二、民国:中国社会课的原创15

三、现代中国:中国社会课的重建29

第三节 日本社会课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国民社会+市民社会35

一、日本社会课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35

二、日本小学社会课范式各阶段历史特性42

小结49

第二章 社会课范式(二):社会课教育的内核53

第一节 社会认识论——社会课教育的理论基础53

一、什么是社会53

二、社会课教育的哲学基础——社会认识论54

三、社会认识的心理学思考65

第二节 中国社会课的社会认识教育分析74

一、1992年版《小学社会教学大纲》:以适应社会为核心的知识本位74

二、2002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体验和探究社会为核心的经验主义78

第三节 日本社会课的社会认识教育分析81

一、日本社会认识教育的提出81

二、社会认识教育是市民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86

三、如何进行市民素质培养89

小结95

第三章 社会课范式(三):知识基础和结构97

第一节 社会课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97

一、社会课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97

二、中国:一种视角99

三、日本:多元视角102

四、反思与新视角105

第二节 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的结构分析108

一、综合课程意味着什么108

二、中国小学社会课程结构特点:综合主题式111

三、日本小学社会课课程结构特点:社会领域系统统合型114

小结119

第四章 中日小学社会课课程目标的比较与分析122

第一节 课程目标研究的启示与思考122

一、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123

二、课程目标研究的启示125

第二节 中国小学社会课课程标准文本分析129

一、我国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特征129

二、中国建构期的小学社会课课程标准文本的特点132

第三节 日本小学社会课课程标准文本分析141

一、日本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特征142

二、日本现行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文本的特点143

第四节 有关社会课课程目标的若干探讨149

一、课程目标的社会学视角分析149

二、课程目标的文化学视角分析158

三、课程目标的教育学视角分析165

第五章 中日小学社会课教科书的比较与分析168

第一节 中日两国小学社会教科书的基本框架169

一、中国:结构-内容——从“了解社会”走向“探究社会”170

二、日本:结构-内容——探究过程-问题解决型181

第二节 中日两国社会历史文本分析——以“抗日战争”为例189

一、研究视角:叙事与文本190

二、视角(一):记忆与历史——“抗日战争”的叙事学分析191

三、视角(二):“抗日战争”的教学分析205

第三节 社会课教科书的建构——以教学为视角208

一、用语与概念208

二、社会课教科书结构-内容建构的教学思考216

第六章 中日小学社会课教学的若干基本思考222

第一节 社会课教学的前提条件222

一、儿童的社会认知-技能发展规律222

二、社会课教学中的社会知识结构225

第二节 社会课的教学与探索230

一、社会课教学实践状况与基本类型-模式230

二、社会课教学过程——社会文化实践过程244

三、来自比较中的反省——我国小学社会课教学的薄弱环节251

小结258

结语259

主要参考文献268

附录279

后记282

热门推荐